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擊不列顛》

《鷹擊不列顛》

1940年7月至10月,瀑發一場在空中進行的著名戰役——不列顛之戰。不列顛之戰是英國與歐洲侵略者對抗的必然結果。在德國威廉皇帝發動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居民第一次嘗到了空襲的滋味。自那以後,皇家空軍一上在調配部署兵力,以防空襲再次重演……英國作家卡薩諾瓦·布爾斯坦的《鷹擊不列顛》詳細記錄了這一戰役。全書共分為11章。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鷹擊不列顛鷹擊不列顛

出版社: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文藝出版社;第1版(2011年1月1日)
外文書名:TheBattleofBritain
平裝:270頁
正文語種:漢語
開本:16
ISBN:9787539635903,7539635908
條形碼:9787539635903
產品尺寸及重量:24.4x18x3.2cm;680g
ASIN:B004OQJY1M

前言

1940年7月至10月,爆發了一場在空中進行的著名戰役——不列顛之戰。不列顛之戰是英國與歐洲侵略者對抗的必然結果。在德國威廉皇帝發動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居民第一次嘗到了空襲的滋味。自那以後,皇家空軍一直在調配部署兵力,以防空襲再次重演。開始是防止來自法國的襲擊,1930年是防禦來自德國本土的威脅。儘管希特勒野心的真正意圖還隱藏在雲霧之中,但英國防空部隊在戰爭爆發前的最後幾個月里發展得很快。然而,就連最自信的預言家也未能預測到災難是如此巨大,1940年5月到6月,法國和一些低地國家都紛紛淪陷。在兩個月內,世界上最強大的空軍一舉戰勝了六七個國家,卻幾乎沒有受到什麼挫折。

法國敗降後,依照希特勒的意圖,下一個征服目標應是蘇聯了。但他在回頭向東進攻之前,必須保持西線的平靜。當時英倫三島在其首相邱吉爾的頑強領導下,並沒有放棄抵抗的念頭。而希特勒在1939年秋決定向西歐發動攻勢時,卻並未想到入侵英國的問題,他天真地相信法國一旦被擊敗後,英國就會接受和談。於是他從1940年6月中旬到7月中旬頻頻向英國人搖晃橄欖枝,還通過瑞典和梵蒂岡教廷向倫敦做出和平試探。但他聽到的回答始終是一個堅決的“不”字。

邱吉爾斷然拒絕妥協的態度使希特勒有點進退兩難。他念念不忘進攻蘇聯,對英國既不想打又不能不打,看來還是要先打一下逼其講和,然後再轉身攻蘇。於是,對英作戰計畫開始形成,這個計畫被定名為“海獅作戰”計畫。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發布訓令:“由於英國儘管在軍事形勢上已是毫無希望,可是一直到目前為止,卻仍未表示願意妥協,所以我決定準備對英國執行一個登入戰……這個作戰計畫的目的是要消滅大不列顛這個基地,使敵人不再能從此發動對德國的戰爭。”

德國約有3000架飛機,部署在挪威西班牙海岸一線。相比之下,英國戰鬥機司令部在7月初只有50箇中隊的兵力,裝備的許多飛機在從法國的撤退中和在敦刻爾克的空戰中受到嚴重損傷。然而,英國已建立了很好的防空體系,在和平時期,國家扶植了一支強大的飛機製造工業,新戰鬥機像流水一樣源源不斷地送交部隊。英國建立了一個科學的防空網,空軍中將道丁是其卓越的設計師。機場分布適當,並配有嚴密的空襲預報系統和戰鬥機控制系統。防空系統中最關鍵的是雷達網,當時英國的雷達網比世界上任何雷達網都先進得多。已形成一個綜合體系,使戰鬥力不強的戰鬥機中隊能夠有效地使用兵力。

戰爭開始時,希特勒希望實施“海獅”登入作戰計畫,然時機不夠成熟,在實戰不利後,德軍又實施“鷹日”計畫,對英倫三島實施全面轟炸,但始終沒有令不列顛屈服,最終反而使英國人民愈戰愈勇,最終不得不停止對不列顛的轟炸,實際是承認不列顛戰役的失敗。希特勒見英國空軍仍未被擊敗,而且比過去還顯得更為活躍,同時天氣的情況也已經不可靠,於是決定把“海獅作戰”無限期地延遲下去。這場二戰史上歷時最長,規模最大的空戰到此結束,據不完全統計,在1940年7月開始的“不列顛之戰”中,德國空軍總共向英國投擲了6萬噸炸彈,造成14.7萬平民傷亡,100多萬幢房屋被毀。與希特勒的打算正相反,德國空軍恐怖的轟炸非但沒有打垮英國民眾的鬥爭精神,反而使全體民眾空前團結,同仇敵愾。而且。在這場戰爭中德國空軍損失了1,733架飛機,近600名飛行員;英國損失作戰飛機915架。飛行員414名。英軍以915架飛機的代價擊毀了1,733架德機。此戰的結果是促使希特勒在沒有把不列顛完全逐出戰爭之前,即先回頭來對付蘇聯,德國重走兩線作戰的老路。

當時,由於戰爭中還有許多問題懸而未決,因此,不列顛之戰的作用與其說是挫傷了納粹侵略者的銳氣,倒不如說是英國保衛自由世界的決心沒有動搖。但是德國空軍並沒有被消滅,它仍然存在,這使人們不可能用傳統的方式在勝利者和失敗者之間劃一條明顯的界線。然而,即使隨著歲月的流逝,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的輝煌戰績也是磨滅不了的。任何理論家所作的學術分析都不能忽視這樣一個事實,即英國空軍僅以相當於一個步兵旅或一艘戰艦乘員的兵力,保衛了整個英國免遭德國的入侵。

內容簡介

戰爭是血腥的、殘酷的,而正義之戰,往往會激發人們空前地團結,同仇敵愾、共赴國難。不列顛之戰讓希特勒首次嘗到了挫敗的滋味,並埋下了最終失敗的隱患。這場人類首次大規模空襲與防空作戰,印證了社黑的“制空權”理論。而雷達技術、電子對抗技術和密碼破譯技術等新技術的大量運用,為這次戰役平添了許多神秘色彩。當戰火煙雲銷聲匿跡,當“月光奏鳴曲”與“超級秘密”鎖進檔案館,難以平復的,總是幽思縷縷。

媒體評論

英國首相邱吉爾:我們的政策就是用上帝賦予我們的所有力量,在陸地、海洋和天空,向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的黑暗罪惡勢力戰鬥!

美國總統羅斯福:合眾國目前最有效的防禦,就是大不列顛成功的保衛它自己。

德國王牌飛行員加蘭:我們看到一個又一個同伴,久經戰鬥考驗的老戰友,相繼從我們的行列里消失了。

書摘

上帝似乎很喜歡和人類開一些玩笑,比如說,如果人類太安寧的話。就來點災難。而希特勒的降臨就意味著災難的開始。如果搞一次世界惡人選舉的話,希特勒無疑是首選。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在他上台不久後就發動了入侵波蘭的戰爭。然而希特勒的野心並未至此結束,其擴大德國版圖的欲壑是難以用波蘭填滿的。在德軍入侵波蘭的勝利基本定局時,他又將目光投向西歐。1939年9月12日,他對其副官說:法國很快會被征服。然後迫使英國議和。10月27日,在柏林召開的一次會議上,他又說:時間拖長對德國不利,我打算在近期進攻西歐。

但是希特勒感到他的將領們對進攻西歐的疑慮很大,這將會影響到德軍的作戰。為增強將領們的信心,希特勒於11月23日就戰爭發展形勢和目標發表了一次演講。他聲稱,67年以來,德國第一次可以不在兩線作戰;由於蘇聯的削弱、蘇德條約的簽訂和美國的中立,蘇美兩國目前不構成威脅;與英法相比,德軍在現役部隊、空軍、裝甲兵和炮兵等方面占有很大優勢;總之,目前是有利時機,6個月後則可能喪失這種時機。

希特勒的三寸不爛之舌並沒有使部屬們增強信心,德國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總參謀長哈爾德等諸多高級將領,不相信德軍的兵力和新式武器占有壓倒優勢,擔心進攻西歐會有很大風險。然而,他們卻無力阻止希特勒進攻西歐的決定。

根據希特勒的指示,布勞希奇和哈爾德於10月19日向希特勒提交了進攻西歐的“黃色”方案,這個方案規定,德軍將主要兵力集中於右翼,其任務是向比利時和法國北部實施主要突擊,並占領英吉利海峽沿岸港口。這個方案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進攻西歐的“施利芬計畫”十分相近,它們都把主攻方向放在右翼,同樣是通過比利時入侵法國。

“黃色”方案頒發之後,在德國三軍總部和各集團軍總部引起了激烈爭論,德軍A集團軍群參謀長曼施坦因的意見尤其引人注目。曼施坦因對“黃色”方案做詳細研究後,對其戰略構想極為不滿。他說:“照我看來,陸軍總部的戰略意圖,就其本質而言,完全是模仿1914年著名的‘施利芬計畫’。至少我感覺到這是一種恥辱。我們這代人居然不能做一個好的計畫來,而要去照抄老文章,儘管是出自施利芬這樣的名家手筆。”

曼施坦因認為,“黃色”方案最大的弱點是僅以割裂英法聯軍為目標,而沒有把殲滅法軍主力作為目標。他斟酌再三,提出了自己的報告。這個報告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如果不在一次決戰中徹底解決法國人,而只是求得一個有限的局部性勝利,則德國所投入的政治和軍事賭注是不划算的i陸軍總部的“黃色”方案所導致的正是這種不合理的結局。進攻西歐的攻擊重點應放在中路A集團軍群方向,通過阿登山地的奇襲行動,迂迴圍殲進入比利時境內的英法聯軍主力。這就是著名的“曼施坦因計畫”。

曼施坦因計畫”中的一個最大膽構想是讓德軍裝甲摩托化部隊通過茂密崎嶇的阿登山地森林,繞過法國堅固設防的馬其諾防線,對英法軍隊進行迂迴奇襲。後來的事實證明曼施坦因是具備軍事才能的,如果不是他,希特勒的美夢可能或者至少不會那么快地輕鬆實現吧。但“曼施坦因計畫”遭到許多德軍高級將領的反對。曼施坦因把自己的計畫上呈了6次,陸軍總部、參謀總部都不予理睬,也沒有轉呈希特勒。

曼施坦因與布勞希奇和哈爾德的關係本來就很僵,現在曼施坦因又一再堅持他們看來是毫無道理的意見,兩位上司不厭煩才怪呢。於是,1940年1月27日,曼施坦因被免去A集團軍群參謀長職務,任命為一個二流步兵軍軍長。實際上,這種職務變化是明升暗降,曼施坦因的官運可能到此終結了。

儘管如此,曼施坦因仍不放棄自己的計畫。所謂天無絕人之路,2月17日,希特勒宴請新任命的5名軍長,曼施坦因乘機向希特勒陳述了自己的計畫。希特勒對此計畫很感興趣,邀請曼施坦因到他的書房密談,對於促使希特勒修改原有“黃色”方案,起了重要作用。

正在這時,發生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真是天助曼施坦因。1940年1月10日,一架德國空軍飛機因迷航飛入比利時領空後被迫降落,機上德國軍官攜帶著一份“黃色”方案,被俘前他只焚燒掉其中的一部分檔案,計畫的相當一部分落入盟軍之手。這樣,原來的“黃色”方案已無密可保,這也促使希特勒放棄原計畫,改向阿登方向進攻。

在希特勒的直接干預下,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和參謀總長哈爾德才開始同意將進攻重點轉到阿登方向。他們制定了具體的實施計畫,並命名該計畫為“鐮割”。希特勒擴張心切,“鐮割”計畫剛剛確定,就馬上下達一道密令:要求各部隊抓緊西線大戰的準備工作,務於5月5日前完成一切進攻準備。德軍參謀部日夜忙亂,柏林的氣氛愈加緊張。一支支德國部隊加緊向西線調動,法西斯的飛機、坦克、步兵、大炮和運輸車輛像一團團濃密的烏雲,在德國西部邊境聚集著、翻滾著……

風聲緊,雨意濃。德國對英、法、荷、比、盧的襲擊如箭在弦,一觸即發。……

目錄

第1章敦刻爾克大逃亡
NO.1陰謀策劃
NO.2閃電出擊
NO.3飛越“馬其諾”
NO.4逃離敦刻爾克

第2章不列顛拒絕和談
NO.1“不要行動”
NO.2揮舞橄欖枝
NO.3“不,決不”
NO.4“海獅計畫”

第3章內引外援御強敵
NO.1全民動員
NO.2借用軍備築防線
NO.3弩炮計畫

第4章利劍爭鋒
NO.1兵器譜
NO.2雷達系統
NO.3不列顛的頑強

第5章七月海峽志未酬
NO.1“輕鬆戰鬥”
NO.2空中格鬥
NO.3交手後的反思

第6章鷹襲失敗瞞戈林
NO.1“鷹襲”計畫
NO.2奇襲雷達站
NO.3“鷹日”行動

第7章黑色星期四
NO.1“黑色星期四”
NO.2英國人的膽藝
NO.3夜襲利物浦

第8章倫敦空戰陷阱
NO.1誤打誤撞襲倫敦
NO.2轟炸柏林
NO.3倫敦空襲
NO.4“黑潭戰線”

第9章歷史銘記的一天
NO.1“一場最大的戰鬥”
NO.2氣餒的行動
NO.3德國的憂慮
NO.4“月光奏鳴曲”

第10章技術優勢真英雄
NO.1“超級機密”
NO.2不倒的倫敦人
NO.3最後的轟炸
NO.4原始電子戰

第11章制空權決定一切
NO.1德軍的失敗
NO.2英軍的勝利

軍事2011年最新出版書籍

軍事書籍是指關於戰爭局勢、軍事戰略動態、軍事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軍隊活動勢態、軍事歷史研究等等相關軍事範疇的書籍。
《偷襲珍珠港》
《1860年華北戰役紀要》
《漢法軍事技術詞典》
《對決庫爾斯克》
《夢斷馬其諾》
《血拚瓜達卡納爾》
《鷹擊不列顛》
《決戰史達林格勒》
《閃擊波蘭》
《光復菲律賓》
《地獄使者——火炮》
《戰爭的文化》
《二戰之謎》
《人質營救手——反恐人員技術指南》
《美軍戰史·海軍陸戰隊》
《東方特工在行動》
《二戰時期瀋陽盟軍戰俘營研究》
《國民黨十大特種部隊》
《國家空天安全論》
《跟著美軍上戰場——零距離解碼戰地美軍》
《軍用光學遙感》
《日落東瀛》
《搏殺中途島》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廣東海防史》
《改變世界歷史的戰爭》
《黃埔軍校完全檔案》
《風中的旗幟:歐洲近世的小國與戰爭》
《網路中心戰裝備體系》
《新戰爭》
《脫胎換骨:單兵訓練大觀》
《笑傲天下:現代戰爭奇謀妙計》
《血戰阿登》
《裝備費用——效能分析》
《循環經濟與軍隊建設》
《鏖戰阿拉曼》
《血捍莫斯科》
《大角逐——國共台灣海峽戰事揭秘》
《世界野戰軍全傳》
《全球反恐手冊:特種部隊實用指南》
《戰場收割者——機槍》
《世界輕武器精選1000》
《高校國防教育新編教程》
《資訊時代美軍的轉型計畫》
《圖說中國歷代騎兵》
《現代密碼學——原理與協定》
《魂歸大西洋》
《全球海上力量》
《橫掃西西里》
《世界戰爭全紀錄》
《大學軍事理論教程》
《軍事理論教程》
《保障信息化技術及其在工程裝備中的套用》
《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思想新論》
《日本海上自衛隊》
《戰爭之手》
《大學軍事學教程》
《新軍隊》
《英國情報組織揭秘》
《近代著名軍艦寫真》
《新武器》
《數字戰場可視化技術及套用》
《突襲蘇維埃》
《反潛飛機搜潛效能評估與決策建模》
《局部戰爭戰役戰局控制論》
《軍備及其影響》
《登入諾曼第》
《納粹德國潛艇史》
《1860年征戰中國記》
《血洗綠色地獄——瓜島之戰》
《宿命的敗退》
《決勝東北》
《席捲太平洋》
《烽火亞平寧——義大利之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