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教子》

《雙教子》屬於楚劇經典劇目。

基本信息

簡介

屈指算來,楚劇《雙教子》於1965年夏在廣州拍電影、灌唱片,同時參加中南區現代戲會演,接著赴京匯報,併到江南一帶巡迴演出,至今已有36年了,這漫漫歲月該有多少往事被忘記或淡漠,居然在那浦江之浜還有人記得這鄂地的楚腔。

雙教子-影片資料
國家/地區: 中國
類型: 戲曲
更多外文名:
MothersAndTheirChildren
雙教子-劇情
楚劇
豐收季節,學校放農忙假。春梅的女兒杏姑和四媽的兒子桃生都幫生產隊撿麥子,春梅熱情地鼓勵孩子們聽老師的話,把麥子送到隊里去,顆粒歸倉;四媽卻教兒子把麥子拿家去做粑吃,還給他錢和東西,教他“會扒家來吃穿有剩”。春梅從孩子們的爭執和四媽的言行中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她趁著與四媽一起做家務的機會,以談家常的方式,幫助四媽提高認識,告訴她不能寵壞了孩子,不能把自私自利的思想傳給後代,把孩子引到岔路上去。開始,春梅語重心長的話不為四媽所接受,並因而受到丈夫老李的埋怨,但她認為自己這樣做沒有錯,並不灰心。她從“貧下中農的子女不管好,怎做革命的接班人”這樣一個思想高度出發,幫助老李提高了認識,並爭取他一起對四媽進行幫助。由於受四媽錯誤思想的影響,桃生產生了自私自利思想,他為了博取母親的歡心,換得更多吃的和花的,竟到生產隊的麥種田裡用剪刀剪麥子,損害了集體的利益。春梅立刻把這樣嚴重的事實告訴了四媽,並對四媽進行嚴肅的批評教育。在她的幫助下,四媽終於認識到自己錯誤的嚴重性,覺悟到“上樑不正下樑歪”,決心要把自私自利的毛病改掉,向春梅學習,要把熱愛集體、熱愛社會主義的好思想傳給後代。

楚劇經典劇目概覽

楚劇舊稱喔呵腔;黃孝花鼓戲;西路花鼓戲,清代道光年間鄂東流行的喔呵腔與黃陂;孝感一帶的山歌;道情;竹馬;高蹺及民間說唱等融合,形成一個獨立的地方聲腔劇種,1926年改稱楚劇,距今已有一百五十餘年的歷史。楚劇主要流行於武漢;孝感;黃岡;荊州;鹹寧;宜昌;黃石七地市四十餘縣。2006年5月20日,楚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