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5

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5

《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5》2016年8月29日在京發布。此次調查由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與華通明略等兩家國際調查諮詢公司合作開展。研究中心設定調查議題,合作公司提供全球樣本庫,調查採用線上問卷填答的方式並嚴格執行線上調查的國際標準。調查首次覆蓋G20中的19個成員,涵蓋亞、歐、非、北美、南美和大洋洲,受訪者達9500人。調查顯示,中國整體形象穩步提升,中國經濟的國際影響力位居世界第二,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廣受好評。

基本信息

調查範圍

王剛毅在發布會上講話王剛毅在發布會上講話
本次調查由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華通明略等兩家國際調查諮詢公司合作開展。研究中心設定調查議題,合作公司提供全球樣本庫,調查採用線上問卷填答的方式並嚴格執行線上調查的國際標準。調查首次覆蓋G20中的19個成員,涵蓋亞、歐、非、北美、南美和大洋洲,受訪者達9500人。

對比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年長群體,海外年輕人(18-35歲)對中國的了解程度更高,整體印象更好,對中國未來發展形勢的看法也更為樂觀。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周慶安認為,這顯示我國國際傳播努力在未來的社會中堅階層當中正獲得越來越多的積極性,也說明近年來中國國際傳播在新媒體領域取得了良好效果。

歷史悠久、充滿魅力的東方大國是最突出的國家形象。

中國受訪者

中國受訪者的觀點與海外受訪者存在顯著的差異。與海外相比,中國受訪者普遍認為自己國家“歷史悠久、充滿魅力”、“倡導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國家治理良好,社會和諧穩定”、“親和,開放,有活力”。

勤勞敬業成為最突出的中國國民形象。

海外受訪者

在海外受訪者中,認為中國國民勤勞敬業的受訪者最多,其次是團隊精神、熱情友善和誠實守信。已開發國家有一定數量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國民偏向傳統封閉,缺乏開放創新。

具有高度凝聚力、組織嚴密是最突出的中國執政黨形象

分年齡來看,“有自我約束和淨化能力”、“學習和創新能力強”、“得到民眾支持”的形象更為得到海外年輕群體的認同;“具有高度凝聚力”、“組織嚴密和“有超強組織動員能力”的形象則更多地被海外年長群體所認同。

中醫武術飲食是海外受訪者眼中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元素

國內外受訪者對中國文化代表元素的看法存在一定差異。在孔儒思想、書法繪畫篆刻、民俗、戲曲相聲雜技等傳統文化方面,海外受訪者對其作為中國文化代表元素的認可度明顯低於國內受訪者,而在產品、科技發明等文化元素方面則要遠高於國內受訪者。

科技創新能力

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受好評高鐵成創新標桿。

與民生最為相關的中國高鐵是認知度最高的中國科技成就,調查顯示,認知“中國高鐵運營里程達到1.9萬公里,穩居世界高鐵里程榜首”的受訪者比例最高,達到21%。開發中國家受訪者對這項成就的認知度相對更高。

據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於運全介紹,將科技創新能力納入評估已有兩年,今年此項得分比去年更為亮眼,這與近年來我國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產生了眾多實實在在的成果密不可分。

中國品牌形象

中國整體形象得分中國整體形象得分
中國品牌海外形象有所改善。

海外受訪者最熟悉的中國品牌前5名是聯想、華為阿里巴巴、中興和海爾。小米、微信、UC瀏覽器等科技品牌的熟悉度排名有明顯提升,此外中國石油的排名也有較大幅度的上漲。

分國家看,已開發國家受訪者相比開發中國家而言對中國品牌的顧慮更多;分年齡看,年輕群體相比年長群體更加信任中國品牌,他們只有在價格方面會比其他群體有更多顧慮。

調查發現

中國文化代表中國文化代表
調查的主要發現有:中國整體形象穩定提升;中國經濟的國際影響力位居世界第二;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廣受好評,高鐵被認為是最突出科技成就。
中國整體形象穩中有升對國際事務的影響力在所有國家中位居第二。

■年輕人好評度高

在本次報告中,中國國家整體印象得分達到6.2分(總分10分),比2014年高出0.3分。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傳播戰略研究室副主任孫敬鑫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說:“中國的整體形象在不斷提升,尤其是越來越受到精英階層的認可。”這是孫敬鑫對4屆國家形象調查成果縱深觀察,並結合智庫諸多研究課題得出的結論。

調查顯示,海外年輕群體對中國好評度更高。按年齡分析,年輕群體(18-35歲),對中國印象的打分最高,為6.6分。在對中國的了解程度,對中國未來發展形勢、中國發展道路和模式、“一帶一路”倡議的評價,對中國品牌的信賴等諸多議題上,年輕群體都表現出更為積極的態度。

海外受訪者來華意願上升,北京上海香港成為首選城市,未來3年內有計畫來中國學習、工作或旅遊的比例占到31%,高於2014年的26%。計畫訪問地區中,最受青睞的中國城市前3位依次是北京(48%)、上海(30%)和香港(23%)。

中國產品海外形象有所改善,尤其是售後服務方面進步顯著。質量問題依然是阻礙中國品牌海外發展的重要因素,占到60%的比重。但相比於2014年,海外受訪者在食品安全、售後服務和價格方面的不滿意度分別下降6%、13%和9%,中國產品在售後服務方面的進步尤為明顯。

■高鐵成就名氣最大

中國正成為海外民眾的關注熱點,科技則是他們最希望通過中國媒體來了解的內容之一。61%的海外受訪者對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表示認可,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中國受訪者(57%)。

在科技領域,高鐵成為認知度最高的中國科技成就,21%的受訪者表示了解“中國高鐵運營里程達到1.9萬公里,穩居世界高鐵里程榜首”。

一系列新興科技創新品牌也越來越為海外民眾所熟悉。聯想華為阿里巴巴、中興和海爾占據最為受訪者熟悉的品牌前5位,而小米、微信、UC瀏覽器等新興科技品牌的熟悉度排名亦有明顯提升。

■中國元素保持穩定

在調查中,“歷史悠久、充滿魅力”成為中國最突出的國家印象,選擇該選項的受訪者比例達到43%,其中開發中國家的選擇比例更是高達54%。中國國民形象則被認為是“勤勞敬業”,其次的特點分別是團隊精神、熱情友善和誠實守信。

在今年報告呈現的諸多變化中,還有一項——中國元素保持穩定。海外受訪者認為中醫、武術和飲食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元素,選擇比例分別高達50%、49%和39%。此外,表示對中國語言和文化感興趣的人群占到總體海外受訪者的34%。

■合作倡議廣受關注

與往年3期調查不同的是,今年問卷新增了“全球性議題”部分。調查顯示,在今後的全球治理中,海外受訪者最希望中國可以在經濟領域發揮更大作用(64%),其次是科技領域(58%)。

中國的各項合作倡議也受到關注。海外受訪者中,了解“一帶一路”倡議的受訪者占15%,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受訪者的比例接近,分別為16%和14%。整體來看,海外受訪者認為由中國政府倡導的大多數合作舉措是有益處的,排在前4位的依次是:“從貴國進口更多的產品到中國”(60%)、“加強與貴國的科技合作”(59%)、“鼓勵更多中國遊客去貴國旅遊”(59%)、“加大與貴國的經貿合作”(57%)。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