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體質養生

中醫體質養生

《中醫體質養生》是第一本詳細指導普通人針對自己的體質類型和狀況,進行養生,從而預防疾病的書籍。體質類型決定健康狀況,中醫向來重視個體差異,而精華中的精華就是辨體識病、治療和養生,也就是觀察、把握病人的體質,在此基礎上分析疾病、制定治則、因人養生。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傅傑英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針灸專業臨床、針灸美容方面碩士研究生導師,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中醫美容教研室主任,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中醫美容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美容醫學》雜誌編委。研究領域:中醫美容學、臨床針灸美容、針藥結合治療生活方式、中醫體質學的思路分析。個人專著:《實用中醫美容》、《中醫美容》、《皮膚病調養與護理》、《實用經絡美容七講》、《糖尿病的綜合管理》。

傅傑英,女,1959年10月出生,中醫美容專業教授,針灸專業醫學博士,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中醫美容教研室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美容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容分會青年委員會常委,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中醫美容專業委員會主任,廣東省醫學會醫學美容分會常委,先後主編中醫美容學術著作3部:《中醫美容》、《實用經絡美容七講》、《皮膚病調養與護理》,撰寫《瘦素與胃經減肥的思考》、《足陽明胃經美容作用初探》、《針刺胃經穴位干預肥胖大鼠瘦素抵抗的實驗研究》、《人群體質與美容》等中醫美容學術論文近20餘篇。多次在國內外講授中醫美容、針灸美容,均受到熱烈歡迎。在針灸治療肥胖、黃褐斑、痤瘡等損美性疾病方面頗有心得,並擅長對於患者的中醫養生諮詢指導

診療專長:1、損美性疾病如單純性肥胖、黃褐斑、痤瘡、脫髮、口臭等以及與上述疾病密切相關的高血壓、高脂血症、脂肪肝、慢性膽囊炎、月經不調、失眠、便秘的經絡針灸治療;2、針藥結合進行女性早衰皮膚保養以及女性美容養生諮詢指導。

中醫美容專業教授

針灸專業醫學博士

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中醫美容教研室主任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美容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容分會青年委員會常委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中醫美容專業委員會主任

廣東省醫學會醫學美容分會常委

《中醫體質養生--名家論壇第44部》各集主要內容: 1、什麼是體質 2、體質是怎樣形成的 3、如何判斷體質 4、平和體質養生 5、陽虛體質養生 6、氣虛體質養生(上) 7、氣虛體質養生(下) 8、痰濕體質養生(上) 9、痰濕體質養生(下) 10、濕熱體質養生 11、陰虛體質養生 12、瘀血體質養生 13、氣鬱體質養生 ……

媒體推薦

中醫治病的精華是辨證施治,重視個體差異,而精華中的精華就是辨體識病、治療和養生,也就是觀察、把握病人的體質,在此基礎上分析疾病、制定治則、因人養生。

——傅傑英

內容簡介

《中醫體質養生》把人群分為八種不同的體質,逐一講述每種體質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現及易感疾病,幫助人們認識自身是何種體質,並從飲食、生活起居、精神、藥物、經絡調養等方面告訴人們,養生要因人而異、體現個體差異,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編輯推薦

《中醫體質養生》——最重視個體差異的養生經典!

最重視個體差異的養生經典!

體質不一樣,養生大不同!

《中醫體質養生》是第一本從體質角度分析養生要領的養生指導書籍。

目錄

上篇

第一章 體質是先天稟賦加後天養成

一、體質偏頗是常見現象

二、中醫自古就重視辨體識病

三、體質包括形神兩個方面

四、體質的變化決定健康的變化

五、體質類型決定健康狀況

平和體質:機能協調,七情適度

陽虛體質:火力不足,畏寒怕冷

氣虛體質:氣力不足,容易外感

痰濕體質:怠情沉重,容易發胖

濕熱體質:又濕又熱,排泄不暢

陰虛體質:五心煩熱,口乾咽燥

瘀血體質:面色晦暗,易生腫瘤

氣鬱體質:氣機不順,情緒鬱悶

第二章 體質的變化取決於個人修為

一、先天稟賦決定體質基調

二、體質隨年齡變化而變化

三、男女有別體質不同

四、社會環境同樣影響體質

五、疾病和藥物影響體質

六、飲食不當不可忽視

營養過剩:促生氣虛或痰濕體質

營養不足:促生氣虛或陽虛體質

飲食過鹹:促生陽虛間夾痰濕、瘀血體質

長期吃辣:加重濕熱和陰虛體質

常食寒涼:促生陽虛或瘀血體質

常吃夜宵:促生痰濕體質

不吃早餐:促生氣鬱或痰濕體質

食速過快:加重氣虛或痰濕體質

七、生活起居不當轉化體質

身體過勞:轉化為氣虛體質

神過勞:轉化為氣虛體質

房勞:促生為陽虛體質

身體過逸:轉化為郁滯性體質

常用空調:易生痰濕體質

常用電腦:加重體質偏頗

第三章 調動感官就可以判斷體質

一、望——體質總是有其外在表象

看形體:胖多痰濕,瘦則多虛

看神氣:靜多偏虛,鈍則痰濕

看面色:暗多瘀血,白則虛

看舌象:紅則多熱,苔厚則濕

看眼睛:無神則虛,渾濁多濕

二、聞——耳和鼻也是判斷工具

聽聲音:有無中氣,最為重要

聞味道:異味較大,非熱即溫

三、問——最直接的判斷方式

問二便:尿黃多熱,便爛脾虛

問情志:敏感多虛,壓抑多郁

問家族史:痰濕體質要小心

問寒熱:陽虛外寒,陰虛內熱

問汗液:汗出重要,過汗則虛

問經帶:經宣規律,帶忌多黃

四、切——了解脈象的基本知識

第四章 養生是為了提高生命質量

一、養生是對生命的保養

二、養生有四大原則

養心修德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簡單順勢

保護環境

下篇

第五章 平和體質養生

一、平和體質主要表現為形神和諧

二、先天稟賦造就平和體質

三、平和體質養生原則:不傷不擾,順其自然

第六章 陽虛體質養生

一、陽虛體質主要表現為畏寒怕冷

二、長期服藥、長期貪涼造成陽虛體質

三、易感肥胖、痹證、骨質疏鬆等

四、陽虛體質養生原則:不傷不損陽氣

飲食養生:忌食生冷,多吃溫熱

精神養生:保持安靜,避免消沉

起居養生:注意保暖,多動少熬

藥物養生:平和補陽,防止燥熱

四季養生:夏勿貪涼,冬宜溫補

經絡養生:神闕、氣海、關元、中極

第七章 氣虛體質養生

一、氣虛體質主要表現為脾肺功能偏弱

二、大病之後、過度用腦、重體力勞動導致氣虛體質

三、易感肥胖症、內臟下垂、排泄不適度、慢性盆腔炎等

四、氣虛體質養生原則:補脾、健脾

飲食養生:細水長流,忌冷抑熱

精神養生:忌多思慮。宜少波動

起居養生:謹避風寒,不要過勞

藥物調治:四君益氣,屏風固表

四季保養:春捂秋少凍,夏溫冬平補

經絡調養:中脘、神闕、氣海

第八章 痰濕體質養生

一、痰濕體質主要表現為容易肥胖、沉重

二、多吃、少動促生痰濕體質

三、易感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等

四、痰濕體質的養生原則:健脾去濕

飲食養生:口味清淡,適當吃薑

起居養生:少用空調,衣服寬鬆

藥物調治:健運脾胃,兼去痰濕

四季養生:夏多食姜,冬少進補

經絡調養:中脘、水分、神闕、關元

第九章 濕熱體質養生

一、濕熱體質主要表現為內外皆“不清潔”

二、抽菸、喝酒、熬夜、滋補不當等造成濕熱體質

三、濕熱體質給女性美容造成困擾

四、易感皮膚、泌尿生殖、肝膽系統病

五、濕熱體質養生原則:疏肝利膽

飲食養生:少甜少酒,少辣少油

精神養生:保證睡眠,靜養心神

起居養生:避免漫熱,舒利關節

藥物調治:適當涼茶,中病即止

四季養生:空調避濕熱,秋天多清潤

經絡調養:肝俞、胃俞、陰陵泉、三陰交

第十章 陰虛體質養生

一、陰虛體質主要表現為“乾”“躁”

二、情緒壓抑、長期服藥、常吃辛燥食物促生陰虛體質

三、易感結核病、失眠、腫瘤等

四、陰虛體質養生原則:鎮靜安神

飲食養生:多食水果,少吃辛辣

起居養生:生活工作,有條不紊

藥物調治:銀耳燕窩是佳品

四季保養:夏宜清涼,秋要養肺

經絡調養:不是最佳辦法

第十一章 瘀血體質養生

一、瘀血體質主要表現為血脈不暢通

二、七情長期不調、傷筋動骨、久病不愈促生瘀血體後

三、易感肥胖併發症、消瘦、月經不調、抑鬱症等

四、瘀血體質養生原則:疏肝活血

飲食養生:活血化瘀,忌食寒涼

精神養生:培養愛好,多交朋友

起居養生:多做運動,少用電腦

藥物調治:逍遙疏肝,桃紅活血

四季保養:春季舒展,秋冬保暖

經絡調養:神闕、膈俞、肝俞、委中

第十二章 氣鬱體質養生

一、氣鬱體質主要表現為“善太息”

二、幼年生活不順、工作壓力大促生氣鬱體質

三、易感抑鬱症、失眠、偏頭痛、月經不調等

四、氣鬱體質養生原則:疏肝理氣,補益肝血

飲食養生:適補肝血,少量飲酒

精神養生:學會發泄,勿太敏感

起居養生:多聽音樂,多去旅遊

藥物調治:逍遙越鞠,構杞當歸

四季保養:春季為主,舒展形體

經絡調養:膻中、中脘、神闕、氣海

第十三章 體質養生可借天時

一、嬰兒時期:常帶三分飢和寒

二、青春發育期:不要肥胖

三、婦女產後:坐月子不可受風寒

四、更年期:固護陽氣振根基

五、大病之後的康復階段:不可過飽或多肉

六、時令和節氣:三伏天可以做“天灸”

附錄

……

書摘

1上篇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存在、活動於父母、環境、自我耕耘所形成的土壤或溫床——體質上。多樣化的土壤生長出異彩紛呈的樹木花草;不同的溫床養育著強弱不同的幼苗;不同的體質帶給我們不同的生命體驗。呵護生命、關注健康、保健養生,就要先了解、關注自己的體質。

第一章 體質是先天稟賦加後天養成(1)

一、體質偏頗是常見現象

什麼是體質?讓我們先看看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

比如從形態上來看,有的人高大威猛,有的人短小精悍,有的人五大三粗,有的人嬌小玲瓏,女性更是環肥燕瘦,體態各有不同。

從皮膚上來看,有的人皮膚非常好,膚如凝脂,不用花很多的錢去買化妝品,一年四季皮膚都非常有光澤;有的人皮膚乾燥,尤其到了秋冬季,天天離不開油膩的、滋潤的護膚品;而有一些人是油性皮膚,終年毛孔粗大,油光滿面,時不時地臉上還長痤瘡,令人煩惱。

從頭髮上來看,有的人的頭髮濃黑茂密;有的人的頭髮則稀疏黃軟。

從性格心理方面來看,有的人心胸寬,有的人心眼小;有的人比較敏感,有的人比較遲鈍;有的人外向開朗,有的人內秀沉靜。

從疾病方面來看,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病、癌症,或者支氣管哮喘等疾病,通常都有比較明顯的家族史,在一個家族裡面,可以有多個患者。這些病本身不遺傳,但是因為這個家族的先天稟賦有共性,體質遺傳,使得他們對這些疾病具有非常高的易感性。

從治療效果來看,同樣藥物治療同樣疾病時會得出迥異的效果:多數病人體現了很好的藥物療效;有些人就會過敏或不適;而個別病人只反映了藥物的毒副作用,毫無療效可言。所以醫生會感嘆“人之所病病疾多,醫之所病病方少”。這也是體質使然。

冬天來了,大家都非常喜歡吃火鍋。有的人一吃火鍋就渾身發熱,面色紅撲撲的,非常舒服;而有的人一吃火鍋,第二天早上就會牙痛或者扁桃體發炎,或者臉上生很多痤瘡,或者小便很黃,或者大便乾結。我認識一個人,他晚上吃了狗肉火鍋,第二天早上,嘴裡起了七個潰瘍面,舌頭上有,頰黏膜上也有,非常疼,疼得連著幾個晚上都睡不好覺。

夏天很熱,人們在外工作一天回到家裡,通常都喜歡吃冰鎮的西瓜或者喝冰鎮的飲料,有的人吃喝以後會覺得非常舒服,有的人卻馬上會拉肚子,非常敏感。為什麼會有這些反應?因為這兩種人是不同的體質。

還有的人喝涼水都增膘,而有的人“浸油缸都不肥”。

不同的體質對於季節的感受也不一樣,熱性體質的人通常怕熱不怕冷,寒性體質的人通常怕冷不怕熱,這些現象在《黃帝內經》中叫做“能冬不能夏”、“能夏不能冬”。

……

以上這些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實際上都是體質現象。可以看出,體質和健康的關係非常密切。我們的健康出現問題,通常就是體質出現了問題,是體質出現了明顯的偏頗。

第一章 體質是先天稟賦加後天養成(2)二、中醫自古就重視辨體識病

體質直接關係到人的生命體驗、生存質量,中醫很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因此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體質。大家知道中醫治病的精華是辨證施治,重視個體差異,而精華中的精華就是辨體識病、治療和養生,也就是觀察、把握病人的體質,在此基礎上分析疾病、制定治則、因人養生。《黃帝內經》的《靈樞?通天》就認為“古之善用針艾者,視人五態(五種體質)乃治之,盛則瀉之,虛則補之我們的”。中醫發展史上凡是名留青史的名醫大家,在治療和養生方面也都非常重視病人的體質。比如被中醫界尊為“醫聖”的西漢人張仲景,在其《傷寒雜病論》中,處處都有“異病同治,同病異治”的智慧閃光,異病同治是因為體質相同,同病異治是因為體質不同。

儘管“體質”一詞是在清代的醫書中才明確出現,但是其精神、思維則滲透、顯現在……經典醫籍、歷代醫案中。

比如《黃帝內經》的《素問?上古天真論》就詳細描述了男女兩性在生、長、壯、老、已的生命過程中生理性的體質差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八八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則齒髮去。”這段話是說,女性發育成熟後有月經,血脈暢通,沖任充盈,按時施泄。女性衰老也是從血液充盛的足陽明經和任脈、沖脈開始,因此女性體質養生要重視養血、和血、活血。男性形體健碩,骨骼粗壯,陽氣偏盛,腎氣用事,其衰老也是從腎氣陽氣開始,因此男性體質養生要重視不傷腎不傷陽。這個思想一直影響了我們兩千多年,這就是中國女性都非常熱衷吃當歸、阿膠、大棗之類,中國男性熱衷於補腎壯陽的原因。其實,這並不意味著女的就要吃當歸、阿膠,男的就要吃狗腎、馬鞭之類的,而是注意女的不要傷血擾血,男的不要傷腎傷陽。

《黃帝內經》的《靈樞?壽夭剛柔》認為:“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這是說體質與先天稟賦很有關係,體質差異與生俱來,反映在性情、臟腑、形體、寒熱偏性上。

體質作為生命現象,包含形、神兩大部分。有形無神是屍體,有神無形是幽靈,形神相合則生命誕生,形神和諧則健康,形神不和則生疾病,形神分離即死亡。肌肉、骨骼、五臟、五官、皮膚、毛髮、血脈等都屬於形,性格、心理、精神、情緒都屬於神。

《靈樞陰陽二十五人》中將體質按形態特徵、性格心態、寒熱適應細分為木、火、土、金、水五種類型。而《靈樞?通天》按人的性格、心理、精神在生理範圍內的偏陰偏陽,認為“蓋有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平和之人。凡五人者,其態不同,其筋骨氣血各不等”。比如太陽之人,常現精力旺盛,目光有神,堅定剛毅,或自足傲慢之貌,好說大話,無能而虛擬,動作敏捷,性急自用,主觀、衝動、有野心、有魄力,暴躁易怒,不怕打擊,有進取心,敢于堅持自己的觀點,敢頂撞。其性格特徵、精神活動總體上是陽氣偏盛。而太陰之人,常現外貌謙虛,內懷疑慮,思前想後,悲觀失望,膽小謹慎,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內省孤獨,情感不外露,不追趕時尚,保守自私,不帶頭行事,反應較為遲鈍,動作較為緩慢,沉默少言。其性格特徵、精神活動總體上是陰氣偏盛。

從我的臨床觀察來看,上述內容在今天還是很符合臨床實際的。在診療疾病的時候,人的體質是絕對不可以忽視的治療依據,尤其是體質中神的特徵,對治療影響非常大。神作為體質的組成之一,對於疾病診斷、治療都極為重要,尤其現代人的疾病都存在神失調的因素,有時神失調甚至是關鍵因素。

其實,養生治病無非是在伺候、耕耘、調節健康和疾病的土壤——體質,和種莊稼很像,不能只盯著地面上的莊稼、花草、樹木,更要重視它們賴以生存的土壤。

第一章 體質是先天稟賦加後天養成(2)

三、體質包括形神兩個方面

關於體質說了這么多,舉了這么多例子,我們現在就給體質下一個目前為中醫界普遍認可的定義。

所謂體質,是指在人的生命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後天獲得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在形態結構、生理功能、物質代謝和性格心理方面,綜合的、固有的一些特質。主要是說明生命活動的差異性或者特殊性。

體質由四個方面組成:形態結構、生理功能、物質代謝、性格心理。這四個方面可以高度概括為:形和神。

形主要是形態結構,比如肌肉、骨骼、五臟、五官、皮膚、毛髮、血脈等,也就是人體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態結構的物質部分。

神包括功能活動、物質代謝過程、性格心理精神,比如心跳、呼吸、吸收、消化、排泄、水谷營養在體內吸收利用轉化排泄、性格特點、精神活動、情緒反應、睡眠等。

形神結合就是生命,形神和諧就是健康,形神不和就是疾病,形神相離就是死亡。因此凡是說到體質,一定是包含形神兩個方面,試想只有形,沒有神,那是一具屍體;只有神,沒有形,拿我們現有常識和認知,是不可能存在的,當然宗教的認識是另外一回事。

從生命體驗和體質組成比重看,神是最重要的。我們的常識多是從形態方面感知生存、疾病、死亡,但是對於生命體驗、疾病原因、治療效果來說,很多情況下神才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操縱者、控制者。

四、 體質的變化決定健康的變化

每個人的體質都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是也具有一定範圍內的動態可變性、可調性。正因為體質的相對可變、可調性,才使體質養生具有很好的實用價值,通過調養,使體質向好的方面轉化。

體質養生就是順應體質的穩定性,最佳化體質的特點,改善體質不好的變化和明顯的偏頗。體質決定了我們的健康,決定了我們對於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也決定了得病之後的反應形式以及治療效果和預後轉歸,所以體質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

不同體質的人,對不同的疾病具有易感性。比如說痰濕體質的人,就特別容易出現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或者容易出現高脂血症、高血壓、脂肪肝等代謝性疾病。氣虛的人,容易出現低血壓、低血糖、內臟下垂、慢性炎症、貧血等,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比較低。陽虛的人,容易感受寒邪,形成各種痛證、痹證、水腫、不孕不育等。陰虛的人常內熱上火,易感受熱邪,常見咽喉疼痛、失眠、便秘、煩躁、泛酸等。瘀血的人容易罹患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各種痛證等。因此養生要因人而異,有的放矢,體現個體差異,絕不能所有的人都按照相同的方法養生保健。養生要看你的生命之樹根植於什麼土壤,是肥沃滋潤還是相對貧瘠,是缺水乾燥還是水多潮濕,是偏寒還是偏熱等。

了解自身的體質,就可以和自己的身體對話,傾聽生命的吟唱,觸摸生命的韻律。關愛生命,呵護體質,我們就會有一個良好的生命體驗,走過健康和幸福的一生。

體質也應該是醫生認識生命、認識人體、認識疾病、制定治療原則和維護健康的一條思維主線。醫生所面對的是活生生的病人,一個鮮活的生命,這個人有著複雜的生活背景,有著獨特的生活飲食習慣,有著與眾不同的性格心理。作為醫生,要關注患者生命的整個過程,不僅是疾病狀態,還有病前狀態;要關注人生的病,更要關注生病的人。

疾病只是生命過程中的一個插曲,它是從哪裡來的?從不良體質、明顯偏頗體質中來。而不良體質和明顯偏頗體質又是從哪裡來的?主要是從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的性格心理和不良的生存環境中來的。如果我們在生活中恣情縱慾,放縱自我,不呵護體質,就會得病。如果醫生不關注患者的體質,就會只見樹木而不見森林,抓住“標”而失去“本”,甚至會把一些簡單的疾病治成複雜的疾病。我自己就有這方面的經驗教訓。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呵護體質、調整體質、關愛體質,精心耕耘生命之樹根植的土壤就是“治未病”,可以預防疾病的發生或減少疾病,預防疾病的加重和複雜化。關注體質會為臨床治療帶來新的思路。

講到這裡,大家可能對體質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和感覺,有的人就會想對號入座,看看自己是虛的體質,還是實的體質,是偏熱的體質,還是偏寒的體質。

第一章 體質是先天稟賦加後天養成(4)

五、體質類型決定健康狀況

體質作為一種生命現象,在正常人群中,大致分為八類。在這裡我首先要說明,體質現象客觀存在,多樣複雜;體質分類則是人為劃定,涇渭分明。將體質進行大致的分類,是為了養生有規矩、有原則、有方向,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分類還可以使我們明白生命、體質存在差異性。

平和體質:機能協調,七情適度

平和體質是一種身體和諧、自穩能力強的體質。擁有這種體質的人,身體不一定結實強壯,甚至可能還有些氣血不足、血壓偏低,脈搏也不是很有力,但是臟腑、氣血很和諧,七情適度。

這種體質的人,多數生在長壽家族,比如五世同堂的大家族,而平常的人家四世同堂就不容易了。平和體質通常表現為情緒穩定,生活規律,體重波動小等;得病少,對於環境和氣候的變化適應能力比較強;生病以後,對治療的反應敏感,好治,自我康復能力強。擁有這種體質,一方面可以說是上天的厚愛,另一方面說明後天個人的修為好。

但是平和體質在人群裡邊不是太多,因為長壽的人畢竟是少數,在中國這么大的地方,實際上也只有幾個長壽地區,比如廣西的巴馬和廣州市的東山區,因此我們就不能太奢望自己得到平和體質。

有的人經常這兒不舒服,那兒不舒服,渾身毛病,但是到醫院之後,照了X光,做了核磁共振,也抽了血,結果一切正常,這就是所謂的亞健康狀態,即體質出現明顯的偏頗,但是又沒達到疾病的程度。凡是經常出現這些情況的人,相對於平和體質來說,有一個很容易受各種因素影響而出現明顯偏頗的體質,就像一隻總是搖搖擺擺不穩的船,雖然不出大事,但是船上的人總是不舒服。總之,每個人的體質都有相對不足的薄弱環節和軟肋,當然也有優勢和強項。

陽虛體質:火力不足,畏寒怕冷

陽虛體質的人,一年四季手都冷,夏天大家都喜歡吹空調,他不敢,一吹空調就手腳冰涼,還要加一件毛衣。但是如果冬天只有手冷,那不算真正的陽虛, “手冷過肘,足冷過膝”,才是貨真價實的陽虛。明代醫家張介賓說:“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陽虛體質就是紅日不那么燦爛,真陽不那么溫暖,生命力不那么旺盛。真陽在哪裡?藏在腎臟,因此陽虛體質的人是腎陽相對不足。

陽氣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呢?《素問?生氣通天論》中說:“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意思是說,陽氣的鼓舞使人精神煥發,陽氣的溫煦使人關節筋脈柔韌。陽氣盛衰還決定了人的生殖、繁衍能力。人體運行不息的津液、血脈得寒則凝,遇溫則行。陽氣作為動力、火力,能保證體溫,產生能量,促進廢物排泄,鼓舞生機,使生命的河流清澈、暢通。

因此,陽氣不足容易使人精神不振、消沉,容易筋骨關節疼痛僵硬、痛經、月經推後、不育不孕、水腫、畏寒怕冷以及得各種痛證等,也會使生命的河流壅滯、混濁,新陳代謝不暢通,出現肥胖、多囊卵巢、糖脂代謝紊亂等一系列代謝性疾病。

很多女性,月經前後不能受涼,稍微受涼,就會比別人敏感,出現月經推後或者痛經。有的人不能吃涼東西,一吃涼東西就會拉肚子,拉得很厲害。還有的人,一得病就是寒證,比如說同樣是感冒,別人感冒時是喉嚨疼,流黃鼻涕,吐黃痰,扁桃腺發炎化膿;陽虛體質的人感冒,就會流清水鼻涕,打噴嚏,喉嚨發癢,吐痰吐的是清稀白痰,反映出寒象。陽虛體質的人,給人的整體感覺就是火力勁不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