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娥

三娥

三娥,中國古代女人名。分別是彭祖的第三個女兒,楊貴妃之三妹和楊三姐。

彭祖三女兒:三娥

四川眉山市彭山縣有座彭祖山,彭祖山又名仙女山, 仙女山因仙女而得名。這位仙女不是天仙,她是彭祖最疼愛的三女兒——三娥。
傳說,三娥有兩個姐姐,大娥和二娥,她們分別化成了峨眉山和青城山。三娥一直跟在父親身邊,學醫治病,採藥煉丹,是彭祖的得力幫手。
三娥長得漂亮,心又善良,愛憎分明,深受人們喜愛。只有一事,父親和鄉親們都覺疑惑:三娥自從到了江口(今彭山縣江口鎮),越長越漂亮,越來越靈秀嬌艷,就是不見老。無論是官家子弟,還是平民青年,都不敢對三娥提親說媒。父親為此也很著急,三娥卻無所謂,還寬慰父親:我的姻緣未到。
彭祖三女兒:三娥
一天,三娥採藥剛回家,一個身穿黃衣服的青年,逃命般地向她奔來,急呼救命。三娥一看,心裡一怔,怎么這樣面熟,好像在哪裡見過。她立即將青年領到柴房,藏到柴垛里。剛藏好,一隊官兵已追到房前。他們包圍了茅屋,逐一搜查,搞得屋裡屋外天翻地覆。三娥沉著地同官兵周鏇,當她跟進柴房,看見他們舉起長矛正往柴垛里戳時,三娥順手抓起抵門槓,直端端砸向長矛。怒吼道:“你們這群強盜,光天化日之下也敢打家劫舍,我和你們拼了。”三娥跟隨父親學過氣功,同時習武,經常爬山採藥,練就了一身輕盈和敏捷。疲憊的追兵沒想到這美麗的村姑竟有這般武藝,漸漸招架不住,奪路而逃。
從柴垛里鑽出來的青年,竟是周厲王的太子姬靜。姬靜弟弟在厲王駕崩時發難,要殺兄篡位。三娥為姬靜精心療傷,兩人一見鍾情。無奈姬靜一心要平定叛亂,臨別時對三娥指天發誓:“一俟登基,即封汝為正宮,以報救命之恩。”
三娥對姬靜深信不疑,日思夜想地等了三年,終於從京城傳來姬靜登上王位的訊息。可是,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就是不見皇上的信使,美麗的三娥憔悴了,病倒了。心病哪有藥醫?半年以後,三娥在幾個女伴的守護中含恨去世。悲痛哭泣中的女伴,突然看見一縷青煙從三娥頭頂冒出,悠悠地飛出屋門,飛到一座橋上時,鏇了幾圈,就直直地升上了天空。“三娥成仙了,三娥成仙了!”女伴們驚呼,鄉親們便朝那橋磕頭,祈禱仙女保佑。
姬靜並非食言之人,只因登位後繼續平亂。一俟平定後,立即派人到江口迎接三娥,可惜他們遲到了一天。使臣嚇慌了,立即飛報京城。周宣王姬靜悲痛欲絕,即刻傳旨遵從天意御封三娥為仙女,鷹岩嶺為仙女山,並在仙女山上修廟,供奉三娥真身塑像。
後來,人們感動於三娥與姬靜的愛情,將他們的故事鑿刻於絕壁之上,將三娥化作青煙飛升上天的橋取名為“飛升橋”,把三娥的生日“三月初三”定為朝拜仙女之日。每年三月初三,當地百姓都要上山朝拜,香客眾多,這一風俗沿襲至今,已成為彭山縣每年場面最為熱鬧、隆重的游山盛事。

楊貴妃三妹:三娥

楊貴妃的三妹,也被稱為三娥,唐玄宗封她為虢國夫人 。據說她自矜嬌美,朝見君王時亦不施脂粉。見 宋 樂史 《楊太真外傳》。 元 顧瑛 《唐宮詞次鐵雅先生無題韻》之一:“月支十萬資臙粉,獨有三娥素麵妝。”

楊三姐:楊三娥

楊三娥就是楊三姐,本名楊國華,1902年出生於灤縣甸子村一個僱農家中。楊家兄妹四人,大哥楊國恩,三姐妹依次叫大娥、二娥、三娥,習慣上叫大姐兒、二姐兒、三姐兒。
1918年舊曆三月十三日,河北省灤縣高狗莊發生一起命案。富家子弟高占英與五嫂金玉勾搭成奸,嫌其妻楊氏礙眼,便殘忍地將妻謀害。次日到楊家——本縣甸子村報信,說是楊氏昨夜得急症而亡。當時,楊家大哥楊國恩隨父在樂亭縣打短工,大姐也已出嫁,二姐便是被害的楊氏,待字閨中的楊三姐當時只有16歲。
待字閨中的楊三姐生性耿直,敢作敢為。驚聞噩耗,楊三姐和母親如遭雷擊,當下就趕往高家弔喪。楊三姐心中疑惑不解。撫屍痛哭的時候,細心的楊三姐發現二姐右手中指纏著一塊藍布,這塊布是她給二姐新做的一件藍布褂子上的。撕破新衣服包紮自己可能不小心劃破的手指,二姐斷然捨不得這樣做,楊三姐的疑心更大了。她質問姐夫高占英那塊藍布是怎么回事,高說是切菜切傷的,楊三姐說切菜用右手拿刀,應該是切左手,怎么能切到右手呢?高占英無言以對。當她掀開蒙頭布之後,又發現二姐嘴角尚有血跡,下身也不乾淨,剛要細看卻被高家拒絕。他們強行動手,草草入殮,當天就埋了。楊三姐認定二姐死得不明,決定到縣衙告狀。這就是著名的“楊三姐告狀”。
灤南縣領導看望楊三姐
幫助楊三姐打官司的律師周永清得罪了當地官員,出於無奈,放棄了縣衙“代書房”的職務回到家鄉。楊三姐知恩圖報,主動上門拜認周為義父,與其兩個女兒結為姐妹。哪知家鄉有些人並不理解,散布流言蜚語,說楊三姐是出賣貞操才得到周律師的幫助,本來與她親近的同村姐妹也開始疏遠她,楊氏家族甚至把她捆綁在祠堂前的大樹上興師問罪。楊三姐未婚的婆家聞訊後承受不住輿論的壓力,毀了婚約。楊三姐想不到千辛萬苦拚死打贏了官司,卻得到這等下場。為表示清白無辜,她懸樑自盡時被母親救下。母親的勸導使她堅強地活了下來。
後來楊三姐嫁給雙柳樹村薛慶和為妻,生有三男二女。丈夫在外面給地主扛長活,省吃儉用買下十幾畝大田,土改時卻被定為富農成分,她和丈夫帶上“富農分子”帽子。丈夫一病不起,很快亡故。
在十年動亂中,楊三娥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和政府從政治上、經濟上給予了她應有的關懷和照顧,於1982年擔任唐山市政協委員、灤南縣政協委員。於1984年1月7日病逝,終年83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