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凱級護衛艦

中國江凱級護衛艦

進入21世紀中國開始逐漸重視海上力量的發展,一大批的新型艦艇建成服役,這些新型艦艇中除了江南造船廠先後建造的“廣州”級飛彈驅逐艦和“蘭州”級飛彈驅逐艦之外,還有上海滬東和廣州黃埔船廠建造的舷號為525和526的054“江凱”級護衛艦。

中國江凱級護衛艦中國江凱級護衛艦
進入21世紀中國開始逐漸重視海上力量的發展,一大批的新型艦艇建成服役,這些新型艦艇中除了江南造船廠先後建造的“廣州”級飛彈驅逐艦“蘭州”級飛彈驅逐艦之外,還有上海滬東廣州黃埔船廠建造的舷號為525和526的054“江凱”級護衛艦。與前面的兩型驅逐艦相比,“江凱”級護衛艦具有更好的隱身性能和更加前衛的設計成為了世人矚目的焦點。

西約特蘭

中國江凱級護衛艦中國江凱級護衛艦
隨著千禧年鐘聲的敲響,人類文明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新世紀的到來給人們帶來的往往是對新生活的美好嚮往,然而千禧年的煙火過後給人留下的卻是一段黑色的記憶。“9·11”事件的發生.阿富汗伊拉克戰爭的爆發給世界政治格局和國際安全形勢造成了重大的影響。對於中國來說雖然在經濟上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但是經濟的發展也對中國的能源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能夠保障能源安全最主要的武裝力量就是海軍。進入21世紀中國開始逐漸重視海上力量的發展,一大批的新型艦艇建成服役,這些新型艦艇中除了江南造船廠先後建造的“廣州”級和“蘭州”級飛彈驅逐艦之外,還有上海滬東和廣州黃埔船廠建造的舷號為525和526的054“江凱”級護衛艦。與前面的兩型驅逐艦相比,“江凱”級護衛艦具有更好的隱身性能和更加前衛的設計成為了世人矚目的焦點。

研發背景

中國自行研製護衛艦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解放以後中國海軍裝備的護衛艦主要是由繳獲的敵艦,收編起義艦艇、打撈、修復舊艦以及改裝的民船組成的。這支部隊在沿海戰鬥中邊打邊建。20世紀50年代,依靠蘇聯轉讓技術及設備材料製造了一批01型“成都”級(蘇制“里佳”級護衛艦)火炮魚雷護衛艦,01型裝備有100毫米主炮、37毫米副炮、533毫米魚雷及反潛深彈,配備雷達、聲吶、指揮儀,又有大功率蒸汽輪機系統,為中國海軍指戰員及參與設計建造的相關技術人員直接學習現代護衛艦戰術技術打下了基礎。在60年代,中國完全依靠當時的國家工業基礎與技術力量自行研究設計製造了一批“江南”級火炮護衛艦,其鋼材、主機、配套設備雖然不夠先進,但這卻使得中國掌握了建造中型水面艦艇的相關技術,並且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為在其後建造的“江湖”系列護衛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江凱級護衛艦中國江凱級護衛艦
進入20世紀70年代,南海局勢日益緊張,而當時國內還裝備有一批 國民黨時期的老舊護衛艦,雖然經過多次改裝但是其性能已無法滿足現代海戰的需要,這些護衛艦的船殼腐蝕嚴重,主機型號都是雜牌的,很難進行大修,有些艦即便是進行維修後航速也達不到原來指標,只能到12節左右。鑒於上述情況國內決定,根據之前建造的“江南”級護衛艦以及仿製“成都”級護衛艦的經歷,自行設計建造新型飛彈護衛艦也就是後來的“江湖”I型飛彈護衛艦
該型艦實際上是一種新的反艦飛彈近海飛彈平台。在此之前,中國海軍的飛彈護衛艦是更小一些的“成都”級,該艦是仿造蘇聯“里佳”級建造的,反艦飛彈是在1971~1975年間加裝的,只能攜載兩枚飛彈,火力較弱;噸位也不足(1320噸),續航能力較差。而“江湖”I型就是為了填補“旅大”級驅逐艦“成都”級護衛艦之間的空白而建造的,主要用於在近海執行護航、護漁、反艦、反潛、布雷、巡邏、警戒和支援等作戰任務,同時具備有限的防空能力。80年代,該型艦還向一些第三世界國家出口。與“成都”級護衛艦相比, “江湖”I型護衛艦的反艦火力和噸位都增強了,和中國海軍同期其他艦艇一樣,“江湖”型艦幾乎是一種一次性攻擊武器平台,反潛與防空能力較差,防空武器為性能老舊的37毫米手動高射炮,而且自動化程度低,不能全天候作戰;全艦缺乏“三防”作戰能力。“江湖”I型護衛艦於1981年停止建造,該型艦共建造了21艘。
此後中國陸續建造了“江湖”級的數種改進型,這其中包括“江湖”II、…和IV三種型號,其中江湖lIl的艦體採用全封閉、全空調、長橋樓結構。而且,它是中國海軍第一種具備“三防”作戰能力的水面艦隻。由於各種自動化裝置和系統的廣泛使用,使全艦艦員比“江湖”ll型艦減少了三分之一,只有130人,大大改善了艦員居住條件。其整體性能基本上接近當時國外同類先進艦隻的水平,(據泰國海軍稱“江湖”級達到了MAK0200型護衛艦85~90%的作戰能力)。
“江湖”系列護衛艦的裝備服役大大改善了中國海軍的裝備現狀,但是隨著周邊國 家裝備實力的日益增強,該系列護衛艦的防空和反潛性能不足的問題也日益突現。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中國開始大批量建造全新的“江衛”系列護衛
中國江凱級護衛艦中國江凱級護衛艦
艦。
與“江湖”級護衛艦相比“江衛”級護衛艦的性能更加全面,在I型上配備了過改進的HQ-61防空飛彈“鷹擊”系列反艦飛彈直9反潛直升機等,此外“江衛”在電子設備、指揮控制系統、武器系統也做了大的改進,作戰能力比“江湖”級飛彈護衛艦提高了一倍以上。但該級艦和當時世界上先進的飛彈護衛艦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其中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出現在防空方面。HQ一61系統是在原“江東”級護衛艦HQ-61飛彈上改進而來的,飛彈發射重量300千克。最大速度馬赫數3,有效射程(水平方向)10千米,射高8千米。雖說該型飛彈在中國海軍護衛艦上已驗證10年之久,但根據相關的報導來看其性能仍不讓人放心,所以在此後的“江衛”ll型護衛艦的建造中便改用了HQ-7型防空飛彈,即便如此,由於HQ-7近程防空飛彈,它的服役並未使中國海軍整體艦隊的防空能力有太大的改觀。此外“江湖”級護衛艦沒有採取任何的隱身措施而且航速較慢,適航性能並不十分理想,所以該艦在進入21世紀後便顯得落伍了。
2004年一艘設計新穎的護衛艦開始在上海的滬東船廠建造,這就是後來備受外界矚目的“江凱”級飛彈護衛艦。

全新的外形設計

中國江凱級護衛艦中國江凱級護衛艦
從“江凱”級型護衛艦的外形設計上看,該艦在很大程度上借鑑了外銷的F-16U輕型護衛艦。是2000年後服役的中國海軍大型水面艦艇中,外形最漂亮隱身性能最好的一型。它相較於中國前一種自製的“江衛”I和“江衛”II型護衛艦,“江凱”級護衛艦的進步只能用“脫胎換骨”來形容了,該艦的外形設計簡潔而前衛,完全擺脫了“江湖”系列護衛艦為方便主甲板布置的船首部兩肋強制性外飄的做法。乍看之下很難相信它是國內建造的艦艇,倒像是歐洲先進國家的設計。為了適應遠洋作戰的需要,該艦採用了短粗肥胖的線型,滿載排水量達到了3900噸。這一指標要遠大於先前2250噸的“江衛”級。上層建築的設計融為一體,這主要是得益於噸位加大而拉開的空間距離,艦艇的上層建築低矮緊湊,不像“江湖”改型上層建築顯得那么擁擠不堪。艦艇的艏樓、主桅、複合式的後桅以及煙囪的結構都採用了明顯的傾斜造型,就連軍艦上的救生艇起重機也被舷牆擋住了。不過與像法國“拉斐特”級護衛艦這樣的國外同類產品相比,“江凱”級的設計還有一定的缺陷,例如:在艦體的上層結構使用了大量的欄桿,而且HQ-7的發射裝置也沒有採用必要的隱身設計,這些都不可避免地會對該艦的隱身性能造成影響。

動力系統

中國江凱級護衛艦中國江凱級護衛艦
在動力方面,“江凱”級護衛艦的動力系統比較有爭議,第一種說法採用的是柴一燃動力組合(CODOG)。根據目前所掌握的情況來看,燃氣渦輪機是選型為QD-168,該型燃氣輪機的原型是俄羅斯的AL一31F,單台功率為22530馬力,其整體指標要超過英國羅-羅公司SM一1C型燃氣輪機;柴油機則採用的是國產化的MTU一20V956TB92。第二種說法是採用了4台法國皮爾斯蒂公司16PA6STC型柴油機,其主機的配置和法國 “拉斐特”級基本相當,目前該型 發動機國內已經有仿製產品了。因此在後續的“江凱”級護衛艦很可能採用本國製造的16PA6STC型柴油機。此外,有訊息稱國內從法國引進了相關的減振降噪技術,通過吸收和消化也被用在了“江凱”級護衛艦上。以上兩種推測均來自外界,根據筆者的經驗來看,該級艦的煙囪並沒有燃氣輪機所需的大型進氣口,所以該級艦採用全柴推進方式的可能性比較大。保守估計“江凱”級護衛艦的最大航速27節,18節航速續航力為3800海里

武器系統

中國江凱級護衛艦中國江凱級護衛艦
與革命性艦體的研製速度相比,“江凱”級上配備的武器系統的研製進度要慢得多,因此在“江凱”級只能沿用“江衛”級的一些武器系統。總的來說“江凱”級上配備的武器基本上和“旅海”級相當,除了在近防武器系統上使用了4座外形經過隱身設計的AK-630以外。在其它方面並無新奇之處。
在“江凱”級開始棲裝的時候國內很多人認為其會裝備垂直發射系統,但是當工程進行到了最後階段的時候,吊裝上去的HQ一7發射裝置擊碎了國內和眾多軍迷對垂髮的夢想。不過在“江凱”級上安裝HQ-7實屬無奈之舉,其原因主要是HQ-16防空飛彈的研製速度緩慢,沒有能夠跟上護衛艦整體的研製進度。此外,基於成本和艦艇配重的需要,“江凱”級並沒有採用和“廣州”級以及“蘭州”級上相同的730近防武器系統,而是採用了4座AK-630M 30毫米近防武器系統。而且這4門炮的布置並不理想,4門炮全部被布置在了艦艇後部,其中兩門分別位於直升機庫兩側,另兩門則安裝於煙囪兩側,這就在艦首方向形成了射擊死角。在艏樓的後面還布置有2座4聯裝“鷹擊”系列反艦飛彈發射裝置,由於“江凱”級在功能上更加側重於反潛,所以其上配備的反艦飛彈發射裝置應該也可以使用發射混裝的形式攜帶足夠數量的CY-1/1A/2系列反潛飛彈。此外,在“江凱”級艦炮前方配備有兩具六聯裝反潛 火箭發射裝置,其配置方式與“江衛“系列護衛艦相似;由於被艦首擋浪板擋住,所以從側面很難被發現。而“江凱”級護衛艦上唯一的新式艦載武器系統,只有艦首安裝的一座100毫米單管艦炮,該炮是仿製的法國100毫米緊湊型艦炮,這款艦炮曾經被裝在了江湖IV上,與之前裝備的型號相比“江凱”級上配備的100緊湊型艦炮在外形上採用了一定的隱身設計,除此以外沒有其他變化。

電子設備

中國江凱級護衛艦中國江凱級護衛艦
“江凱”級護衛艦大量沿用與“旅海”級驅逐艦相同的雷達系統。主桅頂端有一具363S型E/F波段空/海搜尋雷達。後桅頂端的球形護罩內應為與“廣州”級和“蘭州”級相同的346型X波段對空/對海搜尋雷達。在主桅桿前方設有一個平台,上面設定兩具火控雷達,其中位於前方的是一具用來控制艦炮的344型(MR一34)火控雷達系統。其後為一具用於導引HQ一7防空飛彈的345(MR-35)型照射雷達;此外,直升機庫上方也設有一個平台,安裝了一台負責導控AK-630M近防炮的347G I/K波段火控雷達。此外,主桅桿上設有兩台I波段導航雷達。從“江凱”級護衛艦火控雷達系統的配置上看,可以顯示該艦的近程防空能量仍然有限,僅有的一具345型照射雷達每次只能導引一枚HQ-7防空飛彈打擊對方的來襲目標。而4座AK一630M也只有區區一座347G負責指揮。所以“江凱”級在抗飽和打擊方面的能力還有待加強。
電子戰方面,“江凱”級擁有922-1型電子支援系統、Hz一100電子反制系統以及ELINT電子情報系統,後桅兩側各有一具與“蘭州”級相同的多用途火箭發射器,能發射干擾彈和小型反潛火箭這個多用途火箭發射器裝在了船體中部,布局教為合理,控制區域較大,但是體形巨大且外露,會破壞該艦整體的隱身效果。
反潛方面,艦尾設有一座直升機庫和飛行甲板,機庫內可以容納一架卡-28反潛直升機;此外,艦上還有兩具三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器,用於發射魚7輕型反潛魚雷,出於隱身目的的需要,該發射器被隱藏在了兩舷的艙門內。此外,在艦艇的後方還預留出了拖曳線陣列聲吶的投放口,裝備拖曳線陣列聲吶將使得“江凱”級對水下目標的探測能力較“江衛”系列有質的飛躍。
作戰系統方面,根據目前公開的資料看,“江凱”級使用了國內最新開發的JRSCCS作戰系統,採用開放式以及全分散架構,與全艦各次系統的整合程度非常高,系統使用了商規的Pentium處理器,艦上並配備以雙重Ethernet架構的艦區域網路絡系統;此外,“江凱”級還將裝備類似HN-900的作戰數據鏈系統,以與友軍艦艇、飛行器進行數據傳輸。
“江凱”級建成服役後在部署方面出乎原先許多人的推測,“江凱”級護衛艦優先部署在了東海艦隊,而非原先預期的南海艦隊。首艦“馬鞍山”號於2005年2月18日成軍正式加入了人民海軍戰鬥序列,二號艦“溫州”號則在2005年9月27日服役,兩艦均屬於東海艦隊。“江凱”級服役證明目前國內的造艦技術可能已經與西方一流水平相差無幾了。不過在“江凱”級護衛艦的研製過程中也發了很多問題,例如:武器系統嚴重製約了艦艇的研製進度,新型的HQ一16防空飛彈系統最終未能和“江凱”級相匹配。不過畢竟艦體設計是全新的,在未來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換裝相應的裝備,在目前網上公開的新型護衛艦的建造中已經證實了筆者關於這一點的推測。

總結

中國江凱級護衛艦中國江凱級護衛艦
綜上所述,作為21世紀初葉中國海軍的主力艦艇之一,“江凱”級在整體性能上已經達到了法國“拉斐特”的水平,在反艦能力上還超過了對手。而與印度“塔爾瓦爾”IV級護衛艦和日本“高波”級比起來,“江凱”級在隱身能力和適航能力上又要強很多,但在防空性能方面“江凱”級不如以上兩艦。不過以上這些問題已經在最新建造的大型多用途護衛艦上得到了解決。可以說,“江凱”級護衛艦的出現只不過是中國海軍雄心勃勃的發展計畫中冰山一角罷了,之所以性能平平,這是由於一些客觀因素造成的。我們有理由相信下一代的大型多用途隱身護衛艦會在不遠的將來出現在人們的視線當中,成為21世紀前期中國海軍的主打力量,屆時它將與已經服役的“廣州”級和“蘭州”級大型飛彈驅逐艦組成中國第一支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艦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