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際網路史

中國網際網路史

1987年9月20日,錢天白教授發出第一封電子郵件,成為使用中國網際網路產品的第一人。網際網路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可以大略地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86年6月月1993年3月是研究試驗階段。第二階段為1994年4月至1996年,是起步階段。第三階段從1997年至今,是快速增長階段。其中又生長出陳天橋、馬化騰、汪延等IT界人物。

概況

(圖)錢天白:中國internet之父錢天白:中國internet之父

1987年,中國第一封“跨越長城,走向世界”的電子郵件發出。1994年4月20日,中國正式接入國際網際網路,當時接入的一條線是由Sprint公司提供的一條64k的數據線。現在,中國的出入口頻寬已經在53個G以上,應該說這個數量已經有了百萬倍的增長。現在CN域名的數量已經超過60萬,而當時CN域名的伺服器還放在聯邦德國卡爾斯摩大學,因為中國當時沒有自己的域名伺服器,後來才把伺服器搬回國內。現在中國的IP位址總量已經超過了5000萬。與網民數量相比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國在網上大量套用時要使用動態IP位址,因為中國的地址資源不夠。這種情況在這一兩年已經得到了大大的緩解。在2000年籌備成立網際網路協會時,中國擁有的IP位址數是1700萬個,這兩年已經增長了3倍,目前上網計算機的數量已經超過了3600萬台。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道路非常曲折,是從羊腸小道走出來的,而不是從八抬大轎抬出來的。民間通過ISP、ICP和風險投資在網際網路的普及過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網際網路從技術上講是無國界的,但它的管理是必須的,它的規範也是必須的,它必須要從一種隨意性、無管理和無規範的狀態轉變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研究試驗階段

(圖)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第一階段為1986年6月至1993年3月是研究試驗階段(E-mail Only)

在此期間中國一些科研部門和高等院校開始研究Internet聯網技術,並開展了科研課題和科技合作工作。這個階段的網路套用僅限於小範圍內的電子郵件服務,而且僅為少數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提供電子郵件服務。發展經歷如下:

1. 1986年,北京市計算機套用技術研究所實施的國際聯網項目--中國學術網(Chinese Academic Network,簡稱CANET)啟動,其合作夥伴是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University of Karlsruhe)。
2. 1987年9月,CANET在北京計算機套用技術研究所內正式建成中國第一個國際網際網路電子郵件節點,並於9月14日發出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過長城,走向世界)” ,揭開了中國人使用網際網路的序幕。這封電子郵件是通過義大利公用分組網ITAPAC設在北京側的PAD機,經由義大利ITAPAC和德國DATEX―P分組網,實現了和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的連線,通信速率最初為300bps。
3. 1988年初,中國第一個X.25分組交換網CNPAC建成,當時覆蓋北京、上海、廣州、瀋陽、西安、武漢、成都、南京、深圳等城市。
4. 1988年12月,清華大學校園網採用胡道元教授從加拿大UBC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引進的採用X400協定的電子郵件軟體包,通過X.25網與加拿大UBC大學相連,開通了電子郵件套用。
5. 1988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採用X.25協定使該單位的DECnet成為西歐中心DECnet的延伸,實現了計算機國際遠程連網以及與歐洲和北美地區的電子郵件通信。

(圖)中國網際網路史中國網際網路史

6. 1989年5月,中國研究網(CRN)通過當時郵電部的X.25試驗網(CNPAC)實現了與德國研究網(DFN)的互連。CRN的成員包括:位於北京的電子部第15研究所和電子部電子科學研究院、位於成都的電子部第30研究所、位於石家莊的電子部第54研究所、位於上海的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位於南京的東南大學等單位。CRN提供符合X.400(MHS)標準的電子郵件、符合FTAM標準的檔案傳送、符合X.500標準的目錄服務等功能,並能夠通過德國DFN的網關與Internet溝通。
7. 1989年10月,國家計委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重點學科項目--國內命名為: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世界銀行命名為: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簡稱NCFC)正式立項,11月,該項目正式啟動。NCFC是由世界銀行貸款"重點學科發展項目"中的一個高技術信息基礎設施項目,由國家計委、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國家教委配套投資和支持。項目由中國科學院主持,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共同實施。當時立項的主要目標就是通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科院三個單位的合作,搞好NCFC主幹網和三個院校網的建設。

8. 1990年11月28日,錢天白教授代表中國正式在SRI-NIC(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s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註冊登記了中國的頂級域名CN,並且從此開通了使用中國頂級域名CN的國際電子郵件服務,從此中國的網路有了自己的身份標識。由於當時中國尚未實現與國際網際網路的全功能聯接,中國CN頂級域名伺服器暫時建在了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
9. 1991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採用DECNET協定,以X.25方式連入美國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LIVEMORE實驗室,並開通電子郵件套用。
10. 1992年6月,在日本神戶舉行的INET’92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錢華林研究員約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國際聯網部負責人,第一次正式討論中國連入Internet的問題,但被告知,由於網上有很多美國的政府機構,中國接入Internet有政治障礙。
11. 1992年12月底,清華大學校園網(TUNET)建成並投入使用,是中國第一個採用TCP/IP體系結構的校園網,主幹網首次成功採用FDDI技術,在網路規模、技術水平以及網路套用等方面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12. 1992年底,NCFC工程的院校網,即中科院院網(CASNET,連線了中關村地區三十多個研究所及三里河中科院院部)、清華大學校園網(TUNET)和北京大學校園網(PUNET)全部完成建設。

13. 1993年3月2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租用AT&T公司的國際衛星信道接入美國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64K專線正式開通。專線開通後,美國政府以Internet上有許多科技信息和其它各種資源,不能讓社會主義國家接入為由,只允許這條專線進入美國能源網而不能連線到其它地方。儘管如此,這條專線仍是中國部分連入Internet的第一根專線。專線開通後,國家基金委大力配合併投資30萬元,使各個學科的重大課題負責人能夠撥號連入高能所的這根專線,幾百名科學家得以在國內使用電子郵件。
14. 1993年3月12日,朱鎔基副總理主持會議,提出和部署建設國家公用經濟信息通信網(簡稱金橋工程)。
15. 1993年4月,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召集在京部分網路專家調查了各國的域名體系,提出並確定了中國的域名體系。
16. 1993年6月,NCFC專家們在INET’93會議上利用各種機會重申了中國連入Internet的要求,且就此問題與國際Internet界人士進行商議。INET’93會議後,錢華林研究員參加了CCIRN(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Intercontinental Research Networking)會議,其中一項議程專門討論中國連入Internet的問題,獲得大部分到會人員的支持。這次會議對中國能夠最終真正連入Internet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17. 1993年8月27日李鵬總理批准使用300萬美元總理預備費支持啟動金橋前期工程建設。

18. 1993年12月10日,國務院批准成立國家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任主席。

19. 1993年12月,NCFC主幹網工程完工,採用高速光纜和路由器將三個院校網互連。

起步階段

(圖)錢華林錢華林

第二階段為1994年4月至1996年,是起步階段(Full Function Connection)
1994年4月,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工程進入網際網路,實現和Internet的TCP/IP連線,從而開通了Internet全功能服務。從此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有網際網路的國家。之後,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個網際網路項目在全國範圍相繼啟動,網際網路開始進入公眾生活,並在中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1996年底,中國網際網路用戶數已達20萬,利用網際網路開展的業務與套用逐步增多。 發展經歷如下:

1.1994年4月初,中美科技合作聯委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會前,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鬍啟恆代表中方向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重申連入Internet的要求,得到認可。
2.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通過美國Sprint公司連入Internet的64K國際專線開通,實現了與Internet的全功能連線。從此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真正擁有全功能Internet的國家。此事被中國新聞界評為1994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之一,被國家統計公報列為中國1994年重大科技成就之一。
3.1994年5月15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設立了國內第一個WEB伺服器,推出中國第一套網頁,內容除介紹中國高科技發展外,還有一個欄目叫"Tour in China"。此後,該欄目開始提供包括新聞、經濟、文化、商貿等更為廣泛的圖文並茂的信息,並改名為《中國之窗》

4.1994年5月21日,在錢天白教授和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的協助下,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完成了中國國家頂級域名(CN)伺服器的設定,改變了中國的CN頂級域名伺服器一直放在國外的歷史。由錢天白、錢華林分別擔任中國CN域名的行政聯絡員和技術聯絡員。
5.1994年5月,國家智慧型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開通曙光BBS站,這是中國大陸的第一個BBS站。
6.1994年6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向各部委、各省市明傳發電《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三金工程’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
發明電[1994]18號)》,"三金工程"即金橋、金關、金卡工程。自此,金橋前期工程建設全面展開。
7.1994年6月28日,在日本東京理科大學的大力協助下,北京化工大學開通了與Internet相連線的試運行專線。
8.1994年7月初,由清華大學等六所高校建設的"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試驗網開通,該網路採用IP/x.25技術,連線北京、上海、廣州、南京、西安等五所城市,並通過NCFC的國際出口與Internet互聯,成為運行TCP/IP協定的計算機網際網路。
9.1994年8月,由中國國家計委投資,中國國家教委主持的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正式立項。該項目的目標是利用先進實用的計算機技術和網路通信技術,實現校園間的計算機聯網和信息資源共享,並與國際學術計算機網路互聯,建立功能齊全的網路管理系統。
10.1994年9月,郵電部電信總局與美國商務部簽訂中美雙方關於國際網際網路的協定,協定中規定電信總局將通過美國Sprint公司開通2條64K專線(一條在北京,另一條在上海)。中國公用計算機網際網路(CHINANET)的建設開始啟動。
11.1994年11月,由NCFC管理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協辦的亞太網路工作組(APNG)年會在清華大學召開。這是國際Internet界在中國召開的第一次亞太地區年會。
12.1995年1月,郵電部電信總局分別在北京、上海設立的通過美國Sprint公司接入美國的64K專線開通,並且通過電話網、DDN專線以及X.25網等方式開始向社會提供Internet接入服務。
13.1995年1月,由國家教委主管主辦的《神州學人》雜誌,經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進入Internet,向廣大在外留學人員及時傳遞新聞和信息,成為中國第一份中文電子雜誌。
14.1995年3月,中國科學院完成上海、合肥、武漢、南京四個分院的遠程連線(使用IP/X.25技術),開始了將Internet向全國擴展的第一步。
15.1995年3月,清華大學李星教授第一次當選亞太網路信息中心(APNIC)執行委員會委員。
16.1995年4月,中國科學院啟動京外單位聯網工程(簡稱"百所聯網"工程)。其目標是在北京地區已經入網的30多個研究所的基礎上把網路擴展到全國24個城市,實現國內各學術機構的計算機互聯並和Internet相連。在此基礎上,網路不斷擴展,逐步連線了中國科學院以外的一批科研院所和科技單位,成為一個面向科技用戶、科技管理部門及與科技有關的政府部門服務的全國性網路,並改名為"中國科技網"(CSTNet)。
18.1995年5月,中國電信開始籌建中國公用計算機網際網路(CHINANET)全國骨幹網。
19.1995年7月,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第一條接連美國的128K國際專線開通;連線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瀋陽、西安、武漢、成都八個城市的CERNET主幹網DDN信道同時開通,當時的速率為64Kbps;並實現與NCFC互聯。
20.1995年8月,金橋工程初步建成,在24省市開通聯網(衛星網),並與國際網路實現互聯。
21.1995年12月,中科院百所聯網工程完成。
22.1995年12月,"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示範工程"建設完成,該工程由中國自行設計、建設。
23.1996年1月13日,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成立,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任領導小組組長。原國家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辦公室改為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4.1996年1月,中國公用計算機網際網路(CHINANET)全國骨幹網建成並正式開通,全國範圍的公用計算機網際網路開始提供服務。
25.1996年2月1日,國務院第195號令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
26.1996年2月27日,外經貿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正式成立。
27.1996年3月,清華大學提交的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中文編碼的漢字統一傳輸標準被IETF通過為RFC1922,成為中國國內第一個被認可為RFC檔案的提交協定。
28.1996年4月9日,郵電部發布《中國公用計算機網際網路國際聯網管理辦法》,並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29.1996年6月3日,中國電子工業部作出《關於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的有關決定》,將"金橋網"命名為"中國金橋信息網",授權吉通通信有限公司為中國金橋信息網的互聯單位,負責網際網路內接入單位和用戶的聯網管理,並為其提供服務。
30.1996年7月,中國國務院信息辦組織有關部門的多名專家對國家四大網際網路和近30家ISP的技術設施和管理現狀進行調查,對網路管理的規範化起到了推動作用。
31.1996年9月6日,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連入美國的256K專線正式開通。中國金橋信息網宣布開始提供Internet服務,主要提供專線集團用戶的接入和個人用戶的單點上網服務。
32.1996年9月22日,中國第一個城域網--上海熱線正式開通試運行,標誌著作為上海信息港主體工程的上海公共信息網正式建成。
33.1996年9月,中國計委正式批准金橋一期工程立項。
34.1996年11月15日,實華開公司在北京首都體育館旁邊開設了實華開網路咖啡屋,這是中國第一家網路咖啡屋。
35.1996年11月, CERNET開通到美國的2M國際線路。同月,在德國總統訪華期間開通了中德學術網路互聯線路CERNET-DFN,建立了中國大陸到歐洲的第一個Internet連線。
36.1996年12月,中國公眾多媒體通信網(169網)開始全面啟動,廣東視聆通、四川天府熱線、上海熱線作為首批站點正式開通。

快速增長階段

(圖)中國網際網路用戶規模及增長率中國網際網路用戶規模及增長率

第三階段從1997年至今,是快速增長階段。

國內網際網路用戶數97年以後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長速度。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01年6月30日,中國共有上網計算機約1002萬台,其中專線上網計算機:163萬台,撥接計算機:839萬台,上網用戶約2650萬人,其中專線上網的用戶人數為454萬,撥接的用戶人數為1793萬,同時使用專線與撥號的用戶人數為403萬。除計算機外同時使用其它設備(移動終端、信息家電)上網的用戶人數為107萬。CN下註冊的域名128362個,WWW站點242739個,國際出口頻寬3257Mbps。

中國目前有十家具有獨立國際出入口線路的商用性網際網路骨幹單位,還有面向教育、科技、經貿等領域的非營利性網際網路骨幹單位。現在有600多家網路接入服務提供商(ISP),其中跨省經營的有200家左右。

在網路基礎設施方面,近年來,中國先後啟用了數個國際光纜系統。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的有;中日、中韓、環球海底光纜系統、亞歐陸地光纜系統;正在建設的有:亞太2號海底光纜、中美海底光纜、亞歐海底光纜。1999年共有13條國內幹線光纜投入使用或試運行。光纜總長100萬公里。國內網際網路骨幹網路對原有信道全面擴容,中繼電路以155M為主。隨著密集波分復用(DWDM)技術廣泛套用於光通信建設,網際網路骨幹網頻寬可達2.5G-40G。

據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冷榮泉介紹,中國網際網路骨幹網從1996年至今已經歷了3個階段:1996年之前,多數採用64K至2M傳輸通道;1997年至1999年多為2M至115M的通道;2000年到2001年從115M跳到了2.5G;從2002年開始,將逐步進入10G時代。

2002年1月11日,中國電信上海―杭州10G IP over DWDM建成開通,該通道所構建的長途波分復用傳輸系統,採用了思科公司長途波分復用系統和系列高速網際網路路由器。這一系統已被世界各地的大型電信運營商用於構建規模龐大、運行快速穩定的“IP Optical”網路,並被證明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先進性。這條全國最寬的數據通信通道的開通,標誌著中國網際網路骨幹傳輸網從2.5G步入10G時代,標誌著中國電信數據傳輸能力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電信的數據網已經成為真正的高速數據網路、海量頻寬網。

網路擴建

2000年5月17日,中國移動網際網路(CMNET)投入運行。同日,中國移動正式推出“全球通WAP(無線套用協定)”服務。2000年11月10日,中國移動推出“移動夢網計畫”,打造開放、合作、共贏的產業價值鏈。

2001年12月22日,中國聯通CDMA移動通信網一期工程如期建成,並於2001年12月31日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通運營。中國聯通CDMA網路的建成,標誌著中國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領域。

2002年5月17日,中國電信在廣州啟動“互聯星空”計畫,標誌著ISP 和ICP開始聯合打造寬頻網際網路產業鏈。

2002年5月17日,中國移動率先在全國範圍內正式推出GPRS業務。11月18日,中國移動通信與美國AT&T Wireless公司聯合宣布,兩公司GPRS國際漫遊業務正式開通。

2003年4月9日,中國網通集團在北京向社會各屆公布中國網通集團與中國電信集團的公眾計算機網際網路(CHINANET)實施拆分,並隆重推出中國網通集團新的業務品牌“寬頻中國CHINA169”。

2004年1月12日:中美俄環球科教網路(GLORIAD)正式開通。

2004年3月19日,由CERNET建設的下一代網際網路研究建設項目CERNET2 IPv6試驗網正式開通,以1-10G的高速連線20城市的25院校

2004年4月 中國同意無限期延長無線區域網路加密標準(WAPI)的強制實施期限。

網史第一

(圖)第一本Internet雜誌《網上生活》第一本Internet雜誌《網上生活》

第一個上網的人:1987年9月20日,錢天白先生通過國際網際網路向前西德卡爾斯魯厄大學發出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穿越長城,走向世界》。

第一個與國際網際網路聯接的網路:1994年4月,中國科學技術網(CNNET)第一次實現了與國際網際網路的全聯接,成為我國第一個與國際網際網路聯接的網路,標誌中國成為世界網路大家庭中的一員。中國科學技術網建成於1989年,為中國第一個網際網路。

第一次網上會診:1995年3月初,清華大學92級女生、21歲的朱令突患疑症,陷入昏迷狀態,生命垂危,3月15日住進北京協和醫院,朱令中毒原因始終未能查出。朱令的高中同學、北京大學力學系92級學生貝志誠和幾個同學一起將報刊上發表的關於朱令病症的報導譯成英文,通過Internet向世界發信,進行全球醫學專家遠程會診,這也是中國首次網上醫療會診、救助行動。信發出僅3小時,就收到回信,世界各地陸續回信1500多封,30%的信認為是“鉈”中毒,為搶救贏得了時間。1995年4月28日,經中國“鉈”中毒課題研究專家陳震陽教授確診的確是“鉈”中毒。經全力搶救,朱令昏迷6個月後終於脫離了危險。

第一個上網的媒體:1995年10月20日,《中國貿易報》走上網際網路,成為中國第一個上網的媒體。至今,不完全統計,已有百餘家媒體有了電子版。

第一個網上感人故事:1995年12月15日至1996年1月1日,瀛海威網上發生了第一個網上感人故事。

1995年12月15日一位名叫“Rose”的殘疾姑娘在生命垂危之際,通過瀛海威向網友發出真情的呼喚,她留給大家一封信和一支紅色的玫瑰花。1996年元旦,當她輕輕閉上了雙眼,許多網員朋友給了她最真摯的問候和美好的祝願。十幾天的生命歷程讓所有網友感動。早去的生命感受到了諸多溫暖,冰冷的晶片讀出了人間真愛。

第一部網路法規1996年1月23日,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並於發布之日起施行,這是中國首部網路法規。

第一次網上授課:從1996年下半學期開始,上海復旦大學20名學子成為國內首次遠程教學試驗的受益者,通過網路授課也是國內首次。

第一家網路咖啡屋:1996年11月,北京首體西門實華開網路咖啡屋開張,成為中國第一家網路咖啡屋,網路咖啡屋結合了電腦Internet全球信息網路系統與咖啡餐飲文化,兼具休閒娛樂功能,使“泡網咖”成為一種時尚。

第一本Internet雜誌:1997年1月,《網上生活》(英文名《Internet&Intranet》)雜誌面世,為中國第一本Internet雜誌,該雜誌為月刊,由原電子部計算機與微電子發展研究中心主辦。

第一例IP電話案:1997年10月,福州市民陳彥申請了一部公用電話,將它設定成IP電話,通過電信163網的合法帳號開始與其兄弟陳錐共同對外經營長途電話業務。福州馬尾電信局向馬尾公安分局報案稱其“……違反了長途通信業務和國際通信業務由郵電部門統一經營的規定,嚴重損害了國家和郵電企業的利益,擾亂了電信市場秩序……”1998年1月,福州馬尾公安分局先後兩次傳訊了陳氏兄弟並“暫扣”其人民幣5萬元和一台電腦。陳氏兄弟不服,於1998年5月20日起訴馬尾公安分局,引發了中國“IP電話第一案”,並使IP電話在中國的發展問題再次成為媒介的焦點。

在二審過程中,由於被告馬尾公安分局堅持認為陳氏兄弟的行為是“新類型犯罪”,因而在審理中“新類型”——IP電話的原理、IP電話與傳統電信業務是否屬同一範疇等技術問題成為法院判案的重要參考,眾多專家的證詞使庭審更像一堂IP電話的普及課。

第一個上網際網路的電視劇:1998年初,43集《水滸傳》在中央電視台黃金時間播出,並上了網際網路,開中國影視界風氣之先,獲得網民熱烈歡迎。

第一個全中文網上搜尋引擎:1998年2月15日,34歲的張朝陽推出第一家全中文的、也是中國最受歡迎的網上搜尋引擎——搜狐(Sohoo),1998年10月5日張朝陽成為美國《時代》周刊50名“數字英雄”之一,時間僅僅7個月。

第一次大規模網路商業行動:1998年6月,“世界盃”期間,中國各大網路公司以此為契機,發動第一次大規模網路商業行動。“四通利方”是最為活躍的中文網站,專門組織了“翻譯”班子,利用在世界各地的網路記者,以最快速度向回發稿。國中網豐富、迅速、獨家的最新報導引得國內媒體紛紛選登,訪問網民一天高達上百萬人次。大量國內外大公司成為網路廣告贊助商,使網路公司首次品嘗了網路帶來的直接利益。

第一例電腦黑客事件:1998年6月16日,上海某信息網的工作人員在例行檢查時,發現網路遭到不速之客的襲擊。7月13日,犯罪嫌疑人楊某被逮捕。這是中國第一例電腦黑客事件。

第一個公開道歉的網路病毒製造者:1998年7月26日,一種名叫CIH的惡性病毒開始襲擊美國,該病毒同時對BIOS和硬碟發起攻擊。8月26日,CIH病毒侵入中國,造成嚴重損失。為此,公安部發出緊急通知,各反病毒軟體廠商紛紛推出新版防毒軟體,一時沸沸揚揚,人心惶惶。

第一個中文域名註冊:1998年下半年,中西公司首創推出中文註冊域名。在網際網路上,註冊域名通常都需要註冊英文名字,中西公司中文域名註冊的推出使網際網路漢化的程度大大向前邁進了一步。中西公司決定在第一批申請單位中為10家政府機構和10家企業提供免費中文域名。

第一所網上大學:1998年11月6日,中國第一所網上大學———湖南大學多媒體信息教育學院開學,分布在全省14個地、州、市的15個遠程教學點的1000餘名學生,通過公眾多媒體網開始了第一堂課的學習。這標誌著中國多媒體遠程教育已正式啟動。

第一次網路直播天文奇觀:1998年11月17、18日,爆發繼1965年以來的本世紀罕見的獅子座流星暴雨。上海最大的中文網站“上海熱線”首次在網上實況直播了流星雨爆發盛況。自17日下午5時以後,尋訪流星雨站點的人數以每小時一萬人次遞增,至18日凌晨3時,從“上海熱線”主頁點擊進入流星雨網站突破30萬人次。

第一個“政府網”站點:1998年12月16日,北京市政府“首都之窗”工作會議透露“首都之窗”站點業已開通,成為我國第一個大規模“政府網”。人們有問題要反映可以通過網上市長信箱等在網上直接與市長溝通,民眾也多了一條了解政府方針的新渠道——網路。

第一次中國網路大賽:1998年12月17日,北京隊以總分230分奪得首屆中國青少年網路知識大賽第一名,這也是我國首次全國網路大賽。

第一次網民罷網1999年1月1日,中國網民完成第一次罷網活動。發動此次罷網的是南京大學經濟系96級學生黃振強。罷網理由為:不滿市內電話費和其它上網費用太高,使上網成為“貴族運動”,普通網民不能忍受每月250—350元的上網費用。

第一次網路界“地震”:1998年6月26日,“瀛海威”總經理張樹新辭職,令業內震驚。隨後總工程師姜作賢、副總裁張朴亦離瀛海威而去。1998年11月26日,“瀛海威”15位高級管理人員再一次集體辭職,引發業內一次不小的“地震”。

人物

(圖)馬雲馬雲

丁磊:10年網際網路淘出的“中國首富”。

張朝陽:中國網際網路的典型人物。

陳天橋:最新的網路暴利傳奇。

馬化騰:QQ奇蹟的製造者。

邵亦波:C2C電子商務代表人物。

馬雲:B2B的代表人物。

丁健:1994年參與創立亞信股份公司,先後任公司執行長,現任亞信科技董事長。

汪延:年輕的網際網路第一企業掌門人。

錢天白:“中國上網第一人。”

錢華林:中國的“國際網際網路官員”。

大事記

(圖)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

2004年6月10日,由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工作委員會主辦的"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網站(net.china.cn)開通,其宗旨是"舉報違法信息,維護公共利益"。這標誌著我國網際網路在加強行業自律和公眾監督方面又邁出實質性一步。

2004年7月16日,全國打擊淫穢色情網站專項行動電視電話會議召開,標誌著全國打擊淫穢色情網站專項行動的開始。次日,中央宣傳部、公安部、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信息產業部等14個部門聯合發布《關於依法開展打擊淫穢色情網站專項行動有關工作的通知》

2004年7月21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等八部委領導的中國下一代網際網路示範工程(CNGI)項目專家委員會正式成立。

2004年8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並決定於2005年4月1日開始實行。此法標誌著我國的信息化立法邁出重要步伐,將對我國的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信息化建設有非常積極的促進和保障作用。

2004年9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出台的《關於辦理利用網際網路、移動通信終端、聲訊台製作、複製、出版、販賣、傳播淫穢電子信息刑事案件具體套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開始施行。

2004年11月5日,信息產業部發布第30號部令,公布新的《中國網際網路域名管理辦法》。新辦法自2004年12月20日起施行。

2004年11月29日,新浪、搜狐、網易公布中國無線網際網路行業"誠信自律同盟"的自律細則,該同盟的網站(www.ctws.org.cn)同時開通。該同盟的成立標誌著我國無線信息服務行業的自律工作的深入開展。

2004年12月23日,我國國家頂級域名.CN伺服器的IPv6地址成功登錄到全球域名根伺服器,標誌著CN域名伺服器接入IPv6網路,支持IPv6網路用戶的CN域名解析,這表明我國國家域名系統進入下一代網際網路。

2004年12月25日,中國第一個下一代網際網路示範工程(CNGI)核心網之一CERNET2主幹網正式開通。

2004年12月29日,"中國聯通多業務統一網路平台(China Uninet)"榮獲2004年度"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該平台率先實現了在一個統一的承載平台上同時提供語音、數據、視頻、網際網路、視訊會議、可視電話、CDMA 1X移動數據等業務的網路。

2005年1月17日,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發布了《第1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中國上網計算機約為4160萬台,上網用戶數約為9400萬人,CN下註冊的域名為432077個,WWW站點約為668900個,國際出口頻寬為74429 M。6月30日,我國網民首次突破1億,達到1.03億人,寬頻用戶數首次超過網民用戶的一半。

2005年1月28日中國網際網路協會行業自律工作委員會網路著作權聯盟在北京成立,聯盟致力於加強行業自律,推動網際網路內容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2005年2月8日,信息產業部發布了《非經營性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備案管理辦法》。根據此辦法,信息產業部會同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教育部、公安部等13個部門,聯合開展了全國網際網路站集中備案工作。備案工作將建立ICP備案信息、IP位址使用信息、域名信息三個基礎資料庫,為加強網際網路管理奠定基礎。

2005年2月8日,信息產業部發布《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該辦法與《電子簽名法》同步實施,為我國電子認證服務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005年4月底,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下屬上海電視台正式獲國家廣電總局批准開辦以電視機、手持設備為接收終端的視聽節目傳播業務。這是廣電總局在國內發放的首張IPTV業務經營牌照。

2005年8月5日,百度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股票發行價為27美元,在首日的交易中,以66美元跳空開盤,股價最高達151.21美元,收盤價122.54美元,漲幅達354%,創下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以來五年間納斯達克IPO首發上市日漲幅最高的紀錄。

2005年8月11日,雅虎宣布以10億美元以及雅虎中國的全部資產換取阿里巴巴40%的股份及35%的投票權,雅虎在中國的全部業務交給阿里巴巴經營管理。開創了國際網際網路巨頭的中國業務交由中國本地公司主導經營的先例。

2005年9月2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信息產業部聯合發布《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2005年11月7日,北京奧組委宣布,搜狐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網際網路內容服務贊助商。這是奧運會歷史上第一次設立網際網路內容贊助類別。

2005年11月3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2006-2020)》。會議認為,制定和實施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是順應世界信息化發展潮流的重要部署,是實現經濟和社會發展新階段任務的重要舉措。

2005年11月17日, "中國科普博覽"和"天府農業信息網"獲得"信息社會世界高峰會議"突尼西亞階段會議上揭曉的"世界信息峰會大獎",這是中國網站首次獲此國際大獎。

2005年12月31日,我國CN國家域名註冊量首次突破百萬大關,達到1096924個。在所有亞洲國家和地區頂級域名(ccTLD)的註冊量中位居第一,在全球所有國家和地區頂級域名中位居第六。

2005年,以部落格為代表的Web2.0概念推動了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Web2.0概念的出現標誌網際網路新媒體發展進入新階段。在其被廣泛使用的同時,也催生出了一系列社會化的新事物,比如Blog,RSS,WIKI,SNS交友網路等。

2006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入口網站(www.gov.cn)正式開通。該網站是國務院和國務院各部門,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國際網際網路上發布政務信息和提供線上服務的綜合平台。

2006年1月17日,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發布《第17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05年 12月31日,中國共有上網計算機約4590萬台,上網用戶數約11100萬人,CN下註冊的域名1,096,924個,網站數約694200個,國際出 口頻寬136,106Mbps。

2006年2月21日,信息產業部啟動了"陽光綠色網路工程"系列活動。包括:清除垃圾電子信息,暢享清潔網路空間;治理違法不良信息,倡導綠色手機文化;打擊非法網上服務,引導綠色上網行為等活動。

2006年3月19日,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印發《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制定了構建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的要求與目標,描繪了我國電子政務總體結構形態,指出了我國電子政務未來一個階段的價值取向和發展方向。

2006年3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頒布的《網際網路電子郵件服務管理辦法》開始施行。

2006年6月,信息產業部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治理和規範移動信息服務業務資費和收費行為專項活動。9月14日,信息產業部發出"關於規範移 動信息服務業務資費和收費行為的通知"。 9月至11月,各省級通信管理局共查處違規移動增值服務商至少245家,上市的移動增值服務商2006年利潤大幅下滑。

2006年6月,向文波在其部落格中發表"徐工併購:一個美麗的謊言!"等三篇文章,披露凱雷集團收購徐工機械事件,引起巨大反響。凱雷集團收購 徐工機械的價格被從3.75億美元收購85%股份改寫成2.33億美元收購45%的股份。凸顯小眾傳播的影響力。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 布的《2006年中國部落格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06年8月底,部落格作者規模達到1748.5萬人。

2006年7月1日,經國務院第135次常務會議通過的《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開始施行。

2006年7月18日,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16屆"中國新聞獎"揭曉,網路新聞作品首次納入該獎評選,13件網路新聞作品獲獎。

2006年9月23日,由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網路中心和清華大學等25所高校承擔建設的"中國下一代網際網路示範工程CNGI示範網路核心網CNGI-CERNET2/6IX"項目正式通過國家驗收。

2006年10月13日,國際網際網路技術規範制定組織IETF正式發布了由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主導制定的《中文域名註冊和管理標準》,編號為RFC4713。

2006年10月26日,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成立"反惡意軟體協調工作組"。

2006年11月16日,全國公安信息化建設項目"金盾工程"在北京正式通過國家竣工驗收。

2006年12月18日,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聯通、中華電信、韓國電信和美國Verizon公司六家運營商在北京宣布,共同建設跨太平洋直達光纜系統

2006年12月26日晚,中國台灣南部地區發生7.2級地震,造成包括中美海纜、亞太1號海纜、亞太2號海纜、FLAG海纜、亞歐海纜、 FNAL海纜等在內的11條海底光纜中斷,中國大陸通往中國台灣、北美、歐洲、東南亞等方向的網際網路大面積癱瘓,多數海外網站訪問受阻。

2006年底,名為"熊貓燒香"的病毒爆發,數百萬台計算機遭到感染和破壞。調查顯示:2006年的新病毒中90%以上帶有明顯的利益特徵。病毒製作者從以炫耀技術為目的轉向追求不正當利益。

2007年1月23日,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19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中國共有上網計算機約5940萬台,上網用戶約1.37億人,網民數占全國人口比例首次突破10%,域名總數為4109020個,網站數約843000個,網路國際出口頻寬數約256696Mbps。

200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世界網路技術發展和中國網路文化建設與管理問題進行集體學習。胡錦濤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指出,能否積極利用和有效管理網際網路,能否真正使網際網路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途徑、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平台、人們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間,關係到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關係到國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國家長治久安,關係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

2007年2月15日,文化部等14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網咖及網路遊戲管理工作的通知》,首次對網路遊戲中的虛擬貨幣交易進行規範。

2007年2月28日,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平面媒體、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面向全國正式發行手機報,成為現代通信技術與新聞傳媒融合的標誌性事件。

2007年5月開始,千龍網、新浪網、搜狐網、網易網、TOM網、中華網等11家網站舉辦“網上大講堂”活動,以網路視頻授課、文字實錄以及與網民互動交流等方式,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截止到12月底,共舉辦330多期講座,累計點擊量突破1億人次。

2007年6月1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聯合發布我國首部電子商務發展規劃——《電子商務發展“十一五”規劃》,首次在國家政策層面確立了發展電子商務的戰略和任務。

2007年6月18日,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反垃圾郵件綜合處理平台正式開通,接入該平台的10家電子郵件運營企業的信箱用戶數占中國信箱用戶總數8成以上。

2007年7月,在中國股市熱浪中號稱“天下第一部落格”的“帶頭大哥777”博主王曉被吉林警方刑事拘留,案件定性為“新型涉眾型經濟犯罪”。表現出部落格產品的負面效應,同時也表現出社會輿論形成過程的新的複雜性。

2007年8月21日,《部落格服務自律公約》在北京正式發布,該《公約》提倡實名制。10多家知名部落格服務提供商在發布會現場共同簽署了該公約。

2007年9月3日至6日,TOM線上先後從香港證券交易所和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退市,成為首家退市的中國概念股。

2007年9月7日,《2007年中國農村網際網路調查報告》發布,截止到2007年6月,我國農村網民規模超過3700萬人,城鄉之間存在較大差距,農村網際網路普及率為5.1%;而同期我國城鎮網際網路普及率為21.6%。這是我國首次就農村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發布調查報告。

2007年9月30日,國家電子政務網路中央級傳輸骨幹網網路正式開通,這標誌著統一的國家電子政務網路框架基本形成。

2007年10月15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指出:“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加強網路文化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網路環境”;對信息化和網際網路的發展提出明確要求。

242. 2007年11月1日,上海巨人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成為首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網路公司,並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網路遊戲企業。

2007年11月1日,七項信息安全國家標準正式實施。這七項國家標準分別是GB/T 20984-2007《信息安全技術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規範》、GB/T 20979-2007《信息安全技術 虹膜識別系統技術要求》、GB/T 20983-2007《信息安全技術 網上銀行系統信息安全保障評估準則》、GB/Z 20985-2007《信息技術 安全技術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指南》、GB/Z 20986-2007《信息安全技術 信息安全事件分類分級指南》、GB/T 20987-2007《信息安全技術 網上證券交易系統信息安全保障評估準則》和GB/T20988-2007《信息安全技術 信息系統災難恢復規範》。

2007年12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十一五”規劃》發布,提出了“十一五”時期國家信息化和網際網路發展的總體目標,部署了主要任務,安排了重大工程,明確了保障措施,是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

2007年12月4日,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宣布,百度公司成為納斯達克100指數和納斯達克100平均加權指數的一部分。這是第一家入選納斯達克100指數的中國公司。

2007年12月18日,國際奧委會與中國中央電視台共同簽署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地區網際網路和移動平台傳播權”協定。這是奧運史上首次將網際網路、手機等新媒體作為獨立轉播平台列入奧運會的轉播體系。

2007年12月24日,中國財政部、民政部、國家體育總局等三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彩票機構利用網際網路銷售彩票有關問題的通知》,禁止利用網際網路發行銷售彩票,正在快速增長的彩票網路銷售被緊急叫停。

2007年12月29日,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信息產業部聯合發布《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

2007年12月31日,中國國家域名CN域名註冊量達到900.2萬個,占我國域名總數的75.4%,CN域名下網站達到100.6萬個,占我國網站總數的66.9%。標誌著CN域名已成為國內註冊及套用的主流域名。

2007年,騰訊、百度、阿里巴巴市值先後超過100億美元。中國網際網路企業躋身全球最大網際網路企業之列。

2007年,批批吉服飾上海有限公司(PPG)共獲得5000萬美元的國際風險投資,這種無店鋪、無渠道的B2C新型電子商務直銷模式體現了網際網路的渠道價值,表明了傳統產業與網際網路的進一步融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