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安全自救》

《青少年安全自救》

《青少年安全自救》是由王大偉所著,針對生活中對青少年安全構成的方方面面隱患,給出了許多具體可行的操作方法以及相應的理論指導,是一本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讀物,是中小學生應常備於手的安全防範指南。

編輯推薦

朗朗歌謠,安全常識輕鬆掌握,安全預案,緊急事故防範於先。

內容簡介

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對中小學生進行自護自救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僅僅靠社會、學校、家長對中小學生進行保護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面對紛繁複雜的現代社會,樹立自護自救觀念,形成自護自救意識,鍛鍊自護自救能力,讓他們能夠果斷正當地進行自護自救,機智勇敢地處置遇到的各種異常情況或危險。本書針對生活中對青少年安全構成的方方面面隱患,給出了許多具體可行的操作方法以及相應的理論指導,是一本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讀物,是中小學生應常備於手的安全防範指南。

作者簡介

王大偉,教育學博士。我圈首批派往西方學習蕾察科學的留學生,曾在英國艾克賽特大學、聯合國亞洲犯罪研究所、聯合圈歐洲犯罪研究所留學。現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中旭商學院客座教授,中國青年犯罪研究會常務理事,現代西方警察科學的引進者與先行者之一。
撰寫了我國首批外警理論研究專著。創譯了50餘個新的中文警學概念。在中央電視台“今日說法”、“法治線上”、“新聞會客廳”、“法律講堂”等節目中進行了大量預防犯罪與被害的講座與點評,創立了“以人為本。觀念預防”的新概念防範體系與以口訣童謠為特色的個人防範技能套餐。其防範犯罪侵害的教學與講座。將中西方相關理論與我國當前的實際緊密結合,觀念新、案例實、操作性和實用性強。深受廣大青少年、家長、教育工作者及社會大眾的歡迎。被譽為“中國防第一人”。

目錄

安全防範,觀念先行

 比SARS更可怕
 “流星雨事件”
 校園安全狀況調查
光碟
光碟

 零犯罪夢想
 軟技術
 警察巡邏帶小熊
 家人平安五訣竅
 一生牢記七
 六種平安新
 護身必備
 “孵蛋原理”與犯罪預防

巧對搶劫

 決不開門我當家
 賊進門了怎么辦
 “生命第一”最重要
 背包有學問
 遇到壞人可以騙
 遭遇推動怎么辦
 關燈總比開燈強

識賊防盜

 39%的孩子被偷過
 如何識賊
 財產標刻法
 照相存證法
 外出只帶100元
 不把刀放在明處
 乘火車安全須知

自殺的求助與防範

 一組統計數據
 不要模仿“自殺秀”
 冷漠看客,精明商販
 被偶像冷落,服安眠藥自殺
 一句話引起
 面對逆境的三種選擇
 識別自殺的小竅門
 如何應對自殺、自殘性危機

女生慎防性侵害

 最容易被忽視的犯罪
 拒絕身體遊戲
 學校、鄰里也要提防
 向黃色影視說“不”
 犯罪月曆
 “四喊”與“三慎喊”
 小熊好寶寶
 性侵害發生後、

如何戒除網癮

 網癮——一個國際性難題
 13%的青少年存在網癮傾向
 網癮的七大原因
 見聞害處大
 不做“網路奴隸”
 網癮的幾種症狀
 關於網癮的幾個發現
 網癮IAD自測表
 戒除網五法

預防劫持犯罪

 當劫持發生時
 平安從童話開始

平安訓練營

 “小鬼當家”
 爸爸媽媽不見了
 騙子不像大灰狼
 壞人擋路怎么辦
 小心尾隨著

破除迷信

 85%的學生算過命
 “筆仙”引發的悲劇
 “筆仙”騙術大揭秘
 盲目迷信的原因
 反對迷信的策略

學校安全預案

 三個錦囊與安全預案
 關於預案的三個誤區
 預案打包
 如何制訂預案——“艾克勒姆五步法”
 有趣的“堪薩斯試驗”
 制訂預案需注意的問題
 “王大偉危機警備模式”
 “王大偉校園安全應急預案”
 學生個人反劫持預案
 學校外出活動安全工作應急預案
 馬爾康民族師範附小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預案
 製作學生身份確定卡

書摘插圖

比SARS更可怕
 犯罪就像SARS(非典型肺炎)病毒一樣,遍布在我們周圍,悄然地隱藏著,但是我們一般並不會察覺。很多人被犯罪傷害,很多人被犯罪奪去了生命,我們卻對此司空見慣。相反,SARS只奪走了幾百個人的生命,大家就談虎色變,至今還心有餘悸。
據調查,我們的孩子中,有41%被罵過,約有1/3受到過犯罪的侵害,這包括盜竊、搶劫和威脅。顯而易見,防範犯罪要勝於防範“非典”。
 這一代的孩子是什麼呢?是獨生子女,人稱“小皇帝”,他們從性格到做人各個方面都有很多欠缺,由於這種欠缺,當遭遇犯罪侵害的時候,他們往往束手無策。
“流星雨事件”
流星雨,落天邊,美麗女孩被人騙。斗鬥勇智為先,觀念預防記心間。
 前幾年,北京出了一個“流星雨事件”。
 在獅子座,一晚上流星天降,像下雨一樣,一個小時之內有大約兩千顆流星從獅子座的方向從天而降。每逢此時,孩子們都樂壞了。家裡有點錢的都去買一個望遠鏡,晚上就跑出去看流星雨。
北京有個十幾歲的女孩子叫馬曼,晚上帶著表弟出去看流星雨。走在路上,迎面走來一個“保全”,這個人實際是一個犯罪分子。他把這兩個小姐弟叫住了:“你們有身份證嗎?”“沒有。”於是,他把馬曼的弟弟叫走說:“你回去拿身份證去。”
弟弟回家拿身份證了,這個犯罪分子帶著馬曼穿過三個路口,來到一個公園,先奸後殺。事後,人們在雪地里找到了馬曼的屍體,大家都非常難受。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個警察,我們是否都應該捫心自問:我們的孩子為什麼連一點防範意識都沒有?
 我們的孩子怎么了?
 我們的教育怎么了?
 上面的歌謠告訴我們,小老虎、小山羊遇到壞蛋都敢於反抗,為什麼我們的孩子連小老虎、小山羊都不如呢?
 如果馬曼的弟弟不走,犯罪分子就得逞不了;如果犯罪分子帶著馬曼走的時候,她趁犯罪分子不注意,拔腿就跑也可能沒事了。看流星雨的時候滿街都是人,如果馬曼敢於逃跑也沒有事,或者馬曼敢於呼救也沒有事。結果,馬曼就像一隻小綿羊一樣,跟著犯罪分子乖乖地走了,最後走向死亡……
所以要“以人為本,觀念預防”。這個事件給教育工作者和警察都敲響了警鐘。
校園安全狀況調查
北京有一個校團支部書記,女孩子長得漂亮,要個頭有個頭,要模樣有模樣。她被犯罪分子強姦後殺害了。這個犯罪分子過去曾犯有十幾起強姦案,都沒有殺人,但這個女孩子在被強姦的時候,說了一句話——我記得住你的長相,我一定要報案。一句話引來殺身之禍,犯罪分子一聽,二話沒說,拿出刀來,就把這個女孩子給殺了。因此,我們說,這個團支部書記的做法是錯誤的。這個時候生命是第一位的,你一定要保全自己的生命。
只因防範知識的欠缺,她丟了性命。
生存遊戲,有多少可以重來?
一項針對校園安全狀況的調查顯示,目前許多學校的安全狀況令人擔憂。
 受侵害群體不斷擴大
 中小學生中被犯罪侵害的群體在擴大,違法犯罪與暴力侵害呈隱蔽性,被害案件多是“暗數”,不被人知曉與重視。中小學生被侵害的調查結果顯示:
 41%的學生遭受過別人的威脅和打罵,31%的學生遭受過勒索錢財的侵害,36.2%的學生遭受過盜竊侵害。
 面對犯罪的反應令人擔憂
 面對犯罪侵害,在缺乏應有的預防知識與對策時,有41%的學生選擇拚命反抗或大聲呼救。這種做法很值得商榷。根據公安機關的研究,知識與對策的缺乏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觀念的誤導。例如女性遇到犯罪分子的侵害時,應牢記“生命第一”的原則,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應更多採用鬥智的方式。而拚命反抗、大聲疾呼易激怒犯罪分子,導致激情殺人。
據調查,40%以上的女孩子受到犯罪侵害的時候,拚命地亂叫,拚命地反抗。拚命亂叫和拚命反抗可不一定是件好事,犯罪分子本來還不想殺你,結果你這么拚命地反抗,就引起他激情殺虐。曾經有這樣的案例,有個小姑娘被犯罪分子騙到家裡,一見到犯罪分子的醜惡面目,她突然大叫,結果犯罪分子一子砍去,就把這孩子給殺害了。
 現在有一些夏令營,把孩子們叫去,交上800塊錢讓他們嗷嗷叫,練大聲叫。拿個分貝儀,70分貝不行,聲音太小。啊,啊,叫到80分貝才是第一。
 這樣的做法對嗎?不對。這是個誤區,越是叫得聲,越是拚命反抗,給孩子們帶來的生命威脅就越大。因此,我們主張鬥智與鬥勇相結合,要以斗為主。
 二是知識的貧乏。例如,在面對勒索侵害時,受害人束手無策和忍氣吞聲的占到10%,鑒於我國有幾億在校學生,絕對數字一定很大。這讓我們十分痛心。對於這部分學生,普及自警、自救知識的工作極為迫切。
 普及防範知識工作滯後
 學校。中國小校沒有此類課程。有的學校雖然開設法制講座,但缺乏預防犯罪與預防侵害的知識教育。即使在部分中國小開設的法制講座中,也沒有預防犯罪侵害的知識教育。
家庭。雖然家長十分關心子女的個人防範,但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家中沒有像法製版、犯罪學版的“十萬個為什麼”,家長又拿什麼來教育學生呢?
 社會。社會十分關注青少年的成長,做過一些防範宣傳工作,但就幾億少年兒童而言,這類活動太少了。一些宣傳操作性差,只停留在口頭的說教上,有些甚至還是錯誤的。
教師。很多中國小教師缺乏相應的法律觀念與足夠的防範知識。據統計,只有1%的教師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有少年兒童保護方面的法律規定,只有14%的教師知道《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校園暴力活動與違法犯罪成為侵害中小學生的主體
第四次犯罪高峰發生於改革開放之後,犯罪率為萬分之四十,各類犯罪案件大幅上升。青少年犯罪在全部犯罪中的比例越來越大,逐漸成為犯罪的主體之一。過去人們認為侵害青少年的主體是社會上的成年犯罪分子,而現在面對現實,我們不得不承認,青少年犯罪才是侵害青少年的主體。更應當注意的是,青少年犯罪與青少年被害不僅是侵害與被侵害的關係,而且它們之間還有相互感染、相互轉化的特殊關係。這又使得校園內外的青少年罪犯與青少年被害人相互轉化,形成惡性循環。
 缺乏應有的被害人救助體系
 西方已開發國家已經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善的被害人救助體系。例如,英國專門對兒童設立了“被虐待兒童之母”、“無家可歸者之家”等機構;美國有離家出走學生的庇護所——“我媽家”,還有“強姦救助中心”、警察諮詢電話等。而我國在被害人救助方面基本還是空白。兒童性侵害、強姦與犯罪的被害人基本無法獲得應有的醫學、心理、法律等援助。
零犯罪夢想
30年前,西方經歷過一個特彆強調技術預防犯罪的時代,例如北美開展過建立“無犯罪城”(CrimeFreeCity)的試驗,普遍採用防盜門、防盜柵欄、電子報警系統與電子閉路電視監視系統。
這種試驗的假設前提是:犯罪分子是外部的敵人。只要在住宅區、學校的外部架設銅牆鐵壁,就可以把犯罪分子阻擋在外。技術預防是什麼呢?那就是家家都安上閉路電視,家家都安上防盜門。一個家庭一般有三個按鈕、三個探頭,摁第一個按鈕看到門前,摁第二個按鈕看到走廊,摁第三個按鈕看到小區。主婦在家裡坐著,摁這三個按鈕,周邊的各種情況都會盡收眼底。
 索家都養狗,家家都有槍——一美國是合法擁有槍械的國家。這樣小區成了什麼?固若金湯,要塞主義,犯罪分子進得來嗎?根本就進不來。一安上這些設備以後,犯罪率立即就降下來了。但是,降下來一段時間後又慢慢升上去。為什麼呢?因為技術預防是治標而不治本的。
西方人做了兩個試驗。一個是前文所提的“無犯罪城”,整個城市設計就完全讓它沒有犯罪的機會。全城只有一個入口,一個出口,孩子上學也不過馬路,這樣就根本就沒有交通事故,然而這種“無犯罪城”到最後被證明是失敗的。為什麼呢?犯罪分子的確從外面進不來,但是後來人們發現,犯罪分子就在內部,就是“城裡的人”。
 還有一個“無犯罪車”。現在咱們的汽車被盜之後,犯罪分子會把車的發動機號磨掉,重新打上另一個發動機號,拿到二手車市場上去賣。“無犯罪車”是什麼呢?就是把汽車兩萬個零部件都用酸腐蝕上發動機號,犯罪分子把這輛車偷去了也沒用,因為即使是一塊玻璃、一個搖柄、一塊毯子,上面全有發動機號,就沒法賣了。西方人認為,這樣做肯定萬無一失。然而由於治標不治本,情況依然沒有改善。
在這種情況下,一種新的觀念提了出來,叫做軟技術預防。
軟技術預防
 軟技術預防=觀念預防+簡單的技術預防+科學評估。
 這是西方預防犯罪的一個新的趨勢。
 大家知道前段時間北京某幼稚園里出了點事,有壞分子想到幼稚園搞犯罪活動,弄得很多家長和幼稚園老師人心惶惶。怎么辦呢?有些幼稚園給老師發了催淚瓦斯,有些幼稚園給老師請了武術教練。那么,這些做法有沒有效果?這就要一分為二來看,有的時候有效果,有的時候沒效果。所以說,還要講以人為本,觀念預防。
 在一些西方國家的警察局或派出所,總能看到一些印刷非常精美的小冊子。這些小冊子無不體現出以人為本、觀念預防的理念。比如說有一本小冊子,教女孩子怎么預防性騷擾,小冊子裡沒有空洞的說教,都是一些操作性很強的方法。比如說:
 第一條,女孩子上街不要戴金項鍊。為什麼呢?因為犯罪分子往往會先劫財,後劫色。
 第二條,如果後邊有人尾隨你怎么辦?你走到馬路對面去,如果那個人跟著你走到馬路對面,你再走回來,他再跟著你走回來,這時候你就基本可以判斷他是壞蛋。怎么辦?趕緊逃命。往哪兒逃呢?往多的地方逃,千萬別往黑胡同里逃。
阿基米德曾說:“如果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動整個地球。”這是一個思想方法問題。
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找到這個支點,把它告訴大家,而不是要大家都練成大力士——沒有多少可行性。
警察巡邏帶小熊
英國警察部門製作了大批絨毛玩具熊。黑色的小熊只有10厘米長,長著一個引人發笑的紅鼻子。小熊身穿警服,頭戴警帽,是英國警察的化身。小熊身上有一條白色的緞帶,上面寫著“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警察在巡邏時會免費把玩具小熊發給孩子們,教育孩子提高防拐騙的意識。
由於宣傳工作細緻,在英國,學齡前的兒童普遍養成了不和陌生人說話,不吃、不拿陌生人東西的良好習慣。這種做法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家人平安五訣竅
一個觀念:以人為本,觀念預防
在介紹一個觀念與四個要素之前,我先講一下兩種防護模式,即被動他救技防模式與主動自救觀念預防模式。
 傳統觀念認為,預防侵害主要依靠被動他救技防模式。被動他救技防模式有四個要素:主體、被動、他救、技防。
 在大多數人看來,警察是打擊犯罪的主力軍,而人們被犯罪侵害是警察打擊不利的結果。個人在預防侵害過程中處於被動、等待的地位。由於觀念誤導,中小學生在遭受侵害時,缺乏自助、自救的知識與技能,過度依賴大人的救助與技術防範。事實證明,以防盜門、電子報警系統為主要措施,建立“要塞主義”的防禦理論是錯誤的。
主動自救觀念預防模式是對傳統預防模式的否定、反思與發展。警察從誕生到現在只有一百七十餘年的歷史,人類歷史上絕大部分時間是社會管理、公眾自我警務。“社區警務”的原理告訴我們,產生犯罪的根源在社會,抑制犯罪的主力軍是廣大人民民眾,社會乃至學生本人是抑制犯罪的主力軍。自警、自救、自助是對“等待他救”的批判與發展。主動自救觀念預防模式的核心是觀念預防,以批判的觀念審視傳統觀念、傳統道德。這樣,我們就從被動到主動,從他救到自救,從單純技術防範到技術防範與觀念預防相結合,以觀念預防為主,形成全新的預防理念體系與操作框架。
四個要素:時間、空間、氛圍、技能
時間:一年有三次犯罪高峰。
較為平安三月三,
四月五月往上躥。
夏季多發強姦案,
冬季侵財到巔。
“三月三”,大理對,男孩、女孩談情說愛,這個時節犯罪很少。
“四月五月往上”,為什麼呢?二十四節氣中有一個節氣叫做驚蟄,春雷一響害蟲就醒了,犯罪分子也開始蠢蠢欲動了,這是一年中第一次犯罪高峰期。
“夏季多發強姦案,冬季侵財到峰巔。”這是我們總結出來的犯罪規律。
空間:各類犯罪的空間有不同的特點。
針對中小學生的侵財空間高發區域為上學、放學的路上,教室內外,校園附近的小賣店、遊戲廳,等等。對這些區域,學生應提高警惕。
 在上學、放學的路上,在學校,單獨一人在家的時候,要格外注意對性侵害進行防範,尤其是女孩子,不要單獨一人與男性獨處一室。不僅要對青紗帳、礦區、廢棄的工廠等地方提高警惕,對教師辦公室、校園附近也要有所警覺。
 氛圍:犯罪是在一定氛圍下發生的。調查顯示,60%的強姦案發生在熟人之間。
 什麼叫做警惕性公式?警惕性和信任程度、熟悉程度是成反比的,比如說晚上在大街上走,看到迎面走過來一個生人,你就會嚇得哆里哆嗦的,若迎面走過來一個熟人,你可能就放心了。
 很多年前,有一個學生請我到他們學校講防範知識,好多年以後他遇到我說:“王老師:我永遠記住了您的一句話,我們學校的學生也都記住了這一句話——男孩、女孩獨處一室不要超過30分鐘。”男孩到女孩家寫作業,家裡又沒有家長,這就是一個氛圍。兩個孩子在那裡嘀嘀咕咕,超過30分鐘後就容易發生一些越軌行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