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金》

《阿金》

《阿金》由許鞍華導演,楊紫瓊,洪金寶,黃家諾等人主演的香港劇情片,講述劇情講述習武出身的大陸姑娘阿金隻身來到香港,為了生活,她不得不做了電影替身演員……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阿金》《阿金》

劇情講述習武出身的大陸姑娘阿金隻身來到香港,為了生活,她不得不做了電影替身演員。由於她身手不凡很快就成為武師。武術指導霹靂與兒子亞朗相依為命,阿金與霹靂在工作中配合默契。後來阿金與阿山相愛,從此離開片場,一起去了深圳,幫他打理卡拉OK生意。但風流成性的阿山丟下阿金一個人在深圳隻身回到香港又搭上另外的女人。阿金回到香港,重新做起武師。但由於她長期沒有練功,工夫已大不如前,幸虧霹靂的幫助才找回自己的位置。但好景不長,霹靂在一次調停武師之間的衝突時被黑幫殺死,黑幫為斬草除根要殺霹靂的兒子亞朗。為救亞朗,阿金與黑幫老大展開生死搏鬥。

基本信息

副導演:木星
領銜主演:楊紫瓊洪金寶
主演:岡田聰黃家諾盧永鏗張家輝易天雄
友情演出:吳耀漢鄭則仕文雋劉松仁劉國昌陳德森宣瑄曹榮林超榮嚴浩
攝影指導:林國華(H.K.S.C.)
燈光指導:胡天恩
美術指導:黃仁達
服裝指導:林佩儀
動作指導:程小東
原創音樂:大友良
剪接:黃義順(H.K.S.E.)
鳴謝:陳木勝韋家輝吳文輝鄭劍鋒

影片宣傳語

一個精彩女人的故事女人,三十歲為生活好奇為愛情起飛女人,四十。得獎班底另一部叫您鼓掌作品

演員介紹

《阿金》《阿金》
洪金寶:香港導演,演員。原籍浙江寧波,生於香港,乳名三毛。10歲入于占元創辦的中國戲劇學院學習京劇,起藝名元龍,並和師兄弟合用“七小福”之名活躍於舞台和銀幕。11歲開始拍電影,在《愛的教育》 《人之初》 《公主與七小俠》等影片中扮演角色。1971年入嘉禾當武術指導,首部作品是《奪命金劍》 。其後更與李小龍、胡金銓合作,為《死亡遊戲》 、 《迎春閣之風波》 (1973)、 《忠烈圖》 (1975)等任武術指導,並參演了《俠女》 、 《精武門》 、 《龍爭虎鬥》等。1977年獨立執導《三德和尚與舂米六》 ,迅即建立導演地位。其後參演並導演了《肥龍過江》 、《贊先生與找錢華》(1978)、 《雜家小子》 (1979)、 《身不由己》 (1980)等,是香港武打片從硬橋硬馬轉為詼諧雜耍化,形成諧趣武打片熱潮的功臣之一。

幕後製作

《阿金》在中國大陸上映時片名為《阿金的故事》,這是一部關於“電影特技人”的影片。慣於創新的許鞍華把影片分為三段,用了三種不同的表現方式來講述阿金不同的生活側面,使本片成為當年香港不可多得的實驗電影。同時,《阿金》做為“柏林電影節”的參展影片,獲得了“Golden Camera Award”(金攝影機獎)。楊紫瓊在片中以生動細膩而富有個性的表演將女特技演員——阿金,詮釋得入目三分。而且楊紫瓊像成龍、像溫·迪塞爾一樣經常拒絕使用替身,結果就是經常在拍片的時候受傷,有時候甚至是很重的傷——在拍攝《阿金》時,她從天橋上一躍而下,跌傷了背部,幾乎導致終生癱瘓。《阿金》公映時,在片尾的NG畫面里放進了這個場景,那是真正殘酷的事實,觸目驚心。所以說楊紫瓊在片中的表演,也使電影增色不少。

影片榮譽

影片獲第47屆德國柏林電影節金攝影獎。

觀眾點評

很有誠意的作品。港片中以電影自反為主題的影片本就不多,而不涉及解構拍電影的純影人影片的作品就更少。開篇的長鏡頭橫掃整個片場,對於普通觀眾了解拍攝背後的故事也很有價值。雖然似乎本片為後世所提甚少,但是絲毫不能減少它的可看性和可讀性。楊紫瓊表演細膩,幾乎不能想像為何沒有因為本片而提名金像獎。

講述一幫武打替身的生活,故事很平常,情感很細膩!開篇的長鏡頭很厲害!

很顯然,這是一部被忽視的片子,但這部電影我一直覺得楊紫瓊可以憑藉其問鼎金像獎。我很喜歡這部電影。

如果用四個字分別概括《三十年細說從頭》和《阿金》,那么前者是片場趣聞,而後者就是武行生涯。武行在過去一直是一個電影製作中被忽視的行業,許鞍華的《阿金》是我印象中唯一以這個行業為主題的影片(個人觀影有限,歡迎大家補充)。不過不同於《三十年》的旨趣,其實看完《阿金》很容易就發現,其實許鞍華的鎂光燈並不是打在拍電影的“拍”上,她關注的是人。只是這些人物是以武行為生,每天往來於片場,所以拍攝電影成了許鞍華敘事的底色。(不過關於拍電影,似乎還有一個很好玩的文字現象——就是“拍電影”其實在漢語中有兩個意思,一則可以指導演拍攝影片,二則可指演員被拍。)《阿金》整部影片敘事流暢,人物鮮明,處理嫻熟,是個人所看的第一部許鞍華作品,應該說影片有誠意也有能力,沒有失望。像這樣題材的影片如果想要催淚,其實並不是難事,但是許鞍華卻似乎並不願意就只玩玩催淚。看完影片,就劇情部分感想很多,但是要提筆時卻不知道應該說些什麼。真正好的影片,恐怕就是好在這裡(岔開說一句,國內近期的某部影片以催淚為己任。導演旨趣的高下,不證自明,再有什麼蠅營狗苟的東西,也是多說無益的)。開篇的長鏡頭橫掃整個片場,對於普通觀眾了解拍攝背後的故事很有價值,這也是個人最喜歡的影片段落。雖然似乎本片為後來所提不多,但是絲毫不能減少它的可看性和可讀性。楊紫瓊表演細膩,個人為她沒有能夠因此片得獎感到深深遺憾。

導演簡介

許鞍華許鞍華

許鞍華(AnnHui,1947.5.23-),女導演,祖籍遼寧鞍山,她的父親是國民黨文書,母親是一名日本人。於香港大學進修英國文學及比較文學,並獲文學碩士學位。隨後赴英深造,在倫敦電影學院攻讀電影課程。

1975年回港,擔任胡金銓的助手。不久進入無線電視台任編導,兩年後拍了二十集半小時的記錄片《奇趣園》,亦為《CID》《北斗星》等拍過十七部作品。1977年為廉政公署拍攝八集一小時長的《ICAC》,其中兩集被禁。翌年加入香港電台電視部,拍了三集《獅子山下》,1979年導演第一部影片《瘋劫》,之後執導的《投奔怒海》獲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被譽為香港新潮導演之一。

楊紫瓊電影盤點

楊紫瓊祖籍中國廣東,馬來西亞華人影星,出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的怡保。選美出身的她在香港影壇發展,並受馬來西亞政府冊封拿督,也是馬來西亞第一位演藝界女藝人受此最高的封銜。此後拍攝了007系列電影《明日帝國》,以及《臥虎藏龍》成功打入好萊塢,成為全球著名的華人武打明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