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時代美軍的轉型計畫》

《資訊時代美軍的轉型計畫》

《資訊時代美軍的轉型計畫:打造21世紀的軍隊(譯文集)》是《資訊時代美軍的轉型計畫》的原名。本書讀者對象是部隊領導與官兵,軍事院校教師和學員,軍事領域科研人員及軍事愛好者。通過閱讀本書,可以更好地了解軍事轉型理論的發展脈絡,便於把握軍事轉型理論的精髓。此外,為了便於讀者全面了解美國美軍轉型計畫,本書將《美國國防部轉型計畫指南》、《美國國防部聯合轉型路線圖》、《美國陸軍轉型路線圖》、《美國海軍轉型路線圖》、《美國空軍轉型路線圖》作為該書附錄。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資訊時代美軍的轉型計畫:打造21世紀的軍隊(譯文集)》資訊時代美軍的轉型計畫:打造21世紀的軍隊(譯文集)》

出版社:國防工業出版社;第1版(2010年12月28日)
叢書名:信息化戰爭理論技術與裝備叢書
平裝:500頁
ISBN:7118071412,9787118071412
條形碼:9787118071412
ASIN:B004JZY8S2

簡介

《資訊時代美軍的轉型計畫》原名是《資訊時代美軍的轉型計畫:打造21世紀的軍隊(譯文集)》。本書讀者對象是部隊領導與官兵,軍事院校教師和學員,軍事領域科研人員及軍事愛好者。最近十餘年來,美國國防部負責網路信息集成助理國防部長辦公室下屬指揮與控制研究計畫(CCRP)資助的軍事轉型理論研究,權威深入,成果豐富,備受關注。DavidS.Alberts的《資訊時代的轉型》就是其中的成果。雖然這是關於軍事轉型理論較早的一本書,但通過閱讀本書,可以更好地了解軍事轉型理論的發展脈絡,便於把握軍事轉型理論的精髓。此外,為了便於讀者全面了解美國美軍轉型計畫,本書將《美國國防部轉型計畫指南》、《美國國防部聯合轉型路線圖》、《美國陸軍轉型路線圖》、《美國海軍轉型路線圖》、《美國空軍轉型路線圖》作為該書附錄。

軍事革命與轉型概念的發展和演變

軍事技術革命

軍事技術革命(MilitaryTechnologyRevolution)。1977年至1985年間,蘇聯總參謀長奧加爾科夫元帥提出軍事技術革命概念。他認為,新興技術將使軍事學說、作戰概念、訓練、兵力結構、國防工業、研製重點發生革命性變化,即發生軍事技術革命。海灣戰爭使一批美國和俄羅斯軍事專家和學者醒悟,信息技術將給武器裝備、作戰理論、組織編制等軍事領域帶來根本性變化,引發新的軍事技術革命。

軍事革命

軍事革命(RevolutioninMilitaryAffairs)。經過大量研究辯論1993年8月3日,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廳的基本力量評估處認為,技術雖然是這場軍事革命的基礎,但叫軍事技術革命容易將這場革命誤導為純技術和武器發展和採買,忽略了作戰概念和組織變化的重要性,因而建議將“軍事技術革命”改為軍事事物革命,或者叫軍事革命。1994年1月,美國國防部長威廉·佩里批准成立“軍事革命高級指導委員會”,正式開展軍事革命的研究和實踐工作。

防務與部隊和軍事轉型

防務/部隊/軍事轉型(TransformationDefense/Force/Military)。由國防部長科恩領導,美軍1997年5月頒布的四年一度防務評審報告,第一次出現“為未來而轉型美國部隊”(TransformingU.S.Force)的提法。從此,“轉型美國軍事”逐漸成為國防部一項中心工作。同年12月1日,國會指定成立的“國防委員會”,審查國防部的四年一度防務評審後提交的一份報告——“轉型防務:21世紀國家安全”(TransformingDefense:NationalSecurityinthe21Century),第一次把轉型列為標題。“1998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和“1999年國防部長對總統和國會的年度報告”,還有“美國國家軍事戰略”、“2010年聯合構想”、“國防計畫指南”、“每年軍種態勢報告”等政府檔案也都提出美軍學說、作戰概念、組織編制發生根本性變化的要求和雄心勃勃的目標。雖然這些官方檔案對於美軍轉型的實際作用難以精確衡量,但它們至少推動了轉型這個術語的流行,成為軍事轉型的必要而重要的步驟和標誌。布希總統在入主白宮前後一直呼籲美軍轉型。他說,“這代武裝部隊肩負兩項艱巨使命:遂行並打贏戰爭;同時轉變我們的軍隊,以打贏新型戰爭”,“第一是加速美國軍隊轉型”,“必須充分利用戰爭技術革命重建我們的軍隊,使我們能夠按自己的理解重新定義戰爭,維護和平”。一個轉型研究專家委員會2001年4月27日向國防部長提交了“轉型研究報告”,描述了概念、組織、過程、技術套用和裝備變化的不同過程,通過這些變化過程,能夠大幅度提高作戰效能、操作效率,大幅度降低成本。2001年9月30日頒布的2001年四年一度防務評審,把轉型作為國防部工作重點之一。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說,“反恐怖主義戰爭並沒有取代國防部轉型的需要;相反,我們必須加速我們組織、作戰、業務和過程改革。”總之,軍事革命和轉型已經成為美國三屆政府和國防部領導的共識,成為美國21世紀防務政策和計畫重要目標和內容。

軍事革命與轉型的定義和內涵

軍事革命和軍事轉型的定義

(1)軍事革命的定義:前美國國防部部長威廉·佩里認為,“當新技術加入到各種軍事系統中,並與創新的作戰理論和組織改編相結合,使軍事作戰的特點和進行作戰的方式發生根本性變化時,軍事革命就發生了。”美軍主流已經接受了這樣一個概念:在人類歷史的某些時期,一些新技術、新組織、新作戰概念密切結合,引起軍隊作戰方式和作戰能力發生激進的變化,這就是軍事革命。總而言之,我們可以將軍事革命定義為:先進的技術和武器系統、創新的軍事學說和作戰概念、相應的組織編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得作戰特點和方式發生根本性變化,軍事能力得到極大(數量級)的提高,這就是軍事革命。

(2)軍事轉型的定義:2001年的四年一度防務評審報告給轉型的定義是:“發展和部署能夠給我們部隊提供革命性的或不對稱優勢的戰鬥力。”“轉型來自於開發一些新的方法,創造作戰概念和能力,用舊的和新的技術,建立新型的組織編制”,“轉型可能包含軍事行動的形式發生根本性變革,軍事行動的規模也可能改變。某種戰爭形態可能會被另一種戰爭形態取代,例如進行空、陸、海戰的方式可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還可能出現新的戰爭類型,例如在新的戰鬥空間領域發生的武裝衝突”。“轉型將涉及到知識、社會和技術等方面。通常要求戰爭概念,以及企業文化和行為方面發生根本性變革。”拉姆斯菲爾德為防務評審而成立的專家委員會提交的轉型研究報告給出的定義是:“由於概念、組織、過程、技術套用和裝備變化的結果,作戰效能和作戰效率大幅度提高,成本大幅度降低。”國防部轉型辦公室給出的工作定義:“由於在支撐法則中產生新的根本性轉變或有了新的發現,建立起新的力量源泉,造成軍事競爭優勢有了重大增加的那些連續的過程和活動”。“轉型首先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它沒有終點”。“必須理解轉型是技術、組織和概念的共同發展。在這些領域中任何一個領域的改變都會促使另外兩個領域反應”。聯合部隊司令部的定義是:“轉型是形式、性質或功能發生變化的過程。在美國軍隊內,轉型要求改變我們軍隊的形式或結構;改變支援部隊的軍事文化和學說的性質;調整我們的作戰功能,以便能夠更有效地應對新世紀我們國家將遇到的威脅挑戰。”美軍負責採辦、技術和後勤的國防部副部長說,“正在進行的軍事能力轉型,即所謂的軍事革命,中心是發展能夠大幅度提高聯合作戰效能的改進的信息和指揮控制能力”。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在評審海軍轉型的報告中給出轉型的定義:“防務轉型是指軍事技術、作戰概念和組織發生不常有的大規模變化,導致進行戰爭的方法發生重大變化。與通常的現代化的漸進性和改良性軍事變化相比,轉型更像是突變或破裂性變化。”陸軍1999年10月第一個給出轉型的定義:“把陸軍改變成能夠主宰全部軍事行動的部隊的過程。”陸軍2002年轉型路線圖給出的定義是:“建立創新文化的連續過程,這反過來尋求利用和營造不斷創新進行軍事競爭。”空軍2001年3月提出轉型概念定義:“軍隊通過改變作戰概念、組織結構和技術,大大增強作戰能力或應對變化中的安全環境的能力,奪取並保持優勢的過程。”

海軍戰爭學院的定義是:“轉型是指在軍事領域的各個方面都發生很大的、根本性變化。”戰略和預算評估中心主任克雷派尼維奇說:“可以認為轉型是大規模創新。軍隊認為衝突的特點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因而進行轉型。軍事轉型的期間一般與一場軍事革命相關聯,在軍事革命中,技術、作戰概念和組織變化結合在一起,帶來軍事效能產生激進的躍變。”還有其他一些定義,比如:“轉型這個術語被越來越多地用作代表美軍必須在結構和學說方面採取廣泛的變化,以應對21世紀新興挑戰。”“轉型指的是軍隊從工業時代走向資訊時代,重新界定戰爭方法,防務戰略從冷戰時期可以預見的威脅轉變為諸如恐怖主義所造成的不可預見的、不對稱的威脅。”從以上敘述中,不難看出:美軍內部對軍事轉型(或者防務轉型、部隊轉型)有多種說法,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存在一定程度以軍種為中心的轉型方法,這有可能打亂整個國防部的轉型工作;各軍種和功能單位將自己的計畫貼上轉型標籤,例如,陸軍把國防部打算取消的十字軍火炮計畫也叫著轉型計畫,造成混亂。美軍高層正在試圖制定“轉型計畫指南”,以便表達國防部對轉型概念的官方理解,統一轉型術語。雖然有些混亂,但是轉型辦公室主任卻認為,“坦率地說,我並不介意人們用什麼詞,只要轉型過程含有某些關鍵要素。”

軍事革命與軍事轉型定義比較

(1)軍事革命與軍事轉型的相同點:從軍事革命和軍事轉型的定義不難看出,軍事革命和轉型都要求在作戰概念、組織編制、技術武器系統三個領域發生革命性或根本性變化,以便美軍在21世紀繼續保持優勢。他們的內涵基本相同。軍事革命要求這三個領域發生革命性變化,或者說,最終結果是使作戰能力提高一個量級以上。轉型是指“作戰概念和組織發生不常有的大規模變化,導致進行戰爭的方法發生重大變化。與通常的現代化的漸進性和改良性軍事變化相比,轉型更像是突變或破裂性變化”。“作戰效能和作戰效率大幅度提高,成本大幅度降低”。兩者都要求最終結果發生激進的變化。

(2)軍事革命與軍事轉型的不同點:軍事革命和轉型都把可能出現一個勢力與美國相當的同等力量競爭者,作為假想敵。不過在軍事革命研究的初期,美軍認為這樣的同等力量競爭者將在2025年前後出現;現在,他們認為這樣的同等力量競爭者將會在2015年到2020年間出現。美軍認為進行軍事轉型的任務更加緊迫。軍事革命對革命性技術和武器系統的要求更迫切和更嚴格,而轉型對這方面的要求相對較松,允許採用現有的或老技術(對美國來說是老技術)創造新戰法。如果一定要說,軍事革命與軍事轉型的區別,那么可以認為,軍事革命描述的是國防部作為一個整體,發生技術、作戰概念和組織變化的性質和結果。而軍事轉型描述的是變化的形式和過程。革命是指在相對較短時間內,事物整體發生廣泛而徹底的“突變”,而不是漸進的發展和改革。美一將軍認為,創造“閃電戰”的德國人可以說那是漸進的變化,但對於英國和法國人來說,這絕對是革命性的變化。同樣道理,法國一個軍事專家說,一個美國人說軍事轉型是漸進性的變化,那是可以理解的,但對於中國人來說,那肯定是革命性的。軍事革命只能用於國防部,軍事事物、國防建設這樣巨觀的領域。軍事革命對於追求重大變化的領導人來說,是一個有吸引力的口號。軍事轉型可以用於巨觀與微觀領域。即可以說軍事、防務、國防部轉型,也可以說軍種、採辦、訓練、實驗、情報、空間、航空兵、水下戰等各個業務部門的轉型。所以,轉型比革命容易被接受,能夠調動各級人員參與。但把轉型降低到人人都能夠接受的、與現代化、一般業務同等的地位,無形中降低了標準,有可能忽視、分散和沖淡主要目標,未必是好事。一些人說軍事革命更多的是強調和重視先進技術,雖然這種說法不全面,但因為美國現在已經基本擁有轉型或革命所需要的技術,而且為了避免產生只重視技術的傾向,現在美軍更多地強調轉型的作戰概念和組織變化領域。總之,軍事轉型是從軍事革命演變而來的,軍事革命與軍事轉型的相同點多於不同點,而且這些不同點,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國防部長的更迭而引起的辭彙學變化。現在,美國政治和軍事領導和研究人員仍然經常把軍事革命和轉型混合使用。

軍事2011年最新出版書籍

軍事書籍是指關於戰爭局勢、軍事戰略動態、軍事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軍隊活動勢態、軍事歷史研究等等相關軍事範疇的書籍。
《偷襲珍珠港》
《1860年華北戰役紀要》
《漢法軍事技術詞典》
《對決庫爾斯克》
《夢斷馬其諾》
《血拚瓜達卡納爾》
《鷹擊不列顛》
《決戰史達林格勒》
《閃擊波蘭》
《光復菲律賓》
《地獄使者——火炮》
《戰爭的文化》
《二戰之謎》
《人質營救手——反恐人員技術指南》
《美軍戰史·海軍陸戰隊》
《東方特工在行動》
《二戰時期瀋陽盟軍戰俘營研究》
《國民黨十大特種部隊》
《國家空天安全論》
《跟著美軍上戰場——零距離解碼戰地美軍》
《軍用光學遙感》
《日落東瀛》
《搏殺中途島》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廣東海防史》
《改變世界歷史的戰爭》
《黃埔軍校完全檔案》
《風中的旗幟:歐洲近世的小國與戰爭》
《網路中心戰裝備體系》
《新戰爭》
《脫胎換骨:單兵訓練大觀》
《笑傲天下:現代戰爭奇謀妙計》
《血戰阿登》
《裝備費用——效能分析》
《循環經濟與軍隊建設》
《鏖戰阿拉曼》
《血捍莫斯科》
《大角逐——國共台灣海峽戰事揭秘》
《世界野戰軍全傳》
《全球反恐手冊:特種部隊實用指南》
《戰場收割者——機槍》
《世界輕武器精選1000》
《高校國防教育新編教程》
《資訊時代美軍的轉型計畫》
《圖說中國歷代騎兵》
《現代密碼學——原理與協定》
《魂歸大西洋》
《全球海上力量》
《橫掃西西里》
《世界戰爭全紀錄》
《大學軍事理論教程》
《軍事理論教程》
《保障信息化技術及其在工程裝備中的套用》
《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思想新論》
《日本海上自衛隊》
《戰爭之手》
《大學軍事學教程》
《新軍隊》
《英國情報組織揭秘》
《近代著名軍艦寫真》
《新武器》
《數字戰場可視化技術及套用》
《突襲蘇維埃》
《反潛飛機搜潛效能評估與決策建模》
《局部戰爭戰役戰局控制論》
《軍備及其影響》
《登入諾曼第》
《納粹德國潛艇史》
《1860年征戰中國記》
《血洗綠色地獄——瓜島之戰》
《宿命的敗退》
《決勝東北》
《席捲太平洋》
《烽火亞平寧——義大利之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