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教育》

《親職教育》

本書為東南大學教育科叢書之一,系近今中國出版教育專書中最有價值之著作。全書分12章,立親職教育原則101條。前兩章述兒童心理及普通教導法,為提綱挈領之討論;後10章都是拿具體的事實來解釋各項建議之涵義。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圖)《親職教育》《親職教育》

在這書里,小孩子從醒到睡,從笑到哭,從吃到撒,從健康生病,從待人接物的種種問題,都得了很充分的討論。這些討論對於負親職教育責任的,都有很具體的指導。教育家陶行知還評價此書“是兒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稱著者“以科學的頭腦、母親的心腸做成此書”,並深信“此書能解決父母許多疑難問題,……願與天下父母共讀之。”雖然時代發展了,社會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育思想和理念也有了些變化,書中的事例對今天的家庭不盡適用,但本書在教育孩子的原則和方法上卻仍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作者簡介

(圖)陳鶴琴陳鶴琴

陳鶴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兒童教育專家,我國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1914年畢業於清華學堂,後留學美國,先後獲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學士和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碩士學位。1919年回國後,積極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中國化、科學化的兒童教育道路。前後近70年間,在兒童心理親職教育幼兒教育國小教育特殊兒童教育師範教育等方面,進行了長時期的、開拓性的實踐、實驗和研究工作,創建了“活教育”的理論體系。

新中國成立後,陳鶴琴曾任南京師範學院院長。逝世前是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全國幼兒教育研究會名譽理事長,是全國政協第一至五屆委員。他的遺著已編成《陳鶴琴全集》出版。《親職教育》一書於1925年出版後已再版十餘次,是我國現代親職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開創性著作。

內容簡介

陳鶴琴是我國現代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從二十年代開始,他先後創辦了南京鼓樓幼稚園及江西幼師、上海女師、國立幼專等學校,在我國幼兒教育史上享有崇高的聲譽。陳鶴琴先生關於親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是我國親職教育史上的寶貴財富。特別是獨生子女日益增多的今天,親職教育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重溫陳鶴琴先生有關親職教育理論的論述,對當今的父母不無啟迪和教育意義。

媒體評論

(圖)陶行知陶行知

此書系近今中國出版教育專書中最有價值之著作。這本書出來以後,小孩子可以多發些笑聲,父母也可以少受些煩惱了。這本書是兒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著者既以科學頭腦母親心腸做成此書,我願讀此書者亦務須用科學的頭腦和母親的心腸去領會此書之意義。我深信此書能解決父母許多疑難問題,就說它是中國做父母的必讀之書也不為過。

——陶行知

我閱過之後,但覺珠璣滿幅,美不勝收,有數處神乎其技,已臻乎藝術的范域。私幸有此一卷,置諸案頭,可以奉為龜鑑。

——鄭宗海

目錄

願與天下父母共讀之/陶行知

序/鄭宗海

自序

再序

重版序

第一章 兒童的心理

一、小孩子是好遊戲的

二、小孩子是好模仿的

三、小孩子是好奇的

四、小孩子是喜歡成功的

五、小孩子是喜歡野外生活的

六、小孩子是喜歡合群的

七、小孩子是喜歡稱讚的

第二章 學習之性質與原則

一、學習的性質

二、學習的原則

第三章 普通教導法

原則一:對於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積極的暗示,不要用消極的命令。

原則二:積極的鼓勵比消極的刺激好得多。

原則三:小孩子既好模仿,做父母的一方面要以身作則,一方面還要替他選擇環境以支配他的模仿。

原則四: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式的語氣去指揮他們的小孩子。

原則五:做父母的不應當對小孩子多說:“不!不!”事屬可行,就叫他行;事不可行,禁止他行。

原則六:別人做好的事情或壞的事情的時候,做父母的應當以辭色來表示讚許或不讚許的意思給小孩子聽,給小孩子看。

原則七:我們應當按照小孩子的年齡知識而予以適當的做事動機。

原則八:待小孩子不要姑息也不要嚴厲。

原則九:不要驟然命令小孩子停止遊戲或停止工作。

原則十:做父親的應當同小孩子做伴侶。

原則十一:遊戲式的教育法。

第四章 衛生上的習慣

原則一:小孩子不肯穿衣服的時候,我們最好用誘導的方法去叫他穿。

原則二:小孩子應當天天刷牙齒。

原則三:小孩子洗面刷牙,應當在一定的地方做,不應當在任何地方洗刷。

原則四:小孩子洗面的手巾,應當獨自一條。

原則五:小孩子洗面須注意到耳鼻和眼睛。

原則六:小孩子未穿衣洗面刷牙以前,不宜吃東西;

原則七:小孩子吃東西以前須洗手,吃後須揩手。

原則八:小孩子吃飯的時候,應當有適當的盤、匙。

原則九:小孩子吃飯時,應當要有適當的椅桌。

原則十:小孩子吃飯的時候,須要有圍巾。

原則十一:小孩子小食的分量不宜太多,而且要有定時。

原則十二:應當叫小孩子獨自先吃飯。

第五章 衛生上的習慣(續)

原則十三:對於食物,不準小孩子自己隨便亂拿。

原則十四:做父母的不應當因為小孩子要偷食物,就把食物隨便亂藏。

原則十五:做父母的不宜將食物隨便亂攤。

原則十六:小孩子吃午飯後,最好安睡一點中覺。

原則十七:小孩子晚上未睡以前,應當有適當的娛樂。

原則十八:小孩子夜裡睡眠的時候,應當穿睡衣。

原則十九:小孩子不應當有人抱了睡。

原則二十:不準小孩子點燈而睡。

原則二十一:小孩子最好獨睡一床,獨睡一室。

原則二十二:小孩子便溺須有定所。

原則二十三:小孩子大便須一日一次,而且要有定時。

原則二十四:嬰兒不應當終日感受外界的濃厚刺激。

原則二十五:小孩子不應當終日抱在手裡。

第六章 遊戲與玩物

原則一:小孩子需要有適宜的伴侶。

原則二:小孩子應有與動物玩弄的機會。

原則三:小孩子平時宜穿運動套衣。

原則四:小孩子玩好東西以後,應當立刻整理好放在原處。

原則五:小孩子最好有玩水的機會。

原則六:小孩子玩的玩物是要“活”的,不要“死”的。

原則七:玩物的作用,不僅僅是博小孩子之歡心,也要使他因此得著自動的機會。

原則八:凡兇惡醜陋、不合衛生而有危險的玩物,一概不要給小孩子玩。

原則九:小孩子應當有適當的地方以儲藏他的所有物。

原則十:小孩子的玩物應當合乎幾種標準。

第七章 遊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遊戲

原則一:小孩子應有畫圖的機會。

原則二:小孩子應有看圖畫的機會。

原則三:小孩子應有剪圖的機會。

原則四:小孩子應有剪紙的機會。

原則五:小孩子應有著色的機會。

原則六:小孩子應有穿珠的機會。

原則七:小孩子應有錘擊的機會。

原則八:小孩子應有澆花的機會。

原則九:小孩子應有塑泥的機會。

原則十:小孩子應有玩沙的機會。

第八章 小孩子為什麼怕的,為什麼哭的

原則一:做父母的切不可暗示小孩子使他發生懼怕。

原則二:小孩子的懼怕有時要遷移的,所以我們做父母的要格外當心,使小孩子不致發生懼怕。

原則三:不要以“父親”的名義來恐嚇小孩子。

原則四:小孩子發生驚慌時,須慎防其他大的聲響,以免增加他的驚慌。

原則五:小孩子常常哭泣是不好的,我們應當設法把它免除才好。

原則六:小孩子疲倦了是要哭的,或是容易發脾氣的。

原則七:小孩子以哭來要挾的時候,做父母的應當絕對地拒絕他。

原則八:當小孩子不高興的時候,做父母的不應當去暗示他哭。

第九章 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

原則一:做父母的待子女要公平。

原則二:對於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應當在小孩子面前取同一態度。

原則三:做父母的對待子女應當有相當的禮貌。

原則四:要打破一個壞習慣的時候,留心不要養成一個新的壞習慣。

原則五:做母親的不可叫小孩子打罵他的父親以取樂,做父親的也不可那樣。

原則六:切不可欺騙小孩子。

原則七:做母親的不應當背著丈夫去寵愛她的小孩子。

原則八:小孩子作偽是由父母養成的。

第十章 小孩子怎樣學習待人接物的

原則一:教小孩子要從小教起的。

原則二:做父母的應當教育小孩子顧慮別人的安寧

原則三:家裡有人生病的時候,非有特別的關係,做父母的應當使小孩子得著與病人表同情的機會。

原則四:應使小孩子養成收藏玩物的好習慣。

原則五:我們應當教小孩子對待長者有禮貌。

原則六:不準小孩子對待保姆有傲慢的態度。

原則七:做父母的須禁止小孩子作偽。

原則八:不準小孩子打人。

原則九:小孩子在家裡應當幫助他的父母做點事情。

原則十:做父母的應當教育小孩子愛人。

第十一章 我們應當怎樣責罰小孩子的

原則一:誘導比恐嚇、哄騙、打罵都來得好。

原則二:做父母的應當探索小孩子作惡的原因。

原則三:做父母的責罰小孩子以前,應當平心靜氣考察他究竟有無過失。

原則四:不應在別人面前責罰小孩子。

原則五:早上和晚間都不宜打罵小孩子。

原則六:做父母的不應當遷怒於子女。

原則七:小孩子弄壞東西,做父母的去責罰他,並不是因為可惜東西,是因為要改正他的行為。

原則八:當小孩子做錯了事的時候,做父母的應當重責其事,輕責其人。

原則九:倘若父親或母親打罵小孩子的時候,旁人不宜來幫著說“可憐!可憐!苦呀!”這許多話。

原則十:不宜痛打小孩子以致打後懊悔不及。

原則十一:當小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做父母的不應當因為要博小孩子的歡心,就去責備別人。

原則十二:做父母的不要常常去罵他們的小孩子。

原則十三:做父母的不應當以一己之喜怒來支配小孩子的動作。

第十二章 怎樣可以使小孩子的經驗格外充分些

原則一:做父母的應當常常帶領小孩子到街上去看看。

原則二:凡小孩子能夠自己做的事情,你千萬不要替他代做。

原則三:叫小孩子做事,不宜太易,也不宜太難,須在他的能力以內而仍非用力不可的。

原則四:不應當禁止小孩子去探試物質。

原則五:做父母的應當利用兒童的好問心,以作教育兒童的一種良好動機。

第十三章 為兒童造良好的環境

一、遊戲的環境

二、勞動的環境

三、科學的環境

四、藝術的環境

五、閱讀的環境

參考書目

附錄

兒童教育的根本問題(1934年)

怎樣做父母(1935年)

怎樣做父母(1937年)

怎樣教小孩(1937年)

怎樣做父母(1943年)

怎樣做父母(1947年)

怎樣做父母(1948年)

教科文藝期刊大全(七)

教科文藝期刊雜誌涵蓋了各國民俗文化、民間藝術、民間傳統手工藝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國際文化、藝術,且對其保護與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集郵》
《基礎教育課程》
《吉林教育》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基礎教育參考》
《親職教育》
《家庭與家教》
《健與美》
《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教師博覽》
《集郵博覽》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劍南文學》
《繼續教育》
《江南》
《家長里短》
《江蘇技術師範學院學報》
《江西教育學院學報》
《江西科技師範學院學報》
《焦作大學學報》
《焦作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教師》
《家教博覽》
《教學與管理》
《教育導刊》
《教育界》
《教育科學》
《教育科學研究》
《教育理論與實踐》
《教育評論》
《教育實踐與研究》
《江蘇教育》
《江西教育》
《家長月刊》
《記者觀察》
《江西圖書館學刊》
《交際與口才》
《焦點》
《記者搖籃》
《技術與創新管理》
《嘉興學院學報》
《嘉應學院學報》
《教師教育科研》
《教師教育研究》
《教書育人》
《教學研究》
《教學儀器與實驗》
《濟寧學院學報》
《教學與研究》
《教育參考資料》
《教育測量與評價》
《健身科學》
《教育發展研究》
《吉林藝術學院學報》
《江河文學
《教育科學論壇》
《基礎教育參考·幼兒》
《教育科研論壇》
《江蘇高教》
《繼續教育研究》
《基礎教育》
《教育探索》
《教育文匯》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雞西大學學報》
《家教指南》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
《江蘇省高等學校圖書館學報》
《教育部政報》
《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基礎教育論壇》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
《濟南職業學院學報》
《教育教學論壇》
《嘉應文學》
《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
《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
《檢驗醫學教育》
《吉他平方》
《集美大學學報》
《集寧師專學報》
《繼續教育與人事》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
《教育文化論壇》
《基礎教育研究》

盤點各省市教育期刊

教育期刊,是一種以服務教育、服務青少年健康成長為主要使命的教育專業傳媒,富有鮮明的教育主導性、鮮明的地域特徵和鮮明的行業依賴性,發揮著與其他報刊不同的特殊責任和傳播功能。

《課堂內外》
《考試》
《花季雨季》
《師道》
《中國教育報》
《中國小教育》
《現代中國小教育》
《教師博覽》
《中國教育發展研究雜誌》
《新教育》
《中國小教材教學》
《教學月刊》
《國小語文教師》
《中國小教學研究》
《百科知識》
《班主任之友》
《政工導刊》
《國中生》
《國中生之友》
《福建教育》
《輔導員》
《廣東第二課堂》
《湖南教育》
《親職教育》
《江蘇教育研究》

《今日中學生》
《黑龍江教育》
《科學大眾》
《湖北教育》
《青春閱讀》
《少年百科知識報》
《中國教育》
《教育參考》
《中國教育學刊》
《河北教育》
《河南教育》
《外國教育研究》
《廣東教育》
《國中生必讀》
《國中生學習指導》
《貴州教育》
《國中數語外輔導》
《發現》
《教育導刊》
《聯考》
《聯考金刊》
《高中生》
《高中生之友》
《人民教育》
《教師報》
《家長》

《素質教育博覽》
《江西教育》
《遼寧教育》
《教育探索》
《教育現代化》
《教育文匯》
《語言套用研究與教學》
《開放教育研究》
《教育信息報》
《四川教育》
《外國中國小教育》
《江蘇教育》
《成才之路》
《教學與研究》
《天津教育》
《教育藝術》
《海寧教育》
《考試報》
《作文教學通訊》
《中外教壇:國小版》
《中華教育》
《南通教育研究》
《家長報》
《基礎教育研究與實踐》
《江蘇教工
《成都教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