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獨立電影]

《黃瓜》[獨立電影]
《黃瓜》[獨立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瓜》採用三段式結構,平行也交錯,以三道菜帶出三個家庭,三段生活。三這個數字,在東方的哲學裡別有深意,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樸素地看世界,而從此在源遠流長的文化上烙下一個印。由是,三帶給我們的心理暗示,便是豐富與無窮。《黃瓜》的三段式結構,已注定了電影的開放性和不確定性。它不是一個封閉的、有始有終的故事,而是生活的無限延伸下,三個沒有結局的片斷,浮光掠影。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黃瓜》是一個三段式結構的電影,通過三道菜講述3個家庭的故事。三個故事既獨立成段,又相互牽連,組合在一起構建一副中國式家庭電影。機械廠下崗工人老陳不老,才45歲,可他已經有點陽痿不舉了。他相信老話吃腰子補腰子;所以他每天都要吃“火爆腰花”,他15歲的兒子文健吃了一段時間後就吃膩味了。無業青年小陳25歲,大學畢業兩年了一直沒有工作,他的同居女友可可以前進修過表演,畢業後也一直接不到戲,只好在一家娛樂城做領班,收入不錯,小陳就靠他養著。小陳喜歡吃的菜是“宮爆雞丁”。賣菜的大陳34歲,來自河南農村,有點瘸,他和啞巴老婆在路邊非法擺攤賣菜,10歲的兒子星星在北京的一個學校借讀,每年要交很高的借讀費。大陳通過賣菜認識了常來他攤位買黃瓜的老陳和小陳。炎熱的6月,三個家庭之間發生了一系列的交錯小事,這些小事直接導致老陳和老婆離婚,小陳殺了可可,而大陳被城管抓了起來……

導演介紹

周耀武,男,生於河南農村,先後學習過繪畫、廣告和3D動畫。曾從事廣告設計工作6年,數字短片監作工作1年,監製近二百部數字電影短片。數年來以“雨不亭”為筆名在多家報刊雜誌以及網路上發表大量電影評論。2005年7月和朋友組織成立“北京男十忙電影社”。2007年5月周耀武入圍首屆賈樟柯青年導演訓練營。

周耀武作品年表:

2005:《鬼寢》(短片)

2005:《攝象機》(短片)

2006:《禮物》(短片)

2006:《徵婚啟事》(短片)

2007:《黃瓜》(103分鐘)

影片評價

三個故事,三段生活,有著各自的明暗和冷暖,讓他們,隱隱地總心存一些盼頭。相同的是底色,屬於底層生活的灰白。還有,它們的步伐,緩緩迤行,日子不會星馳而去,是要掰著指頭過的。電影的美學似乎也因此灰白人生而置身於低姿態。大量的鏡頭攝自光天化日下,光線最平,最白的時刻。這樣的光線讓生活無所遁形,同時,刺激觀眾對於它的情感反應:疲倦。而這種情緒,實在是灰白生活最準確的註腳。

長鏡頭被大量使用,節奏不可避免的緩慢下來。場景與場景之間的交接有點突兀,但長鏡頭所承載的內容還是足以支撐它的時間長度,在若即若離的背景音效烘托下,有種無以名狀的憂傷也隨之緩慢地生長,在我心裡。

表演,儘管沒有高難度之處,各個主要演員也算是恰如其分地演繹了自己的角色,對於非職業演員而言,氣質長相是否符合角色要求,是表演成敗的關鍵。真實感最強的屬於賣菜老陳一家,那一口方言給他的表演增色不少,而演啞巴妻子的女演員,眼神和表情都很活,卻不見矯揉造作,相當質樸。人物語言也設計的不錯,很生活,很活潑,絲毫不呆板。

戶外場景的選擇,未能體現北京特色,這在我看來,有點遺憾。但聽導演說,此片的拍攝時間很短,有過拍片經驗的人也知道,如何能讓劇組最高效率地運作,以保證拍攝的順利,環境的干擾度低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我想,這在場景的選擇上也是有所影響的。

作為一個新導演的處女作,《黃瓜》的表現是出乎意料地讓人滿意。綜觀全片,沒有硬傷。三段式的結構決定了情節的單薄,但導演通過交錯敘事,鏡頭運用,細節補充,表演和對白等多種手段,讓這部電影,語淡而味終不薄。

大陸獨立電影之劇情片

在中國大陸,由於現階段審查的存在,那些不經審查而拍攝的電影,被這些電影製作者自稱為“獨立電影”,而更貼切的稱謂則是“地下電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