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靈脂丸

五靈脂丸是傳統的中藥方劑,來源於《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九。主要用於食在腹中,經久不消。結成癥塊。

來源1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九。

組成

五靈脂15克 馬牙消15克 木香7.5克(末) 阿魏7.5克 硼砂15克 水銀7.5克 膩粉7.5克 硃砂7.5克 桂心7.5克(末) 青礞石15克

用法

上藥同研令水銀星盡,煉蜜和丸,如酸棗大。每服1丸,用棗1枚去核,安1丸藥在內,以白麵餅子裹,慢火燒面熟為度,去面,將棗並藥爛嚼,空腹時用溫酒適量送下。

主治

食在腹中,經久不消。結成癥塊。

處方來源2

《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藥物組成

五靈脂(炒)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半兩,芍藥半兩,海桐皮(銼)半兩,生乾地黃(焙)半兩,紅花子半兩,牡丹皮半兩,防風(去叉)半兩,芎?半兩,當歸(切,焙)半兩,紫葳半兩。

主治

室女月水不利,散在皮膚,癮疹丹起,麻木瘙癢

製備方法

上為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溫酒送下。

中藥方劑之五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