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檢察報

十年後,這株幼苗在全國檢察機關和社會各界的悉心呵護下,茁壯成長,現今已枝繁葉茂,成為中國報刊之林的一棵鬱鬱蔥蔥的大樹——擁有40萬訂戶、上百萬讀者、實現采編出版業務現代化的《檢察日報》。

說明

十年樹木。十年前,一株法制宣傳的幼苗在進一步掀起改革開放熱潮、奔向社會主義法治文明的神州大地破土而出,她,就是創刊於1991年7月4日、由敬愛的鄧小平同志題寫報名的《中國檢察報》。
十年,彈指一揮間,祖國建設日新月異,人們以昂揚的姿態跨入21世紀。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機關報,《檢察日報》及其前身《中國檢察報》,忠實地記錄下了偉大祖國經濟、政治特別是民主法制建設的進程與成就,為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弘揚時代精神和社會正氣,促進反腐倡廉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報社也因此受到了上級機關、新聞界同行和廣大讀者的肯定與好評,自身建設亦獲得長足的發展。檢察日報的讀者主要分布在各級黨政機關和立法、司法機關以及法律工作者、企業家和普通民眾之中,黨和國家高層領導、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等大都能夠及時閱讀到《檢察日報》。江澤民、李鵬、喬石、李先念、萬里、王震、薄一波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為《檢察日報》題詞。
十年耕耘,諸多收穫,讓人們來檢閱一下這棵茁壯成長的報林新秀吧!

詳細介紹

——十年五大步,在人手緊、任務重、條件差、沒有國家撥款的情況下,順利實現了由每周一期到每周二期(1992年),再到每周四期(1994年)乃至日報(1996年),以及由四版而八版,再到每月末出版一次十二版的飛躍。目前,在北京及其周邊地區每期彩色印刷。此外報社還實現了全員辦公電腦化,衛星傳版,全國16個分印點同時印刷等報業現代化的基本要求。
——報刊、網路、影視等多種媒體宣傳聯動,初步形成報業集團的規模效應。作為最高人民檢察院的直屬事業單位和新聞機構,檢察日報社財務上實行獨立核算,自收自支。《檢察日報》十年來始終保持著40萬份左右的發行量,每年都有一批作品獲得各類全國性新聞獎,要聞版“法制三維”專欄被評為中國新聞名專欄。報社主辦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報》雙月刊、《人民檢察》司法理論月刊、《方圓》法制文學月刊和《采編通訊》新聞業務雙月刊,也都有著較為穩定的讀者群,其中《人民檢察》還連續三次被學術界評定為中國法律類中文核心期刊。1994年1月,報社創辦了法制新聞業務雙月刊《采編通訊》。1999年,開辦了《檢察日報》電子網路版,2000年1月1日,網路版全面改版,並正式命名"正義網",2000年成為首批獲得國務院新聞辦批准刊播新聞資格的法制類網站,日點擊量達50餘萬次,在國內法制類網路中獨樹一幟。報社影視業發展迅速,1997年,報社成立了影視部,1998年,北京市天正影視中心從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污賄賂總局劃歸報社,迄今為止,報社已經獨立或合作拍攝製作了近300集(期)電視劇、專題片,在全國各地電視台播映,有的摘取“飛天獎”等獎項。
——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按照政治家辦報的要求,在實踐中造就了一支講政治、精業務、能戰鬥的采編和出版發行隊伍。報社目前有正式員工140人,聘用人員30餘人;在全國各省和計畫單列市有駐站記者65人,並且在60個地市設立了通聯站。一些記者、編輯在新聞界嶄露頭角,有3人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被評為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1名同志被中宣部、法務部評為全國“三五”法制宣傳先進個人,3人被評為全國百名優秀法制新聞工作者,1人被評為全國百佳發行工作者。
檢察報人的辛勤付出換來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豐厚回報。由於業績突出,報社連續6年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記集體二、三等功和通令嘉獎,2000年報社黨委被中央國家機關工委評為優秀基層黨組織;2001年5月,報社被中宣部、法務部評為全國“三五”法制宣傳教育先進集體。
路漫漫而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十年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朵浪花,檢察報人正面臨著二次創業的考驗。站在新的起點,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勇氣。檢察報人正按照江澤民總書記為報社題詞“宣傳法製成果,服務經濟建設”的要求,本著“就檢察說社會,就社會說檢察”,“立足檢察,宣傳法治”和"天天傳播反腐新聞,日日提供法律服務"的辦報理念,向著一流大報的目標穩步邁進。
檢察報業之樹長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