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丸

肺丸,治療肺病的中藥丸劑。

理肺丸

理肺丸用於解表寧嗽,宣肺化痰。主治感冒咳嗽,痰飲喘嗽,交冬即發,倚息難臥。理肺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吉林方)
【處方】前胡4兩,蘇葉4兩,半夏4兩,桔梗3兩,枳殼3兩,陳皮3兩,黨參2兩,茯苓2兩,葛根1兩半,黃芩2兩,木香8錢,甘草8錢。
【製法】上為細末,水泛為丸,如梧桐子大,裝袋或貯於瓷壇。
【功能主治】解表寧嗽,宣肺化痰。主治感冒咳嗽,痰飲喘嗽,交冬即發,倚息難臥。
【用法用量】每服2錢,生薑湯為引。
【注意】忌食油膩。孕婦忌服。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吉林方)

參蘇理肺丸

參蘇理肺丸用於宣解肺熱,表散寒邪。主治肺經濕熱,感冒風寒,咳嗽痰盛,鼻塞聲重。參蘇理肺丸--《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處方】葛根80兩,前胡80兩,法半夏80兩,沙參80兩,茯苓80兩,木香14兩,蘇葉160兩,枳殼(炒)80兩,桔梗80兩,甘草40兩,橘皮80兩。
【製法】上為細末,過羅,用鮮姜16兩、紅棗16兩熬湯,泛為小丸。每16兩用滑石3兩3錢為衣,闖亮。
【功能主治】宣解肺熱,表散寒邪。主治肺經濕熱,感冒風寒,咳嗽痰盛,鼻塞聲重。
【用法用量】每服2錢,溫開水送下,1日2次。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洋參保肺丸

洋參保肺丸用於滋陰補肺,止嗽定喘。用於陰虛肺熱,咳嗽痰喘,胸悶氣短,口燥咽乾,睡臥不安。洋參保肺丸--《中國藥典》
【處方】罌粟殼120g,五味子(醋炙)30g,川貝母60g,陳皮60g,砂仁30g,枳實60g,麻黃30g,苦杏仁60g,石膏30g,甘草60g,玄參60g,西洋參粉45g。
【性狀】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甜,微苦。
【炮製】上十二味,除西洋參粉外,其餘罌粟殼等十一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與西洋參粉配研均勻,過篩。每100g粉末加煉蜜120~130g製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滋陰補肺,止嗽定喘。用於陰虛肺熱,咳嗽痰喘,胸悶氣短,口燥咽乾,睡臥不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2~3次。
【注意】感冒咳嗽者忌服。
【規格】每丸重6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蛤蚧養肺丸

蛤蚧養肺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蘭州方)【處方】蓮肉8錢,前胡6錢,花粉6錢,戈半夏(炙)3錢,條參8錢,白及1兩,瓜仁6錢,天冬8錢,寸冬8錢,川貝母8錢,白前6錢,桔梗6錢,賴氏紅6錢,杏仁6錢,桑皮6錢,蘇子4錢,白芥子6錢,萊菔子6錢,雲苓8錢,山藥8錢,薏仁8錢,扁豆8錢,百合1兩,生耆1兩,黨參1兩,生草6錢,蛤蚧3對。【製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補虛潤肺,止咳化痰。主治勞傷咳嗽,精神衰弱,四肢疲倦,肺癆、肺炎等症。

健肺丸

用於化痰止咳,生津止血。主治各型肺結核。健肺丸--《古今名方》第十一章
【處方】百部125g,白及125g,黃精125g,玉竹125g,穿心蓮200g,葎草500g。
【製法】煉蜜530g,為小丸。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生津止血。主治各型肺結核。
【用法用量】每服3g(約30丸),日3次。
【摘錄】《古今名方》第十一章

款肺丸

款肺丸用於支飲上乘,上氣喘急,痰涎不利,咳嗽不得臥。款肺丸--《雞峰》卷十七
【處方】牽牛6兩,木香1兩,檳榔1兩,青皮1兩,半夏曲1兩,五靈脂2兩,蘇子3分。
【製法】上為細末,冷水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支飲上乘,上氣喘急,痰涎不利,咳嗽不得臥。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後生薑湯送下。
【摘錄】《雞峰》卷十七

保肺丸

保肺丸用於妊娠口厭肥甘,憂樂不常,飲食不節,飽則即臥,貪閒久坐,血多飲溢,氣壅痰生,胞胎肥厚,或偏或側,任其橫仰,腹皮寬脹,行動艱難者。保肺丸--《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處方】木香5錢(麩皮汁浸3日),當歸2兩,川芎2兩,益母草3兩,枳殼1兩,冬葵子1兩,廣皮1兩,甘草5錢。
【功能主治】妊娠口厭肥甘,憂樂不常,飲食不節,飽則即臥,貪閒久坐,血多飲溢,氣壅痰生,胞胎肥厚,或偏或側,任其橫仰,腹皮寬脹,行動艱難者。
【用法用量】日服3錢。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保肺丸--《活人心統》卷一
【處方】知母(去毛)1兩,黃芩1兩,天門冬1兩,五味子5分,紫菀7錢,貝母1兩,真蘇子(炒)2兩,白茯苓1兩,杏仁(炒,去皮尖)7分,桑白皮1兩,生地黃5分,阿膠(炒)5分,人參3分,款冬花5分。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損勞嗽,咳血潮熱。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白湯送下。
【摘錄】《活人心統》卷一
保肺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濟南方)
【處方】人參3錢,蘇葉5兩,前胡2兩4錢,廣陳皮2兩4錢,枳殼2兩4錢,茯苓2兩4錢,桔梗2兩4錢,廣木香3錢,葛根2兩4錢,半夏2兩4錢,甘草2兩4錢,紫菀3兩,麻黃3兩,薄荷2兩,薄荷霜3分。
【製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3錢。
【功能主治】四時感冒,傷寒發熱,咳嗽日久,痰盛氣促。
【用法用量】大人每服1丸,小兒減半,感冒咳嗽,生薑湯送下;久咳,梨湯送下。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濟南方)
保肺丸--《衛生總微》卷十四
【處方】白僵蠶(去絲嘴,炒)2兩,山藥半兩,白茯苓(去皮)1兩,紫蘇葉1兩,藿香(去土)1兩,百部半兩,黃芩1兩,防風(去蘆)1兩,杏仁(去皮尖,麩炒)1兩,百合半兩,五味子(去枝梗)1兩。
【製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肺胃風熱,痰盛咳嗽喘吐,連聲不止,及久嗽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半丸至1丸,煎桔梗湯化下,食後臨臥服。
【摘錄】《衛生總微》卷十四

白雲換肺丸

白雲換肺丸用於遠年近日,喘嗽不止。白雲換肺丸--《普濟方》卷一六三
【處方】款冬花1兩,半夏2兩,明礬2兩,寒水石2兩。
【製法】上為細末,生薑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遠年近日,喘嗽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薑湯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一六三

補肺丸

補肺丸用於肺氣虛,咳後氣短,久咳,倦怠無力,自汗,語音低微。補肺丸--《聖濟總錄》卷四十八
【處方】鍾乳粉半兩,人參半兩,白石英半兩,阿膠(炙令燥)1兩,五味子1兩,甘草(炙,銼)3錢,細辛(去苗葉)2錢。
【製法】上為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虛喘咳少氣。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甘草湯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四十八
補肺丸--《千金翼》卷十五
【處方】麥門冬(去心)2兩,款冬花2兩,白石英2兩,桑根白皮2兩,桂心2兩,五味子3合,鍾乳5分(研為粉),乾薑1兩,大棗100枚。
【製法】上為末,以棗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氣不足,失聲胸痛,上氣息鳴。
【用法用量】每服15丸、以飲送下,日3次。
【摘錄】《千金翼》卷十五
補肺丸--《中西醫結合雜誌》(1983;9:423)
【處方】黃耆200g,黨參200g,白朮150g,防風30g,蛤蚧5對。
【製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6g。
【功能主治】肺氣虛,咳後氣短,久咳,倦怠無力,自汗,語音低微。
【用法用量】早、晚各1丸,溫開水送下。
【摘錄】《中西醫結合雜誌》(1983;9:423)
補肺丸--《聖濟總錄》卷六十六
【處方】百部(焙)2兩,貝母(去心)2兩,山芋2兩,阿膠(炙令燥)2兩,天門冬(去心,焙)1兩,桔梗(炒)1兩,防風(去叉)1兩半,人參1兩半,甘草3兩(生),半夏2兩(搗羅為末,先以鵝梨汁1盞,生薑自然汁1盞,同熬,至一半入半夏末熬成膏)。
【製法】上藥除半夏膏外,為末,以膏和,如乾加煉蜜少許,為丸如雞頭實大。
【功能主治】肺氣上童,久病咳嗽,咽膈隘塞,語聲不出,津液乾燥,痰毒頭痛,心神恍惚,及勞嗽咯血、呀呷等疾。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後、臨臥含化。
【摘錄】《聖濟總錄》卷六十六
補肺丸--《本草圖經》引《傳信方》(見《證類本草》卷二十三)
【處方】杏仁2大升(山者不蛀,揀卻雙仁及陳臭)。
【製法】以童子小便一斗,浸之,春、夏日,秋、冬14日,並皮尖於砂盆中研細,濾取汁,煮令沸,候軟如麵糊即成,仍以柳篦攪,勿令著底,後以馬尾羅或粗布下之,日曝,可丸即丸。
【功能主治】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食前後任意茶酒送下。
【摘錄】《本草圖經》引《傳信方》(見《證類本草》卷二十三)
補肺丸--《醫方類聚》卷八十六引《千金月令》
【處方】乾地黃1斤(湯淨洗),杏仁半斤(湯去皮尖)。
【製法】上細切,以木臼中先杵地黃,後入杏仁同杵令勻,急手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肺。
【用法用量】每日30,食後熟水送下。
【注意】忌蘿蔔、蓮、藕、貝母、白藥、毛米粥。
【摘錄】《醫方類聚》卷八十六引《千金月令》

定喘養肺丸

定喘養肺丸用於潤肺,止咳,化痰定喘。主治肝經虛弱,咳嗽痰盛,氣促作喘,胸不暢,口苦咽乾,喉痛咽啞,久嗽失眠。定喘養肺丸--《北京市中成藥規範》
【處方】木香56兩,煅石膏40兩,陳皮80兩,苦桔梗320兩,麻黃8兩,五味子炭160兩。
【製法】將藥材加工潔淨,炮製合格。苦桔梗120兩,甘草50兩,木香30兩煮提兩次,第一次2.5小時,第二次1.5小時。陳皮80兩提油8小時,油盡收藥液。苦桔梗200兩,木香26兩,五味子炭160兩,麻黃8兩煅石膏40兩,甘草30兩,粉碎成細粉,過一百孔羅,混勻。合併煮提藥液,過濾沉澱,減壓濃縮至比重1.3g溫度(50℃)的稠膏。取原粉及稠膏按比例制丸,用低溫乾燥。上膠衣闖亮。每百粒乾重5錢,每袋內裝1錢半。
【功能主治】潤肺,止咳,化痰定喘。主治肝經虛弱,咳嗽痰盛,氣促作喘,胸不暢,口苦咽乾,喉痛咽啞,久嗽失眠。
【用法用量】口服,每袋分2次服,每日服2次。溫開水送服。
【注意】未成年者忌服。
【摘錄】《北京市中成藥規範》

定喘寧肺丸

定喘寧肺丸用於男子、婦人久患咳嗽,肺氣喘促倚息,不得睡臥,累年不愈,漸至面目浮腫。定喘寧肺丸--《普濟方》卷一五九
【別名】青金丹
【處方】半夏1兩,南星1兩,青黛1兩,白礬(枯)1兩,信半兩。
【製法】上為細末,用生薑水、麵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男子、婦人久患咳嗽,肺氣喘促倚息,不得睡臥,累年不愈,漸至面目浮腫。
【用法用量】青金丹(《普濟方》卷一六三)。
【摘錄】《普濟方》卷一五九

定肺丸

定肺丸用於肺癰。定肺丸--《赤水玄珠》卷七
【處方】款冬花、紫菀、知母、貝母、人參、甘草(炙)、桑白皮、御米殼、麥門冬、百部、馬兜鈴、五味子、烏梅肉等分。
【製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肺癰。
【用法用量】每用1丸,噙化。
【摘錄】《赤水玄珠》卷七

兒童清肺丸

兒童清肺丸用於清肺,化痰,止嗽。用於小兒風寒外束,肺經痰熱,面赤身熱,咳嗽氣促,痰多黏稠,咽痛聲啞。兒童清肺丸--《中國藥典》
【處方】麻黃10g,苦杏仁(炒)20g,石膏40g,甘草10g,桑白皮(蜜炙)30g,瓜蔞皮30g,黃芩40g,板藍根40g,橘紅30g法半夏30g,紫蘇子(炒)20g,葶藶子10g,浙貝母40g,紫蘇葉20g,細辛8g,薄荷30g,枇杷葉(蜜炙)40g,白前30g,前胡20g,石菖蒲30g,天花粉30g,青礞石(煅)10g。
【性狀】黑色的大蜜丸;味苦、辛辣。
【炮製】以上二十二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70~180g製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嗽。用於小兒風寒外束,肺經痰熱,面赤身熱,咳嗽氣促,痰多黏稠,咽痛聲啞。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3歲以下一次半丸。
【規格】每丸重3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人參養肺丸

人參養肺丸用於治肺胃俱傷,氣逆於上,咳嗽氣急,胸中煩悸,涕唾稠粘,或有鮮血;或氣喘,不得安臥,體倦食少,咽乾口燥;或因叫怒及醉飽房勞,致傷肺胃,吐血嘔血。人參養肺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四
【處方】黃耆(去蘆,蜜塗,炙)、人參各54克,白茯苓(去皮)、瓜蔞根各180克,杏仁(去皮、尖,麩炒)72克,皂角子(炒)300個,半夏(洗,為末,薑汁作曲,炒)120克。
【製法】上藥研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治肺胃俱傷,氣逆於上,咳嗽氣急,胸中煩悸,涕唾稠粘,或有鮮血;或氣喘,不得安臥,體倦食少,咽乾口燥;或因叫怒及醉飽房勞,致傷肺胃,吐血嘔血。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後細嚼,用紫蘇湯送下;如喘急,用桑白皮湯送下。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四

人參潤肺丸

人參潤肺丸用於治肺氣不足,咳嗽喘急,吐痰不利,胸膈煩悶,涕唾稠粘,唇乾口燥;及風壅痰實,頭目昏眩,精神不爽;或肺胃俱虛,久嗽不已,漸成虛勞,肢體羸瘦。胸滿短氣,行動喘乏,飲食減少。人參潤肺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四
【處方】人參、款冬花(去梗)、細辛(去葉,洗)、杏仁(去皮、尖,麩炒)、甘草(爁)各120克,知母180克,肉桂(去粗皮)、桔梗各150克。
【製法】上藥研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治肺氣不足,咳嗽喘急,吐痰不利,胸膈煩悶,涕唾稠粘,唇乾口燥;及風壅痰實,頭目昏眩,精神不爽;或肺胃俱虛,久嗽不已,漸成虛勞,肢體羸瘦。胸滿短氣,行動喘乏,飲食減少。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後細嚼,用淡薑湯送下;含化亦可。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四

潤肺丸

潤肺丸用於生津潤肺,化痰止嗽。治嗽而失聲。潤肺丸--《證治準繩·類方》卷二引《醫學統旨
【處方】訶子、五味子、五倍子、甘草各等分。
【製法】上藥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生津潤肺,化痰止嗽。治嗽而失聲。
【用法用量】噙化。久嗽,加罌粟殼。
【備註】《醫學入門》卷七載本方有黃芩。主治證同。
【摘錄】《證治準繩·類方》卷二引《醫學統旨》

中藥方劑之L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雷丸
蓼湯
雷楔
綠豆湯
綠豆粥
癃清片
冷水丹
栗子粥
流金膏
兩宜散
栗皮丸
梨甘飲
楝實膏
楝果裘
柳仙散
撩痰方
喇嘛酒
麟龍丹
露顴膏
驪龍散
隆吉散
雷丸丹
雷岩丸
雷轟丹
雷金散
露華湯
里東丸
闌尾2號
螺灰散
轆轤丹
藜蘆粉
煉砂丹
爛泥丸
爛腿膏
楝皮汁
狸鳩丸
硫丹丸
硫朱丹
硫磺酒
硫糕丸
硫黃兜
硫黃杯
臘茶煎
綠豆飲
羅漢丸
流水湯
類從散
蘆根粥
兩止湯
李仁丸
勞傷丸
勞嗽丹
勞痛飲
兩生湯
蘿蔔膏
兩解湯
蘿蔔菜
兩間湯
兩靜湯
蘿藦散
蘿附煎
落痔膏
落瘤餅
落盞湯
落紅散
痢疾膏
梨湯粥
粱米湯
兩富湯
瘰癧餅
兩寧湯
兩地丹
瘰癧煎
癧串膏
癧子膏
痢疾散
瘰癧酒
流傷飲
婁金圓
婁金散
錄元散
攔風膏
凌花散
凌霄散
露朱丹
露桑散
露珠丸
露珠飲
露蜂散
蘭台散
蘭覆散
驪珠散
冷哮散
驪龍珠
魯王酒
冷壺散
樂令湯
雷氏方
雷逐丹
亂髮膏
亂蜂膏
里托散
鈴石散
了脾丸
螺泥丸
螺泥膏
螺肉酒
硫麝散
硫麥丸
牢齒膏
痢丸子
痢帶靈
痢瀉丸
狼脂膏
硫苓丸
兩援湯
蓼草膏
藜蘆湯
兩收湯
藜香散
螻蛄膏
兩治散
藍地湯
藍子散
兩消丹
藍根散
藍玉散
藍藥膏
藍袍散
藍青湯
兩祛丹
兩舒散
蓼汁飲
蓼花膏
棱術飲
蘿蔔汁
爐茶散
煉毒丹
煉鹽散
鍊石丹
鍊石散
離中丹
楝子煎
離珠丹
粱豉湯
練根散
兩炒丸
練石散
練花粉
練陽湯
落腎散
兩瀉湯
嘹亮丸
荔殼湯
荔奴散
藍根飲
劉老丸
麟血散
黎洞丸
黎洞膏
齡龜丸
荔枝粥
荔香散
李葉湯
兩歸湯
欖核散
榴梅散
榴灰散
楝椒煎
流注散
楝花粉
莨菪煎
榴附飲
療毒湯
療淋散
兩元散
硫朱丸
硫檳散
硫汞丹
硫癢膏
硫礬丸
栗灰散
漏風湯
硫鯉丸
梨乳膏
狸頭散
萊子丸
流注飲
漏胎湯
硫黃茶
硫黃頂
硫黃餅
蔞蘇飲
離濟膏
兩利湯
萊菔散
荔奴丹
莨菪散
莨菪酒
蘆筍粥
蘆薈圓
臘享膏
綠袍散
流注湯
流積丸
朗明湯
螺殼膏
蔞礬散
痢症散
流經散
療瘵湯
萊菔粥
萊菔酒
藍飲子
蓼葉散
蘿蔔茶
蘿皂丸
蘿蘇散
蘿藦茶
勒韁散
盧同散
厲風膏
梨菁飲
硫黃酒
硫黃粥
梨硼膏
硫黃方
梨漿飲
藍根膏
蔞貝散
藍吹藥
藍汁方
藍澱膏
藍花酒
煉陰丹
流星串
爛弦散
流星散
爛眼煎
鸞鳳散
鸞膠散
楝根湯
爛金丸
烙臍丸
露星膏
露星飲
爐消散
爐灰膏
荔枝散
蘆甘丹
李梅湯
狸骨丸
狸骨散
柳青丸
柳黃散
狼牙丸
狼牙漿
狼牙膏
兩儀湯
留線湯
留齒散
陸抗膏
冷金膏
冷附湯
冷風湯
冷飲子
雷丸湯
冷香散
楝陳湯
落鴉槍散
痢疾茶劑
瘰癧酒藥
柳白皮湯
鷺鷥咯丸
零陵香油
冷水金丹
李根皮湯
萊菔子湯
梨母子煎
硫黃藥酒
硫黃錠子
碌丹散子
硫蔥敷劑
硫黃烙方
酪酥煎丸
雷丸浴湯
爐倍油膏
爐功眼膏
狸豆根湯
亂髮灰膏
瘰癧奇方
絡石煎丸
硫黃洗方
練香丸散
梨汁餅子
療風飲子
梨汁飲子
爐赤洗劑
鍊石補天
兩面龜散
蘿藦菜粥
瘰癧妙方
羅漢果茶
綠茶蜜飲
勞傷末藥
藍根塗方
藍漆煎丸
療五痔散
露蜂房膏
爛喉痧散
亂髮熏方
兩順煮散
瘰癧敷藥
藜蘆軟膏
麓苡仁湯
露桃花散
掠髭鬢方
凌霄花湯
列節浸酒
劉刺史丸
劉寄奴酒
劉寄奴飲
鷺鶿喀丸
鷺鶿藤散
鷺鶿藤酒
鸕鶿屎膏
闌尾炎湯
陵零香油
樂脈顆粒
流腦合劑
李根皮散
硫椒蛋油
臨汝藥酒
狼牙草散
爐甘石膏
瘰癧神膏
莨菪浸方
臁瘡藥方
蘆甘石散
楝根皮丸
亂髮拭方
蘆礬洗劑
螺螄殼丸
亂髮灰丸
瘰癧仙方
硫黃敷痛膏
痢疾萬應丸
絡石射干湯
兩和鎮痛飲
劉氏毒鏢膏
荔枝橘核湯
漏管內消丸
栗樹葉洗劑
梁會大津丹
硫黃不二散
漏胎安胎飲
硫黃玉粉方
羚角鉤藤湯
老君益壽散
瘰癧拔根方
狸骨知母散
蔞貝陷胸湯
勞心吐血散
樂令建中湯
痢疾香連散
瘺瘡止水丸
楝花粉敷方
蘿蔔牙皂散
蔞汁消蜜飲
藍根人參散
爐甘石洗劑
漏蘆升麻湯
牢牙赴筵散
李冢宰藥酒
痢疾萬應散
萊菔木香散
荔枝幹大棗
臁瘡阡張膏
蘆連消疳丸
蔞貝養榮湯
螻蛄麝香散
陸鶴消癜湯
落翳神應方
勒馬聽徽散
硫黃半夏丸
瘰癧痰核膏
老鸛草軟膏
硫黃補火丸
兩枳二陳湯
痢疾芩連丸
棱莪消積湯
雷丸鶴虱散
漏蘆橘皮湯
楝實塞耳方
瘰癧結核丸
楝根下蟲丸
闌尾化瘀湯
雷丸冰糖水
痢疾奇妙丹
痢疾奇效丹
痢疾奇效方
痢疾導滯散
痢疾立效飲
牢牙烏髭方
闌尾消炎丸
餾水石膏飲
露蜂房灰散
凌霄花根丸
爛腿夾紙膏
流氣導滯丸
牢牙如聖散
牢牙定痛膏
露姜養胃湯
露蜂房熏方
亂髮雞子膏
兩益止遺湯
兩感羌活湯
令行吳宮散
令陰急小方
兩感奪命湯
療本滋腎丸
楞薤煅蔞丸
羚熊清狂湯
羚羊三黃湯
羚羊清肺湯
羚羊羌活湯
痢疾食料丸
柳酸烏梅膏
闌尾炎合劑
闌尾炎效方
闌尾清化湯
羚羊角膠囊
羚角化斑湯
羚角荷翹湯
痢疾立驗神方
硫黃大黑神丸
瘰癧痰核圍藥
臨河風氣藥酒
爐甘石乾眼藥
露蜂房淋醮方
爐甘石點眼藥
牢牙石燕子散
雷真君逐火丹
藍青汁灌耳方
瘰癧收口藥方
老君神明白散
癧瘡痰核噙藥
李氏天仙藤散
李八伯杏金丹
李卿換白髮方
凌陽子木香丸
藍機聖砭腦膏
熘炒黃花豬腰
瘰癧內消仙方
遼東都尉所上丸
牢牙固齒明目散
劉氏跌打損傷膏
勞感調榮養胃膏
盧氏異方感應丸
盧氏異方感應圓
闌尾一號消炎片
闌尾二號消炎片
魯府遇仙傳種子藥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