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發酵

中藥發酵

中藥發酵是將天然藥物(中藥)提取液以優選的腸道益生菌菌群中一種或幾種、一株或幾株益生菌作為菌種,中藥發酵利用微生態學、仿生學的方法,通過生物嫁接的方式,模擬人體的腸道環境在體內的消化分解過程,在體外對提取的中藥有效成分進行生物學轉化,中藥發酵將中藥的大分子物質,經過微生物轉化成為能夠被人體腸道直接吸收的胺基酸類小分子成分,中藥發酵使中藥成為快速吸收、定量療效的新型藥物。

簡介

中藥發酵是將天然藥物(中藥)提取液以優選的腸道益生菌菌群中一種或幾種、一株或幾株益生菌作為菌種,中藥發酵利用微生態學、仿生學的方法,通過生物嫁接的方式,模擬人體的腸道環境在體內的消化分解過程,在體外對提取的中藥有效成分進行生物學轉化,中藥發酵將中藥的大分子物質,經過微生物轉化成為能夠被人體腸道直接吸收的胺基酸類小分子成分,使中藥成為快速吸收、定量療效的新型藥物。

源流和現狀

早在千餘年前,我國已開始用發酵方法製藥,直到現在臨床仍在套用的發酵(製品)中藥有六神曲、半夏曲、淡豆豉、豆黃等,其工藝均為固體發酵。如半夏曲的製造,明·《本草綱目》記載:“半夏研末,以汁、白礬湯和作餅,楮葉包置籃中,待生黃衣,曬乾用。”其性味苦辛、平,能化痰止咳、消食科、治泄瀉。而未發酵的半夏剛性味辛,有毒,功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清代,按其輔料中藥及治療功能的不同,又制出了皂角曲、竹瀝曲、麻油曲、牛膽曲、開郁曲、海粉曲、覆天曲等10種藥曲。淡豆豉的發酵工藝另具特色,它是以黑大豆為原料製成的,性味苦寒,具有解表除煩、宣郁解毒功能,其工藝為“用黑大豆二三斗,水浸一宿,瀝乾黃熟,攤席上……蒿覆,候黃衣上遍……安瓮中築實,桑葉蓋厚三寸,密封泥……如此七次。再有用黑大豆製成的豆黃,則性味甘溫,能祛濕癢、健脾益氣。其發酵工藝為“用黑大豆一斗,黃熟,鋪席上以蒿覆之,如氽醬法,待上黃,取出曬乾”。未經發酵的黑大豆,則性味苦平,有活血、利水、解毒作用。從上述可以看出,中藥發酵的目的主要為改變藥物原有性能,產生新的治療作用(如淡豆鼓、豆黃),或增強原有療效(如半夏曲),擴大用藥品種。由於其療效確切,至今對六神曲、半夏曲和淡豆鼓等仍在進行工藝改進研究,並取得相應成績。

發酵及生物轉化進展

中藥發酵研究開始於80年代,但僅是對真菌類自身發酵的研究,如靈芝菌絲體、冬蟲夏草菌絲體,槐耳發酵等,大都是單一發酵。雖有報導加入中藥,但也僅是將中藥當做菌絲體發酵的菌質,同時研究發現,含有中藥的菌質對原發酵物的功效有影響,只是未見深入研究。目前,已有學者呼籲中藥發酵製藥可按新藥審批辦法規定開發新藥。
同時也開展了另一項研究,即生物轉化,我們認為它與中藥發酵是密不可分的。90年代初,日本小橋恭一發現中草藥成分如番瀉葉甙,可藉助腸道細菌轉化為致瀉有效成分而起到治療作用。又有報導,在中藥有效成分與細菌的生物轉化過程,許多甙類、黃酮類、黃酮醇、黃烷釀類、香豆素類等均經過腸道菌進行了化學修飾。有作者指出,在中藥成分生物轉化的研究過程中,對代謝物提純、確定結構模式固然需要,但更應當推出微生物發酵。中藥成分的生物轉化是中藥創製新藥研究的重要方面。正在修訂中的我國新藥申報指導原則,已決定將生物轉化列入創新(一類)藥的研究。

發酵方法

目前研發的中藥發酵微生態製劑已經在中藥產業廣泛套用。

發酵設備發酵設備

固態發酵:採用移動發酵技術,使用經過嚴格篩選的中草藥物粉末,接入菌種和純淨水,裝入包裝袋,進行厭氧發酵。發酵後為酸甜味的潮濕粉末。即提高了藥效,還保證了有益菌的活性。
液態發酵利用小型全自動發酵罐,將中藥微粉與菌種加入發酵罐,進行發酵,利用中草藥及活性有益菌的共同作用,在預防治療流行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服用方法

每天3一4兩,可分2次喝,如早飯和午飯後,或午飯和晚飯後,每次100mL即2兩左右,每次服用都在飯後10一30分鐘時,這時胃酸最低,活菌受胃酸影響最小,從而順利到達腸道發揮作用。

保存和加熱方法

(1)加熱:冬季怕涼的病患可以把飲品倒在不鏽鋼杯里,用個大碗裝上剛燙手的熱水,不超過42-45度,把杯子放進去熱一下再喝。不可高溫加熱,會造成活菌活性下降。
(2)保存:最適宜保存在0一10度下。在O一10度下存放20天時活性下降10%;在O度以下冷凍存放60天時活性下降10%。)說明在冷凍時可保存2個月。
在O一10度時20天時效果只降十分之一,在10一20度常溫下放20多天是沒有問題的。

特點、適用範圍

特點

中藥發酵製藥技術的典型特點就是生物轉化。可概括如下幾點:①藥物的有效組分、活性物質最大限度的得以提取、利用;②藥物進入人體後不能直接被利用的有效活性組分,因在體外得以完成而被直接利用,迅速發揮應有效能;③優選的人體有益菌種本身具有補充或增強原有藥物的功能;④中藥發酵製藥與原有藥物相比產生了新的活性物質,從而具有新的保健、預防或治療功能;⑤是實現中藥現代化、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又一新技術,生產工藝可控,所得產物精確,製劑方便,便於與國際接軌。

適用範圍

研究發現,中藥發酵製藥最適用於植物藥和動物藥。植物藥以補益、理氣、理血、風濕藥等為主,其中補益類以補氣、補陽藥為主。

技術革命

中藥發酵技術對比傳統中藥技術具有五大革命性創新,是對傳統中藥技術的革命性提升。
(1)中藥成分經過益生菌轉化,由大分子變成小分子,100%被人體吸收。
(2)真正的療效提速,30分鐘吸收到達血液。
(3)真正的提高中藥吸收率,中藥發酵比傳統中藥的吸收率提高4-28倍。
(4)發酵過程分解毒性,真正無毒副作用。“是藥三分毒”成為歷史。
(5)改善中藥口味,使“良藥不再苦口”。

重要意義

中藥發酵,是模擬中藥在人體內的消化分解過程,採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在人體外建立一個“工業化腸胃系統”,採用人體腸道內的多種益生菌,對中藥進行預消化、分解和轉化,把大分子的中間物質,分解轉化成為能夠被直接吸收的有效小分子物質。因此,中藥發酵療效快、效果確切。
經長期臨床和實踐證明,中藥發酵相比傳統中藥藥效吸收率提高4-28倍。常規中醫大夫開的1付中藥,經過益生菌發酵,患者可以服用10天。
中藥發酵經過預消化和轉化,徹底解除藥物有害毒性,並去除了傳統中藥湯劑“苦口”的缺陷,口味好轉,患者可以長期服用。
中藥發酵,是對傳統中藥的重大創新,真正實現了中藥療效提速、減毒增效,改善口感,是對傳統中藥產業的革命,開創了中藥產業新時代。

科學價值

中藥發酵是將中藥提取液和經過優選的人體內的有益菌作為菌種,依據微生態學和仿生學理論,通過生物嫁接方式,在模擬人體胃腸環境的條件下對中藥提取物進行生物轉化而成的新型中藥。利用現代生物技術使中藥與有益菌完美結合,形成新興的中藥製劑,在抗生素耐藥,超級細菌不斷出現的形勢下,具有重要意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