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府藏書目錄

"印刷術發明前,圖書多為寫本,只有政府才有條件抄寫和收藏大量圖書,官府藏書目錄便成為中國古代目錄中最早出現的形式。 官府藏書目錄以官府藏書為依據,因而大多收錄範圍廣,收書量多,體例比較完備

中國官府藏書目錄

正文

中國古代由政府主持對官府藏書進行整理而編制的目錄。印刷術發明前,圖書多為寫本,只有政府才有條件抄寫和收藏大量圖書,官府藏書目錄便成為中國古代目錄中最早出現的形式。從公元前 1世紀西漢劉向劉歆父子編制《別錄》、《七略》開始,以後各朝大都編有官府藏書目錄。其中較著名的有西晉荀勖的《中經新簿》,宋代的《崇文總目》,清代的《四庫全書總目》等,尤以《四庫全書總目》為代表。
官府藏書目錄以官府藏書為依據,因而大多收錄範圍廣,收書量多,體例比較完備,多採用四部分類法,對收錄的圖書著錄項目也比較齊全。官府藏書目錄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記一代藏書之盛,即主要收錄某一朝代國家藏有的圖書,有的還附註佚書;一類是記一代著述之盛,即只收錄某一朝代人的著作。官府藏書目錄對了解中國古代圖書的基本概貌,如圖書的編著、流傳、真偽、存佚以及歷代學術概略等,都有足資考證的作用。

配圖

相關連線

目錄學

目錄學是研究目錄工作形成和發展的一般規律即研究書目情報運動規律的科學。中國古代很早就有人注意到目錄學的作用,西漢時,劉向、劉歆父子就撰有《別錄》、《七略》等書,以後歷代均有專著。南宋鄭樵有《通志.校讎略》,至清代,章學誠著成《校讎通義》,更總結了目錄學的豐富經驗。反映我國古代著述的規模最大、最全的目錄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和《四庫全書簡明目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