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夷堅志》

《續夷堅志》是金朝元好問的一部志怪小說集。

簡介

作者:元好問《續夷堅志》四卷,金元好問撰。好問(公元一一九○——一一五七)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析縣)
《續夷堅志》是作者晚年繼宋洪邁《夷堅志》而作,雖然沒有《夷堅志》那樣大的篇幅,但內容是比較豐富的。

《湖海新聞夷堅續志》是繼宋洪邁《夷堅志》、金元好問《續夷堅志》之後出現的一部志怪小說集。
《湖海新聞夷堅續志》分前後兩集,十七門,共五百餘條。書中第一條《大元昌運》元太祖、元太宗元世祖事,顯然為元人作品。其餘絕大部分為宋代故事,間有 元代及前代的故事。此書內容比較複雜,其中大部分是志怪故事,但也有少量條目記載了野史記載了野史佚文,似乎是根據前人的成書輯録的。
元好問《續夷堅志》對宋金蒙三方交戰實況的描寫和金末元初宗教世俗化的反映以及他與文人交往資料的保存,認為《續夷堅志》雖為志怪小說,卻生動記敘了金末元初的社會,剖析了人們的深層心理,體現了以小說存史的特點,在文言小說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元好問《續夷堅志》採用以小說存史的筆觸,藝術地再現了宋、金、蒙交戰的實況,有些作品表現出對這一段歷史回顧的悽苦餘韻.其關於戰爭描寫的特點,在小說發展史有著重要意義。

內容

宋無、王東諸跋

遺山,中原人。使生宋熙、豐間,與蘇、黃諸人同時,當大有聲。不幸出完顏有國日。雖偏方以文飾戎事,用科舉選人,惜又在貞祐前後,不得掌其箋牒文柄,故閒居著述。觀其文與詩詞,宏肆軼宕。及所傳其國人號《中州集》,人各有傳,其顛敘其行業仕隱,詩則一聯不遺;宋士夫淪陷其國者,概見於末。文有史法。其好義樂善之心,蓋廣矣!所續《夷堅志》,豈但過洪景盧而已!其自序可見也。惡善懲勸,纖細必錄,可以知風俗而見人心?豈南北之有間哉?北方書籍,率金所刻。罕至江南,友人王起善見之,亟鈔成帙。其學富筆勤又可知矣。持以示予,時日將夕,讀至丙夜,盡四卷。深有啟於予心!以病不能鈔,姑識卷末而歸之。壬申歲之除、商邱宋無子虛書於沙頭白鷗眠處。

中州曾歷覽,底處覓孤墳!勳業元無我,文章正數君!淵源由《史》、《漢》,警策出機、雲。予亦尚奇者,何期廣見聞。吳道輔景文。

子思子云:“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洪景盧《夷堅志》多政、宣事;元好問《續志》多泰和、貞祐事。其視平世有閒耳!砦窳叟。

吳中王起善博學且勤,人有異書,必手鈔之,此其一也。按《續夷堅志》乃遺山先生當中原陸沈之時,皆耳聞目見之事,非若洪景盧演史寓言也。其勸善戒惡,不為無補。吾知起善推廣之心,即遺山之心也。至順三年,朱方石岩民瞻氏識。
遺山先生《續夷堅志》二卷,乃吳中王起善鈔本,今歸芥甫夏侯。至正二十三年癸卯歲閏三月十七日丁亥借錄,至四月七日丙午錄畢於泗北村居映雪齋、華亭。在家道人孫道明明叔,時年六十有七也。予鈔北地棗本《續夷堅志》四冊,實遺山先生所撰也。至正戊子,武林新刻《金史》,因獲一觀。謹錄此《傳》,附於所書之後雲。是年花朝日、吳下王東起善識。 《傳》不錄余集序
遺山先生當金源末造,備位下僚,浮湛散秩;洊登左司,鏇遭喪亂,淪落以終。晚年以著述自任,頗有志於國史,又為人所沮。詩文之外,寄意於《中州》一集。文人少達而多窮,不信然哉!此《夷堅志》雖續洪氏,而適當百六之會,災變頻仍,五行乖舛,有開必先,動關運會。非弔詭之厄言,實禨祥之外乘。不賢識小,又何譏焉?仆來豫,榮別駕慶出以相,乃其尊甫筠圃先生讀易樓藏本。書凡二卷,而宋子虛王起善二跋皆雲四卷,又稱其別有自序,而卷中無之。不復可考矣!書中大半東京瑣事。余初來,頗資聞見。因為較其訛脫,仍分四卷,以還舊觀。手鈔付梓,且依翁氏所輯遺山《年譜》,略為表系以附於後,庶覽者粗悉其平生雲。嘉慶戊辰冬日,杭郡余集書於大梁書院。《表》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