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

粵劇《花蕊夫人》描寫五代時,集才華與智慧於一身的傳奇女子花蕊夫人與背負著亡國遺恨的後唐之主孟昶及宋太祖趙匡胤之間的一段恩怨情仇。

基本簡介

《花蕊夫人》《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這首詩的作者就是花蕊夫人,她是個美麗、聰穎、博學的奇女子,是最受蜀王寵愛的妃子,享盡人間的富貴榮華。無奈一朝國破家亡,她與丈夫雙雙作了宋朝的臣虜,從此掉進了屈辱的深淵。

宋朝的大將軍要娶她作夫人,皇帝趙匡胤要立她為皇后,失去的風光,本來唾手可得,但是她在將軍刀劍之下倔強不從;她在進宮和毒酒兩者之間選擇了後者。 在該劇飾演花蕊夫人的曾小敏表示,這齣戲對青年演員來說,具有很大的挑戰性,細膩的內心情感戲份對演員是一個考驗。

廣東粵劇青年團經過鍛鍊,已走過“磨合期”,現在選擇劇目方面不只是武打戲,而是有意選擇一些能充分表現人物內心情感的文戲,以提高青年演員的演技。由獲得第十屆廣東省藝術節“表演一等獎”及“表演新秀獎”的青年演員曾小敏、彭慶華等演繹的《花蕊夫人》值得關注。

劇情介紹

《花蕊夫人》《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講的是宋太祖趙匡胤在統一國土的鬥爭中,征服後蜀的故事。後蜀主孟昶有一位別號花蕊夫人的寵妃,才貌奇絕,引得征蜀大軍全斌下手攫取,意欲占為己有,以至九五之尊的趙匡胤更逞高技來爭奪美人。然而這花蕊夫人不僅是麗質天生,且詩詞警世,更兼德淑品賢,絕不在威勢面前任意拋擲情感,對趙匡胤的追求引逗,她婉拒以理,且直訴衷心,懇求歸退西川,終老園林。

這使得趙匡胤軟硬無招,又因深憐其人,從而允釋她歸寧贍親。只是,花蕊夫人是個悲劇人物,命運決定她亡國喪家後死在遠離西川的宋都開封。這部戲,恰巧地揭露了封建社會當權者靈魂的醜惡面,塑造了花蕊夫人出污泥而不染的、純情潔好的美德形象,從而完成了對花蕊夫人價值的評說。

人物分析

《花蕊夫人》《花蕊夫人》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這是蘇軾《洞仙歌》的上半闕,詠的是後蜀花蕊夫人——即將在6月份開拍的30集電視劇《花蕊夫人》的女主角。

和古往今來後宮中的許多美麗女子一樣,花蕊夫人的命運不得不和歷史糾纏成一團亂麻。以一身兼亡國與開國兩朝天子的寵愛,已不知是她的幸或不幸。有人說,趙匡胤是為了奪取她才滅了後蜀;也有人說,趙光義是為了爭奪她才弒兄……是是非非,都與這水一樣的女子糾結在一起,獨留後世解不開的謎團。

亡國時代的美麗女子常常會引起人們不公正的指責,而她得到的卻只有一片為之才情側目的讚嘆。她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才女,也是其在作品中盡展女性魅力的惟一。她有著宮廷女子的柔媚,宮詞之中凝珠匯玉,穠麗艷惻。她又有著川妹子的潑辣,在滅亡了她的國家的趙匡胤面前嘲笑後蜀男兒的無能。

她是一朵艷麗的芙蓉花,引得君王競相採摘。她一笑傾國,為了她,蜀主孟昶令成都芙蓉開遍,從此成都號為“錦官城”,流傳至今,何其雅哉!歷史已無可改變,人們的目光總愛落在君王身上。而這位花蕊夫人,卻硬是憑藉著自身的魅力,把人們的目光從才氣縱橫的蜀主孟昶和雄才大略的宋帝趙匡胤的身上吸引到自己這邊。她的時代,是蜀國的“天府盛世”,是四川文化發展的一個頂峰,這其中,不能不說也有著她的功勞。她是蜀中美女風範的代言人,是宮廷后妃情狀的體現者,這樣的一位奇女子,怎不值得人們為她大書特書?

據北京修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宣傳總監透露,公司很早就已將視線放到花蕊夫人身上,想用現代人的視角通過她傳奇的一生,盡現五代前後蜀王統治時期成都經濟文化發展的鼎盛與繁榮,以此展示蜀地風情和古蜀文化的精髓。而《花蕊夫人》一劇正是這一構想所孕育出來的成熟果實。

電視劇《花蕊夫人》將給我們展現那個時期的風譎雲詭,宮廷皇權的錯綜複雜,給歷史疑雲一個現代的解釋,讓人們重新認識這位傾國傾城的花蕊夫人。蜀地的山水凝成了花蕊夫人的美麗;蜀地的文化涵養了花蕊夫人的才情。用這位女子串起那段撲塑迷離的歷史再適合不過了。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度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五代女詩人。《花蕊夫人宮詞》的作者。五代號為“花蕊夫人”者,前後有兩人。其一為前蜀主王建淑妃徐氏(約883~926),成都人,宮中號為花蕊夫人,後封順聖太后。其子王衍,世稱後主。因其姐也為王建妃,故亦稱小徐妃,姐妹皆受寵幸,乃交結倖臣,納賄干政,導引後主荒戲失政,後與王衍皆被後唐莊宗所殺。其二為後蜀主孟昶妃,也姓徐,一說姓費,青城(今四川灌縣)人,也號花蕊夫人。孟昶降宋後,她可能被虜入宋宮,為宋太祖所寵。“花蕊”一詞,或系當時美婦人的特稱。世傳《花蕊夫人宮詞》100多篇,其中確實可靠者90多首。《全唐詩》歸屬於孟昶妃,但據詞中“法雲寺里中元節,又是官家降誕辰”語,中元節為舊曆七月十五日,正是王衍生日,而孟昶則生於十一月十四日,可知當出於王建淑妃手筆。詩作渲染宮苑中游宴風物之盛,描敘情事翔實真切,可藉以考見前蜀的宮闈生活面貌,近人浦江清著有《花蕊夫人宮詞考證》一文。後世盛傳孟昶妃所作“君王城上豎降旗”一詩,當是後人改易後唐王承旨(失名)詠王衍出降的“蜀朝昏主出降時,銜璧牽羊倒系旗”詩句而成,似不足信。其事見中華書局《全唐詩外編》。

五代蜀主孟昶寵信慧妃徐氏,青城(四川灌縣西)人,徐國璋的女兒,貌美如花蕊故封為「花蕊夫人」。精通詩詞,以才貌兼備而得轉寵,被蜀主封為慧妃,昶荒淫,信用奸佞 ,宋太祖趙匡胤知而遣兵征蜀。蜀兵敗,夫人請宋勿以臣屬相待,孟昶偕夫人入京,受封。宋太祖聽說花蕊夫人能寫詩,傳令吟詠,花蕊夫人寫下《口答宋太祖》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後昶死,趙匡胤納夫人為妃,夫人思夫,擬報仇,後謀害不成,面斥匡胤,自盡而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