亞信

亞信

亞信是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的第一家中國高科技企業(NASDAQ交易代碼:ASIA)。總部設在北京,在成都、廣州、上海、杭州、南京、福州、瀋陽等地設有分支機構和研發中心,年收入逾30億人民幣。亞信的輝煌歷程見證著中國通信行業的信息化發展進程。自1995年承建中國第一個商業化Internet骨幹網ChinaNet起,亞信先後承建了中國六大全國性Internet骨幹網工程、全球最大的VOIP網、全球最大的寬頻視頻會議網以及中國第一個3G業務支撐系統等上千項大型網路工程和軟體系統。亞信不僅享有"中國網際網路建築師"的美譽,同時也被國家信息產業部認定為"中國重點軟體企業 "。亞信科技公司為中國電信運營商提供IT解決方案和服務,以使電信運營商迅速回響市場變化,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目前,亞信提供的軟體方案和服務涉及IP、VoIP、寬頻、無線、3G等等技術領域,包括:業務支撐系統(計費、客戶關係管理、商業智慧型分析、網管系統等);電信增值套用系統以及電信級網路解決方案等。

基本信息

早期發展

亞信科技亞信科技
(一)發源地:德州的達拉斯

德州達拉斯是美國通信業的中心,亞信是德州第一家Internet公司,亞信三個創始人經常開玩笑說:“我們成立的時候,Yahoo!還沒成立呢!”

1993年,田溯寧和他的夥伴看到一個商機—利用Internet技術,將中國企業及中國經濟發展的信息介紹給美國,同時將美國經濟及美國企業的信息傳遞給中國。

田溯寧們久居美國,深知美國人不了解中國,美國人會吃驚北京有捷運,更不用說和他們談北京有大企業,需要什麼樣技術了。另外,美國企業也有非常多的信息,在中國看不到。田溯寧們知道Internet能做這些事情。此為亞信緣起。

這個主意在今天叫ICP.因為是信息服務,除了中國,以後還想拓展到整個亞洲,所以,公司取名Asiainfo(亞洲信息)。亞信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的第一筆投資)是華僑劉耀倫所投的50萬美元。劉耀倫任亞信董事長至今。

田溯寧們想法很好,也爭取到了包括道瓊斯(道瓊斯現在還有一個欄目叫“亞信每日新聞”,不過現在已經不是亞信做的了,亞信做到1996年)在內的2000多個信息服務商作為用戶,但往下做,才發現沒辦法做下去。

第一,中國沒有Internet,亞信收集的美國信息只能列印,寄到中國;第二,沒有Internet,中國的信息收集非常困難,要讀所有的報紙,進行信息篩選,然後錄入,時效性大打折扣。所有的焦點由此集中在了中國沒有Internet上。

(二)在北京上海實驗Internet

1994年的一個深夜,亞信的創業者望著星空,打賭中國什麼時候能有Internet.有人說兩年,有人說三年,有人悲觀地說中國有Internet是五六年以後的事。

中國第二年就有了自己的商業化Internet,是亞信這些人回國建的。

1995年,美國Internet主幹網業已鋪設完成,大學和企業已經開始使用Internet,WWW也開始流行,很多人在談Internet商業化

公司內部的原因和美國外在的Internet氛圍,使得亞信於1995年3月毅然離開美國,放棄經濟信息服務業務,回到中國投身中國Internet基礎建設。

1995年3月,亞信開始和國家科委合作在國內介紹Internet,試圖通過宣傳,讓大家開始討論一個技術,叫IP;用一個網路,叫Internet。

此時的中國電信已經注意到Internet在美國的火熱商業化進程。近年來在引進新技術方面一直保持遠見和魄力的中國電信很快決定中國也要做Internet,於是,向美國Sprint公司租用了64K國際線路,擬在北京、上海建兩個節點的試驗網路。

1995年,在中國建Internet,誰都不會,中國電信對Sprint說,“既然租了你的線路,就由你來做吧。”Sprint也不知道該怎么建,1995年沒多少人知道Internet具體該怎樣建設,真正知道的人都在大學裡面。 Sprint最初用一家美國公司做這個工程,但是,等這家美國公司快要做完的時候,才發現它使用的技術是錯的。

Sprint請的專家對Sprint公司說 :“我不管你們怎樣去解決法律和金錢的糾紛,但這個單子一定要讓亞信做。”最後的結果是,Sprint付全款給這家公司,然後對這家公司說:“不用你做事情。”

中國電信這張單子不大,一共只有幾十萬美元,目的是想試驗一下,Internet在中國能開哪些業務?有沒有用戶需要? 亞信要做的是:購買整套網路設備,調製Cisco2501路由器,通過衛星連到美國,北京上海之間用DDN光纖專線連線,然後,在上面開通電子郵件、Gopher、新聞組、telnet等Internet服務。

為支持這些服務,亞信要在伺服器端開發一些軟體,但開發量不大,因為UNIX作業系統本身有很多現成的軟體可用,另外還有很多免費的軟體。亞信寫的第一個軟體是中文telnet軟體,用顏色命的名,叫“粉”。

讓中文在Internet上傳輸也是件很複雜的事,Internet上第一個傳輸中文的IETF標準是亞信制定的,在此之前,Internet上沒有傳送中文的統一標準。

北京上海試驗網使用的路由器只有16個撥號連線埠。16個撥號連線埠意味著只能允許16個用戶同時上線。北京上海加在一起一共32個撥號連線埠,一個連線埠大約能支持10到20個用戶,所以,此網路最多能夠支持500個用戶。

北京有外企呼籲電子郵件服務,這群人也是BTA(北京電信)最先想到的服務對象,但網路建成後並沒有立即對外開通撥號服務。直到1995年6月,BTA才開始提供撥號服務,對象是自己的技術人員和一些大的企業。

儘管北京上海試驗網是一個很小的Internet項目,但它是兩個國家的Internet互聯,所以,涉及到了Internet的方方面面,要解析中國的DNS,要申請中國的IP位址。亞信為中國申請的第一批Internet地址以168開頭。

(三)籌建ChinaNet骨幹網

亞信科技亞信科技
1998年,和亞信“打”了三年的Sprint公司退出中國Internet基礎建設市場。此時,它應該很後悔將中國第一個Internet項目轉包給了亞信。

北京上海兩個節點完成正值Netscape在美上市成功,Internet一夜之間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遼寧省電信找到亞信,要建瀋陽、大連兩個節點,遼寧電信的態度是:“不管怎么建,只要能連到Internet上就行。”浙江電信要建杭州節點,連到上海。當時在中國只有兩家公司能夠做 Internet系統集成,一個是亞信,一個是Sprint.浙江電信尋思:“Sprint在中國的第一個Internet單子都交給亞信做了,我再將單子交給Sprint,它是不是還會轉交給亞信做?既然如此,我為什麼不直接找亞信呢?”

這些項目都不大,幾十萬美元的規模。亞信接到的第一個大單是,1995年8月簽下的廣東省Internet網,7個節點,近300萬美元投資。

廣東省網尚未建完,1995年11月,中國電信就與亞信簽約,建設ChinaNet,這是一筆800萬美元規模的契約,全國33個省會級城市都要連通。

1996年1月,ChinaNet(中國公用計算機網際網路)全國骨幹網建成並正式開通,全國範圍的公用計算機網際網路開始提供示範性服務。 ChinaNet北京有120個撥號連線埠,拉薩有32個撥號連線埠,就是說,在當時北京能支持2000個用戶。北京當時沒有2000個用戶,所以,儘管當時撥號連線埠很少,卻很少占線。

做完骨幹網,還有省網,中國電信要將Internet延伸到每個縣城去,亞信一口氣做了19個省的Internet基礎建設。

與此同時,1996年4月,亞信承建上海熱線(www.online.sh.cn);同年11月,承建中國國家金融骨幹網CNFN) ;1997年8月,簽約承建北京科技信息網。

1996、1997年亞信大發展,有時候一天要簽三個契約。公司內除了少數的財務人員都是工程師。那時,懂Internet技術的人不多,當時的玩笑是:只要能拼出Internet,就可以來亞信上班。

(四)遭遇挫折

此時的亞信覺得自己本事很大,什麼都能做,它用Java寫出了中國第一個股票顯示系統,它還寫了ICP信息管理系統等十幾個軟體。寫完這些軟體後,亞信才發現自己誤入歧途,遠離了Internet基礎建設主戰場,錯鑽進了細分市場。

亞信能在中國Internet基礎建設市場站穩腳跟,和它及時進入ISP計費領域,為ISP提供大型計費軟體分不開。

ISP提供接入服務,沒有計費軟體絕對不行,而美國的ISP計費軟體又不能直接拿到中國用,因為美國的ISP經營模式和中國不一樣。在美國,申請Internet賬號,只要說清楚信用卡號和密碼就行,ISP不在乎你姓什麼叫什麼,有人付賬就行,美國所有計費系統都是圍繞信用卡系統來寫的。在中國,用戶告訴ISP信用卡賬號,中國的ISP會說:“我不關心你的信用卡賬號。”“身份證號碼是多少,銀行開了哪些賬號,我怎樣將錢划過來。”中國人很少人用信用卡,也沒有信用卡的使用環境。另外,美國幾乎所有的ISP都實行包月制,中國按分鐘計費。 Internet計費系統是ISP用戶管理和運營支撐軟體,這個軟體的好壞決定了ISP的服務品種和服務質量。打比方說,如果ISP想促銷,促銷政策是所有教師在9月9日教師節打五折,那么,這個計費系統就要能知道誰是教師;再比如,三八婦女節,給所有婦女8折優惠,這個計費系統就要知道上來的用戶是男是女。

隨著接入市場競爭的加劇,壓迫ISP不斷翻新自己的產品/服務花樣,ISP產品創新的基石就是計費軟體,計費軟體跟不上,一切都無從談起。另外,任何一個運營商其運營體系和其它運營商都不會完全相同,導致計費軟體必須定製。另外,計費軟體技術含量高,因為它要經得起上百萬用戶的使用,而且不能出任何差錯,任何差錯都是ISP重大的經濟損失。

亞信看準這塊高附加值市場,提早進入,目前已經占據60%到70%的市場份額,亞信賣給ISP的是用戶許可,隨著網民的增長,ISP要不斷向亞信購買更多的用戶許可。

與此同時,亞信在Internet系統集成方面並沒有停,ChinaNet二期工程也是亞信做的。1995年,中國網民50萬,1999年是 890萬,網民增加多少倍,Internet基礎設施也要增加多少倍,為了保證速度甚至更多倍。所以,亞信每年在Internet基礎設施上的業務至少增長50%.在Internet基礎建設市場站穩腳跟後,亞信覺得自己還有未使完的力氣,亞信將戰車向縱深挺進,一做才發現,上網炒股的人很少,也沒有什麼 ICP會向訪問自己主頁的用戶收費。技術人員的想法有時候會和市場相差很遠。

亞信立即調整方向,將精力重新集中在每個網民都必須使用的東西,亞信發現計費軟體之後,應該做Email軟體。

(五)網易退出 亞信進入

網易由一家技術公司向門戶轉型,這給了亞信一個絕好的機會殺入 Free email市場,亞信郵件系統從高端切入,第一個版本就能支持1000萬用戶。

網易郵件系統的程式作者陳磊華說:“我們的方案建立在PC基礎上,用戶花很少的錢,就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免費郵件服務。因為用戶的硬體設備較差,所以,在軟體設計上,我們要克服很多困難。”“亞信的郵件系統用的都是很貴的設備。”

亞信說:“我們產品的定位面向電信級運營商。對於電信級運營商,費用不是關鍵,關鍵是穩定性和可靠性。”亞信即將提供Linux版本的郵件系統,向低端滲透。

21cn.com、China.com等ICP業已向亞信購買了900萬個用戶許可的亞信郵件系統。

網易CEO丁磊說:“亞信郵件系統在21cn完全崩潰過兩次。”亞信說:“一次是大使館被炸前後,黑客造成的;一次是硬碟出了問題。”

(六)拒絕門戶誘惑 Internet初級發展階段,只有那些真正提供技術,做基礎設施的才可能賺錢,因為不管誰在用Internet,也不管怎樣用Internet,他都需要基礎設施。

亞信認為,如果將公司定位在一個簡單的套用上,這個套用一旦失敗,這公司就失敗了,太危險。 1995年,亞信來到中國的時候,中國的ICP還不成氣候,亞信一面幹著最踏實的基礎建設,一面看著嬴海威們起起伏伏……

亞信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和IP緊密聯繫在一起,亞信稱自己資源有限,做不了別的事情。亞信稱,自己非常欽佩中國做門戶的人,“特別是新浪、搜狐、網易,他們的努力非常之大,很不容易。”正是他們的努力,使中國擁有了更多的網民,多一個上網的用戶,亞信就多了一個賺錢的機會。在這點上,亞信和中國電信的性質類似。

1993年,“信息高速公路”概念在美國一經出現,長期在美國大學套用網路的田溯寧博士就敏銳地預感到了Internet對於整個社會經濟的戰略意義,他立即在《光明日報》上刊髮長文《美國信息高速公路計畫對中國現代化的意義》,提請大家重視Internet。
1995年3月,田溯寧應邀到武漢發表演講,題目是武漢應成為信息流中心。講完,有人對田溯寧說:“你在國外呆的時間太長了,不了解國內情況……”“你還是先給我們介紹一下如何引資吧!”當時國內關心的是資金,而不是Internet。
2000年3月3日,田溯寧和兩個合作夥伴創辦的亞信在Nasdaq成功上市,當日股價上漲314%,收盤於99.56美元,成功融資1.2億美元,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發展歷程

(一)轉折點:加州會議

1997年春節,亞信的創始人面對著太平洋住了兩天。幾個人背靠背,寫1997年亞信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最需要改變什麼?寫完用Excel統計,排在前兩位的是管理混亂和改革股東結構。

1997年初的加州會議在亞信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這次會議,決定了亞信未來發展的方向,反省了亞信自創辦以來所犯的錯誤。

亞信發現自己第一個不對的地方是 :不知道公司是在賺錢,還是在賠錢;不知道哪個項目賠錢;哪個項目賺錢。這是因為一個Internet工程一般要執行6個月,簽約那天,會覺得肯定賺錢,但如果7個月才完成,這個項目就很可能賠錢。再有,Internet系統集成訂單變成收入一般要經過9到12 個月,這樣一來收入、投資、預付款全混在一起,根本沒法知道自己究竟在花哪個錢,只是在糊裡糊塗花錢,只隱約地覺得自己大約在賺錢。有鑒於此,亞信決定請一個CFO,買Oracle資料庫,強化財務管理和項目管理。

亞信所有創業者都是技術出身,創業人心態和管理人心態完全不一樣,“創業人會將公司看作自己的兒子,熱了怕燙著,冷了怕凍著,創業人會在意所有的東西。”

加州會議認為,到1997年亞信這個孩子已經長大了,必須送他念書。“不念書,不交給老師教育他,自己看著,雖然能時時掌控這個孩子,但這個孩子肯定沒出息。”“我們會不會管理這家公司?我們覺得我們不會比任何人差,但我們希望能找到比我們更好的人。”這是加州會議的普遍心態,所以,加州會議第二個決議是:送孩子念書。

亞信從創業走向成熟,需要新的管理機制和新的管理思想。

1995年起,亞信就開始找風險投資,不僅因為到1995年,第一筆50萬美元投資花得差不多了,更為重要的是,沒有雄厚的資本作為後盾,亞信每每會陷於這樣的尷尬境地—一個大用戶拿著一個大單子對亞信說:“你先墊款買設備,交了貨,我再付賬給你。”亞信同意還是不同意?不同意,用戶能找到願意墊付的公司施工 ;同意,資金占用太大,怕周轉不過來。加州會議的第三個決議是:1997年年底之前,獲得風險投資。之所以這么急地引入風險投資,還因為如果沒有風險投資進來,亞信這個孩子即便請人來教,創業者們100% 地管著老師,事情也難辦。

(二)噩夢般的回憶

深夜1點,田溯寧等人還在友誼賓館友誼宮開會,大家都覺得公司再不能這樣下去了,但就是沒有改變的辦法。愁得不得了,就喝酒,田溯寧只覺得前面是漫漫黑夜,看不到前途。

1997年,亞信營業額上升到2億元人民幣,員工膨脹到200人,公司開始從“創業期”向“成長期”過渡。缺乏辦企業經驗的亞信創始人開始犯公司“成長期”所要犯的所有錯誤。

這個時候,公司管理層開始吵架,所有的會議都是以吵架開始,以吵架結束。亞信高層一次在北大對面的長城飯店吃飯,飯吃到一半,就吃不下去了。當時為了緩和氣氛,大家尷尬地稱“吵架是衝突性管理”,說“微軟就是通過衝突進行管理的。”當時能維繫亞信的其實是大家過去的友誼。

儘管創始人對亞信都非常有感情,彼此交情很深,但是架依然在吵,關鍵是吵完,問題依然不能得到解決。吵架是公司管理混亂的表象。公司不知道怎么決策,不知道誰對決策負責,所有的事情都要一個人說了算,要么誰說了也不算等等這些問題並不能通過吵架來解決。

在田溯寧記憶中,亞信那個時候的會開得像整黨會一樣,“幾個人坐在台上,大家坐在下面,大家在下面提公司有什麼問題,此時關於公司的千奇百怪的問題都被提出來了。問題提完,先是副總經理做檢討,最後,是我痛苦萬分地檢討,檢討完以後,喊幾個口號。”田溯寧說,他今後再也不會開這樣的會了。

因為不知道該怎樣決策,所以只能輕率決策。在從美國飛北京的飛機上,田溯寧和他的夥伴們覺得,中國Internet做得差不多了,應該做 Intranet了。說乾就乾,亞信專門成立Intranet事業部,在接下來的不到3個月時間內,招了70個人做Intranet,用了一年時間做了四個契約,四個契約都是賠錢的,一共賠了300萬美元。到1997年底,亞信被迫徹底關閉Intranet部門,亞信因此損失了很多優秀的員工。

在1997年,亞信公司還沒有人事部,當時的亞信管理層認為,“為什麼要有人事部?我們就是要打破過去那種人事觀念。”

回想這段經歷,田溯寧苦笑著幽默 :“幸虧當初我們決策混亂,沒進入很多領域,否則恐怕硬體都可能做出來了。真是心中無數點子多,頭腦糊塗決心大。”

田溯寧經常愁發不出工資,亞信經常出現現金留不夠的情況,每逢此時,亞信就去找劉耀倫董事長借錢,當時亞信沒有任何財務預測,1997年亞信一直覺得自己在掙錢,其實是在賠錢。 亞信覺得這樣不行,於是從國外高薪聘了一個CFO,工資在亞信最高。CFO經常夜裡兩點給田溯寧打電話,討論公司財務狀況,經過3個月的努力,CFO放棄了,CFO臨走時給田溯寧寫了一封長信說:“亞信無可救藥了。”

那段時間,田溯寧覺得自己沒有一件事情做得是對的,“所有的事情都在錯,老想將事情做好,就做不好,而且,做錯的事情都是因為你自己造成的。有時候,看到的問題,一工作就忘了。”

儘管此時,田溯寧們已經六神無主了,但在員工面前,他們還要表現出什麼都知道,什麼都滿懷信心的樣子。

(三)請韓穎加盟

韓穎在國家行政管理學院講課,田溯寧混在學生堆里聽,課講到一半,田溯寧在底下暗下決心:“未來三個月,我什麼都不幹了,也要將她挖過來。”

韓穎是亞信通過獵頭公司找到的,要付上萬美元給獵頭公司,未見韓穎之前,田溯寧還在掂量值不值的問題。

田溯寧請了韓穎兩三個月,韓穎最後同意加入亞信和她丈夫看過田溯寧寫的一篇《建立中國人的公司》的文章有關係。韓穎對田溯寧說:“我去亞信,是因為給外國人乾多了,真想建立一個中國人的企業。” 韓穎領銜亞信CFO,工作方式不是告訴大家如何去做,如何修改原來的錯誤,她是通過培訓,她知道亞信的人都願意學習。這種被田溯寧稱為“潤物細無聲”的方法很快理順了亞信的財務體系。

(四)向風險投資商學習

1997年10月,矽谷最著名的風險投資顧問之一羅伯森斯蒂文問田溯寧:“亞信的商業模式是什麼?”田溯寧反問羅伯森:“什麼是商業模式?”羅伯森奇怪田溯寧作為CEO竟然不知道什麼是商業模式。羅伯森向田溯寧解釋:“一塊錢通過你的公司繞了一圈,變成一塊一,商業模式是指這一毛錢在什麼地方增加的。”田溯寧說:“這些我不關心。我們公司每天都掙錢,每年都掙錢,每月都掙錢。” 田溯寧嘴上這么說,暗地裡卻在不停地向風險投資商認真學習。

風險投資商掰著指頭數落亞信管理有問題,企業發展速度慢,人員結構不對……亞信第一次感到了暴露在投資商面前的痛苦——“他們會將企業不好的地方全講出來,而且還會誇大,投資人在投資的時候絕對不會說企業好,雖然這個企業很好。”亞信的人有時候也被說得很委屈。

1997年2、3月間,亞信開始在矽谷找風險投資,先後談過10多家,在風險投資對亞信吹毛求疵的同時,亞信也在挑剔風險投資。

亞信選擇風險投資商的標準是 :必須能給亞信帶來管理上、國際聲譽上以及技術上的價值,因為“僅僅帶來錢,沒意思。”  

華平投資於很多技術公司,亞信認為它投的技術公司和亞信技術方向一致,“能夠借到力”;富達是美國最大的資金管理機構,可以給亞信帶來國際聲譽 ;亞信希望自己的投資人以中國為核心,至少看好中國業務,亞信很害怕,有一天它的投資人對他說:“你們不能再在中國做了。”中創的風險投資業務100%。

在中國。1997年底,華平、中創、富達三家風險投資1800萬美元如期進入亞信,占30%股份,亞信此時價值是5400萬美元。傳統評估企業價值的方法是,先算出企業未來五年到十年內每年掙多少錢,反過來,再算這個企業現在值多少錢。Internet企業三年後會是什麼樣子,誰也不知道,Internet企業沒有利潤,只有虧損,所以,Internet企業價值只能看市場份額、市場增長率,看管理層,講明年銷售額多少,然後,再找同類公司按規模比例,拍腦袋算出個價值來。亞信有利潤,又是Internet企業,評估價值的方法介於上述兩種方式之間。

1800萬美元用今天的尺度看不算多,在今天有些人不拿融資當自己錢花的時候,亞信那時就將融資叫“賣血”。亞信這種珍惜自己事業,珍惜自己股份的做法,使得它上市時,風險投資只占其40% 左右的股份。

1998年1月,北京下著小雪,亞信召開融資後的第一次董事會,風險投資商占亞信一半的席位。

風險投資商的董事問田溯寧:“亞信1998年營業額多少?”田溯寧說 :“3000萬美元或者4000萬美元。”風險投資商董事說:“3000萬和4000萬相差很多。”田溯寧用中國特色向他解釋。這位董事火了,大叫“廢話!”

1998年7月,風險投資商和田溯寧很嚴肅地談,“你今後這樣開董事會,我們投資人是無法容忍的。如果你再這樣運行下去,我們就不要你管公司了。”風險投資商也很嚴肅地找亞信其他管理層談過。

既然當初引進風險投資的時候,就想好要向風險投資商學習管理,所以,此時的田溯寧對風險投資商的意見沒有任何的牴觸情緒。“他們讓我們乾什麼,我們就乾什麼,他們覺得董事會準備得不充分,我們就多準備,準備一大堆東西。”

(五)收購德康公司

亞信賣自己,買德康,用風險投資的錢進行風險投資。

亞信拿到風險投資後,第一件事就是花500萬美元現金,500萬美元股票,一共1000萬美元,買下一家叫做德康的公司,這是一家專門做無線計費系統的公司,只有34個人。

買德康的500萬美元現金,讓德康的創業者“套現”,儘管此時,亞信的創業者還沒有進行“套現”。 花大價錢買德康,是因為亞信認定未來電信業務只有兩個發展方向 :一是數據業務;一是無線通信。亞信認為,這兩個業務將會走向融合。這種融合的趨勢在英國已經顯露了出來,英國有家電信公司規定,如果一個用戶的月電話費超過200英鎊,他就可以免費上網。這樣一個簡單的優惠策略背後,實際上是電話和數據兩種業務的融合,也意味著電話、數據兩種不同計費系統的融合。

亞信下一個戰略方向是支持電信融合的業務,為無線、長話、市話、Internet、尋呼等業務的相互融合滲透提供支撐系統。在Internet 計費軟體上獲得極大成功的亞信進入無線通信的計費系統,技術上一點問題沒有,但兩條戰線同時展開,亞信深怕自己資源不夠,再說,所投的資也不一定比買下德康少。為儘快進入這個被自己極度看好的市場,亞信選擇了購買。亞信收購德康後,德康的軟體收入在一年之內增長了6倍,員工主動離職率為零。德康現已攻下海南、內蒙古、成都、重慶,南京等省市的無線通信計費系統市場。田溯寧說:“德康今天有5億美元的價值。”“亞信買德康是要證明,在矽谷能進行的購併,在中國也能做。” 三、加盟網通:田溯寧迎接更大的挑戰

“今年(1999年,作者注,下同)年初,田溯寧得到有關部門的推薦,請其出任該公司(網通)總裁一職。亞信公司董事會和田溯寧經過幾個月的慎重考慮,從大局出發,同意接受這一新的挑戰。亞信員工也對公司的這一重大變動表示理解和支持。田溯寧的任職是國內的國家級企業首次從非國營單位聘任總裁,也表明了中國政府渴望在電信市場中引入競爭機制的決心。”

‘把握信息革命機遇,實現科技報國理想’一直是亞信的理念,也是田溯寧當初回國的抱負。無論是在亞信,還是將來在中國網通,田溯寧的目標都是為中華民族的高科技企業、為中國的電信發展做一點事情。“ ——摘自亞信就田溯寧離職對外的新聞通報 亞信當然不希望田溯寧離開,但田溯寧要在業界有更大作為,去網通是必然的選擇,網通比起亞信是更大的平台,非常有遠見的田溯寧不會看不到這一點,所以,田溯寧不會因為感情上的原因留在亞信,不去網通;所以,亞信不得不放田溯寧走。

好在,1999年5月,田溯寧離開亞信,亞信雖有震盪,但沒有受到很大影響。這是因為:第一,田溯寧離開之前和離開之後,亞信的目標沒變 ;第二,亞信歷來以系統為管理,管理靠過程,不是靠人。1997年融資以後,亞信的管理層著力將亞信塑造為一台機器,讓機器帶著人運轉,不是人推機器運轉。 1997年底,亞信第一次融資時,花了近四個月時間才將所需的財務報表準備好,但是等到1999年進行第二次融資時,只用了7天時間就將1500多頁的財務報表交到投資人 Intel手裡。

主要成就

亞信科技亞信科技
亞信總部在中國,員工99% 是中國人,所有董事會都在中國開,軟體在中國登記,可以走著去給用戶進行現場支持,但從資產上講,亞信是100% 的美國公司。

亞信1993年的種子資金是美國資本,1997年底吸納的風險投資是美國資本,1999年吸納的Intel 2500萬美元風險投資也是美國資本。不僅在資產上,亞信的,企業模式也是美國模式,1995年,當亞信員工還不知道他們拿到的是什麼的時候,他們就拿到了亞信的股票期權。

亞信1993年創立時只有三個人,一點營業額沒有,但他們請世界五大諮詢公司之一的德勤公司做審計。德勤的人覺得亞信的人腦子有毛病,問“請我們審計什麼?”儘管沒有什麼賬,亞信也不願意自己做本賬。從一開始,亞信就給自己搭了一副大公司的架子。

這次和亞信一起在Nasdaq上市的還有一家“中國概念”的美國公司UTstarcom,它和亞信一樣也是由中國留學生創辦的,主要為中國的電信運營商和ISP提供無線和有線通信設備,市值比亞信高,現在為43.87億美元,但它一點都不受中國人關注,因為它沒有像亞信,在說Internet的同時,也以同樣的氣力說自己身上的China。 亞信在中國,取得了眾多美國公司多年來夢寐以求而又求之不得的“主場優勢”,中國HP是中美合資公司,但大家依然認為它是美國公司,亞信是家美國全資公司,但輿論認為它是中國公司。這一方面和亞信所有管理層都是中國人,了解中國文化、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有關,另一方面和它總是在說的留學生科技報國的故事有關。 五、亞信那斯達克成功上市

(一)亞信上市一片坦途

在中國信息產業部和中國證監委眼裡,亞信和新浪等入口網站性質不同,因而“待遇”也不同。

新浪們通向Nasdaq的遭遇,使得中國證監委和信息產業部被“概念”成了中國Internet公司通向Nasdaq樂園的兩道“門戶”。

對新浪們而言,的確必須闖關,但是對像亞信這樣的公司則完全不存在問題。亞信和新浪、網易、搜狐公司性質完全不同,新浪、網易、搜狐是信息服務公司,亞信是技術支持公司。

在中國,誰可以做Internet信息服務的政策還沒有出來,但中國支持像亞信這樣的技術公司加速中國Internet基礎建設的政策從來都沒有變過。

另外,從資產上講,亞信是100% 的美國公司,在中國,它提供技術,開發軟體,其性質和IBM、HP、Netscape一樣,Netscape在美國是否上市,中國政府當然不會去管,也管不著。

有鑒於此,在美上市受阻的中國公司可以在美國再註冊一個100% 美資技術公司,用這個技術公司在美上市,然後憑它在中國的“影子”公司提升它在Nasdaq的股價,股市上拿到錢後,再用風險投資方式將資金注入在中國的公司,循環由此形成。

(二)獨特的中國概念

亞信在美申請上市過程中,投資人問得第一個和最多的問題是:中國市場潛力到底有多大? Nasdaq為什麼會有“中國概念”呢?這是因為下述幾點原因:

1、中國電信大發展。現在中國每年新增近1000萬條電話線,相當於每年產出一個小貝爾公司,中國現在有無線通信用戶4500萬,今年底估計會達到6000萬。

2、中國Internet發展潛力巨大。IDC在1999年底預測中國有280萬網民,CNNIC 2000年初公布的數字是890萬。亞信稱,IDC的數字肯定不對,因為亞信的用戶就不只280萬。

3、上述這些數字是亞信在美上市成功最大的基礎,這些數字以及這些數字的潛力被華爾街充分認可。 亞信能在美國上市成功還因為,華爾街認可了“中國概念的技術公司”,此前,中國Internet公司去華爾街都不講技術,只談中國的潛力和自己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亞信講的是一個技術公司的故事,華爾街接受了。

(三)田溯寧深情寄語亞信上市

1.亞信上市意味著亞信作為一家技術公司被國際資本市場認可。資本市場的認可是對一家公司最高層次的認可。

2.亞信在股市上融到的1.2億美元資金將全部要投到研發方面,亞信要成為中國最大的軟體公司,並將進入國際軟體市場。

3.我特別反對“網路股”概念,上市怎么能是一個概念呢?上市是一種融資手段,是最便宜的一種融資手段。亞信拖了六年才上市,如果為了上市而上市,它完全可以早一點上市。

4.今天,如果像當年炒房地產那樣炒。com,Internet在中國可能會被炒壞。房地產炒了半天,中國仍然沒有真正好的房地產公司,現在中國好的房地產公司都是外資的。

5.另外,中國也根本就沒有炒的條件,國際資本本來對中國的市場持懷疑態度,真不知道將來會怎么樣。

6.在4年之前,炒作最成功的企業是Netscape,現在Netscape已經被人收購了。中國需要真正偉大的企業,這種企業不僅要5年成功,更要50年成功。上市只是亞信艱苦征程中的一個新起點。

企業文化

正直誠實IntegrityandHonesty
自重及尊重他人;誠實對待同事、客戶及供應商;公平行事;在在商業環境中不進行個人攻擊。
信任尊重MutualTrustandRespect
進行公開與直接的溝通,提供誠實與建設性的反饋;進行授權;信守諾言;尊重事實。
激情創新PassionforInnovationandCreativity
勇於承擔風險,挑戰權威,不斷探索新方法,學習,分享,接受新知識與觀念;能夠從失敗中學習,具有靈活快速的應變能力。
追求卓越ResultFocusandPursuitofExcellence
致力提高業務成果及不斷提高績效水平;設定可衡量的目標,承擔責任並為結果負責;追求高度的專業化;不接受平庸業績。
團隊精神TeamworkSpirit
相互支持與合作,分享知識,信息與技術;解決矛盾時堅持雙贏策略;分享責任與成果;積極參與,擁有明確的團體目標。

公司榮譽

榮譽

2007年1月亞信獲得"中國電信業業務支撐&IT系統評選活動"唯一"年度最佳廠商"獎,由亞信承建的北京移動BI系統項目獲得"優秀項目獎"
2006年12月亞信被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會、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和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聯合評為"大學生最滿意的誠信招聘僱主"
2005年9月亞信集團CEO張振清被評為"中關村優秀企業家"
2005年8月亞信榮獲2005年度"中國最具價值的IT服務品牌"
2005年8月亞信科技榮獲"通信行業服務滿意度獎"
2004/04亞信科技現任CEO張振清被團中央授予“中國軟體行業傑出青年”的稱號
2002/03亞信科技現任CEO張振清被評為“中國十大軟體企業領軍人物”
2001/10再次入選《福布斯》全球最優秀小型企業
2001/07亞信科技被亞洲著名網路媒體FinanceAsia評“亞洲最佳管理企業”之一
2000/10亞信科技被《福布斯》連續兩年評為“全球最佳300小型企業”之一
1999/09亞信AIMC被北京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海淀試驗管理委員會認定為“拳頭產品”
1999/05亞信科技被世界經濟論壇評選為“全球500家高速成長的企業”之一
1998/04亞信科技被美國著名投資公司富達(FidelityVentures)評為“最有投資潛力的公司”之一

資質

2007/02通過CMMI5認證
2004年亞信科技入選“中國通信業服務電信IT企業十強”之一
2003年亞信科技被評為“中國優秀集成服務商10強”和“電信業優秀中國IT服務商”
亞信科技入選“中國軟體二十年明星企業”
被評定為國家172家重點扶持軟體企業之一
2002/10亞信科技被評為最具競爭力的"中國軟體企業十強"之一
2002/09亞信獲"信息產業部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一級資質"認證
2002/07亞信入選信息產業部"中國軟體企業百強"
2002/03獲CMM2認證
2001年被海淀區國稅局評為"國稅50強"
2001年被北京市地稅局評為“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先進單位”
2001/07被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認定為"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演園信譽企業"
2001/05被信息產業部認定為"軟體企業"
2001/02被市對外經貿委認定為"外商投資先進技術企業"
1999/05被市對外經貿委認定為"外商投資高新技術企業"
1995/07被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認定為“新技術企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