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夏公園

中夏公園

中夏公園位於湖南宜章縣城東南艮岩龍隱處,背依五嶺,面向騎田,北瞻衡韶,南扼楚粵之孔道,是為紀念我黨早期的卓越領導人、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工人運動領袖鄧中夏同志誕辰100周年而修建的。公園占地面積50畝,初步建成了公園廣場,公園牌樓、陵園配房、陵園台階、紀念廣場等主要項目,公園牌樓古香古色;陵園台階共139級,底部39級,寓意鄧中夏同志享年39歲,10層100級台階象徵鄧中夏同志誕辰100周年。

基本信息

景點介紹

中夏公園中夏公園
中夏公園,是一座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現代新型城市公園,廣場開闊,亭台掩映,林木蔥蘢,花草繁茂,景色宜人。艮岩龍隱素為湘南名勝,內有許多歷代文人墨客的詩賦碑刻,年代久遠,史跡斑駁。作為郴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的中夏公園以其秀美的園林風光,豐富的文化內涵,光輝的革命史跡,提升了縣城的品味。
廣場四周被樹木所環繞,台階兩邊栽滿了松柏,左邊有偉大領袖毛澤東的親筆題詞:“繼啟鄧中夏之遺志。”,右邊有鄧中夏烈士的一首詩《過洞庭》:
莽莽洞庭湖,五日兩飛渡。雪浪拍長空,陰森疑鬼怒。問今為何世?豺虎滿道路。禽獮殲除之,我行適我素。
莽莽洞庭湖,五日兩飛渡。秋水含落暉,彩霞如赤炷。問將為何世,共產均貧富。慘澹經營之,我行適我素。
鄧中夏銅像巍然屹立在紀念廣場中央,底座至銅像高9.4米,銅像身高3.9米,國家主席江澤民親自為“鄧中夏同志”銅像題字。銅像後面的牆上雕刻著鄧中夏烈士的生平事跡。

歷史沿革

中夏公園中夏公園
中夏公園全園規劃面積960畝,至2006年實際開發利用80畝。
中夏公園始建於1994年,鄧中夏銅像巍然屹立在紀念廣場的中央,底座至銅像高9.4米,銅像身高3.9米,寓意鄧中夏同志享年39歲。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親自為銅像題名“鄧中夏同志”。建成之初,山上的銅像廣場只是一塊泥坪,山下的公園規劃面積內興建了一條圍牆和牌樓式大門。公園的條件十分簡陋、環境有待改善。
為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進一步完善紅色旅遊,宜章縣於2005年3月開始對公園進行提質、擴建改造。工程總投資1878萬元,於2006年12月竣工。
改造後的中夏公園,銅像廣場由原來的2400平方米擴大到4600平方米,在保持銅像廣場及平台原貌的基礎上塑造了“革命先烈鄧中夏”大型紅岩浮雕牆,降低和加長了踏步台階,鋪設了麻石地板,安置了仿漢白玉護欄,增設了綠化帶。文化廣場由7000平方米增加到18000平方米,場內設立了象徵頂天立地、繼往開來的文化柱,反映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宜章八景”,展示充滿生機、獨木成林的常青垂榕,凸顯以人為本、增強體質的健身器材,體現與時俱進、蓬勃向上的音樂噴泉,增添了廣場燈具和園藝;還改造了龍隱水井,修葺了艮岩,保留了歷史文化遺蹟。

紀念人物

鄧中夏(1894-1933),字仲澥,又名鄧康。湖南宜章人。1917年入北京大學國文門學習,1919年投身五四運動。1920年3月,發起成立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同年10月加入北京共產主義小組。1922年8月當選為第二屆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任臨時中央局委員長,中央局委員、組織部主任等職。後來從事工人運動。1927年參加中共中央八七會議,被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33年5月,被國民黨當局逮捕。9月21日,在南京雨花台被殺害,時年39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