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堅志》

《夷堅志》

《夷堅志》中國宋代志怪小說集。作者洪邁。

基本信息

簡介

宋代志怪小說集。作者洪邁(1123~1202)。字景盧,別號野處。鄱陽(今江西波陽縣)人。紹興十五年(1145)進士,官至端明殿學士。撰有《容齋隨筆》等書。
洪邁廣覽博聞,從中年起,開始雜采古今奇聞瑣事,本《列子·湯問》“夷堅聞(怪異)而志之”的意思,撰作此書。他說:“《夷堅》諸志,皆得之傳聞,苟以其說至,斯受之而已矣”(慶元二年《夷堅支志丁集序》),又因他急於成書,據說五天之中即能寫出一卷,有人便投其所好,將《太平廣記》中的故事稍加竄改,或另題篇名送給他(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因而書中故事常有見於他書,也有的是從他人筆記里摘錄下來的。他直言不諱說:“鄉士吳潦伯秦出其□公時軒居士昔年所著筆記,剽取三之一為三卷,以足此篇”(《夷堅支志庚集序》)。可見作者凡聞見所及,無不搜求筆錄。

取材

《夷堅志》取材繁雜,凡夢幻雜藝,冤對報應,仙鬼神怪,醫卜妖巫,忠臣孝子,釋道淫祀,貪謀詐欺,詩詞雜著,風俗習尚等等,無不收錄,大多神奇詭異,虛誕荒幻。所以宋末周密就曾批評此書“貪多務得,不免妄誕”(《癸辛雜識序》)。但也有不少故事反映了當時的現實生活,或屬於軼聞、掌故、民俗、醫藥,提供了不少可資考證的材料。如《丙志》卷十六《餘杭三夜叉》記三個婦女生的青面毛身的孩子,可見在宋時曾有這種怪胎。《丁志》卷十一《王從事妻》,記王從事妻子在臨安被人拐去,五年後王為衢州教授時,意外地在西安宰府中與妻相遇,才知其妻被人以三十萬錢買作側室,可見紹興初年南宋臨安的社會情況。《丙志》卷十三《藍姐》,記紹興十二年京東人王知軍的婢女藍姐有膽有識,當群盜入家搶劫時,她持燭引盜自取各物,暗中卻從背後將燭油點污群盜穿的白布袍。後報官按跡搜捕,竟無一人漏網。書中還記載了不少藥方,如《乙志》卷十九《療蛇毒藥》、《丙志》卷十六《異人癰疽方》等。這些記述,似都照實筆錄,為研究宋代社會生活,保存了不少可貴資料。

出版

此書原有420卷,作者生前即按完成時間先後,有多種刻本、抄本行於世。他在《乙志序》中說:“《夷堅初志》成,士大夫或傳之,今鏤板於閩、於蜀、於婺、於臨安,蓋家有其書。”以卷帙甚繁,散失不少。中華書局據涵芬樓編印的《新校輯補夷堅志》重行點校,1981年出版。
宋人洪邁編纂的《夷堅志》是中國文言小說集中最大的一部,也是宋代文言小說與志怪小說的代表之作。但它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創下了中國文言小說之最,更重要的在於《夷堅志》的故事雖仍屬於志怪範疇,卻在談狐說鬼中最大限度的展示了當時社會的種種世相和人情百態,透過神奇怪異的鬼故事,我們了解到的是更深層的文化內涵。

從文化角度對《夷堅志》中的神鬼故事給予解讀它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我們不僅對《夷堅志》中的鬼神故事有一個整體的把握,而且更深入的了解了宋代社會與宋代文化,對整箇中國小說史的研究有些許幫助,這些應該是超乎文本分析之上的更為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