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鄘風·相鼠》

《鄘風·相鼠》

在此處添加文字《鄘風·相鼠》出自《詩經·國風·周南》,是《詩經》里罵人最露骨、最直接、最解恨的一首。漢儒們“嫌於虐且俚矣!”意思是最粗鄙的語言暴力,是《詩》“三百篇所僅有”。這首詩是諷刺衛國統治者行為卑鄙無恥的。老鼠偷竊成性,是非常可惡的東西,詩人拿它來同無恥的統治者對照,說他們幹的勾當連老鼠都不如,這些人面禽獸活著是恥辱,還不如早早死掉為好,表現出人民民眾對他們的深惡痛絕。詩中諷刺何人何事雖已不可考,但詩人肯定是有感而發的。從衛國的歷史看,最高統治集團是荒淫無恥、腐敗不堪的,《相鼠》一詩就是他們醜惡行為的總概括,有強烈的現實戰鬥性。

原文

《鄘風·相鼠》《相鼠圖》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今譯

《鄘風·相鼠》《鄘風·相鼠》

瞧,老鼠還有毛皮,做人卻沒有威儀!做人要沒有威儀,不死掉還乾哈去?

瞧,老鼠還有牙齒,做人卻不知羞恥!做人要不知羞恥,不死掉還待何時?

瞧,老鼠還有肢體,做人卻不懂大禮!做人要不懂大禮,為啥不快些死去?

注釋

1、相:(xiāng香)《書·盤庚上》:“相時民,猶胥顧於箴言。”《史記·滑稽列傳》:“相馬失之瘦,相士失之貧。”這裡用為看、親自看之意。如:相親、相中。

《鄘風·相鼠》《相鼠圖》

2、齒:《左傳·隱公十一年》:“不敢與諸任齒。”《莊子·天下》:“百官以此相齒。”這裡用為並列、次列之意。

3、止:古通“恥”。這裡用為羞恥之意。

4、體:通“履”。《詩·衛風·氓》:“爾卜爾筮,體無咎言。”《管子·心術下》:“能戴大圓者,體平大方。”《荀子·修身》:“篤志而體,君子也。”這裡用為體驗,實行之意。

5、禮:《詩·小雅·十月之交》:“曰予不戕,禮則然矣。”《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易·大壯·象》:“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管子·五輔》:“”這裡專指為禮法、禮節等級社會的典章制度;傳統習慣、規定社會行為的規範之意。

品評

鼠輩是醜陋的,令人厭惡的。中國人想出了眾多詞語來表達對鼠輩的厭惡感,比如賊眉鼠眼,鼠頭鼠腦,鼠目寸光,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等等。可見老鼠是為人所不齒的。

《鄘風·相鼠》《相鼠圖》

用老鼠來說明講禮儀守規矩的重要,把最醜的醜類同要莊嚴對待的禮儀相提並論,是極而言之。強烈的反差可以造成使人震驚的效果,而且還有一層特殊的幽默色彩,仿佛是告訴人們:你看看,你看看,連鼠輩這么醜陋的東西看上去都像模像樣,形容雖然偎瑣,可也是皮毛俱全啊!瞧它的小樣兒,有胳膊有腿,有鼻子有眼睛,竟也無可挑剔!於是,鼠輩就成了一面鏡子,讓不講禮貌、不守禮儀的人從鼠身上照見自己。

把人同老鼠相比損是損了一點,但突出強調了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尊嚴。中國人看重的人的價值和尊嚴,是仁義道德、禮儀廉恥;同西方人看重的人本主義和理性精神大有區別。幾千年的文明禮儀之邦,正是以此作為立國立家做人的根本的。

鑑賞

人若不要臉面,不顧德行,不知禮義,還不如死了算啦,活在世上都是多餘。不只是死,還是快死,好狠的語言!罵誰?誰不如相鼠?說法不一,《白虎通·諫諍篇》認為是“妻諫夫之詩”。但這語言哪兒是“諫”,分明是罵,是咒。如若是妻子之言,必為“河東獅吼”無疑。方玉潤認為是“刺無禮也”。但又有一說法“又謂此衛文公訓誥臣民之辭,亦頗近之”。這種語言近於斥責,怎么會是訓誥臣民之辭呢!這種語氣,不會存在宮廷,只會行於民間。

在一些當代注析里,認為這詩是“人民斥責衛國統治階級苟且偷安,暗昧無恥的詩”。並指實“在周代,統治階級定了一套禮,用來欺騙、統治勞動人民,炫耀自己的權威,鞏固政權。他們嘴裡說禮,實際上的行為是最無恥、最無禮的。人民看透了他們的欺騙性、忍不住滿腔怒火,大膽地詛咒他們,詛咒他們為什麼不快死。這種大無畏的反抗精神,在那個時代是很不容易的”。(中華書局《詩經注析》)

這一段話言辭激昂,很是把這首詩當成了周代人民革命的宣言,造反的檄文,並歌頌了他們大無畏的抗上精神。可是這一切,在詩里並沒有明示或暗示給我們,一定是指向周代統治者的。也許,這指向會包含統治者,但並非一定專指統治者,是“大無畏”的抗上。這一類解釋,在階級鬥爭論時期,常被提出,其實多半為猜測、推理和臆想。似乎一定是罵了統治者才有價值,才有人民性。

《鄘風·相鼠》《鄘風·相鼠》

其實,《相鼠》只是泛指,批評包括士大夫在內,當然也包括底層的人民在內的一些不知禮義,不顧行止的人。在鄉村生活的人,經常聽到類似的斥罵語言。如對於小偷小摸,如對言而無信,如對偷雞摸狗,總會有人罵他們:人不要臉,還不如死了!人不要臉,活著也是占地方!可見這些俚俗語言,是對不端行為指斥的常用語,未必一定要有確指!更不會像我們想像的,周代人民對統治者不滿,充滿了革命情緒!

說到“相鼠”,有兩解。一解是將“相”釋為看。故多數譯者都析為“看那老鼠”。二解是說“相鼠”是指相州地域的老鼠。其實,所謂“相鼠”就是田間的田鼠閻若璩箋注說此鼠“見人若拱似有禮儀,詩之所以起興也。”關中地區稱此類見人拱立的鼠叫黃鼠,因其毛色黃褐而命名之。小時,夏日裡常和同伴挑一擔水到田頭尋找鼠洞,灌水捕鼠。黃鼠可以後腿站立,前腿拱立如人行揖。可以馴養,能踩登竹輪,機靈可愛。市面時有以寵物售賣的。

《關尹子》載:“聖人師拱鼠。”關中民間傳說:孔子西遊不到秦。原因是孔子率子弟到潼關後,正是夏日,見到田頭有群鼠站立若人,雙爪對日作揖。孔子認為秦地鼠類尚知禮儀,人更不必說,便不游秦。史實上,孔子周遊列國,確未到秦。

所謂“聖人師拱鼠”,與此傳說完全相類。《相鼠》之詩斥責不知禮儀之人。孔子為學生講《相鼠》一詩,少不了講鼠之知禮,故有“聖人師拱鼠”一說。韓愈城南聯句》中,就有“相鼠拱而立”的詩句。古人說,禮失,尋之於野。這種以相鼠為師,斥責不義,正是說明禮儀在民間存焉。

研讀《詩經》其實可以用現實生活中流傳著的民俗或口語為佐證,或更便於理解。畢竟,這些詩原本是來自民間生活,雖說經過千年百代,社會生活發生了極大變化,但那些殘留的碎片,會有許多新的信息讓我們的思想豁然開朗。

藝術特色

《詩經》中寫到“鼠”的有五首(《雨無正》“鼠思泣血”之鼠通癙,未計),除本詩外,其他四首都是直接把鼠作

《鄘風·相鼠》《鄘風·相鼠》

為痛斥或驅趕的對象,確實“老鼠過街,人人喊打”,自古而然。而本詩卻有所不同,偏偏選中醜陋、狡黠、偷竊成性的老鼠與衛國“在位者”作對比,公然判定那些長著人形而寡廉鮮恥的在位者連老鼠也不如,詩人不僅痛斥,而且還要他們早早死去,以免玷污“人”這個崇高的字眼。至於所刺的“在位者”是誰,所刺何事,雖曾有過多種說法,但已無法考實,翻開衛國的史冊,在位者卑鄙齷齪的勾當太多,如州吁弒兄桓公自立為衛君;宣公強娶太子伋未婚妻為婦;宣公與宣姜合謀殺太子伋;惠公與兄黔牟為爭位而開戰;懿公好鶴淫樂奢侈;昭伯與後母宣姜亂倫……父子反目,兄弟爭立,父淫子妻,子奸父妾,哪一件不是醜惡之極、無恥之尤!這些在位者確實禽獸不如,禽獸尚且戀群,而他們卻是骨肉相殘。本篇詩人咬牙切齒,無疑是有感而發。拙著《詩經選注》曾指出:“《相鼠》一詩就是衛國統治者醜惡行為的總概括,有強烈的現實戰鬥性。”

本篇三章重疊,以鼠起興,反覆類比,意思並列,但各有側重,第一章“無儀”,指外表;第二章“無止(恥)”,指內心;第三章“無禮”,指行為。三章詩重章互足,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意思,這是《詩經》重章的一種類型。本詩盡情怒斥,通篇感情強烈,語言尖刻,所謂“痛呵之詞,幾於裂眥”(牛運震《詩志》);每章四句皆押韻,並且二、三句重複,末句又反詰進逼,“意在筆先,一波三折”(陳震《讀詩識小錄》,既一氣貫注,又回流激盪,增強了諷刺的力量與風趣。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1】、《詩經別裁》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

【2】、《中華文學鑑賞寶庫》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http://www.baifan.net/Go.asp?id=16665

《詩經》名篇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詩歌的優良傳統,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詩人,中國詩歌藝術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其中的名篇經典更是膾炙人口,澤被深遠,是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光輝典範之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