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小說

志怪小說

志怪小說是中國古典小說形式之一,以記敘神異鬼怪故事傳說為主體內容,產生和流行於魏晉南北朝,與當時社會宗教迷信和玄學風氣以及佛教的傳播有直接的關係。志怪,就是記錄怪異,主要指魏晉時代產生的一種以記述神仙鬼怪為內容的小說,也可包括漢代的同類作品。志怪小說是受當時盛行的神仙方術之說而形成的侈談鬼神、稱道靈異的社會風氣的影響之下形成的。

基本信息

簡介

志怪小說志怪小說

志怪小說是一種以記載描述怪異人事為主的創作屬於小說題材類型之一種,是小說發展演進中一種較為規範和定型化的創作模式,故後人又稱其為“志怪模式”。從其產生和發展看,由“志怪”到“志怪小說”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從其內容與創作手法上看,“志怪小說”基本上是“志怪”這一創作活動的進一步擴展與延伸,這使得“志怪小說”更接近於後世小說的概念。

源頭

中國小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傳說,按地域性可以分為西方崑崙系統、東方蓬萊系統、南方楚系統、中原系統等;按內容可分為自然神和人神兩大類。女媧伏羲黃帝帝俊羿夸父嫦娥西王母,在上古神話傳說中占有重要地位。儘管古代文獻對神話傳說的記載十分簡略,我們仍然可以從中看到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這兩種重要的小說因素。後來的志怪小說、傳奇小說以及《西遊記》《封神演義》等長篇小說都與神話傳說有明顯的繼承關係。後世小說吸收神話傳說中的素材加以演化,這種情況也相當普遍。
志怪小說志怪小說

神話傳說開始只在口頭流傳,到了用文字記載的時候,已經經過一番選擇和加工。有的被采入正史,遂逐漸凝固僵化;有的繼續在口頭流傳,同是不斷豐富發展,分化也一些新的神和英雄,增添了新的故事情節。這些繼續活在人們口頭上的傳說一旦記錄下來,就成為具有濃厚小說意味的逸史。在從神話到小說的這根鏈條中,逸史是關健的一環。不妨說逸史是中國小說直接的源頭。逸史中最接近小說,可竟可以視為早期小說的,莫過《穆天子傳》《燕丹子》 。關於穆王周行天下之事正史的記載十分簡略,《穆天子傳》增加了許多細節,特別是會見西王母以及王美人盛姬之死,頗多故事性。其中的西王母與《山海經》中的西王母相比則增加了人性,而減少了"神性"。燕丹荊軻刺秦王之事, 《戰國策》《史記》均有記載。《燕丹子》不是簡單地複述史書上的內容,而是增加了細節描寫,突出了燕丹這個復仇者的形象。明胡應麟稱此書為"古今小說雜傳之祖"( 《四部正訛》 ),很有見地。

漢代以後

《漢書•藝文志》著錄的小說十五家,都已亡佚。但根據佚文,參考班固的自注和其他資料,仍可得到這十五家小說內容的大致輪廓。其中,近似史書的四種: 《周考》《表史子》 、 《天乙》 、 《臣壽周紀》 ;近似子書的七種: 《伊尹說》《鬻子說》《師曠》《務成子》《宋子》《待詔臣饒心術》《百家》 ;方士書四種: 《黃帝說》 、 《封禪方說》《待詔臣安成未央術》《虞初周說》

今存所謂漢人小說,其實都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作品。《神異經》和《十洲記》託名東方朔撰。前者模仿《山海經》,但于山川道里的敘述較簡略,於異物奇聞則較詳備,觀其文筆,似是晉朝以後文人所作。後者記祖洲、瀛洲等十洲的風物,文字淺薄,大概出自方士之手。 《漢武帝故事》《漢武帝內傳》託名班固撰,圍繞漢武帝的一生,記述了許多神仙怪異的事變。前者文字簡雅,後者文字繁麗而浮淺。又有《漢武帝別國洞冥記》,題後漢郭憲撰,講神仙道術及遠方怪異之事,也是六朝人的偽手托之作。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一向不被認為是小說作品,其中所載故事雖多系當時的真人真事,但往往有完整而曲折的情節,對魏晉南北明小說不能沒有影響。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大批小說作品,按內容可分為兩類:志怪小說和志人小說。

產生及特色

志怪小說志怪小說
志怪小說大多記述神仙方術、鬼魅妖怪、殊方異物、佛法靈異,與巫覡方士、道教、佛教有密切的關係。巫術是一種原始的宗教迷信活動。古人迷信天帝,大事都要向天帝請示,所以常有祈禱占卜占夢之類活動。但不是任何人都能與天帝對話,只有一種人才有資格,這就是巫覡。社會上流傳的各種巫術靈驗的故事遂成為志怪小說的素材。方士是戰國後期從巫覡中分化出來的,他們鼓吹神仙之說,求不死之藥。秦漢以來方士輩出,方術盛行,關於神仙的故事也層出不窮,這也成為志怪小說的素材。志怪小說的作者中有不少就是方士、道士或佛教徒,也有些志怪小說出於文人之手,如張華的《博物志》、乾寶的《搜神記》。

志怪小說流傳至今(包括後人輯佚的)共四十餘種,按內容可分為三類:

一、地理博物,如託名東方朔的《神異經》、晉張華的《博物志》。

二、鬼神怪異,如曹丕的《列異傳》、乾寶的《搜神記》、託名陶潛的《搜神後記》、王嘉的《拾遺記》、吳均的《續齊諧記》。

三、佛法靈異靈王琰的《冥祥記》、顏之推的《冤魂志》。

志怪小說中雖有許多宣揚宗教迷信的作品,但也有不少富有社會意義的篇章,它們或曲折地反映了社會現實,或表達了人民的愛憎與願望,充滿美麗的幻想,值得我們珍視。如《搜神記》中的《三王墓》敘述楚國巧匠干將莫邪為楚王鑄劍,反被楚王殺害,其子長大後為父報仇的故事。《搜神記》中的《韓憑妻》敘述宋康王霸占韓憑的妻子何氏,韓憑被囚自殺,何氏也投台而死,韓憑夫婦墓間生出相思樹,一對鴛鴦“恆棲樹上”,"交頸悲鳴"。 《冤魂志》中的《弘氏》寫地方官迎合朝廷害他的一些官吏紛紛死去,用他的材木在皇帝陵上所建的寺廟也被天火燒毀了。以上三篇作品不僅揭露了統治者的殘暴無恥,也讚揚了那種反抗強暴的精神。再如《搜神報記》中的《白水素女》寫天河裡的白水素女下凡幫助貧善的青年家民謝端成家立業。《搜神記》中的《董永妻》寫董永的孝心感動了天帝,天帝派織女下凡與他結婚,助他償債。劉義慶《幽明錄》中的《劉晨阮肇》寫漢代郯縣劉晨、阮肇入天台山,在溪連遇二女子結為夫婦。半年後出山,"親舊零落,邑屋改易,無復相識。問訊得七世孫。"這類作品寄託了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又如《搜神記》中的《紫玉》寫吳王夫差的小女紫玉與韓重相愛,吳王不許,紫玉氣結而死。韓重與紫玉魂相相會,盡夫婦之禮。這些作品都反映了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曹丕《列異傳》中的《談生》寫人鬼戀愛,吳均《續齊諧記》中的《青溪廟神》寫人神戀愛,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時代女子對愛情生活的嚮往。又如《博物志》中《八月浮槎》的故事,《搜神後記》中阿香推雷車布雨的故事,或表現了人們探索自然奧秘的願望,或對自然現象加以解釋,都是意味雋永的佳作。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多系短小的故事,從小說藝術的角度看來仍然顯得幼稚粗糙,但有的作品已經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畫,如韓憑妻何氏之堅貞與機智,青溪神姑的飄逸與哀婉,都相當突出。

志人小說

志怪小說志怪小說
志人小說產生及特色志人小說的出現,與魏晉以後士族中品評人物、崇尚清談的風氣很有關係。早在東漢初年,班固撰《漢書》即有古今人表,將古今人物分成九品。到了漢末,士族中品評人物的風氣大盛,名士對人的毀譽,往往決定此人終生成敗。而品的評的依據主要是人物言談舉止和軼聞瑣事。魏晉以後士族標榜超脫,崇尚虛無,渡江以後玄風更甚。名士的玄虛清談和奇特舉動遂成為當時的美談,一般士族子弟競相效仿。世之所尚,因有撰集,這就是志人小說。這種志人小說在當時頗受社會重視, 《世說新語》成為學習名士風度的"教科書"。裴啟的《語林》一寫成,遠近許多人都爭著傳抄。就連皇帝也關心這類小說的編纂,梁武帝帝敕命殷芸《小說》 ,就是一個例證。魏晉南北朝志人小說今傳有以下幾種:三國魏邯鄲淳的《笑林》 、東晉葛洪《西京雜記》裴啟的《語林》 、郭澄之《郭子》 、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梁沈約的《俗說》 、殷芸的《小說》。以上各書除《西京雜記》《世說新語》二種外,其他六種只有輯本。

志人小說按內容可分為三類:

一、笑話邯鄲淳所撰《笑林》所收都是一些短小的笑話,"舉非違,顯紕繆"(魯迅《中國小說史略》),開後世俳諧文字之端。

二、野史《西京雜記》是葛洪偽托劉歆作,記述西漢人物軼事,也涉及宮室制度、風俗習慣、衣飾器物,帶有怪異色彩。其中有些故事後來很流行,如王昭君毛延壽故事,司馬卓文君故事。

三、軼聞瑣事。這是志人小說的主要部分,有《語林》 、 《郭子》《世說新語》 、 《俗說》 、 《小說》

《世說新語》是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其撰者劉義慶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宋書》說他"招聚文學之士,近遠必至。"《世說新語》大約成於眾人之手。今本共三卷,按內容分為《德行》、《言語》等三十六篇,記漢末到東晉名士們的遺聞軼事(只有幾條是西漢事),尤詳於王、謝、顧、郗、桓等幾個大的士族。其中有不少故事取自《語林》、《郭子》,文字也間或相同。梁劉孝標為之作注,引用古書四百餘種,補充了許多資料,所引書多已散佚,劉注頗為後人重視。《世說新語》保存了從漢至晉有關社會政治思想宗教文化,以及上層社會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各方面的資料,很有價值。其文學價值在志人小說中也是最高的。它善於刻畫人物,往往只記述人物的隻言片語或一二舉動,便生動地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徵及其精神世界。如周ダ詣王導,從顧和車邊經過,“和覓蝨,夷然不動。周既過,反還,指顧心曰:‘此中何所有?’顧博蝨如故,徐應曰:‘此中最是難測地。’”( 《雅量》 )。 《世說新語》還善於敘事,廖廖數語便能交代一個過程。如魏武帝曹操將見匈奴使,使人代之,自捉刀立床頭。只用六十九個字就交代了整個過程,語言簡約含蓄、雋永傳神。正如明胡應麟所說:“讀其語言,晉人面日氣韻,恍然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 《少室山房筆叢》 )。

漢魏六朝小說對後世小說的發展有深遠影響。在人物刻畫、細節描寫,以及敘事語言的運用等方面,都為唐代的傳奇小說的寫作積累了經驗。一些唐傳奇故事顯然取自這個時期的小說,如《倩女離魂》《幽明錄》中的《龐阿》、 《柳毅傳》《搜神記》中的《胡母班》 、《枕中記》《幽明錄》中的《焦湖廟祝》 ,都有明顯的繼承關係。唐以後,小說中始終有志怪一類,如宋洪邁《夷堅志》清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等,顯然是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的繼承和發展。清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也有不少類似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的篇章。《世說新語》的影響所及,後世有少續作和仿作,如唐王方慶的《續世說新書》 (已佚),宋王儻《唐語林》 、孔平仲的《續世說》 ,明何良俊的《何氏語林》 、李紹文的《明世說新語》 ,清吳肅公《明語林》 、李清的《女世說》等。

小說種類

中國小說

時代名稱階段代表作品
先秦兩漢神話寓言史傳古代小說的萌芽時期精衛填海》;《女媧補天》;《夸父逐日
魏晉南北朝志人小說志怪小說筆記小說古代小說的童年期世說新語》;《搜神記
唐代唐傳奇古代小說的成熟期霍小玉傳》;《鶯鶯傳》;《柳毅傳》;《李娃傳
宋代、元代話本小說白話小說轉折時期錯斬崔寧》;《三國志平話
明代白話小說;擬話本白話小說蓬勃發展時期玉堂春落難尋夫》;《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三言二拍;《清平山堂話本
清代長篇小說長篇小說創作的高潮儒林外史》;《紅樓夢》;《聊齋志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