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人口學》

《醫學人口學》

《醫學人口學》是高爾生,吳擢春編著的作品,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在2005年8月1日出版。本書是一部經典的人口學著作,適合於高等學校衛生管理、預防醫學、臨床醫學等專業師生使用,可供從事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的人士參考。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醫學人口學》:《醫學人口學》

近年來國內外在醫學人口學領域的教學與科學研究的成果。《醫學人口學》包括人口學理論基礎,人口與計畫生育政策,醫學人口學研究方法,人口數量、分布、結構與人口健康,生育率分析,死亡率分析,人口質量,計畫生育與健康等內容。

作者簡介

高爾生,男,復旦大學與上海市計畫生育科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人口與計畫生育委員會科技專家,WHO/HRP流行病學專家。1943年生。1966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1984-1985年在美國JohnsHopkins大學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修學習。主要研究方向:生育與計畫生育統計與評價,死亡率分析,生殖健康研究,青少年妊娠的社會與衛生問題等。在國內外雜誌發表論文300餘篇,專著18本,譯著12本。
吳擢春,男,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1958年生。1989年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獲社會醫學專業碩士學位。1994-1996年在芬蘭赫爾辛基大學進修學習。主要從事人口健康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在國內外著名雜誌如BMJ發表論文近30篇。

精彩書摘

醫學人口學起源於生命登記。生命登記在中國從周朝開始,歐洲始於早期基督教會的儀式登記。英國基督教會在1938年規定,教會牧師在星期日登記前一星期的受禮嬰兒數、死亡數及結婚人數,目的是計算教會的收入。後來發現生命登記可用來研究人人口的自然變動規律。對生命登記資料進行的統計分析,便發展為早期的生命統計。生命統計是以人口事件為內容的統計分析方法及手段,包括生命表的編制。生命統計包含了病、傷、死因的統計。人們發現,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狀況可以用生命統計數據來表述和分析,由此便產生了醫學人口統計。
醫學人口統計,又稱衛生人口統計,或生命統計。醫學人口統計學是從醫學和衛生學的角度研究和描述人口數量、質量、分布、結構、變動及其規律,研究人口與衛生事業發展的數量關係,研究醫學人口統計方法的一門學科。醫學人口統計學的內容主要有人口狀況和變化的描述(包括靜態人口統計、生育統計、疾病統計、死亡統計和人口質量統計等)和醫學人口統計的方法學(抽樣方法、標準化和人口預測等)兩大部分。醫學人口統計學是一門重要的套用學科,因為:①人口是一切社會生活的基礎和出發點,人口的數量、質量、結構、分布、變動與社會、政治、經濟、教育、衛生各方面有密切的關係。任何一項社會生活均與人人口數量聯繫起來。醫學人口統計將為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發展提供基礎數據。②衛生工作的目的是為全體人民服務,改善人民的勞動環境,增進健康,防止疾病,減少死亡,提高生命質量,延長壽命。因而醫學人口統計是衛生狀況評價的基礎。③計畫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因而醫學人口統計是計畫生育工作的重要評價工具。④掌握過去和現在人口狀況及其問題,將有助於制定未來的衛生工作和計畫生育政策,因而醫學人口統計可為衛生工作和計畫生育政策的制定提供數據。
醫學人口統計和人口學(demography)同起源於生命登記。正如上面所述,當生命登記朝著向病傷死因醫學的角度、向人群健康狀況的評價和衛生事業的評價發展時,便產生了醫學人口統計,即生命統計。而當生命登記朝著把人口現象和社會生產的發展及生態環境的平衡結合時,便產生人口學。在英文中demography具有人口學和人口統計學兩重含義。這是因為在歷史發展的早期階段中,生命登記即為人口登記,生命統計即為人口統計。只是由於人口學體系不斷發展,內容不斷豐富,許多分支人口學科相繼產生和形成,此時人口統計學才有別於人口學。

圖書目錄

第一章概論
1.1醫學人口學研究對象及方法
1.1.1醫學人口學研究對象和內容
1.1.2醫學人口學研究方法
1.2醫學人口學發展
1.2.1生命統計與醫學人口學
1.2.2計畫生育統計與計畫生育評價
1.2.3計畫生育與生殖健康
1.2.4醫學人口問題及研究方向
1.3人口發展
1.3.1人口發展與社會發展
1.3.2人口發展與人群健康
1.3.3世界人口發展
1.3.4中國人口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