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炮製學科的古老體現在其起源發展的歷史悠久,它是數千年來中華民族用藥經驗的總結和理論升華。炮製學科的年輕體現在其重要任務是用現代科學的方法來探討其深奧的理論內涵、挖掘其豐富用藥經驗。
歷史分期
1.春秋戰國至宋代(公元前722年~公元1179年)是中藥炮製技術的起始和形成時期;
2.金元明時期(公元1280~1544年)是炮製理論的形成時期;
3.清代(公元1645~1911年)是炮製品種和技術的擴大套用時期;
4.現代(公元1912年以後)是炮製振興、發展時期。
炮製目的
一、不同的藥物,有不同的炮製目的;在炮製某一具體藥物時,又往往具有幾方面的目的。總的說來,炮製目的的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五個方面:
1、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副作用,保證用藥安全;
2、增強藥物的作用,提高臨床療效;
3、改變藥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適應病情的需要;
4、改變藥物的某些性狀,便於貯存和製劑;
5、除去雜質和非藥用部分,使藥材純淨,保證藥材品質和用量準確;
6、矯臭、矯味,以便於服用。
二、飲片切制目的
1、便於煎出有效成分:中藥材大多來自於自然界,其大小懸殊,形態各異,如果直接入藥,由於質地、大小、形狀的不同,其中的有效成分在煎煮時溶出程度勢必會受到影響。
2、提高煎藥質量:藥物粉碎程度過大,同樣會給湯劑的製備造成困難。
3、利於進一步的加工炮炙:藥物切製成飲片後,大小、厚薄均勻,還便於在進一步炮炙時控制火候,使藥物均勻受熱,有利於各種輔料的均勻接觸和吸收,從而保證炮炙的工藝質量。
4、利於調配及貯存:藥物切製成飲片,體積適中,潔淨度增高,含水量下降,即方便配方調劑,又可減少貯存中蟲蛀、霉變現象的發生。
5、便於鑑別:對於性狀相似的藥物,切製成一定規格的片型,便於區分;且顯露了藥物的組織結構特徵,防止混淆。
6、利於製劑:在製備液體劑型時,藥物切制後能增加浸出效果。製備固體劑型時,由於切製品便於粉碎,從而使處方中的藥物比例相對穩定。
炮製作用
炮製對製劑的影響 1、湯劑和中成藥對飲片炮製品種的要求:湯劑通常是醫生根據病人的病情和身體素質隨證處方,對藥物的炮製品種要求靈活多變,常根據用藥意圖而定。
2、湯劑和中成藥對飲片的外觀質量與內在質量的要求:飲片的外觀質量從形態、色澤、氣味、質地來控制。對形態的要求,湯劑比中成藥嚴,對色澤、氣味、質地要求,基本相同。飲片的內在質量主要指有毒成分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指標。湯劑和中成藥對飲片的內在質量都應嚴格控制,尤其是有毒中藥。一般中成藥的要求高於湯劑。
3、不同劑型及輔料對炮製的要求:外用劑型,如錠劑、膏劑、洗劑等,系局部用藥,不經消化道,可用經淨制後的生品。中成藥所用的輔料簡化了某些藥材的炮製,如蜜丸製作中也用蜂蜜,除賦形外,其目的部分地與蜜炙法相同,故理中丸生產時,採用生甘草;用湯劑時,常用蜜炙甘草。某些劑型中,可根據工藝要求,直接以潔淨的藥材適當破碎後入藥。如在中藥注射劑和提取某類或某種成分的片劑中。例黃連素片。
炮製對方劑療效的影響 1、提高方劑的療效
2、改變方劑的適應症
3、消除方劑中某些藥物的副作用
中藥的套用多以配成方劑而體現其療效,炮製可降低單味中藥的毒副作用,宜可降低方劑的副作用。單味中藥炮製品選擇是否恰當,對方劑的療效、適應症以及毒副作用都有一定的影響。
炮製對藥性的影響 炮製對四氣五味的影響:1、通過炮製,矯正藥物過偏之性。2、通過炮製,使藥物性味增強。3、通過炮製,改變藥物性味,擴大藥物用途。
炮製對升降浮沉的影響:1、“生升熟降”。2.、“酒制升提”。3、炮製可以改變藥物的氣味和質地,轉化其升降浮沉,使藥物更好地適應臨床用藥的要求。
炮製對歸經的影響中藥通過加熱和輔料炮製,可改變其歸經或引藥入經,使其功效更專一。如“鹽制入腎”、“醋制入肝”等。
炮製對毒性的影響“生毒熟減”,毒性中藥,經炮製,使其由大毒減至低毒甚至無毒,以保證臨床用藥安全有效。如烏頭、馬錢子等,生品毒性大,多外用。炮製後,毒性降低,可供內服。
炮製對藥物理化性質的影響
中藥治病的物質基礎是其所含的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中藥在炮製過程中,由於受加熱溫度、加熱時間、輔料及水處理等因素的影響,其理化性質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主要是在成分組成及成分含量或物理形狀上的改變,由此變化導致中藥功效的改變,或增效,或降毒,或產生新的作用,以適應中醫臨床的需要。研究炮製對中藥理化性質的影響,對探討中藥炮製的原理具有重要意義。 一、炮製對含生物鹼類藥物的影響
性質:游離生物鹼溶於乙醇等有機溶劑,難溶於水,但可與酸成鹽而溶於水。
炮製對其影響:
1、此類中藥常用酒、醋等輔料炮製,以提高療效。
2、所含成分易溶於水,則採用少泡多潤的原則,減少損失,如檳榔。
3、.遇熱活性降低者,宜生用,如石榴皮、龍膽草、山豆根。
4、有些有毒生物鹼成分,在高溫下不穩定而產生水解、分解等變化,可利用加熱炮製降低含量,使毒性降低,如烏頭。
二、炮製對含甙類藥物的影響
性質:易溶於水、乙醇中;酸性條件下易水解;一定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易被相應的酶所水解。 炮製對其影響:
1、儘量少泡多潤,防止成分損失。如大黃、甘草、秦皮。
2、常用酒作輔料,提高溶解度。
3、一般少用或不用醋處理。以免增加成分複雜性,且降低了甙的含量。
4、常用炒、蒸、烘、燀或暴曬的方法破壞或抑制酶的活性,保存藥效。
三、炮製對含揮髮油類藥物的影響
性質:常溫下可自行揮發;易溶於多數有機溶劑及脂肪油中,在水中的溶解度極小。
炮製對其影響:
1、儘量少加熱或不加熱,宜陰乾,加水處理宜“搶水洗”。
2、所含揮髮油若有毒性或強烈的刺激性,通過加熱炮製可大部分除去,有利臨床套用。如乳香、蒼朮。
四、炮製對含鞣質類藥物的影響 性質:易溶於水,尤其易溶於熱水。為強的還原劑,能被空氣中的氧所氧化,生成鞣紅。耐高溫,加熱處理對其影響不大。鞣質遇鐵能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黑綠色的鞣質鐵鹽沉澱。
炮製對其影響:
1、用水處理時防止成分損失,如地榆、虎杖、石榴皮等。
2、檳榔、白芍等切片時露置空氣中有時泛紅,是其所含鞣質氧化成鞣紅所致。
3、大黃炒炭,蒽甙含量減少,鞣質變化不大,瀉下緩和,收斂作用增強。
4、為避免與鐵反應,有用銅刀切,木盆洗,沙鍋煎的要求。
五、炮製對含有機酸類藥物的影響
有機酸廣泛存在於植物藥中,尤其是未成熟的果實中含量高。
炮製對其影響: 1、小分子的有機酸多能溶於水,故宜少泡多潤,以免成分損失。
2、有些有機酸能與生物鹼成鹽,利於藥效發揮。如吳茱萸制黃連。
3、具有強烈酸性的有機酸,對口腔、胃刺激性大,加熱處理,可破壞一部分,使酸性降低,如山楂。
六、炮製對含油脂類藥物的影響
油脂類通常具有潤腸通便或致瀉等作用,有的作用峻烈,有一定毒性。經加熱、壓榨除去部分油脂類成分,可以避免滑腸致瀉或降低毒副作用。如柏子仁去油制霜降低或消除滑腸作用;瓜蔞仁制霜除去令人噁心嘔吐之弊,適用於脾胃虛弱患者。
炮製對含樹脂類藥物的影響
性質:樹脂類一般不溶於水,而溶於乙醇等有機溶媒中。
炮製對其影響:
1、常用酒、醋處理,提高溶解度,增強療效。
2、加熱炮製可增強某些藥物的療效,如藤黃。但溫度過高,使樹脂變性,反會影響療效,如乳香、沒藥。
牽牛子樹脂具有瀉下去積作用,經炒制後部分樹脂破壞,可緩和瀉下作用。
七、炮製對含蛋白質、胺基酸類藥物的影響
炮製對其影響:
1、有毒蛋白質可通過加熱處理,使毒性蛋白變性而消除毒性,如巴豆、白扁豆。
2、有效蛋白質應避免加熱,如雷丸、天花粉以生用為宜。
3、某些蛋白質加熱處理,產生一系列變化生成新物質,而具有治療作用。如雞蛋黃、黑大豆等經過乾餾,能得到含氮的吡啶類、卟啉類衍生物而具有解毒、鎮痙、止癢、抗菌、抗過敏的作用。
八、炮製對含糖類藥物的影響
炮製對其影響:
1、單糖及小分子寡糖易溶於水,在熱水中溶解度更大,多糖難溶於水,但能被水解成寡糖、單糖,故含糖類藥物應儘量少用水處理,尤其是與水共同加熱更應避免。 2、一些含糖甙類藥物在加熱處理後,可分解出大量糖。如生地製成熟地後甜度增加;何首烏制後還原糖含量增加,都與糖類成分變化有關。
九、炮製對無機化合物類藥物的影響
無機成分廣泛存在於中藥中,以礦物藥和貝殼類藥物最多。
炮製對其影響
1、礦物藥採用煅制方法,可改變其物理性狀,易於粉碎,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利於其在胃腸道的吸收,增強療效。
2、含結晶水的藥物制後失去結晶水,改變藥效。如石膏、明礬等。
3、改變化學成分,產生治療作用。如爐甘石生品不入藥用,煅制後,其成分由碳酸鋅變為氧化鋅,具有解毒、明目退翳、收濕止癢、斂瘡的作用。
炮製質量要求
中藥炮製品的質量優劣直接影響到臨床療效,經炮製後的中藥,除應符合規定的質量要求外,還應符合以下基本質量要求。
淨度:系指炮製品的純淨度。即炮製品中雜質和非藥用部位的限度。炮製品不應夾帶泥砂、灰屑、雜質、霉爛品、蟲蛀品,應去除非藥用部位,以保證調配劑量的準確。
片型及粉碎粒度:1.炮製品的片型厚度應符合《藥典》或《規範》的規定,並且片型平整、均勻。不合格飲片在一定限度範圍之內;炮製品中不得混有破碎的渣屑或殘留的輔料。2.粉碎粒度不宜切制的藥物或醫療上有特殊需要的藥物,粉碎成顆粒或粉末,要求粉粒均勻,無雜質。
色澤:中藥炮製對製品的色澤有特殊的要求。生品飲片有其固有的色澤,在炮製操作中,常以飲片表面或斷面的色澤變化作為判斷炮製程度的標準。炮製品的色澤是其內在質量的重要標誌之一。炮製品應顯其固有的色澤,不應有明顯的變異。如白芍變紅,紅花變黃,說明藥物內在成分發生了變化。
氣味:除應具有固有的氣味外,還應帶有所用輔料的氣和味。如醋炙品有醋香味。不應有變異或明顯的散失。炮製品的氣味散失與貯存期限有關,故不宜久貯。
水分:炮製品中的含水量應控制在規定的範圍之內。一般在8%以下。
灰分:將乾淨而無任何雜質的炮製品高溫灰化,所得之灰分稱為“生理灰分”。炮製品的灰分應在規定的範圍之內。
浸出物:浸出物分為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浸出物的含量是表示其質量的一項指標。對於有效成分尚不完全清楚或尚無精確定量方法的炮製品具有重要意義。
顯微及理化鑑別:1、顯微鑑別顯微鑑別是利用顯微鏡來觀察炮製品的組織結構或粉末中的組織、細胞、內含物等特徵,鑑別炮製品的真偽、純度,甚至質量。2、理化鑑別理化鑑別是用化學與物理的方法對炮製品中所含成分進行的鑑別試驗。通常只做定性試驗,少數可做限量試驗。理化鑑別主要包括:顯色反應與沉澱反應、螢光鑑別、升華物鑑別及薄層色譜鑑別等。
有效成分:測定有效成分的含量是評價炮製品質量的最可靠、最準確的方法。凡是一藥有多種有效成分的亦應建立多個指標,並建立相應的檢測方法。
有毒成分:建立有毒成分的限量指標,可以保證臨床用藥安全。其限量指標一般包括毒副作用成分、重金屬的含量、砷鹽含量、農藥殘留量等。
衛生學檢查:對炮製品中可能含有的致病菌、大腸桿菌、細菌總數、黴菌總數及活蟎等作必要的檢查,並作限量要求。
包裝的檢查:包裝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藥物,便於儲存、運輸和裝卸。檢查炮製品的包裝是否完好無損,這對炮製品在儲存、保管、運輸及使用過程中起著保質保量的重要作用。
炮製方法
綜述
炮製方法主要指淨選與加工。
一、淨選的含義:中藥材在切制、炮炙和調配、製劑前,應選取規定的藥用部位,除去非藥用部位、雜質異物及霉變品、蟲蛀品、灰屑等,以達到藥用的純淨度要求的炮製工序,即淨制。
二、淨制的目的:1、分開藥用部位蓮子肉與心,分別能健脾補腎與清心火。2、行分檔在淨選的同時將藥物大小分檔,便於火制和水制時控制工藝質量,保證炮製均勻,防止太過與不及。3、除去非藥用部位淨制除去質次效差(厚朴粗皮、訶子核)、毒性大(蘄蛇頭)、副作用強(枇杷葉絨毛)的部位,便於調劑準確,製劑的安全有效。4.除去雜質異物:清除採集、加工、運輸、貯存中混入的泥砂、異物及蟲蛀霉變等變異的藥物。
三、現代研究概況:一些傳統的淨制方法費時費工,增大藥材損耗及成本。對其要具體分析,系統研究,不可輕易否定,但也不要盲從。實驗發現:厚朴的粗皮占全重的15.47%,厚朴酚、和厚朴酚、β-桉葉醇的含量內皮遠遠高於粗皮。訶子的核占50%以上,但鞣質僅含4.0%,而果肉含26.06%.這些淨制是必要的。但是有些則值得研究:如丹皮的粗皮僅占2.06%,含微量的丹皮酚,乾燥後難於除去;過去都在產地趁鮮颳去,商品稱“刮丹皮”,結果含量測定發現其丹皮酚的含量反而降低了。《藥典》未規定丹皮去粗皮是合理的。再如杏仁過去稱“皮尖雙仁者有毒”,實驗證實杏仁的皮尖與仁的成分種類一致,去皮是為了增加溶出和破酶保甙。古稱馬錢子去毛可降低毒性,研究發現其茸毛中毒性成分士的寧和馬錢子鹼的含量只有種仁的30.7%和16.1%,《證類本草》中要求人參去蘆頭,曰“不去者吐人”,以後歷代都去蘆,參蘆占人參全重的12%~15%,研究發現參蘆沒有催吐作用,且成分與人參沒有不同,僅含量略有差別,參蘆人參皂甙Rg含量高,參體人參皂甙Rb含量高;兩者LD50也無差別。《藥典》90年版人參已不要求去蘆,但實際園參仍需去蘆。
四、淨選與加工的方法:
清除雜質
中藥材大多來自於自然界,在生長、採集、加工、運輸、貯存過程中會混入泥砂、殘留的枝梗、木屑及變異藥材。這些雜質異物等必須用手工或機械的方法加以清除。
1、挑選:指用手工挑揀的方法清除雜質。挑選的對象是:⑴、挑出非藥用部位;⑵、揀出用其他方法不宜除去的肉眼可見的雜質,如木屑、砂石、雜草、枝梗、蟲卵、鼠糞等;⑶、挑出霉爛蟲蛀等變質的藥材;⑷、大小分檔,按大小粗細,手工挑揀分檔
2、篩選:根據藥物與雜質的體積大小不同,選用不同規格的篩和羅,用過篩的方法清除雜質。篩選的對象是:⑴、與藥物的體積大小相差懸殊的雜質;⑵、藥渣和殘留的輔料;⑶、用不同規格的篩羅對藥物進行大小分檔。
3、風選:利用藥物與雜質的質量不同,藉助風力清除雜質,其對象是與藥物的質量相差較大的雜質。
4、水選:用水沖洗除去雜質,或利用藥物與雜質的比重不同,藉助水的浮力清除雜質和分離非藥用部位。其對象是:⑴、藥物表面或內部附著的泥土鹽分,如蟬蛻,海藻;⑵、浮選藥物與非藥用部位,如酸棗仁與核的分離。水選時注意不可在水中浸泡過長,防止溶失藥效。
以上方法多配合使用,以針對不同性質的雜質。如挑去大的雜質,篩去浮土,水洗去內部的泥土,風吹去雜草等。
分離不同藥用部位和去除非藥用部位
分離不同藥用部位和去除非藥用部位,兩者的方法相同,目的各異。
中藥炮製分離不同藥用部位:許多中藥來自同一來源,如植物蓮,藥用的就有:藕(地下根莖,清熱涼血),藕節(莖節,止血散瘀),藕粉(根莖制的澱粉,益血調沖),荷梗(葉柄花柄,清熱祛暑利水),荷葉(葉面,清暑利濕止血),蓮花(活血止血),蓮須(雄蕊,清心澀精),蓮房(成熟花托,散瘀止血祛濕),蓮子(種子,健脾益腎),蓮子心(胚芽,清心火)。又如青木香、天仙藤、馬兜鈴,分別入藥。有的藥性各異,如麻黃髮汗,根止汗。
去除非藥用部位:去根、去莖、去皮殼、去毛、去心、去蘆、去核、去頭尾足翅、去殘肉筋膜
煨法
一、麵粉煨法
將藥物以濕面片包裹,埋入熱滑石粉或砂子拌炒煨至面焦黑或焦黃色的方法稱為麵粉煨法,如麵粉煨肉豆蔻,將適量麵粉打濕壓成薄片,將肉豆蔻逐個包裹,或用清水將肉豆蔻表面溫潤後,如水泛丸法裹麵粉3-4層,稍晾倒入(藥物100kg,滑石粉50kg或砂子適量)炒熱的滑石粉或砂子中,在170~190℃拌炒煨20分鐘左右至麵皮呈焦黃色,取出篩去滑石粉或砂子剝去麵皮,放涼,肉豆蔻煨後能減少揮髮油約20%,免於滑腸,刺激性小,降低了肉豆蔻醚的毒性成分;甲基丁香酚和甲基異丁香酚增加,固腸止瀉的作用增強;麵粉煨訶子可以去掉一部分脂肪油,避免對腸道的刺激作用,鞣質增多,增強收斂之性,增強了澀腸止瀉的功效,用於久瀉久痢及脫肛等,與傳統理論煨熟“溫胃固腸”是相符的。
二、紙煨法
取草紙打濕將藥物包裹三層,入火或火灰中爆至紙燒焦為度,剝去紙即得的方法稱為紙煨法。紙煨木香,取未經乾燥的木香片,在鐵絲匾中,一層草紙一層木香片地間隔平鋪數層壓緊,置於煙爐火上,或者烘乾室內,用文火或低溫烘煨至木香中所含的部分揮髮油滲透至紙上,取出放涼,木香煨後揮髮油減少20%,折光率、鏇光度、比重等物理性質有所改變,煨後木香固腸止瀉作用增強,用於治療泄瀉腹痛等;紙煨生薑,取鮮薑片用草紙包好,清水潤濕,置灶中煨或爐台上烘烤,待紙焦枯時剝去紙即可,生薑煨後揮髮油減少了約20%,改變了性質,辛散之力不及生薑,而溫中止嘔之力則較生薑為勝,生薑煨後增強了暖胃和中作用,緩和了發散作用,適用胃寒嘔吐及腹痛便泄之症。
修治
純淨處理:採用挑、揀、簸、篩、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雜質及非藥用部分,使藥物清潔純淨。
粉碎處理:採用搗、碾、鎊、銼等方法,使藥物粉碎,以符合製劑和其他炮製法的要求。
切制處理:採用切、鍘的方法,把藥物切製成一定的規格,便於進行其它炮製,也利於乾燥、貯藏和調劑時稱量。根據藥材的性質和醫療需要,切片有很多規格。
水制
用水或其它液體輔料處理藥物的方法。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潔藥材,軟化藥材以便於切制和調整藥性。常用的有洗、淋、泡、漂、浸、潤、水飛等。主要內容如下:
洗:將藥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洗滌,除去上浮雜物及下沉髒物,及時撈出曬乾備用。除少數易溶,或不易乾燥的花、葉、果及肉類藥材外,大多需要淘洗。
淋:將不宜浸泡的藥材,用少量清水澆灑噴淋,使其清潔和軟化。
泡:將質地堅硬的藥材,在保證其藥效的原則下,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時間,使其變軟。
潤:又稱悶或伏。根據藥材質地的軟硬,加工時的氣溫、工具,用淋潤、洗潤、泡潤、晾潤、浸潤、蓋潤、伏潤、露潤、包潤、復潤、雙潤等多種方法,使清水或其它液體輔料徐徐入內,在不損失或少損失藥效的前提下,使藥材軟化,便於切制飲片。
漂:將藥物置寬水或長流水中浸漬一段時間,並反覆換水,以去掉腥味、鹽分及毒性成分的方法。
水飛
系借藥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質分取藥材極細粉末的方法。水飛的目的在於此法所制粉末既細,又減少了研磨中粉末的飛揚損失。水飛法常用於礦物類、貝甲類藥物的制粉。如飛硃砂、飛爐甘石、飛雄黃。
火制
用火加熱處理藥物的方法。本法是使用最為廣泛的炮製方法,常用的火製法有炒、炙、煅、煨、烘焙等,其主要內容如下:
炒:有炒黃、炒焦、炒炭等程度不同的清炒法。除清炒法外,還可拌固體輔料如土、麩、米炒,可減少藥物的刺激性,增強療效,如土炒白朮、麩炒枳殼、米炒斑蝥等。與砂或滑石粉、蛤粉同炒的方法習稱燙,藥物受熱均勻酥脆,易於煎出有效成分或便於服用,如砂炒穿山甲,蛤粉炒阿膠等。
炙:是將藥材與液體輔料拌炒,使輔料逐漸滲入藥材內部的炮製方法。炙可以改變藥性,增強療效或減少副作用。
煅:將藥材用猛火直接或間接煅燒,使質地鬆脆,易於粉碎,充分發揮療效。煅法有明煅(直接煅)與密閉煅或燜煅(間接煅)的不同。
煨:將藥材包裹於濕麵粉、濕紙中,放入熱火灰中加熱,或用草紙與飲片隔層分放加熱的方法,稱為煨法。
烘焙:將藥材用微火加熱,使之乾燥的方法叫烘焙。
水火共制
常見的水火共制包括蒸、煮、潬、淬等。
煮:是用清水或液體輔料與藥物共同加熱的方法。如醋煮芫花、酒煮黃芩。
蒸:是利用水蒸氣或隔水加熱藥物的方法。不加輔料者,稱為清蒸;加輔料者,稱為輔料蒸。加熱的時間,視炮製的目的而定。
潬:是將藥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暫潦過,立即取出的方法。常用於種子類藥物的去皮和肉質多汁藥物的乾燥處理。如潬杏仁、桃仁以去皮;潬馬齒莧、天門冬以便於曬乾貯存。
淬:是將藥物煅燒紅後,迅速投入冷水或液體輔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淬後不僅易於粉碎,且輔料被其吸收,可發揮預期療效。如醋淬自然銅、鱉甲,黃連煮汁淬爐甘石等。
其他製法
除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以外的一些特殊製法,均概括於此類。常用的有制霜、發酵、發芽等。
制霜:種子類藥材壓榨去油或礦物藥材重結晶後的製品,稱為霜。其相應的炮製方法稱為制霜。前者如巴豆霜,後者如西瓜霜。
發酵:將藥材與輔料拌和,置一定的濕度和溫度下,利用黴菌使其發泡、生霉,並改變原藥的藥性,以生產新藥的方法,稱為發酵法。如神曲、淡豆豉。
發芽:將具有發芽能力的種子藥材用水浸泡後,經常保持一定的濕度和溫度,使其萌發幼芽,稱為發芽。如谷芽、麥芽、大豆黃卷等。
注意事項
中藥炮製是根據中醫中藥理論,按照醫療、調配和製劑的不同要求,對中藥所採取的各種加工處理技術。其目的在於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便於服用,提高療效。然而,由於受經濟利益的驅動,忽視了中國歷代醫藥學家在長期的從事醫療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具有傳統特色的工藝。
1、中藥飲片不純淨:中藥飲片是所有方劑的原料,被稱為“三大支柱”的中間環節,處於重要位置。中藥藥用部分需要淨選、除去藥物中的泥沙、夾雜物以及霉敗品,分離其不同的藥用部位。而有些中藥飲片生產商,為了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都一一省去了這些必要的工序,將皮、莖、根、須混為一團,粗製濫造。甚至以次充好,以劣充優,參雜使假,不僅嚴重的擾亂了醫藥市場,更嚴重的是影響了臨床用藥安全有效。
2、輔料標準不統一:藥物在炮製過程中,往往需要加入一些輔料與藥物一起共制,目的在於消除有害物質,發揮有利作用。如酒、醋、鹽、蜂蜜等,同一味中藥,經過添加不同的輔料炮製後起的作用各異。由於沒有一個統一的輔料標準,該用蜂蜜的用紅糖,該用食鹽的用工業鹽,該用米酒的用白酒,甚至用礦物酒精代替白酒。再如油、鹽、糖製藥要因病而宜:高血脂病人,應注意少用動物油炮製的藥品,高血壓、心血管之類的病人應慎用鹽製藥品,糖尿病患者不能服用糖製藥品,同時還應注意液體輔料的濃度、數量,固體輔料的使用次數、存放時間等。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中藥炮製的質量,如果只是象徵性的添加輔料,形式上的中藥炮製,不僅起不到協同作用,還會造成相反的作用。
3、炒焦、炒炭法不衛生:中藥炮製中的炒法是將藥物置於炒鍋內,用中火加熱,翻炒至藥面焦黃;而炒炭法則是武火加熱,翻炒至藥面焦黑色,其目的主要是對一些原生藥材以制其苦寒性。但是,現代衛生科學告訴我們原生藥材炒制加熱冒煙,一般說溫度已超過200度,這時含油脂的藥材其油脂迅速氧化,結果不僅破壞了油脂價值,而且產生大量有害物質。
4、有毒有害物質熏潤漂制中藥不可取:如用硫磺熏製藥材:硫磺有毒,屬於外用藥,用硫磺熏制過的中藥,或多或少地含有硫磺化合物,因此,不僅不衛生,還對人體有害。用明礬制中藥:明礬的主要成分為硫酸鉀鋁,含有大量鋁元素,而水解製藥又有一定濃度,制出的中藥便含有相當量的鋁元素,對人體有害。用灶心土或焦黃土炮製中藥:灶心土主要成分為矽酸鹽、鈣鹽及多種鹼性氧化物,而焦黃土經反覆使用後其性質與灶心土成分大體相同,在加熱的過程中,灶心土、焦黃土中的焦糊物質及一些重金屬也隨之“入侵”中藥表面,對人體有害。
5、對變質中藥處理後再使用不可靠:變質中藥主要指蟲蛀、發霉、變色、走油的中藥。當前,對變質的中藥,通常採取的方法是處理後再當正品使用,其主要方法有:一是對蟲蛀過的中藥進行篩、撿、烘、曬、除去蟲卵;二是對發霉的中藥,採取水洗、噴液、烘烤和暴曬除霉;三是對變色的中藥實行白酒淋、硫磺熏使其變白轉色。對於變質的中藥,以上這些措施都無濟於事,特別是霉變、蟲蛀的中藥,它不僅降低或失去了藥用價值,而且變質滋生了有毒有害物質,經過處理後不可能完全解決問題
新版圖書信息
書 名: 中藥炮
制學
作者:葉定江
出版社: 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1年3月1日
ISBN: 9787117134477
開本: 16開
定價: 106.00元
相關詞條
組織學 | 免疫學 | 物理診斷學 | 醫院藥學 |
臨床雷射治療學 | 胃腸動力檢查學 | 影像學 | 基礎護理學 |
康復醫學 | 病曆書寫規範學 | 放射診斷學 | 急診醫學 |
臨床基礎檢驗學 | 臨床營養學 | 臨床生物化學 | 皮膚性病學 |
現代院外急救學 | 眼科學 | 基因診斷 | 理療學 |
婦產科學 | 臨床肝移植 | 胸外科學 | 針灸學 |
中醫診斷學 | 中醫兒科學 | 中醫養生學 | 中醫外科學 |
中醫眼科學 | 中醫內科學 | 飲食營養學 | 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學 |
中藥基本理論知識 | 中醫基礎理論 | 中醫婦科學 | 流行病學 |
病理生理學 | 醫學統計學 | 心臟病學 | 醫學心理學 |
預防醫學 | 醫用化學 | 醫學遺傳學基礎 | 呼吸病學 |
實驗動物科學 | 神經精神疾病診斷學 | 內分泌學 | 口腔科學 |
血液病學 | 老年學 | 普通外科學 | 泌尿外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