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五套丸

丁香五套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四(淳消新添方)。具有溫脾胃,去宿冷,消留滯,化飲食,辟霧露風冷,山嵐障癘,不正非時之氣之功效。主治胃氣虛弱,三焦痞塞,不能宣行水谷,故為痰飲,結聚胸膈之間,頭目昏眩,胸膈脹滿,咳嗽氣急,嘔吐腹疼;或伏於中脘,則臂疼不舉,腰腿沉重;或久而不散,流入於脾,脾惡濕,得水則脹,脹則不能消化水谷,腹中虛滿而不食,酒癖停飲,痰水不消,屢服湯藥不能作效者。

組成

南星(每個切作十數塊,同半夏先用水浸三日,每日易水,次用白礬,研碎,調入水內,再浸三日,洗淨,焙乾)、半夏(切破)各二兩(60克),乾薑(炮)、白朮、良姜、茯苓各一兩(30克),青皮、丁香(不見火)、木香、陳皮(去白)各半兩(15克)。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用神曲一兩,大麥櫱二兩,同研取末,打糊和藥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溫熟水送下,不拘時候。

功用

溫脾胃,去宿冷,消留滯,化飲食,辟霧露風冷,山嵐障癘,不正非時之氣。

主治

胃氣虛弱,三焦痞塞,不能宣行水谷,故為痰飲,結聚胸膈之間,頭目昏眩,胸膈脹滿,咳嗽氣急,嘔吐腹疼;或伏於中脘,則臂疼不舉,腰腿沉重;或久而不散,流入於脾,脾惡濕,得水則脹,脹則不能消化水谷,腹中虛滿而不食,酒癖停飲,痰水不消,屢服湯藥不能作效者。

方義

丁香、木香、青皮和炮姜、良姜,這是溫中理氣,祛寒暖胃,恢復脾胃健運之常,流通三焦氣機者。前人曾說,見痰休治痰,氣行痰白化,提出理氣化痰之論,蓋即淵源於此。南星、半夏、白朮、茯苓、陳皮,即白朮二陳加南星,和脾胃,消痰飲,使不結聚,使不留伏,亦不傷脾。兩者結合起來,溫中理氣,消化痰飲,其效是可以理解的。更用神曲,麥芽,消食和胃,升引清氣,所以除能治療上文諸證外,又有辟瘴正氣作用。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活人事證方後集》:“夫胃氣虛弱,三焦痞澀,不能宣行水谷,故為痰飲。結聚胸臆之間,令人頭目昏眩,胸膈脹滿,咳嗽氣急,嘔逆腹疼。伏於中脘,亦令臂疼不舉,腰腿沉重,久而不散,流人於脾。脾惡濕,得水則脹,脹則不能消化水谷。又令腹中虛滿,而不食也。此藥主之。傅公實方,其子宣贊安民傳。半夏一兩,切破,天南星一兩,每個切作十數塊,二味先用水浸三日,每日易水,次用白礬三兩研碎,調入水內,再浸三日,洗淨焙乾,乾薑炮,一兩,良姜一兩,白朮一兩,茯苓一兩,木香半兩,丁香半兩,不見火,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各半兩;上十味為細末,用神曲一兩,大麥櫱二兩,同碾取末,打糊和藥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溫熟水送下,不拘時候。常服溫脾胃,去宿冷,消留滯,化飲食,辟霧露風冷、山嵐瘴癘,不正非時之氣。但是酒癖停飲,痰水不消累服湯藥不作效者,服之如神。”

中藥方劑之丁香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丁香餅子丸
丁香黃耆散
丁香煎丸
丁香熟水
丁香理中湯
丁香生胃散
丁香白朮飲
丁香石燕子散
丁香竹茹湯
丁香脾積圓
丁香膏
丁香蘆薈丸
丁香茯苓湯
丁香透膈湯
丁香酊
丁香飲子
丁豆丸
丁附五香湯
丁附散
丁附治中湯
丁公仙枕
丁公藤風濕藥酒
丁壬湯
丁字化毒丸
丁沉散
丁沉煎丸
丁沉透膈丸
丁沉香丸

丁皮丸
丁礬散
丁香平胃丸
丁香建脾散
丁香開胃丸
丁香柿葉湯
丁香柿蒂湯
丁香湯
丁香流氣湯
丁香溫中湯
丁香溫氣湯
丁香烏梅丸
丁香人參散
丁香養氣湯
丁香勻氣丸
丁香半夏湯
丁術湯
丁沉四君子湯
丁沉圓
丁香神曲散
丁香白朮丸
丁沉煎圓
丁香附子散
丁香膠艾湯
丁香圓
丁皮散
丁香復光丸
丁香安胃丸
丁香安胃湯
丁香導痰飲
丁香平氣丸
丁香大丸子
丁香平胃散
丁砂散
丁萸六均湯
丁香當歸丸
丁香曲糵丸
丁香末
丁蔻理中丸
丁香黃連點方
丁香梨
丁香氣針丸
丁附丸
丁香皮煮散
丁香溫中丸
丁附奪命散
丁香益胃湯
丁香溫胃丸
丁香龍膽草
丁香二陳湯
丁香五套圓
丁香五辛丸
丁香草果散
丁香補胃丸
丁香內化丸
丁香豆蔻散
丁香化癖散
丁香半夏圓
丁香透膈丹
丁香吳茱萸湯
丁香和脾飲子
丁附湯
丁蔻散
丁附理中湯
丁香餅子
丁香脾積丸
丁香爛飯丸
丁香丸
丁沉透膈湯
丁香散
丁香五套丸
丁香阿魏丸
丁夏湯
丁香煮散
丁香柿蒂散
丁胡三建湯
丁香柿蒂竹茹湯
丁桂散
丁香半夏丸
丁香楝實丸
丁香止痛散
丁沉丸
丁香和胃丸
丁香茱萸湯
丁泥散
丁香顆
丁香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