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衛級Ⅱ型(053H3)飛彈護衛艦

江衛級Ⅱ型(053H3)飛彈護衛艦

“江衛”-II級(053H3飛彈護衛艦是“江衛”級護衛艦的改型,是053H2G型護衛艦的升級版本。首艦嘉興號(521)於1997年6月上海滬東中華造船廠下水,於1998年11月服役,入役東海艦隊,共有10艘同級艦建成服役。“江衛”-II級護衛艦可以勝任較遠海域的任務,包括海面攻擊、海岸巡邏、火力支援和一些其他任務。

基本信息

簡介

江衛級護衛艦江衛級護衛艦

053H3型護衛艦(北約代號江衛IIJiangweiII)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是第二代配備防空飛彈護衛艦。“江衛”-II級(053H3)飛彈護衛艦是“江衛”級護衛艦的改型,是053H2G型護衛艦的升級版本,共有10艘同級艦建成服役。

首艦嘉興號(521)於1997年6月上海滬東中華造船廠下水,於1998年11月服役,入役東海艦隊。第一艘597艦最初是為巴基斯坦海軍建造的,於1996年開工,1997年下水。但後來597艦卻於1998年11月加入解放軍海軍東海艦隊,並被命名為“嘉興”號,舷號也改為521。

主要參數

主要性能參數:艦長112米,艦寬12.4米,吃水4.3米;標準排水量2250噸,滿載排水量2393噸;最大航速26.5節,巡航速度15節,續航力5000海里/16節;編制人員168名,其中軍官30名。

武器配置

武裝配備:4聯裝C803飛彈發射架2座;8聯裝紅旗-7(HQ-7/FM80)防空飛彈發射架1座;雙聯裝裝國產100毫米主炮1座,雙聯國產37毫米炮(76甲)4座;6聯裝反潛火箭彈發射裝置2座,3聯裝324毫米反潛魚雷發射裝置1座;1架直九C直升機。

建造背景

566 “懷化”號屬於江衛Ⅱ級(053H3)護衛艦566 “懷化”號屬於江衛Ⅱ級(053H3)護衛艦

由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與90年代定位於近海防禦,以及可能的對台軍事行動,既海軍主要活動在第一島鏈以內區域,所以這個時期的海軍裝備主要以輕型艦隻為主。而50-60年代服役的大量早期053型護衛艦面臨退役周期,因此海軍需要一批新型護衛艦替換原有艦隻。由於這個時期海軍活動區域基本在岸基航空兵的覆蓋範圍之內,防空主要依靠岸基航空兵的支持,海軍艦艇僅需艦載近程防空飛彈提供基本的自衛能力。而研發於20世紀70年代的海紅旗-61飛彈技術已經落伍。

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對20世紀80-90年代引進法制響尾蛇防空飛彈的技術吸收,發展出海軍專用的海紅旗-7(HHQ-7)艦載近程防空飛彈,有效提高了海軍主要艦隻的近程防空自衛能力。該型飛彈還裝備在同期的052型驅逐艦,改裝後的051型驅逐艦以及帶有實驗性質的051B型驅逐艦,是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主力艦載防空力量。直到從俄羅斯購買的現代級驅逐艦服役之前,該系統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最有效的防空力量。

電子設備與武器

主炮

“江衛”級是一級多用途護衛艦,武器的配置更多地考慮了艦隻在現代海戰條件下防禦能力。艦艏主炮是一門雙聯裝100毫米火炮,這是中國海軍護衛艦用標準主炮。由艦橋頂部主桅前的“黃蜂頭”炮瞄雷達控制,該雷達與“江湖”級配置的型號不同的是:球形穩定罩後部的3。5米光學測距儀已取消,但仍保留了操作員進出的艙門,表明該雷達的操作並未移到艦體的。艦橋頂部可能有一光電火控儀基座,估計包括有雷射測距儀、電視跟蹤及微光夜視儀,用於在嚴重電子干擾下為防空系統指示目標。

艦空飛彈

裝在主炮之後的巨大六聯裝飛彈發射裝置是“江衛”級護衛艦最明顯的牲。原先所報導的垂直發射系統顯然並不存在,六聯裝飛彈發射裝置分上下兩排,可以迴轉俯仰,每個發射筒長約4米,直徑約1。35米。毫無穎問,這樣的發射筒不可能與西方任何飛彈兼容(早期的報導認為裝備了法國“海響尾蛇”系統)。有兩點可確認該飛彈發射器是用來發射中國自研的HQ-61艦空飛彈或其改進型號。首先根據中國公布的HQ-61飛彈尺寸是:長3。99米,直徑0。28米,翼展1。166米。每個發射筒剛好可以容納一枚彈翼不可摺疊的HQ-61飛彈。其次是“江衛”級主桅01平台上的H/J波段“霧燈”雷達,就是HQ-61飛彈的目標照射雷達,最早出現於“江東”級護衛艦上。

HQ-61艦空飛彈70年代就開始在兩艘“江東”級護衛艦上試驗性配置,這次在“江衛”級護衛艦上再次再現表明該系統結束了長達10餘年的艦載試驗,將正式作為制式防空系統裝備。飛彈發射重量300千克,最大速度3馬赫,有效射程(水平方向)10千米,射高8千米。HQ-61的重量尺寸與西方早期的“海麻雀”類似,但其彈翼與尾翼呈“+-*”配置而不是後者的“*-*”布置,基於這個原因,早期的HQ-61在“江東”級艦上就採用了罕見的從發射架上部發射而不是吊掛在發射架下發射。戰鬥部是一種鏈條式破片型戰鬥部,重40千克,導引頭是一種連續波半主動雷達。目標照射由“霧燈”雷達提供,不具備為攻擊多目標提供制導的能力。六聯裝發射裝置肯定有再裝填能力,彈庫設於發射架下方主甲板內,發射架俯仰至90度角時與彈庫實現對接裝填,彈庫內估計可裝6枚飛彈。

副炮

4門新型雙聯37毫米火炮分別裝在艦橋和機庫兩側,該火炮最早是在“旅大”III級驅逐艦“湛江”號(舷號165)和“珠海”號(舷號166)上出現的,但火控雷達不一樣。開始普遍認為這種火炮是義大利“布雷達”40毫米速射炮的中國翻版,但緊近的一張照片表明,“江衛”級上的這種新火炮採用的是水冷式炮管,外觀上可以看到炮管外纏繞的冷卻軟水管,而“布雷達”40毫米炮沒有這樣的結構。另外,炮塔形狀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可以肯定這種火炮是中國自行研製的新產品,考慮到中國與“布雷達”公司的良好關係,在研製過程中得到後者的一些技術援助是正常的。這4門火炮都由設定於機庫頂部的341“賴普蘭普”火控雷達控制。

反艦飛彈

在主煙囪前後分別設定了兩座三聯裝固定式飛彈發射箱,採用垂直於甲板縱軸線,排焰口對著舷邊這種布置方式。飛彈是C801“鷹擊”反艦飛彈或者是改進型C802,為其提供目標數據的“方結”雷達設於主桅02平台。其他探測設備包括:主桅頂端一種新型號對海/對空搜尋雷達;一部“海王星”導航雷達;煙囪後裝一部對空警戒雷達。

電子戰系統

與“江湖”III級相比,“江衛”級的電子戰系統並無太大變化,也沒有裝備“旅大”III級驅逐艦上的那種中/遠程火箭式箔條幹擾發射系統。艦內作戰系統和指控系統的具體情況仍不清楚。

艦載直升機

艦艉的直升機起降甲板和機庫是按配置一架中型反潛直升機設計的,甲板長22米,寬14米。從近幾年中國海軍載艦直升機使用情況看,國產的直-9隻解決了上艦的問題,要真正實現用該機進行反艦,反潛和超視距攻擊引導等任務還需較長時間。最近發表的一張照片上,由“江湖”VI級塔載的直-9沒有攜載任何反潛設備和武器,甚至沒有正式的海軍標記。看來中國仍缺乏研製和生產小型機載反潛設備(如吊放聲納、信號處理器、搜尋雷達)並使之結合在飛機上的能力。有報導說,幾個歐洲機載設備廠家正參加一項為直-9改裝和綜合某機載電子系統的競標工作。如果順利的話,“江衛”級,甚至最新的“旅護”級飛彈驅逐艦都將配備這種由西方技術改進的直-9。

除了直升機外,反潛武器主要是艦艏的兩座火箭深彈發射器,未見裝備輕型反潛魚雷,但艦艉有足夠空間容納兩座三聯裝魚雷發射器和變深聲納收放設備。

艦型

江衛級巡防艦是中國1990年代初期推出的新艦艇,技術層次較先前的江湖級有飛躍性的成長。“江衛”級飛彈護衛艦的艦體線型與蘇聯老艦隻不同,比較接近義大利的“西北級”級護衛艦。該級艦的主尺度是:標準排水量2250噸,全長115米、寬14米、吃水4米。外觀上,“江衛”級具有較豐滿的水線面,寬的方艉。水線以上沿全艦都有外飄;艦艏有明顯折角線,弧明顯,外飄較大。這種線型有具很好的適航性,高速時陰力比較小。艦艉部的小楔形可以降低興波陰力。

值得注意的是,“江衛”級長寬比達8。2,大大低於國外現役護衛艦(一般為9~10,加拿大“哈里法克斯”級是8。1),接近美國海軍最新的“阿里·伯克”級驅逐艦。降低長寬比的設計目前已成為一種新趨勢,其主要優點是提高了抗縱搖能力和艉部浮力,由此產生的抗縱搖穩性力矩可以平衡大型球鼻艏聲納的重量所施加的縱搖力矩,使艏部在風浪很大時不致埋艏過深,因而適航提高並且可以增加艦上容積以布置更多的武器。舷邊採用圓弧過渡(這在中國艦艇中是首次),不僅解決了甲板的上浪積水問題,而且降低了雷達反射截面,隱身性能進一步提高。

“江衛”級採用中央橋樓全封閉設計,不僅使艦隻具備三防能力,而且尤其適合在炎熱的南海海域作戰。艦體是焊接鋼,艦橋、機庫、煙囪採用輕質鋁合金結構。全艦有兩層全通長甲板,艦橋與兩層甲板等高;主桅桿是塔式桅與桁格桅的混合結構。與過去設計的艦隻相比,“江衛”級的上層建築更小;圍壁轉角都採用圓角過渡;側壁都有一定角度的內傾,表明設計者對降低雷達反射截面作了一定的考慮,但對煙囪及排煙似乎沒有什麼降低其紅外輻射的措施。從煙囪即可確認““江衛”級採用了2台式4台柴油機組成CODAD全柴動力裝置,總功率14400馬力。“江衛”級具有25節的最大航速。並且在16節巡航速度下其續航力為5000海里,這一指標顯然對於中國海軍有重要戰術意義,尤其是在南海。 

“江衛”級飛彈護衛艦的設計充分體現了中國海軍對作戰艦隻適航性能的重視。這對於建設一支有效“藍水”海軍是不可缺少的。

主要改進

各艦艦名各艦艦名
“江衛”-II級護衛艦可以勝任較遠海域的任務,包括海面攻擊、海岸巡邏、火力支援和一些其他任務。“江衛”-II級與“江衛”級的上層建築和動力系統相同,但裝備了更好的武器系統和感測器,防空和反艦攻擊能力提高了很多,可配合更大軍艦(如“旅滬”級)一起執行任務。

升級的武器系統包括用1座8聯裝“紅旗”-7防空飛彈發射架替代了原來的1座6聯裝紅旗-61防空飛彈發射架;用8枚改進型“鷹擊”-82反艦飛彈取代了原來的6枚“鷹擊”-8反艦飛彈;換裝新式雙聯裝100毫米主炮;艦尾2座雙37毫米高炮移到直升機庫上方,防護面積更大。

艦上以新型345火控雷達取代了老式343雷達,用以控制100毫米主炮和反艦飛彈;新數據鏈用於視距外攻擊目標。“江衛”-II級護衛艦的C3I系統據傳是中國仿製產品,這種系統也安裝在解放軍海軍的新驅逐艦上。其作戰指揮系統據稱也是仿製的產品,可以同時跟蹤和處理上百個目標。

中國國產的“鷹擊”-82反艦飛彈為2座4聯裝布置。該型飛彈採用主動雷達制導,動力為渦噴發動機,射程120千米,掠海飛行速度0.9馬赫,戰鬥部重165千克。“紅旗”-7近程防空飛彈射程13千米,採用半主動雷達/光學制導,戰鬥部重14千克,飛行速度2.4馬赫。整個系統有8枚待發彈和16枚備用彈。

“江衛”-II級護衛艦的主炮為新型雙聯100毫米56倍徑艦炮,發射15千克炮彈,射速18發/分,對海面目標射程遠於22千米。目前有一些該型艦換裝了更新的雙聯100毫米隱身艦炮。

4座76A式雙37毫米高炮射速400發/分,對空中目標射程約9.4千米。該型艦後甲板安裝有2座6管320多用途火箭發射器,主要用於反潛,射程約1200米,備彈36枚;其他反潛武器包括2具深水炸彈發射架。

艦尾設有直升機機庫和起降平台,可停放和起降1架輕型直升機(如哈爾濱Z-9C),平台安裝有降落輔助系統。動力系統採用柴-柴聯合形式(CODAD)。

兩台18E390VA柴油機,用於高速航行;兩台MTU柴油機用於巡航。

出口

在053H3基礎上設計的F-22P(en:F-22PZulfiquarclassfrigate),2009年起向巴基斯坦海軍出口,共4艘。

日艦遭中國飛彈雷達瞄準

2013年2月5日晚,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召開緊急記者會,稱1月30日10時日本“夕立”號護衛艦在東海公海海域遭中國護衛艦火控雷達瞄準,當時兩艦相距3公里。此外1月19日17時許,日本軍用直升機也曾發出遭到中國軍艦火控雷達瞄準的警告。

日本防衛省公布的圖片,大波號艦載直升機疑似是遭到一艘中方054江凱I型護衛艦鎖定。“夕立”號則是遭遇了一艘中國海軍053H3江衛II型護衛艦的火控雷達鎖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