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富江

么富江

么富江今年58歲,是山東冠縣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是一位讓人又敬又怕的愛借錢的么校長。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20多年來,么富江‘貸、借、賒、捐、建’,憑著這五個字堅持過來,孩子們有書讀是他最高興的事情。今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後,么富江的國小又迎來了一批新學生。新修的8間教室,是么校長送給學生們的開學禮物。蓋這幾間新校舍,一共花了么富江八九萬元,除了學校自有的部分資金,么富江還拿出了自家的積蓄,還不夠的,則靠他借錢和貸款。“我很累,可為了孩子們讀書,我願意這么做。”看著校園裡嬉戲的學生,么富江最近還籌劃著名一件比新建8間校舍更宏大的事:籌資翻蓋一座教學樓。

義務辦學

20多年前,么富江最開始只是不忍心孩子們沒書讀,連像樣的校舍都沒有,他覺得孩子們太可憐了。現在的民生國小是數排平房,因為已使用了十來年,已經顯出破舊之態。現在農村的條件還算好一些了,學校都是磚瓦房,孩子能就近入學。望著眼前的校舍,么富江頗有感慨。正是這樣的現實,么富江才決心義務辦學。第一次下決心,已是20多年前的事了。那時,在么富江所在的冠縣東古城鎮,有的村國小十幾年連著挪了五六個地方,後來乾脆沒了校舍。夏天,孩子們就在樹陰下上課,到了冬天,學校只能停課。
么富江覺得孩子們不能上學,就得不到好的教育,村子就得繼續窮下去,永遠富裕不起來。抱著這樣的想法,么富江毅然把自己的房子騰出來,讓給孩子們上課,一家五口則搭了一個兩米長、兩米寬的棚子住。村子支持他辦學,可修校舍的錢從哪兒來?這成了么富江的一塊心病。有一天,他騎車幾十里去看義丐武訓的雕像,武訓三十年乞討集資辦學的事感動了他。“錢,不向國家要一分;物,不動村里一磚一瓦。我自己想辦法,籌資把學校辦起來。”他這樣跟村里做了保證。

借錢修校舍

同樣做老師的妻子焦玉雙欣然支持,可家裡老人不同意,說他“做白日夢”。么富江軟磨硬泡,最終說服了一家老小。校址,騰自家的宅基地;木料,伐父母種了十幾年的樹。可是,憑自己的力量太小了,么富江決定借錢辦學。誰承想,借錢竟成了他接下來20多年的生活經歷。么富江年近60歲了,從哥哥輩的老師熬成了爺爺輩。除了教書,最擅長的就是借錢了。最終還是有很多人被他感動了。他教過的學生紛紛出錢幫忙,有的村民把家裡賣棉花的錢送給他,有的木工自告奮勇免費為學校製作門窗。
那一年,么富江蓋了兩間新校舍,村里50名孩子有學上了。么富江夫婦既要教課,又要給孩子們當後勤。由於教得好,學費僅四塊錢,附近村子的學生,甚至河北的貧困孩子都爭相來上學。可學校只有兩間教室,他又犯了難。擴建學校還得借錢。這回,他把親戚朋友都排了個號,即便一面之緣的,他也去爭取。一次不行,再去兩次、三次,最多的一次,他去找一個人,找了6次才借給他。最終,么富江籌來了幾十萬。他在村里建起20多間校舍,370多名學生用上了水電,學校也有了辦公室。
校舍蓋好了,學還得教好。開學第一年,學生成績就在全鎮名列前茅。十里八村都知道當地出了個么富江,他學生教得好,都把孩子往他這兒送。么富江興辦義學的事跡逐漸傳開。“武訓故里義學痴”,么富江成了“現代武訓”。
1995年,他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書法家歐陽中石、詩人臧克家、國學大師季羨林等名人紛紛為他題詞。
為了籌款,他在濟南、北京等各地舉行了書畫義賣展。“不能光借人家的錢,自己也得想辦法,我賣字畫給學校籌點錢。”為了學校建設,他經常一放假就外出籌錢。
1995年,上海的華夏扶貧基金會和民生實業總公司不遠千里前來扶貧辦學,投資十幾萬元為么富江的國小改善了條件,並制定計畫,結對子維持這所學校的發展。
同年,么富江聯繫籌建的第二所國小——冠縣民生希望國小也成立了。這所國小解決了冠縣東古城鎮十幾個三省邊界村子裡的孩子入學問題,目前在校學生近500人。
2000年,聊城景陽岡酒業也送來2萬元,幫忙籌建了幼稚園,解決了附近鄉村130多名農村兒童入托難的問題。

人物心愿

年近60歲的么富江雖然已經兒孫滿堂,兒子、兒媳也繼承了他的志願,可他依然不肯閒下來。這幾年,他把兩所希望國小的孩子全部集中到民生希望國小。空出來的另一所國小校舍,他打算籌錢改建成以書畫教育為主的特色幼稚園,讓村裡的孩子能就近入園。在民生國小,他還努力和城裡學校接軌,摸索著推行了素質教育,如今已開辦了書法課、鋼琴課等課程。日前,村里一名盲人村民拿出自己打工的錢,為學校捐贈了一架鋼琴。如今,眼見著入學的孩子年年增,校舍越來越緊張,也越來越老舊,么富江又開始四處籌款。他想申請為學校改建一座能設18個班的教學樓。“我願將我生命的全部交給農村基礎教育建設,讓孩子們都有學上。”么富江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