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幕遮·燎沉香》

《蘇幕遮·燎沉香》

這是周邦彥的一首思鄉之詞。上片為眼前所見之景。夏雨初晴,風荷飄舉,清新宜人。下片由景及情,遙想故鄉五月,風光迷人,小楫輕舟,消失於芙蓉浦中。末句“芙蓉”,與上片“風荷”呼應,點明由此及彼、神思賓士由來,具見經營之妙。

基本信息

原詞

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注釋

沉香:燎,燒。沉香,名貴香料,因放入水中下沉而得名。也稱“水沉”、“沉水”。
消溽(rù)暑:消除潮濕的暑氣。溽,濕潤、潮濕。
呼晴:喚晴。舊有鳥鳴可占晴雨之說
侵曉:快天亮之時。侵,漸近。
宿雨:隔夜的雨。
清圓:清潤圓正。
舉:擎起。
吳門:即現在的江蘇蘇州。
長安:借指北宋的都城汴京。
旅:客居。
楫:槳。
芙蓉浦:有荷花的水邊。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別稱。浦,水灣,河流。

今譯

細焚沉香(名貴香料),來消除夏天悶熱潮濕的暑氣。鳥雀鳴叫呼喚著晴天(舊有鳥鳴可占雨之說),拂曉時分我偷偷聽它們在屋檐下的“言語”。荷葉上初出的陽光曬乾了隔夜的雨,水面清潤圓正,荷葉迎著晨風,每一片都挺出水面。
(看到這風景)我想到遙遠的故鄉,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吳越一帶(今錢塘),長久地客居長安。五月,故鄉的我小時候的夥伴是否在想我,劃著名小船,我的夢中來到了荷花塘(詞中指杭州西湖)。

創作背景

周邦彥的詞以富艷精工著稱,但這首《蘇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清新自然,是清真詞中少數的例外。此詞作於神宗元豐六年(1083)至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間,當時周邦彥久客京師,從入都到為太學生到任太學正,處於人生上升階段。詞以寫雨後風荷為中心,引入故鄉歸夢,表達思鄉之情,意思比較單純。

賞析

這首《蘇幕遮》寫他在一個夏天的早晨,由眼前的景色,所引起的思鄉情緒。
“燎沉香,消溽暑”兩句,點明季節。“沉香”是一種香料,“溽[rù]暑”指濕熱的夏天。這兩句說:點燃(燎)起沉香,來驅除夏天的濕熱之氣。作者在室內悶熱難忍,忽然聽到窗前檐頭的鳥語。“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兩句是說:一大早鳥雀就在屋檐下探頭探腦地唧唧喳喳叫個不停,原來昨夜下雨,快天亮時才停,鳥雀都在歡呼天放晴了呢。“呼睛”,歡呼天晴了。“侵曉”:天剛亮。“窺”,偷看。“窺檐語”,指鳥雀在屋檐下張望和啼叫,好象是在互相說話。
檐雀的“呼晴”,把他引到了室外,他信步走到荷塘旁邊。呈現在面前的是多么清麗的景色啊!“葉上初陽乾宿雨”以下三句,寫荷塘景色。那一片片象傘蓋似的荷葉上,昨夜留下的雨珠(宿雨)就要被初升的太陽(初陽)曬乾了。“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水面上清麗而圓的荷葉,一張一張地在微風中亭亭玉立,“舉”是挺立的意思。
詞的上片就是把這樣一幅夏日晨景圖呈現在我們面前。作者只用了二十幾個字,真是既富於表現力,又十分簡潔。
下片一開頭就轉入抒情:“故鄉遙,何日去?”眼前的景色使作者思念起故鄉來了,而故鄉那么遙遠,什麼時候才能回去呢?“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兩句說:我本是南方吳地人,卻長期在北方做官。“吳門”指蘇州,這裡用來代指南方。“長安”在這裡代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久作長安旅”是說自己長期客居在京城做官。
明明是作者長期客居,思念家鄉,可是他偏偏不說自己,而是從家鄉的朋友著筆,說“五月漁郎相憶否?”舊曆五月,已是夏天,正是詞人寫這首詞的季節。“漁郎”,這裡指從前跟作者一起釣魚或打魚的朋友,不知你們還想念我嗎?這裡還含有作者在想念這些朋友的意思,這個意思通過“相憶”的“相”
字透露出來。作者怎么想念呢?“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作者想念同這些朋友乘著小船,打著木槳(小楫),穿行在家鄉那長滿荷花的小河塘里。“芙蓉”,即荷花。“浦”,指河塘。一個“夢”字點明這些只不過是作者的夢影,這個“夢”字也含有不過是夢想罷了的意思。這就表明了他強烈的思鄉情緒和回不了故鄉的矛盾心理。這些都寫得十分輕柔、細膩,不落入俗套。

詞牌簡介

蘇幕遮,唐教坊曲名。按,《唐書·宋務光傳》,此見都邑坊市,相率為渾脫隊,駿馬戎服,名蘇幕遮。又按,張說集有《蘇幕遮》七言絕句,宋詞蓋因舊曲名,另度新聲也。周邦彥詞,有“鬢雲松”句,更名《鬢雲松令》。《金詞》註:般涉調。
格律為:

仄平平,平仄仄(韻),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韻)。中仄平平平仄仄(韻)。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韻)。
仄平平,平仄仄(韻),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韻)。中仄平平平仄仄(韻)。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韻)。(“中”表示可平可仄。(韻)前的字表示韻腳。)

作者簡介

周邦彥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已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