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流行病學[醫學學科]

藥物流行病學[醫學學科]

藥物流行病學是運用流行病學的原理與方法研究人群中藥物的利用及其效應的套用科學。包括藥物流行病學和臨床藥理學,兩個學科相互滲透、延伸而發展起來的新的醫學研究領域。

基本信息

研究內容

人群中藥物利用情況和藥物效應分布;研究的最終目標是給醫療單位、預防保健部門、藥政管理部門及社會大眾提供有關人群中藥物利用及藥品安全性、有效性的信息,為合理用藥提出有利的意見和建議,從而使藥品的開發、生產經營管理及使用更趨於合理。
工作重點:是藥物不良反應(adversedrugreaction,ADR)監測在深度和廣度上獲得發展和提高。

研究方法

藥物流行病學藥物流行病學
(1)描述性研究方法,研究某一人群用藥後發生不良反應的分布狀態,通過比較分析,提示某種可能性,為進一步研究打下基礎。
(2)分析性研究方法,包括病例對照研究和佇列研究
1)病例對照研究又稱回顧性研究,是藥物上市後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2)佇列研究又稱定群研究或群組研究,在未患所要研究疾病的人群中將暴露於某藥物的人群作為暴露組,未暴露於某藥物者作對照組,檢驗並比較二者的發病率或檢驗二者的歸因危險程度。
(3)實驗性研究方法
1)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將病人隨機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某種安慰劑或參照處理,然後評價藥物的效果。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臨床試驗特別要注意隨機、對照和盲法處理三點。
2)社區實驗,主要是在開展的人群干預試驗。

實施價值

(1)樣本更大,數據估測更確切;
(2)可長期進行;
(3)可在特殊人群中進行;
(4)可研究其他疾病、其他藥物對藥物效應的影響;
(5)可進行藥物套用的研究;
(6)可進行超量用藥對人體影響力的研究;
(7)可進行藥物經濟學研究。

設計原則

第一,首先要明確本次研究的目的和研究推論的總體人群。進一步要根據研究目的選擇正確的研究方法,並明了各種方法論證因果關係的強度;在研究設計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代表性、可靠性、可比性、顯著性原則。
第二,要明確定義藥物暴露。藥物流行病學研究的暴露因素是藥物,而藥物的使用常隨時間改變,也不象年齡、性別、產次等人口學變數可以清楚地定義,因此對所研究的藥物必須按服用時間、劑量和療程給予明確的規定,應儘可能地定量。
第三,要明確定義異常結局。藥物流行病學經常以疾病作為研究的結局,因此,疾病發生的時間首先要明確定義,只有肯定是服藥後發生的疾病才能作為不良反應研究的結局;研究結局的時間視窗也要考慮。
第四,要注意控制混雜因素和偏倚。藥物暴露與不良反應之間的關係經常受年齡性別、其他疾病和合併用藥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藥物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中必須對這類混雜因素進行分析和控制。
第五,正確使用統計分析方法。如果選用的統計方法不恰當或對變數的定義、分組不正確,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最後,要謹慎地解說研究結果。藥物流行病學研究,尤其是觀察性研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偏倚,因此這些研究中發現的藥物不良反應或有益作用必須遵循因果關係推斷的原則合理地解說,以免引起公眾不必要的混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