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旭商學院

中旭商學院

中旭商學院2000年在北京成立,與國內外的企業培訓高級講師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旗下擁有培訓講師兩千多名,高級培訓講師三百多人。商學院擁有國內最優質的師資資源和最科學有效的培訓課程,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拓展了廣闊的企業培訓業務範圍!

使命願景

中旭商學院中的“中旭”兩字是“中國”和“旭日”的合稱,寓意為“冉冉升起的朝陽”。中旭商學院的定位是要做中國企業的旭日,幫助國內企業解決發展過程中的管理問題,幫助國內企業通過企業培訓來完善自己的管理體系和人才培養。文化基調是:堅韌、理智、協作、共贏。從這個基點出發,中旭商學院制訂了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的使命和願景:

使命

 ·幫助企業解決管理危機、完善現代企業管理機制;

 ·幫助企業培養高效執行力的金牌經理人;

 ·幫助企業建立持續有效的核心競爭力;

願景

 ·提供最專業的諮詢服務,打造最優秀的處理管理危機的專業團隊;

 ·做中國培訓行業的領頭羊;

組織結構

中旭商學院組織結構中旭商學院組織結構

學院院長

執行院長

劉慶雲:畢業於英國萊斯特大學,獲得企業管理和工商管理雙學位!歸國後投身於企業再教育行業,現任人力資源管理學會常務理事,經濟計畫署企業研究管理中心研究員企業培訓行業協會常務理事長,清華大學客座教授,

左一劉慶雲右一傅佩榮左一劉慶雲右一傅佩榮

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培訓文化創始人之一,中國企業文化研究中心核心成員,

中旭文化網執行長兼網路總工程師,

中旭商學院執行院長

中旭教育集團董事長

副院長

王軍恆王軍恆

王軍恆

中旭商學院副院長

中國體驗培訓協會高級顧問

清華大學總裁班高級客座教授

北京大學總裁班高級客座教授

著名企業經營管理(ERP)沙盤模擬師

清華大學MBA課程外聘講師

北京大學總裁班高級客座講師

企業危機管理諮詢顧問

國內首席沙盤模擬課程專家

企業中層管理問題解決專家

中國管理研究院企業管理研究中心特聘顧問

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中心特邀研究員

學院歷程

2000年,中旭商學院成立,一個嶄新的學院誕生!

2001年2月,中旭商學院獲得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證書。同年,中旭商學院確立了以訂製式培訓為基點,以企業諮詢業務為輔,兼以發展光碟教學、衛星生學院等多領域業務的發展戰略。

2001年10月,中旭商學院獲得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證書,成為管理諮詢業第一家擁有人才引進權的高新技術企業

2002年4月,中旭商學院獲得北京市"培訓行業先進機構"的光榮稱號。

2002年7月,中旭商學院正式與國內外培訓講師展開全面接洽,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2002年12月,中旭商學院被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聘用為諮詢顧問機構中唯一的本土管理諮詢單位

2003年3月,中旭商學院正式與國內培訓名師簽訂合作協定, 中旭商學院講師團隊隊伍漸成規模,為企業發展戰略的推行奠定了強大的師資基礎。

2003年5月,中旭商學院榮獲北京企聯繫統授予的"先進管理企業"榮譽稱號

2003年9月,中旭商學院榮獲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中國管理科學學會等單位聯合授予的"2003年度全國企業文化優秀諮詢單位"稱號 。

2003年12月,中旭商學院參與創建中國科技諮詢業協會

2004年4月,中旭商學院訂製式培訓服務全面開展,業務領域涉及華中、華東、華北等地區。同年,中旭商學院榮獲企業培訓協會授予的"優質特色培訓機構"的榮譽稱號。

2004年7月,中旭商學院成為北京市企業聯合會首批推薦的優秀管理諮詢公司。

2005年3月,中旭商學院因業務發展需要成立——中旭商學院山東運營中心。

2005年8月,中旭商學院被評為2005年具有影響力"中國管理諮詢機構100家"企業。

2005年10月,中旭商學院榮獲"中國品牌建設十佳諮詢公司"稱號。

2006年2月,中旭商學院榮獲北京企業協會、全國培訓行業總會等單位共同授予的"促進企業發展特殊貢獻獎"的榮譽稱號,並授予"2006年度優秀培訓單位"的稱號。

2006年5月,中旭商學院榮獲"中國企業走出去"國家貢獻獎——"最具推動力專業服務機構"獎項。

2006年9月,中旭商學院榮獲 "2006年商戰名家排行版中國十佳培訓機構"稱號

2006年12月,中旭商學院榮獲"2008中國十大企業財富智囊機構"稱號

2007年4月,中旭商學院榮獲年度"中國培訓行業優質品牌機構"的稱號。 同年,中旭商學院總部進行戰略調整,服務業務領域最佳化升級,籌劃次年于山東地區隆重推出中旭商學院"明星團隊,星級服務"的優質服務項目的試點活動。

2007年7月,中旭商學院榮獲"2007年度中國十大管理諮詢商"榮譽稱號

2007年10月,中旭商學院當選為2007年度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經濟技術創新工程"先進企業"。

2008年3月,中旭商學院"明星團隊,星級服務"的服務項目推出後,受到服務客戶的一致好評,被山東地區企業企業總會授予"企業培訓突出貢獻獎" 的榮譽。

2008年6月,中旭商學院獲得網路投票"國內十大企業培訓金牌機構"最高票數,榮登"國內十大企業培訓金牌機構"首席席位。

2008年9月,中旭商學院榮獲"中國管理諮詢業標誌性品牌"稱號。

2008年11月,中旭商學院在第二屆中國品牌節品牌中國總評榜(2008-2009)系列評選活動中榮獲"中國諮詢業十大領導品牌"稱號。

2009年2月,"中旭商學院明星講師團隊全國巡講"活動圓滿落幕。 中旭商學院榮獲"企業提升最具影響力的品牌機構"稱號。

2009年4月,中旭商學院在"第二屆中國行業標誌性品牌"大型公益調查活動中榮獲"中國管理諮詢業標誌性品牌"稱號

2009年7月,中旭商學院創新的"知識型員工管理體系"獲"首屆中國管理學院獎"。

2009年9月,中旭商學院榮獲"中國企業走出去"國家貢獻獎——"最具推動力專業服務機構"獎項。

2009年12月,中旭商學院榮獲"中國企業影響力•十大(行業)品牌"稱號

2010年2月,中旭商學院成功簽約國外著名講師,初步建立了國外合作方案。中旭商學院確立了"立足國內市場,加強海外合作"的全新戰略藍圖。

2010年4月,中旭商學院榮獲"中國企業影響力•十大(行業)品牌"稱號。

2010年6月,中旭商學院榮獲中國管理大獎"優勢管理諮詢公司獎"。

2010年8月,中旭商學院第二次榮獲"中國管理諮詢業標誌性品牌"稱號

用人機制

企業作為一種為了其經濟利益而存在和發展的社會組織,人們加入進來,成為這個企業的一員,都有自己不同的意志追求。正是這種意志追求與企業存在和發展目標的差異和不同,使企業內的所有人員都可以歸入企業價值和目標的倡導者、追隨者、回響者、易利者、食利者五種人之中。也就是說,企業內部的所有人,無論是做什麼,都充當了這五種角色中的一種。但這種角色不是人為劃定的,即不是由誰指派、分工造成的,而是由其個人的追求與企業價值和目標之間關係不同所決定的。

倡導者

他們是企業的創業人,或者是掌握企業發展方向的最高經營決策人。企業價值和目標的確立主要是由他們完成的。他們把企業價值和目標的實現及其發展作為自己的事業,他們的志趣和他們的自我價值,是直接與企業價值和目標的實現聯繫在一起的。因為企業的價值和目標本身就是他們自己的價值和目標。因此,為了企業價值和目標的實現及發展,他們殫精竭慮,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們立志以此來建樹自己的事業,這個企業對他而言不僅僅是工作的場所,生活的最主要構成部分,而且是全部生命之所在。他們整天忙碌,但仍是其樂無窮,愉快無限。

追隨者

他們的意志追求與倡導者完全相同,只不過是由倡導者首先把自己的思想觀點具體化為企業的價值和目標,及其實現這個價值和目標的發展戰略和措施。當倡導者提出企業的價值和目標及其實現戰略措施時,他們立刻給予認同,並緊緊追隨其後,為企業價值和目標的實現全身心地投入。因為由倡導者所提出的企業價值和目標,也直接是他們自己所尋求的價值和目標,只不過他們沒有表達出來。他們的個人志趣和事業基礎就在此,所以他們和倡導者一樣,也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們感到他們的自我價值是與企業價值和目標的實現直接聯繫在一起的。他們精力旺盛,從不會感到因為工作而勞累。

回響者

他們與追隨者不同,他們只

有部分的志趣和利益在這個企業價值和目標的實現上。因為他們是受倡導者和追隨者的魅力誘導和人格影響而接受企業價值和目標,並成為這個企業一員的。他們會關注企業目標的可行性,在這個企業,他們能用其所長,也能用其所好。但他們不能與企業共命運,當企業的發展走彎路時,他們會觀望、徘徊。當這個企業發展欣欣向榮時,他們的熱情才會高漲,才會像倡導者和追隨者一樣,為企業價值和目標的實現做全身心的投入和努力。

易利者

他們並不認同企業價值和目標,也不關心企業的發展,僅僅關注自己的工作,因為他們在此可以獲得多方面的欲望和利益的滿足。他們的技能和長處可以在此得到發揮,他們也希望在這裡發揮自己的技能和長處。但他們絕不會像前兩類人一樣不計個人得失,也永遠不會與企業的發展共命運。當他們努力工作為企業做了貢獻之後,所得到的回報,包括經濟福利和權力、地位,如果讓他感到與他的貢獻不對稱時,他就會憤憤不平,甚至思謀要另找歸宿。

食利者

他們純粹是企業的混子。他們不僅不會認同企業的價值和目標,而且也不關注企業的價值和目標,甚至也不關心自己的工作。

他們選擇加入這個企業,是認定在這個企業或許有不作大的付出就有撈一把的機會。他們的行為選擇是得過且過,能懶一下,就懶一下。他們所關心的僅僅是他的工資袋,儘管在這裡他們的一點技能也可以得到一定的發揮,但這種技能並不是專用於此。他們對企業不會有一點忠誠,只要有機會從企業撈一把,他們就會不顧一切地、毫無廉恥地去大撈而特撈。也只有在這時,他們也才會依戀這個企業。他們對企業的依戀,也僅僅是因為他們感到在這個企業或許還有使他實現大撈特撈的機會存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