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沉煎丸

丁沉煎丸,治心腹冷氣不和,絞刺疼痛。

基本信息

丁沉煎丸--

《雞峰》卷二十

處方

丁香1兩,白茯苓1兩,人參1兩,半夏曲1兩,石灰末半兩,陽起石半兩,礞石半兩,阿魏半分,杏仁5個,巴豆5個。

製法

上為細末,蒸餅為丸,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

行滯氣,下痰飲。

用法用量

每服2丸,白湯送下。

摘錄

《雞峰》卷二十

《博濟》(四庫本)卷二

別名

蓽澄茄丸

處方

蓽澄茄(新者)1兩,沉香1兩,木香1兩,肉豆蔻(去皮)1兩,檳榔1兩,茴香(炒)1兩,川苦楝子1兩,高良姜1兩,官桂(去皮)1兩,當歸(淨洗,去土,切細,焙乾)1兩,蓬莪茂1兩,丁香1兩。

製法

上為末,用附子2兩(炮)、烏頭2兩(炮),別杵為末,用米醋5升,浸硇砂1兩,經1宿,澄去砂石,以此醋煮附子,烏頭為糊,搜和前藥末為劑,杵300-500下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心腹冷氣不和,絞刺疼痛。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商務本作“沉丁煎丸”。

注意

有孕不可服。

摘錄

《博濟》(四庫本)卷二

《普濟方》卷一八二

處方

丁香4錢,沉香1錢,白檀3錢,甘松4錢,白豆蔻2錢,蓽澄茄2錢,藿香3錢,肉豆蔻1雙,縮砂仁3錢,三奈子龍腦少許,麝香少許。

製法

上為細末,重羅過,用甘草膏子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一切氣疾。

用法用量

每服3丸,滾湯送下;含化亦得。

摘錄

《普濟方》卷一八二

《局方》卷三(紹興續添方)

處方

丁香12兩,沉香2兩,木香1錢半,丁香皮1兩,白豆蔻仁9兩半。

製法

上為細末,別用甘草熬膏子為丸,每一兩分作250丸。

功能主治

辟霧露寒邪,散膈 脘凝滯,調順三焦,和養榮衛。主心胸痞悶,噫醋吞酸,嘔逆痰水,津液不收,兩脅刺痛,腹中堅滿,口苦無味,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丁香煎丸”。方中丁香皮,《普濟方》作“廣皮”。

摘錄

《局方》卷三(紹興續添方)

《普濟方》卷一八一

處方

木香3兩,丁香3兩,甘松3兩,沉香3兩,藿香半兩,檀香半兩,香附半兩,砂仁半兩,白豆蔻半兩,丁皮半兩,陳皮半兩,薄荷少許,腦子少許,蓬莪術3錢。

製法

上為細末,熬甘草膏丸。

功能主治

一切氣疾。

用法用量

每服不拘丸數。

摘錄

《普濟方》卷一八一

中藥方劑之丁香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丁香餅子丸
丁香黃耆散
丁香煎丸
丁香熟水
丁香理中湯
丁香生胃散
丁香白朮飲
丁香石燕子散
丁香竹茹湯
丁香脾積圓
丁香膏
丁香蘆薈丸
丁香茯苓湯
丁香透膈湯
丁香酊
丁香飲子
丁豆丸
丁附五香湯
丁附散
丁附治中湯
丁公仙枕
丁公藤風濕藥酒
丁壬湯
丁字化毒丸
丁沉散
丁沉煎丸
丁沉透膈丸
丁沉香丸

丁皮丸
丁礬散
丁香平胃丸
丁香建脾散
丁香開胃丸
丁香柿葉湯
丁香柿蒂湯
丁香湯
丁香流氣湯
丁香溫中湯
丁香溫氣湯
丁香烏梅丸
丁香人參散
丁香養氣湯
丁香勻氣丸
丁香半夏湯
丁術湯
丁沉四君子湯
丁沉圓
丁香神曲散
丁香白朮丸
丁沉煎圓
丁香附子散
丁香膠艾湯
丁香圓
丁皮散
丁香復光丸
丁香安胃丸
丁香安胃湯
丁香導痰飲
丁香平氣丸
丁香大丸子
丁香平胃散
丁砂散
丁萸六均湯
丁香當歸丸
丁香曲糵丸
丁香末
丁蔻理中丸
丁香黃連點方
丁香梨
丁香氣針丸
丁附丸
丁香皮煮散
丁香溫中丸
丁附奪命散
丁香益胃湯
丁香溫胃丸
丁香龍膽草
丁香二陳湯
丁香五套圓
丁香五辛丸
丁香草果散
丁香補胃丸
丁香內化丸
丁香豆蔻散
丁香化癖散
丁香半夏圓
丁香透膈丹
丁香吳茱萸湯
丁香和脾飲子
丁附湯
丁蔻散
丁附理中湯
丁香餅子
丁香脾積丸
丁香爛飯丸
丁香丸
丁沉透膈湯
丁香散
丁香五套丸
丁香阿魏丸
丁夏湯
丁香煮散
丁香柿蒂散
丁胡三建湯
丁香柿蒂竹茹湯
丁桂散
丁香半夏丸
丁香楝實丸
丁香止痛散
丁沉丸
丁香和胃丸
丁香茱萸湯
丁泥散
丁香顆
丁香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