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集》

《野火集》

龍應台的《野火集》,印行100版,銷售20萬冊,曾風靡台灣,是80年代對台灣社會發生巨大影響的一本書。

基本信息

作品介紹

《野火集》《野火集》

作者: 龍應台
isbn: 780676724X
頁數: 252
定價: 25.00
出版社: 文匯出版社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2005-8-1

內容簡介

龍應台常常針對一種社會現象,一類具體事物,甚至於一個人、一句話、一件事,給予無情的透視和直接的批評,馬上讓人心有戚戚焉。這些事,就發生在周圍,看得見,摸得著,那么具體、實在、確切;而內中的緣由、涵義、影響、作用,常人似乎無所感,一經點破;立時豁然開朗。
此次重新編整後推出的《野火集》,除了保留作者當年的“野火”文字,附加了作者對此文的感言,或對當時時代背景的補充說明,或觀照了對文章產生的現實意義。並邀請二十位華語文學名人如柏楊、余秋雨等,為文或追憶或評析走過“野火時代”的台灣。

著書背景

《野火集》是龍應台八十年代所寫的,她的成名作。八十年代的台灣還處在蔣家王朝的統治下。從龍應台的筆下,還能感受到當時台灣的狀況,和電視電影裡面的民國時代有很多類似的地方。當時的台灣,自龍應台筆下,應該是滿目瘡痍的。民主自由缺乏,人們麻木,教育僵化,環境惡劣,這些都從她的筆下傳達出來。這就是野火集出現的特殊的時代和背景。

作者龍應台曾經說過,寫《野火集》時是非常天真的,如果沒有那個天真,知道有多少人做過徒勞的努力或者現狀中有多少不可抵禦的黑暗,你根本就不會寫了。之所以會去繼續寫作,是因為你還認為文字可以產生什麼影響,還認為這個世界可以因你而改變。“雖說這本書是天真的正義感的產物,但一個社會若無這種天真的正義感,就難以進步。”
對於《野火集》、充滿感性色彩的寫作風格,龍應台說,它之所以不是簡單的一腔熱血,而是一種策略性寫作,是因為那是1984年的台灣,“表面上的文化問題、環境問題、經濟問題、社會問題、教育問題,真正挖掘下去,背面都是政治問題。但政治氛圍又不允許一個作者碰,那你怎么辦?你只好從表面的經濟問題、環保問題、社會問題、教育問題著手”,“台灣發展到現在當然完全不一樣,需要我們沉靜下來,非常深地去挖它背後的問題。社會更需要知識分子擔當的,是沉穩平和的聲音,而不是當年那種亢奮的、激昂的、革命式的聲音。”

著書目的

在書里,龍應台進一步強調了她寫作的特別目的,就是希望在光明的可以合法的出版的地方贏取最多的可能,所以她沒有過多的批評政治體制,民主體制,這不同於那些地下流傳的黨外刊物,因為她認為這樣可以使野火集能儘可能多的傳播。她的矛頭指向了社會的醜惡現象,要求民眾去吶喊而不是麻木,去爭取權利而不是忍受欺凌,她的矛頭更指向了對公民的批判,因為她認為不合理的社會制度,醜惡現象最終也源於放縱這些事發生的不反抗的人民。

版本介紹

《野火集》《野火集》

一本書,或一印再印,或易地而印,或增訂重印,即產生不同的版本。
湖南文藝出版社1988年11月初版的《野火集》,首印六萬餘冊,今天看來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在那個年代,卻也算不上是“榜首”。那時的暢銷書,銷量動輒以幾十萬冊論,相比時下印數過萬即算“暢銷書”,真有天壤之別。簡體版《野火集》印製極簡陋,又用了極粗糙的“壓膜裝”,但自有其開拓之功與文獻價值。
《野火集》台北圓神版初版於1985年12月,一個月內重印24次,半年內重印超過50次,銷量過10萬,是台灣出版界罕見的奇觀。許多買書人似乎帶著“使命感”走進書店,常常是買兩本,一本自己讀,一本送朋友。一位醫師曾告訴龍應台,他買了300本,四處寄發。學校老師也往往集體訂購,給學生當課外指定讀物。
《野火集》1986年中登入香港,出版社是無線電視機構屬下的出版企業“博益”。“博益”版有兩個特色:首先,仍然維持香港坊間流行的口袋書尺寸大小,但出奇的厚,書架上跟“慣於單薄也樂於單薄”的口袋書並排而立,顯得特別搶眼。其次,銷路出奇地好,甫一出版即賣出萬冊,這對暢銷量2000冊即可榮登排行榜的香港市場來說,是一筆不容忽視的出版奇蹟。

作者簡介

龍應台,祖籍湖南衡山,1952年生於台灣高雄
1974年畢業於成功大學外文系,後赴美深造,攻讀英美文學。
1982年獲得堪薩斯州立大學英文系博士學位後,一度在紐約市立大學及梅西大學外文系任副教授。
1983年回台灣,先在中央大學外文系任副教授,後去淡江大學外國文學所任研究員。
1984年出版《龍應台評小說》一上市即告罄,多次再版,余光中稱之為“龍捲風”。
1985年以來,她在台灣《中國時報》等報刊發表大量雜文,小說評論,掀起軒然大波,成為知名度極高的報紙專欄作家,以專欄文章結集的《野火集》,印行100版,銷售20萬冊,風靡台灣,是80年代對台灣社會發生巨大影響的一本書。
1986年至1988年龍應台因家庭因素旅居瑞士,專心育兒。
1988年遷居德國,開始在海德堡大學漢學系任教,開台灣文學課程,並每年導演學生戲劇。1988年底,作為第一個台灣女記者,應蘇聯政府邀請,赴莫斯科訪問了十天。
1996年以後龍應台不斷在歐洲報刊上發表作品,對歐洲讀者呈現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的見解,頗受注目。
自1995年起,龍應台在上海《文匯報》 “筆會”副刊寫“龍應台專欄”。與大陸讀者及文化人的接觸,使她開始更認真地關心大陸的文化發展。在歐洲、大陸、台灣三個文化圈中,龍應台的文章成為一個罕見的檔案。現定居德國法蘭克福。

書籍評價

1985年的《野火集》是在台灣威權政治的環境下,極其謹慎地出版的,筆法迂迴、隱晦,使用了很多技巧使之可以公開出版。在那樣的環境下,《野火集》所發出的聲音,自然很容易引起公眾關注。現在威權政治在台灣已經不存在了,但台灣的一些學者認為,反而更需要這樣的聲音。在價值多元化的衝擊下,令人清醒的文章同樣具有價值。而令人感嘆的是,2005年版《野火集》中所談到的劣質奶粉、毒油、毒米等現象恰恰是當下內地的熱點問題。

編輯推薦

1984年的台灣,正處於熱切希望突破現狀,衝撞權威的八十年代,20年後看來,那也是充滿了台灣命運的種種契機的時代。一篇《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的個人投書會演變成一股燎原野火,借著口傳、影印本、大字報,一個學英美文學批評的女子成了推動社會說真話的能量來源!1985年《野火集》成書上市,不到一個月再版24次,後勢野火更驚人,說野火是一個時代的共同符號一點不為過。

《野火集》從當年一篇篇發表到成書暢銷,至今已有20年了。這些文章(包括《野火外集》)記錄了20年來台灣曾經的青春炙熱,重新編整後的《野火集——二十周年紀念版》,除了保留作者龍應台當年27篇野火文字,並有作者回憶當年每篇文字發表後的背後故事,一則則都是風聲鶴唳的時代痕跡,新版中更盛大邀請了海內外最具代表的20位華人伯楊、余秋雨等,為文或追憶或評析走過野火時代的台灣,共同見證這一場20周年大事紀。

目錄

紀念版序

天真女俠龍應台——走過野火時代

新的“野火”,從哪裡開始?——寫給二十一世紀的大學生

八○年代這樣走過

從“一九八四”出發

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生氣,沒有用嗎?

生了梅毒的母親

難局

美國不是我們的家

幼稚園大學

不要遮住我的陽光

不一樣的自由

正眼看西方

“對立”又如何?

焦急

機器人中學

我的過去在哪裡?

以“沉默”為恥——為高雄市民喝彩

啊!紅色!

不會“鬧事”的一代——給大學生

自白

歐威爾的台灣?

精神崩潰的老鼠

台灣是誰的家?——啊!光復節!

容忍我的火把——與一位告密者的溝通

在“一九八四”以後

野火現象

又是公假

天羅地網

弱者,有沒有說“不”的權利?

民主?理直氣壯罷了!

文化的困境

野火二十年

從“當家”到“作主”

不能熄火

第三度成功

野火不盡

龍應台的啟示

期待新加坡的龍應台?

直言不諱與包容同等重要

三月的杜鵑

期待“新火”相傳

龍應台如何在香港放火?

一把野火燒出一片天

非線時代的線性記憶

現在,龍應台正“舍末逐本”

海外,留一星火種

檢驗龍時台

自由精神與文明標準

再點野火

且賦招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