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形象報告

中國國家形象報告

《中國國家形象報告》,全稱為《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是一份由民間智庫、官方智庫和全球著名調查諮詢公司三方聯合發布的國家形象調查報告。

簡介

《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

《中國國家形象報告》是在全球範圍內對中國國家形象認知度進行調查後作出的一個統計報告,目的是更好地了解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看法和海外民眾對中國國家形象傳播活動的反饋,提升未來中國對外傳播的效果。該報告由察哈爾學會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和調研機構華通明略合作完成。其中,中國本土第一份《中國國家形象調查報告》為《中國國家形象調查報告2012》,於2012年12月11日下午在北京外國語大學發布。2014年2月21日,第二份報告《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3》在北京發布。

調查特點

調查機構

《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

《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由三家不同類型的機構共同獲取和發布的報告:

察哈爾學會是非官方的外交與國際關係智庫,三年來一直致力於推動中國公共外交事業的發展;

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在涉及中國軟實力、對外文化傳播方面,有很強的研究實力,是一家國家級的官方專業智庫;

華通明略是全球知名、業界出色的調查諮詢公司。

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涉及到多國公眾,既有已開發國家(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又有開發中國家(印度、馬來西亞和南非)。

調查主題

調查主題廣泛,涉及中國國家形象、中國國民形象、中國文化形象和中國品牌形象。

年度報告

《中國國家形象調查報告2012》

《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

《中國國家形象調查報告2012》選取了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印度馬來西亞南非六個國家的數千名客群為調查樣本。調查報告有以下主要發現:

1、海外民眾對中國的了解程度較高。70%以上的海外受訪者表示對中國有所了解。電視、網際網路和報紙雜誌是海外民眾了解中國的最主要的途徑。

2、海外民眾眼中的中國是神秘而有魅力的。不同國家對中國崛起的態度有所不同:開發中國家民眾更認可中國“和平”、“中立”的外交立場。海外民眾對中國的經濟影響力感觸較深。

3、在海外民眾的印象中,“幸福”、“溫順”、“理性”、“神秘”是中國國民的主要特徵,認為中國人“有個性”、“衝動”的比例相對較低。海外民眾對中國普通民眾的生活較感興趣。

4、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有效地展現了“人才眾多、快速發展、自信的”現代中國的形象。受訪者希望更多了解片中的相關信息。

5、中國品牌在海外已經建立起一定的知名度。超過半數的海外消費者可以接受中國品牌。電腦和IT產品、家電、零售商、服飾和遊戲機是中國品牌接受度最高的5個品類。

《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3》

《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

該報告選取英國美國南非印度俄羅斯巴西和中國等7個國家,覆蓋樣本3017人。報告認為,中國國家形象整體趨於穩定,外國青年人對中國形象看法更積極,海外民眾最熟悉中國的文化與科技,但對中國政治缺乏了解。

1、中國國家形象整體趨於穩定,“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 ”具有62%的國際認可度。對中國存在的問題,貧富差距大(41%)、封閉守舊(33%)、社會衝突激烈(26%)排名靠前。約四分之一的國際民眾認為中國具有一定威脅性,更多民眾認為中國對國際事務負責任(15%),認為貢獻不大的占12%。超半數外國人樂於和中國人交往,其中中國青年人獲普遍認可,認為其特點依次是勤奮、富有活力、有獨立主見和行動能力等。

報告發現,外國青年人對中國形象看法更積極,無論已開發國家還是開發中國家,18至24歲青年人成為看好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國、計畫到中國旅遊比例最高的人群。

2、海外民眾最熟悉中國的文化與科技,了解率約達三成。超六成海外民眾樂於了解中國文化,約三分之一表示有興趣學習漢語,來華旅遊成富有吸引力的文化活動。海外民眾認為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依次是:中國武術、飲食和中醫。高等學府和媒體作品則影響力最低。

3、對中國經濟,三成海外受訪者對中國經濟有所了解,六成認為經濟發展是中國步入大國行列的主要動因。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認可中國經濟發展給全球經濟發展帶來機遇,這一比例在開發中國家超過七成。

4、報告指出,海外民眾對中國政治缺乏了解,尤其是中國特有的政治理念,不了解人數近一半。其中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對此認知存在較大分歧,開發中國家評價更為正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