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中央軍校是南京國民政府設定最早的軍事教育機構。1927年11月國民政府在南京籌設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於次年3月開學。1928年興辦之初它直隸於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蔣中正、李濟深、何應欽分任校長、副校長和教育長。1929年以後張治中接任教育長,實際負責軍校教育、校務一切事宜,直至抗戰開始。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中央軍校是南京國民政府設定最早的軍事教育機構。1928年興辦之初它直隸於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蔣介石李濟深何應欽分任校長、副校長和教育長。1929年以後張治中接任教育長,實際負責軍校教育、校務一切事宜,直至抗戰開始。
南京中央軍校的辦學宗旨完全服從於蔣介石的統治需求,主要為其培養陸軍基層軍官,並短訓部分在職軍官,以此建立一支以黃埔係為骨幹並具現代化訓練素質的國民黨武裝。據此,軍校的教育體系,是以養成教育為主,兼含補習與召集教育。

報考條件

養成教育,也即培養初級軍官及特殊軍事技術人才的正期學生教育。其每年通過考試招收新生一期。招考標準十分嚴格,規定投考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高中畢業或相當於高中畢業程度的學歷;
(二)年齡在18歲至24歲之間;
(三)體格須健康無疾病,並符合一定的身長和體重標準。

考試程式

投考者的考試程式,分初試、複試兩級。先在各省進行初試,初試及格後到南京本校複試。考試的科目為黨義、國文、外語、中外歷史地理數理化。
養成教育的修業期限,起初各期長短不一,自第八期開始制度化,學制定為三年:第一年為入伍生教育,入伍教育期滿後,經考試合格並根據志願和考試成績分別升入步、炮、騎、工、輜重等各兵種學生隊,實行為期兩年的正式學生教育,也即軍官候補生教育;期滿之後分配到各部隊任見習官半年,隨後即可以少尉軍官補用。
除正期學生的養成教育外,南京中央軍校還兼辦中級以上軍官的補習教育和應特殊需要而進行的召集教育。此類教育基本上均屬軍官短期訓練班性質,受訓者大多系在職或失業軍官,其也稱學員教育。養成教育、補習教育和召集教育的分類興辦,使南京中央軍校的規模和影響超過了同一時期的任何一所軍事學校,從而成為南京國民政府的軍事教育重心。

辦學宗旨

南京中央軍校的辦學宗旨完全服從於蔣介石的統治需求,主要為其培養陸軍基層軍官,並短訓部分在職軍官,以此建立一支以黃埔係為骨幹並具現代化訓練素質的國民黨武裝。據此,軍校的教育體系,是以養成教育為主,兼含補習與召集教育。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發展歷程

南京中央軍校自1928年興辦到1937年西遷成都止,歷時10年,共招訓正期學生8期,也即第六期至第十三期,以及各類軍官班若干期。其發展歷程大致可分作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1928年春至1929年冬。這是軍校的草創階段,其辦學條件和各種教育設施均較粗陋。教育方面主要是收容前黃埔軍校和其它軍事教育機構遺留下來的學生,併合在寧新招的學生,先後編為第六、七兩期實施教育訓練。初建的軍校已開始捲入蔣介石的“討逆”活動,1929年10月,第七期全體學員生均奉命參加了蔣馮戰爭。
第二階段,為1930年春至1937年春,從第八至第十三期軍校教育步入了正規化時期,在學生招考規則、教育期限、教育程式、教育計畫和教學內容諸方面都日臻完善和規範化。而德式教育的採用更使軍校教育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與此同時,軍校還根據蔣介石的指示擴大了正期學生在全國的招生範圍,由原先集中於南方,而擴展到黃河南北和邊疆各省;並且舉辦了大量的軍官補習教育和召集教育,其中許多短訓班是直接配合蔣介石的“安內攘外”政策,從而使軍校的地位和作用日顯重要,達到其鼎盛時期。
第三階段,為1937年5月至19377年10月。這是南京中央軍校的最後階段,戰前準備和戰時搬遷是這一階段軍校的主要活動。
作為南京國民政府軍事訓練中心的中央軍校,其軍事教育的基本宗旨,是力求學生“修得軍事知識與各兵科初級幹部必要之技術與指揮能力”。由此,軍校正期學生的軍事教育在前兩個年度,均是修習初級軍官所需的基本軍事知識,所學課程各兵科大致一樣(除第八期外,一般入伍生期間不分兵科,升入學生期後再分兵科)。內容分為學科與術科兩大類。學科,系講授軍事學之原理,包括軍事學、政治學和普通學三個部分。軍事學基本內容是典範令、戰術學、軍制學、兵器學、築城學、交通學、地形學、通訊學、航空學、戰車學、瓦斯學、輸送學、軍隊教育、衛生學、經理學等;政治學的主要內容,是黨義和政治訓練;普通學包括數學、物理、化學、史地及外語。
術科,系根據軍事學原理,演習一切作戰上之技術。其基本內容是制式教練、戰鬥教練、野外演習和實彈射擊與小部隊之指揮練習等。
第三個年度,學生則被授以各兵科專門學識及技能。
正期學生之外的各類軍官短訓班,則在一般學、術科教育的基礎上,再根據各班的專業特點施以特種專門訓練或高層次的提高教育。如步兵重兵器訓練班,在學科方面主要授以器械學、射擊學和觀測教練;術科方面則著重於步兵榴彈炮教練、八二迫擊炮教練、以及各種加農炮和馬克沁機關槍教練等。

遷移歷史

南京中央軍校自1928年興辦到1937年西遷成都止,歷時10年,共招訓正期學生8期,也即第六期至第十三期,以及各類軍官班若干期。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師資隊伍

軍事教育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師資隊伍的狀況。南京中央軍校對教職人員具有很高的要求。規定教官任用,必須由教官資格審查委員會進行資格審查,然後再呈請學校委任。被委任到校服務的人員必須以一個月為試用期,在此期間將審查其經歷是否確實,精神是否充足,思想是否純正。試用期後再須經過三個月的代理工作,最終才被補授實職。軍校每年還對教職人員進行一次考核,凡“服務勤慎或卓著成績者”將分別得到嘉獎、晉薪或記升、晉級等獎勵;凡“學力欠缺或放棄職守者”將分別受到警告、降級、免職等處分。同時,軍校還強調所有教官必須精通英、德、日其中一種語言,以使其能“直接探求各國之最新軍事學術”,更好勝任現代軍事學術的教學工作。

軍校制定了各種細緻的教育進度預定表等,按照所開課程編纂一批相應教材,並收集各種現成軍事書籍,“斟酌損益”,修改使用。對教育的結果也十分注重。建立了嚴格的考試制度。通過各項考試,一方面檢定學生對於學、術兩科理解之程度,及套用之能力,另一方面鞭策學生在學業上不斷進取。

軍校當局對教職人員的嚴格把關,一方面確使軍校召集到一批頗具才識的軍事理論教育家,有助於軍事教育的發展和軍事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由於錄用了一批所謂“思想純正”,能夠“效命黨國”的軍事教官,從而也強化了蔣介石對於軍校的直接控制。

校歌

怒潮澎湃,黨旗飛舞,

這是革命的黃埔,

主義須貫澈,紀律莫放鬆,

預備做奮鬥的先鋒,

打條血路領導被壓迫民眾攜著手,

向前行,路不遠莫要驚,

親愛精誠,繼續永守,

發揚吾校精神,發揚吾校精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