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葉舞鶴草

二葉舞鶴草

二葉舞鶴草,多年生草本,高8-15cm。生於高山山地林下潮濕腐殖質土壤。分布東北、化北及陝西、甘肅、青海、四川等地。

基本信息

二葉舞鶴草二葉舞鶴草
出處:出自《甘肅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èr Yè Wǔ Hè Cǎo
英文名:All grass of Twoleaf Beadruby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二葉舞鶴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ianthemum bifolium (L.)F.W. Schmidt[Convallaria bifolia L.]
採收和儲藏:7-8月採收壤洗淨,曬乾或鮮用。

植物形態

二葉舞鶴草二葉舞鶴草
二葉舞鶴草,多年生草本,高8-15cm。根莖橫走,有節,下部生鬚根,上部殘留葉柄和鱗葉腐爛後的纖維;當年生鱗片2片,包於莖基,膜質,有紫斑。莖有條棱,光滑,綠色,通常下部具暗紫色斑點。葉通常2片,在莖頂互生;葉柄長5-10cm;葉片常微呈肉質,三角心形,長2-5cm,寬1.5-4cm,有的可達6cm,上面無毛,下面被短毛;葉脈多條,平行弧曲,纖細有分枝。總狀花序頂生;花小,白色,花被片4,中脈明顯;雄蕊4,著生花被片基部並與之對生;子房上位,幾無花柱,柱頭略呈頭狀。蒴果球形,紅色,直徑3-6mm。種子卵圓形,種皮黃色,有顆粒狀皺紋。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高山山地林下潮濕腐殖質土壤
資源分布:分布東北、化北及陝西甘肅青海四川等地。

化學成份

根含6種皂甙(A、A1、B、B1、C、和D),其A、A1、B、B1屬呋甾醇類皂甙,C、D屬螺甾醇類皂甙,新近鑑定1種螺甾醇皂甙其結構為:3-O[(2-O-β-吡喃木糖基-3-O-β-吡喃葡萄糖基)-β-吡喃葡萄糖基(1→4)-吡喃葡萄糖基(1→4)-β-吡喃半乳糖基]-(25R)-螺甾-5-烯-3-β-醇-12酮

功能及服用

二葉舞鶴草二葉舞鶴草
性味:酸;微寒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主吐血;尿血月經過多;外傷出血;瘡癰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研末撒;或搗敷。

附方

二葉舞鶴草二葉舞鶴草
1、治外傷出血:二葉舞鶴草研末外敷。(《甘肅中草藥手冊》)
2、治吐血:二葉舞鶴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甘肅中草藥手冊》)
3、治月經過多:二葉舞鶴草五錢,地榆炭四錢,茜草三錢,旱蓮草三錢。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各家論述

《甘肅中草藥手冊》:涼血,止血,治外傷出血,用於吐血,尿血,月經過多等症。

相關詞條

《中華本草》

相關連線

http://www.cntclabs.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1811
http://www.pharmnet.com.cn/tcm/knowledge/detail/107100.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