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國家地質公園

三清山國家地質公園

江西三清山地質公園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上饒市境內。總面積為229.5km2,為保護公園環境與地質遺蹟景觀,在公園的外圍還設定168.5km2的緩衝區。公園是一座以中生代花崗岩和元古代-古生代地層為主組成的具有豐富地質遺蹟與獨特地質地貌現象的自然地理區域。位處揚子與華夏古板塊結合帶和歐亞大陸板塊東南部與太平洋板塊活動地帶。公園記錄和保存了地球中新生代以來地殼形成演化的歷史,特別是完整記錄與系統顯示了三清山花崗岩地貌的形成過程,是一個具有世界性價值的花崗岩微地貌天然博物館。2005年9月被列為國家地質公園。2012年9月21日,在葡萄牙阿洛卡舉行的第11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上,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名錄。

基本信息

簡介

三清山位於江西上饒市東北部,素有“天下第一仙峰,世上無雙福地”之美譽。兩百多平方公里範圍的景區記錄了十億年幾乎是連續的地質演化過程,是國際上研究地球歷史和古板塊構造的最佳地段之一;三清山花崗岩體經構造侵蝕塑造了不同尺度的地貌組合,是花崗岩山嶽峰林地貌的一個天然博物館,是地貌學的一部天然教科書,具有極高的地貌學科研價值。
三清山景區以自然山嶽風光稱絕,以道教人文景觀為特色,1988年8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目前,已開發的有奇峰48座、怪石52處、景物景觀500餘處。
2005年9月,三清山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2007年1月27日,三清山景區成為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申請的2008年世界自然遺產項目。2012年9月21日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地質公園。

景區介紹

三清山國家地質公園三清山國家地質公園
道教名山三清山位於江西省玉山縣北50公里玉山和德興交界處,有玉京、玉華、玉座三峰,有如道尊三清列坐而得名,其中以以玉京峰為最高,海拔1,817米。景區面積220平方公里,中心景區71平方公里,分三清宮、梯雲嶺、三洞口玉靈觀西華台、石鼓嶺和玉京峰七個景區。十大景點分別為司春女神、巨蟒出山、老子看經、猴王獻寶、玉簾瀑布、萬笏朝天、玉京峰、秀峰、天門峰、觀音賞曲

地質詳述

三清山位於揚子地塊和華夏地塊結合帶,已知有9億多年的地質構造演化發展歷史。三清山花崗岩出露面積約98平方千米,可劃分為3期:第1期為中粗粒黑雲母鹼長花崗岩;第2期為中粒黑雲母鹼長花崗岩;第3期為細粒黑雲母鹼長花崗岩,其中以第2期的規模最大,最重要的景點即分布於該期花崗岩內。花崗岩受北東、北西和北東東向三條斷裂控制,形成典型的三角形斷塊山,地貌處於幼年晚期至壯年早期發育階段。
三清山是世界花崗岩地質、花崗岩地貌、花崗岩生態完美結合的一個突出代表,是研究西太平洋地區中生代陸內俯衝型花崗岩的最好園地。三清山花崗岩微地貌類型多樣,以錐狀峰巒與密集峰柱組合型花崗岩峰林為特徵的地貌景觀被稱“三清山式”花崗岩景觀。這一景觀記錄和保存了地球中新生代以來地殼形成演化的歷史。
三清山與黃山華山泰山普陀山和克什克騰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花崗岩景觀,其中的“三清山式”花崗岩景觀,是具有世界對比意義的花崗岩景觀型式之一。
三清山和黃山地域相近,同為花崗岩地貌,但又有其獨特之處:首先是地質結構不同,黃山古時地處華夏板塊中間,沒有經過大的地殼運動;但是三清山處在板塊的碰撞帶上,經歷了大的地殼運動。因此三清山周邊伴生著許多礦,比如西側的德興銅礦。其次三清山微地貌景觀發育比黃山豐富。另外黃山經過了第四紀冰川,而三清山沒有經過,屬於第四紀冰川的避難所,所以三清山的山峰很尖,且植物沒有被破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