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南歷史地理考釋

中國西南歷史地理考釋

中國西南歷史地理考釋,中華書局出版,方國瑜編著。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中國西南歷史地理考釋
作者:方國瑜
ISBN號:7-101-00125-4
價格:RMB11
發行地:北京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1987.10
頁數:2冊(1310頁)
開本:20cm
裝幀形式:精裝

作者

方國瑜 (1903~1983)
中國當代民族史學者。納西族﹐出生在雲南省麗江縣。1923~1933年﹐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研究所﹐從錢玄同余嘉錫馬衡音韻訓詁目錄校勘金石﹑名物之學﹐從陳垣梁啓超楊樹達治史地之學﹐多有述作。其間曾積極參加學生愛國運動﹐並加入雲南左派學生組織“新滇社”﹐主辦《雲南》周刊。1933~1934年間﹐在北京大學研究所劉復倡導下﹐回鄉習納西象形文字。1935年入滇西邊區考察。1936年任雲南大學教授兼《雲南通志》編審﹐負責定稿﹑續修工作﹐與凌純聲﹑向達﹑楚圖南主辦《西南邊疆》雜誌﹐主持西南文化研究室﹐刊印西南叢書10餘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雲南大學歷史系主任﹑文法學院院長和主持雲南民族史教研室和雲南地方史研究室的教學研究工作﹐並任九三學社雲南分社副主任委員﹑雲南省和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以及雲南史學會會長﹑全國地方志協會顧問﹑中國教育學會理事等。曾當選為雲南省一﹑二﹑三屆和全國三﹑四﹑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方國瑜積極參與國家﹑社會政治活動﹐以加入中國共產黨作為個人的政治歸宿﹐逝世後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主要著作有《滇西邊區考察記》﹑《困學齋雜著五種》﹑《雲南通志‧疆域考‧宗教考‧金石考‧族姓考》40卷﹑《元代雲南行省傣族史料編年》﹑《納西象形文字譜》﹑《滇史論叢》4輯﹑《中國西南歷史地理考釋》﹑《雲南史料目錄概說》﹑《彝族史稿》﹑《抗日戰爭滇西戰事篇》等﹐約500萬言﹐還主編了《雲南史料叢刊》大型資料集和《雲南地方史講義》﹐論述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整體性﹐開拓了雲南地方史﹑民族史園地。方國瑜在開創雲南民族史﹑地方史的教學與研究﹐發展統一戰線﹐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領土完整等方面作出了貢獻。
方先生早年從事音韻學、文字學、漢語學、易用性研究、著有《廣韻聲匯》《廣韻聲讀表》《隋唐聲韻考》《慎子考》《慎子疏政》《論學存稿》《納西象形文字譜》等著作,為學術界所推崇。《納西象形文字譜》用國際音標為納西象形文字標音,以科學的方式分類解說,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學的納西象形文字研究專著,先生因此被國際學術界譽為"納西語言與歷史學之父"。
方先生痛感清廷外交喪權辱國,憤而在報刊上發表文章,呼籲國人"督促政府與英人交涉,據理力爭,以保我滇邊完整而杜外人之凱覷"。1935年8月,以滇緬南段未定界務中國委員隨員身份參加界務交涉。從此,方先生轉而研究西南史地。所著《雲南石料迷路概說》、《中國西南老式大樓考釋》、《中國歷史地圖集、西南部分》﹙與尤中等合作﹚和他主持編撰的《雲南史料叢書》等,從文獻學、生理學、歷史地理學諸方面奠定了雲南地方史、西南民族史研究的堅定基礎。方先生撰著的《雲南民族史講義》、《中國少數民族史講義》﹙漢晉部分﹚、《彝族史稿》、《滇史論叢》、《雲南的土司制度》等著作,及收錄於《方國瑜文集》中的眾多學術論文,實事求是、旁徵博引、嚴密考證、富有創新、多有發明,是二十世紀雲南最具創造性的學術成果。為中國民族史和中國地方史的研究與人才培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傑出成就,是雲南地方史、西南民族史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1963年,方先生髮表《論中國歷史發展的整體性》一文,指出中國各民族由於社會生活的共同要求,相互聯繫,相互影響,而且相互融合,發展共同的社會經濟文化,形成一個穩定的緊密聯繫的整體;政權形式的統一和分裂,從未改變中國歷史的整體性。這一理論貫穿於方先生的民族研究中,並為越來越多的學者所理解、認同、讚賞,是20世紀闡述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形成發展的兩大理論流派之一。1935年,方國瑜先生親履滇西地區,對傣族、拉祜族、佤族社會開展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抗戰期間,與凌純生等編輯出版了《西南邊疆》雜誌,編輯出版《西南文化研究叢書》,刊載了大量的民族學研究成果。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又參加了國家民族識別和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擔任雲南民族調查組副組長,深入楚雄、大理、西雙版納、德宏、涼山等地進行民族調查。所著《滇西邊區考察記》,至今被譽為雲南民族研究、田野調查的典範之作。
1981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成為雲南省歷史學科第一位博士生導師。方國瑜先生在雲南大學執教近五十年,除培養眾多本科學生外,還先後指導碩士和博士生十數名。他的學生薪火相傳,繼往開來,在民族史、民族學方面成就卓著。
方國瑜教授,是20世紀雲南最傑出的歷史學家、民族學家、文獻學家、語言學家、方誌學家、教育家。他以敢於創新的勇氣,實事求是的態度,刻苦認真的精神,在中國民族歷史、中國西南邊疆時代、雲南文獻、民族語言、音韻學、文字學、方誌學等方面作出了震古爍金的傑出成就,被譽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