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而》

《論語·學而》

《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其中重點是“吾日三省吾身”;“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禮之用,和為貴”以及仁、孝、信等道德範疇。

作者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英文名字:Confucius。在家排行第二,故也

《論語·學而》《論語·學而》
有人稱為孔二,春秋後期魯國人,漢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二十七日)生於魯國鄒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魯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國貴族,大約在孔子前幾世就沒落了。孔子年輕時做過幾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從事教育,相傳收弟子多達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 孔子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任魯國司寇;後攜弟子周遊列國;最終返魯,專心執教。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尊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於尼丘山,故名丘,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曾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原文

1.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

《論語·學而》《論語·學而》
不亦君子乎?”1.2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1.3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為 人 謀 而 不 忠 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1.5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1.6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1.7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1.8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1.9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1.10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1.11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1.12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1.13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1.14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1.15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內容簡介

百多年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傳統遭到了中國人自己前所未有的打擊,

《論語·學而》《論語·學而》
規模的反孔運動至少爆發過三次:一次是太平天國時期,洪秀全以經其改造的基督教來壓制儒家傳統;第二次是新文化運動時期,西化派在倡導西方科學、民主之時,也從根本上否棄儒家的人文精神;第三次是文化大革命,把儒家劃入封資修行列,力圖批倒批臭。
然而,儒家文化的生命力是十分頑強的,由儒、道兩家共同演繹出來的中國人文精神決不可能為任何政治運動所徹底根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