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姑媽》

《牙痛姑媽》

《牙痛姑媽》是著名作家安徒生童話選其中之一作品。

基本信息

簡介

牙痛姑媽》這篇故事於1870年6月開始動筆。

《牙痛姑媽》 《牙痛姑媽》
完成於1872年6月11日,發表於1872年在 哥本哈根出版的 《新的童話和故事集》第三卷第二部。這是一起象徵性的略具諷刺意味的作品,還有一點“ 現代派”的味現。一般人總免不了有點詩人的品質,青春發動期的小知識分子尤其是如此——如中學生,不少還自作多情,會寫出幾首詩。有的因此就認為自己是“詩人”,有些天真的人還會無償贈予他們的“詩人”的稱號。這事實上也是一種“病”。這種病需要有“牙痛姑媽”來動點小手術才能治好。於是“牙痛姑媽”就果然來了——當然是在夢中來的,而這整個的事兒確也是一場夢。

故事內容

這個故事我們是從哪兒蒐集來的呢?

你想知道嗎?

我們是從一個裝著許多舊紙的桶里蒐集來的。有許多珍貴的好書都跑到熟菜店和雜貨店裡去了;它們不是作為讀物,而是作為必需品待在那兒的。雜貨店包澱粉咖啡豆需要用紙,包鹹青魚、黃油和乾酪也需要用紙。寫著字的紙也是可以有用的。

有些不應該待在桶里的東西也都跑到桶里去了。

我認識一個雜貨店裡的學徒——他是一個熟菜店老闆的兒子。他是一個從地下儲藏室里升到店面上來的人。他閱讀過許多東西——雜貨紙包上印的和寫的那類東西。他收藏了一大堆有趣的物件,其中包括一些忙碌和粗心大意的公務員扔到字紙簍里去的重要檔案,這個女朋友寫給那個女朋友的秘密信,造謠中傷的報告——這是不能流傳、而且任何人也不能談論的東西。他是一個活的廢物收集機構;他收集的作品不能算少,而且他的工作範圍也很廣。他既管理他父母的店,也管理他主人的店。他收集了許多值得一讀再讀的書或書中的散頁。

他曾經把他從桶里——大部分是熟菜店的桶里一一收集得來的抄本和印刷物拿給我看。有兩三張散頁是從一個較大的作文本子上扯下來的。寫在它們上面的那些非常美麗和清秀的字型立刻引起我的注意。

“這是一個大學生寫的!”他說。“這個學生住在對面,是一個多月以前死去的。人們可以看出,他曾經害過很厲害的牙痛病。讀讀這篇文章倒是蠻有趣的!這裡不過是他所寫的一小部分。它原來是整整一本,還要多一點。那是我父母花了半磅綠肥皂的代價從這學生的房東太太那裡換來的。這就是我救出來的幾頁。”

我把這幾頁借來讀了一下。現在我把它發表出來。

它的標題是:牙痛姑媽

小時候,姑媽給我糖果吃。我的牙齒應付得了,沒有爛掉。現在我長大了,成為一個學生。她還用甜東西來慣壞我,並且說我是一個詩人。

我有點詩人品質,但是還不夠。但我在街上走的時候,我常常覺得好像是在一個大圖書館裡散步。房子就像是書架,每一層樓就好像放著書的格子。這兒有日常的故事,有一部好的老喜劇,關於各種學科的科學著作;那兒有黃色書刊和優良的讀物。這些作品引起我的幻想,使我作富於哲學意味的沉思。

我有點詩人品質,但是還不夠。許多人無疑也會像我一樣,具有同等程度的詩人品質;但他們並沒有戴上寫著“詩人”這個稱號的徽章或領帶。

他們和我都得到了上帝的一件禮物——一個祝福。這對於自己是很夠了,但是再要轉送給別人卻又不足。它來時像陽光,具有靈魂和思想。它來時像花香,像一支歌;我們知道和記得其它,但是卻不知道它來自什麼地方。

前天晚上,我坐在我的房間裡,渴望讀點什麼東西,但是我既沒有書,也沒有報紙。這時有一起新鮮的綠葉從菩提樹上落下來了。風把它從視窗吹到我身邊來。我望著散布在那上面的許多葉脈。一隻小蟲在上面爬,好像要對這片葉子作深入的研究似的。這時我就不得不想起人類的智慧。我們也在葉子上爬,而且也只知道這葉子,但是卻喜歡談論整棵大樹、根子、樹幹、樹頂。這整棵大樹包括上帝、世界和永恆,而在這一切之中我們只知道這一小片葉子!

當我正在坐著的時候,米勒姑媽來看我。

我把這片葉子和上面的爬蟲指給她看,同時把我的感想告訴她。她的眼睛馬上就亮起來了。

“你是一個詩人!”她說,“可能是我們的一個最大的詩人!如果我能活著看到,我死也瞑目。自從造酒人拉斯木生入葬以後,我老是被你的豐富的想像所震驚。”

米勒姑媽說完這話,就吻了我一下。

米勒姑媽是誰呢?造酒人拉斯木生是誰呢?

我們小孩子把媽媽的姑媽也叫做“姑媽”;我們沒有別的稱呼喊她。

她給我們果子醬和糖吃,雖然這對我們的牙齒是有害的。

不過她說,在可愛的孩子面前,她的心是很軟的。孩子是那么心愛糖果,一點也不給他們吃是很殘酷的。

我們就為了這事喜歡姑媽。

她是一個老小姐;據我的記憶,她永遠是那么老!她的年紀是不變的。

早年,她常常吃牙痛的苦頭。她常常談起這件事,因此她的朋友造酒人拉斯木生就幽默地把她叫做“牙痛姑媽”。

最後幾年他沒有釀酒;他靠利息過日子。他常常來看姑媽;他的年紀比她大一點。他沒有牙齒,只有幾根黑黑的牙根。

他對我們孩子說,他小時候吃糖太多,因此現在變成這個樣子。

姑媽小時候倒是沒有吃過糖,所以她有非常可愛的白牙齒。

她把這些牙齒保養得非常好。造酒人拉斯木生說,她從不把牙齒帶著一起去睡覺!(註:指假牙齒,因為假牙齒在睡覺前總是取出來的。

我們孩子們都知道,這話說得太不厚道;不過姑媽說他並沒有什麼別的用意。

有一天上午吃早飯的時候,她談起晚上做的一個惡夢:她有一顆牙齒落了。

“這就是說,”她說,“我要失去一個真正的朋友。

“那是不是一顆假牙齒?”造酒人說,同時微笑起來。“要是這樣的話,那么這只能說你失去了一個假朋友!”

“你真是一個沒有禮貌的老頭兒!”姑媽生氣地說——我以前沒有看到過她像這樣,以後也沒有。

後來她說,這不過是她的老朋友開的一個玩笑罷了。他是世界上一個最高尚的人;他死去以後,一定會變成上帝的一個小安琪兒。

這種改變使我想了很久;我還想,他變成了安琪兒以後,我會不會再認識他。

那時姑媽很年輕,他也很年輕,他曾向她求過婚。她考慮得太久了,她坐著不動,坐得也太久了,結果她成了一個老小姐,不過她永遠是一個忠實的朋友。

不久造酒人拉斯木生就死了。

他被裝在一輛最華貴的柩車上運到墓地上去。有許多戴著徽章和穿著制服的人為他送葬。

姑媽和我們孩子們站在視窗哀悼,只有鸛鳥在一星期以前送來的那個小弟弟沒有在場。(註:根據丹麥民間傳說,新生的小孩子是鸛鳥送來的。

柩車和送葬人已經走過去了,街道也空了,姑媽要走,但是我卻不走。我等待造酒人拉斯木生變成安琪兒。他既然變成了上帝的一個有翅膀的孩子,他一定會現出來的。

“姑媽!”我說。“你想他現在會來嗎?當鸛鳥再送給我們一個小弟弟的時候,它也許會把安琪兒拉斯木生帶給我們吧?”

姑媽被我的幻想所震動;她說:“這個孩子將來要成為一個偉大的詩人!”當我在國小讀書的整個期間,她重複地說這句話,甚至當我受了堅信禮以後,進了大學,她還說這句話。

過去和現在,無論在“詩痛”方面或在牙痛方面,她總是最同情我的朋友。這兩種病我都有。

“你只須把你的思想寫下來,”她說,“放在抽屜里。他曾經想靠創作為生,結果背了一身債。為了逃避債主,他離開了故鄉,過著極端貧困的生活。)曾經這樣做過;他成了一個偉大的詩人,雖然我並不怎樣喜歡他,因為他並不使人感到興奮!”

跟她作了一番談話以後,有一天夜裡,我在苦痛中和渴望中躺著,迫不及待地希望成為姑媽在我身上發現的那個偉大詩人。我現在躺著害“詩痛”病,不過比這更糟糕的是牙痛。它簡直把我摧毀了。我成為一條痛得打滾的蠕蟲,臉上貼著一包草藥和一張芥子膏藥。

“我知道這味道!”姑媽說。

她的嘴邊上現出一個悲哀的微笑;她的牙齒白得發亮。

不過我要在姑媽和我的故事中開始新的一頁。

我搬進一個新的住處,在那兒住了一個月。我跟姑媽談起這事情。

“我是住在一個安靜的人家裡。即使我把鈴按三次,他們也不理我。除此以外,這倒真是一個熱鬧的房子,充滿了風雨聲和人的鬧聲。我是住在門樓上的一個房間裡。每次車子進來或者出去,牆上掛著的畫就要震動起來。門也響起來,房子也搖起來,好像發生了地震似的。假如我是躺在床上的話,震動就透過我的四肢,不過據說這可以鍛鍊我的神經。當風吹起的時候——這地方老是有風的——窗鉤就擺來擺去,在牆上敲打。風吹來一次,鄰居的門鈴就響一下。

“我們屋子裡的人是分批回來的,而且總是晚間很晚的時候,直到夜深以後很久。住在這上面一層樓的一個房客白天在外面教低音管;他回來得最遲。他在睡覺以前總要作一次半夜的散步;他的步子很沉重,而且穿著一雙有釘的靴子。

“這兒沒有雙層的窗子,但是卻有破碎的窗玻璃,房東太太在它上面糊一層紙。風從隙縫裡吹進來,像牛虻的嗡嗡聲一樣。這是一首催眠曲。等我最後睡下了,馬上一隻公雞就把我吵醒了。關在雞塒里的公雞和母雞在喊:住在地下室里的人,天快要亮了。小矮馬因為沒有馬廄,是系在樓梯底下的儲藏室里的。它們一轉動就碰著門和門玻璃。

“天亮了。門房跟他一家人一起睡在頂樓上;現在他咯噔咯噔走下樓梯來。他的木鞋發出呱達呱達的響聲,門也在響,屋子在震動。這一切完了以後,樓上的房客就開始做早操。他每隻手舉起一個鐵球,但是他又拿不穩。球一次又一次地滾下來。在這同時,屋子裡的小傢伙要出去上學校;他們又叫又跳地跑下樓來。我走到窗前,把窗子打開,希望呼吸到一點新鮮空氣。當我能呼吸到一點的時候,當屋子裡的少婦們沒有在肥皂泡里洗手套的時候(她們靠這過生活),我是感到很愉快的。此外,這是一座可愛的房子,我是跟一個安靜的家庭住在一起。”

這就是我對姑媽所作的關於我的住房的報告。我把它描寫得比較生動;口頭的敘述比書面的敘述能夠產生更新鮮的效果。

“你是一個詩人!”姑媽大聲說。“你只須把這話寫下來,就會跟狄更斯一樣有名:是的,你真使我感到興趣!你講的話就像繪出來的畫!你把房子描寫得好像人們親眼看見過似的!這叫人發抖!請把詩再寫下去吧!請放一點有生命的東西進去吧——人,可愛的人,特別是不幸的人!”

我真的把這座房子描繪了出來,描繪出它的響聲和鬧聲,不過文章里只有我一個人,而且沒有任何行動——這一點到後來才有。

這正是冬天,夜戲散場以後。天氣壞得可怕,大風雪使人幾乎沒有辦法向前走一步。

姑媽在戲院里,我要把她送回家去。不過單獨一人行路都很困難,當然更說不上來陪伴別人。出租馬車大家一下就搶光了。姑媽住得離城很遠,而我卻住在戲院附近。要不是因為這個緣故,我們倒可以待在一個崗亭里,等等再說。

我們蹣跚地在深雪裡前進,四周全是亂舞的雪花。我攙著她,扶著她,推著她前進。我們只跌下兩次,每次都跌得很輕。

我們走進我屋子的大門。在門口我們把身上的雪拍了幾下,到了樓梯上我們又拍了幾下;不過我們身上還有足夠的雪把前房的地板蓋滿。

我們脫下大衣和下衣以及一切可以脫掉的東西。房東太太借了一雙乾淨的襪子和一件睡衣給姑媽穿。房東太太說這是必須的;她還說——而且說得很對——這天晚上姑媽不可能回到家裡去,所以請她在客廳里住下來。她可以把沙發當做床睡覺。這沙發就在通向我的房間的門口,而這門是經常鎖著的。

事情就這樣辦了。

我的爐子裡燒著火,桌子上擺著茶具。這個小小的房間是很舒服的——雖然不像姑媽的房間那樣舒服,因為在她的房間裡,冬天門上總是掛著很厚的帘子,窗子上也掛著很厚的帘子,地毯是雙層的,下面還墊著三層紙。人坐在這裡面就好像坐在盛滿了新鮮空氣的、塞得緊緊的妻子裡一樣。剛才說過了的,我的房間也很舒服。風在外面呼嘯。

姑媽很健談。關於青年時代、造酒人拉斯木生和一些舊時的記憶,現在都湧現出來了。

她還記得我什麼時候長第一顆牙齒,家裡的人是怎樣的快樂。

第一顆牙齒!這是天真的牙齒,亮得像一滴白牛奶——它叫做乳齒。

一顆出來了,接著好幾顆,最後一整排都出來了。一顆挨一顆,上下各一排——這是最可愛的童齒,但還不能算是前哨,還不是真正可以使用一生的牙齒。

它們都生出來了。接著智齒也生出來了——它們是守在兩翼的人,而且是在痛苦和困難中出生的。

它們又落掉了,一顆一顆地落掉了!它們服務的期間沒有滿就落掉了,甚至最後一顆也落掉了。這並不是節日,而是悲哀的日子。

於是一個人老了——即使他在心情上還是年輕的。

這種思想和談話是不愉快的,然而我們卻還是談論著這些事情,我們回到兒童時代,談論著,談論著……鐘敲了12下,姑媽還沒有回到隔壁的那個房間裡去睡覺。

“我的甜蜜的孩子,晚安!”她高聲說。“我現在要去睡覺了,好像我是睡在我自己的床上一樣!”

於是她就去休息了,但是屋裡屋外卻沒有休息。狂風把窗子吹得亂搖亂動,打著垂下的長窗鉤,接著鄰家後院的門鈴響起來了。樓上的房客也回來了。他來來回回地作了一番夜半的散步,然後扔下靴子,爬到床上去睡覺。不過他的鼾聲很大,耳朵尖的人隔著樓板可以聽見。

我沒有辦法睡著,我不能安靜下來。風暴也不願意安靜下來:它是非常地活躍。風用它的那套老辦法吹著和唱著;我的牙齒也開始活躍起來:它們也用它們的那套老辦法吹著和唱著。這帶來一陣牙痛。

一股陰風從窗子那兒吹進來。月光照在地板上。隨著風暴中的雲塊一隱一現,月光也一隱一現。月光和陰影也是不安靜的。不過最後陰影在地板上形成一件東西。我望著這種動著的東西,感到有一陣冰冷的風襲來。

地板上坐著一個瘦長的人形,很像小孩子用石筆在石板上畫出的那種東西。一條瘦長的線代表身體;兩條線代表兩條手臂,每條腿也是一划,頭是多角形的。

這形狀馬上就變得更清楚了。它穿著一件長禮服,很瘦,很秀氣。不過這說明它是屬於女性的。

我聽到一種噓噓聲。這是她呢,還是窗縫裡發出嗡嗡聲的牛虻呢?

不,這是她自己——牙痛太太——發出來的!她這位可怕的魔王皇后,願上帝保佑,請她不要來拜訪我們吧!

“這兒很好!”她作出嗡嗡聲說。“這兒是一塊很好的地方——潮濕的地帶,長滿了青苔的地帶!蚊子長著有毒的針,在這兒嗡嗡地叫;現在我也有這針了。這種針需要拿人的牙齒來磨快。牙齒在床上睡著的這個人的嘴裡發出白光。它們既不怕甜,也不怕酸;不怕熱,也不怕冷;也不怕硬果殼和梅子核!但是我卻要搖撼它們,用陰風灌進它們的根里去,叫它們得著腳凍病!”

這真是駭人聽聞的話,這真是一個可怕的客人。

“哎,你是一個詩人!”她說“我將用痛苦的節奏為你寫出詩來!我將在你的身體裡放進鐵和鋼,在你的神經里安上線!”

這好像是一根火熱的錐子在向我的顴骨里鑽進去。我痛得直打滾。

“一次傑出的牙痛!”她說,“簡直像奏著樂的風琴,像堂皇的口琴合奏曲,其中有銅鼓、喇叭、高音笛和智齒里的低音大簫。偉大的詩人,偉大的音樂!”

她彈奏起來了,她的樣子是可怕的——雖然人們只能看見她的手:陰暗和冰冷的手;它長著瘦長的指頭,而每個指頭是一件酷刑和平具。拇指和食指有一個刀片和螺絲刀;中指頭上是一個尖錐子,無名指是一個鑽子,小指上有蚊子的毒液。

“我教給你詩的韻律吧!”她說。“大詩人應該有大牙痛;小詩人應該有小牙痛!”

“啊,請讓我做一個小詩人吧!”我要求著。請讓我什麼也不是吧!而且我也不是一個詩人。我只不過是有做詩的陣痛,正如我有牙齒的陣痛一樣。請走開吧!請走開吧!”

“我比詩、哲學、數學和所有的音樂都有力量,你知道嗎?”她說。“比一切畫出的形象和用大理石雕出的形象都有力量!我比這一切都古老。我是生在天國的外邊——風在這兒吹,毒菌在這兒生長。我叫夏娃在天冷時替我穿衣服,亞當也是這樣。你可以相信,最初的牙痛可是威力不小呀!”

“我什麼都相信!”我說。“請走開吧!請走開吧!”“可以的,只要你不再寫詩,永遠不要再寫在紙上、石板上、或者任何可以寫字的東西上,我就可以放鬆你。但是假如你再寫詩,我就又會回來的。”

“我發誓!”我說,“請讓我永遠不要再看見你和想起你吧!”

“看是會看見我的,不過比我現在的樣子更豐滿、更親熱些罷了!你將看見我是米勒姑媽,而我一定說:‘可愛的孩子,做詩吧。你是一個偉大的詩人——也許是我們所有的詩人之中一個最偉大的詩人!’不過請相信我,假如你做詩,我將把你的詩配上音樂,同時在口琴上吹奏出來!你這個可愛的孩子,當你看見米勒姑媽的時候,請記住我!”

於是她就不見了。

在我們分手的時候,我的顴骨上挨了一錐,好像給一個火熱的錐子鑽了一下似的。不過這一忽兒就過去了。我好像是漂在柔和的水上;我看見長著寬大的綠葉子的白睡蓮在我下面彎下去、沉下去了,萎謝和消逝了。我和它們一起下沉,在安靜和其中消逝了。

“死去吧,像雪一樣地融化吧!”水裡發出歌聲和響聲,“蒸發成為雲塊,像雲塊一樣地飄走吧!”

偉大和顯赫的名字,飄揚著的勝利的旗子,寫在蜉蝣翅上的不朽的專利證,都在水裡映到我的眼前來。

昏沉的睡眠,沒有夢的睡眠。我既沒有聽到呼嘯的風,砰砰響的門,鄰居的鈴聲,也沒有聽見房客做重體操的聲音。多么幸福啊!

這時一陣風吹來了,姑媽沒有上鎖的房門敞開了。姑媽跳起來,穿上衣服,扣上鞋子,跑過來找我。

她說,我睡得像上帝的安琪兒,她不忍心把我喊醒。

我自動地醒,把眼睛睜開。我完全忘記了姑媽就在這屋子裡。不過我馬上就記起來了,我記起了牙痛的幽靈。夢境和現實混成一起。

“我們昨夜道別以後,你沒有寫一點什麼東西嗎?”她問。

“我倒希望你寫點呢!你是我的詩人——你永遠是這樣!”

我覺得她在暗暗地微笑。我不知道,這是愛我的那個好姑媽呢,還是那位在夜裡得到了我的諾言的可怕的姑媽。

“親愛的孩子,你寫詩沒有?”

“沒有!沒有!”我大聲說。“你真是米勒姑媽嗎?”

“還有什麼別的姑媽呢?”她說。

這真是米勒姑媽。

她吻了我一下,坐進一輛馬車,回家去了。

我把這兒所寫的東西都寫下來了,這不是用詩寫的,而且這永遠不能印出來……

稿子到這兒就中斷了。

我的年輕朋友——這位未來的雜貨店員——沒有辦法找到遺失的部分。它包著熏鯖魚、黃油和綠肥皂在世界上失蹤了。它已經完成了它的任務。

造酒人死了,姑媽也死了,學生也死了——他的才華都到桶里去了:這就是故事的結尾——關於牙痛姑媽的故事的結尾。
(1872年)

作者簡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麥作家。1805年,安徒生誕生在丹麥奧登塞鎮的一座破舊閣樓上。他的父親是個鞋匠,很早就去世了,全家靠母親給人洗衣服維持生活。安徒生雖然過著十分貧窮的生活,但他卻有自己遠大的理想。開始,他決心當一名演員,起初,他想學習舞蹈和演戲,

《牙痛姑媽》 安徒生
卻遭到了拒絕,後來被一位音樂學校的教授收留,學習唱歌。因為他沒有錢只好離開了音樂學校。經過十幾年的奮鬥,終於踏進了文壇。從三十歲開始,專心從事兒童文學創作,一生中共寫了168篇童話故事。如  《醜小鴨》《看門人的兒子》《皇帝的新裝》《夜鶯》《豌豆上的公主》等。選編在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二冊中的 《賣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其中的一篇。

丹麥作家。1805年4月2日生於丹麥菲英島歐登塞的貧民區。父親是個窮鞋匠,曾志願服役,抗擊拿破崙的侵略,退伍後於1816年病故。當洗衣工的母親不久即改嫁。安徒生從小就為貧困所折磨,先後在幾家店鋪里做學徒,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少年時代即對舞台發生興趣,幻想當一名歌唱家、演員或劇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當了一名小配角。後因嗓子失潤被解僱。從此開始學習寫作,但寫的劇本完全不適宜於演出,沒有為劇院所採用。1822年得到劇院導演約納斯.科林的資助,就讀於斯萊厄爾瑟的一所文法學校。這一年他寫了《青年的嘗試》一書,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爾特的筆名發表。這個筆名包括了莎士比亞、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發表第一首詩《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於1829年問世。這是一部富於幽默感的遊記,頗有德國作家霍夫曼的文風。這部遊記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會的初步承認。此後他繼續從事戲劇創作。1831年他去德國旅行,歸途中寫了旅遊札記。1833年去義大利,創作了一部詩劇《埃格內特和美人魚》和一部以義大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1835)小說出版後不久,就被翻譯成德文和英文,標誌著作者開始享有國際聲譽。

他的第一部《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集》包括《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達的花兒》,於1835年春出版。1837年,在這個集子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故事,編成童話集第1卷。第2卷於1842年完成。1847年又寫了一部《沒有畫的畫冊》1840至1857年,安徒生訪問了挪威瑞典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小亞細亞非洲,在旅途中寫了不少遊記,如:《一個詩人的市場》(1842)、《瑞典風光》(1851)、《西班牙紀行》(1863)《訪問葡萄牙》(1866)等。他在德、法等國會見了許多知名的作家和藝術家。1847年在英國結識了狄更斯

安徒生寫過三部自傳:1832年寫的《小傳》(1926)1847年在德國出版的《正傳》和後來寫的一部《傳記》(1855)。他的小說和童話故事也大多帶有自傳性質如《即興詩人》、《奧.特》(1836)、《不過是個提琴手》(1837)、《兩位男爵夫人》(1848)、《活還是不活》(1857)、《幸運的貝兒》(1870)等。他在《柳樹下的夢》(1853)、《依卜和小克麗斯丁》(1855)、《她是一個廢物》(1853)等作品中,還寫了鞋匠、洗衣婦等勞動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時也表現了丹麥的社會矛盾,具有深刻的現實性和人民性。

1843年,安徒生認識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真摯的情誼成了他創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個人生活上不是稱心如意的。他沒有結過婚。他晚年最親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爾徹。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爾徹的宅邸去世。這位童話大師一生堅持不懈地進行創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獻給“未來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寫了168篇童話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譯成80多種語言。

安徒生塑像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體現了丹麥文學中的民主傳統和現實主義傾向。他的最好的童話膾炙人口,到今天還為世界上眾多的成年人和兒童所傳誦。有些童話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看門人的兒子》等,既真實地描繪了窮苦人的悲慘生活,又滲透著浪漫主義的情調和幻想。由於作者出身貧寒,對於社會上貧富不均弱肉強食的現象感受極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摯的筆觸熱烈歌頌勞動人民,同情不幸的窮人,讚美他們的善良、純潔等高尚品質;另一方面又憤怒地鞭撻了殘暴、貪婪、虛弱、愚蠢的反動統治階級和剝削者,揭露了教會僧侶的醜行和人們的種種陋習,不遺餘力地批判了社會罪惡。《皇帝的新裝》辛辣地諷刺了皇帝的昏庸無能和朝臣們阿諛逢迎的醜態;《夜鶯》和《豌豆上的公主》嘲笑了貴族的無知和脆弱。有些故事如《白雪皇后》則表現了作者對人類理想的看法,即堅信“真善美終將取得勝利”的樂觀主義信念。他在最後一部作品《園丁和主人》中,還著力塑造了一個真正的愛國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始終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安徒生的一些童話故事,特別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顯示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雖然把滿腔同情傾注在窮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擺脫不幸的道路,又以傷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極情緒。他認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導人們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時也進行道德說教,宣揚基督教的博愛,思想,提倡容忍與和黔的精神。

安徒生的童話同民間文學有著血緣關係,繼承並發揚了民間文學的樸素清新的格調。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數取材於民間故事,後期創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間歌謠和傳說。

在體裁和寫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樣化的,有童話故事,也有短篇小說;有寓言,也有詩歌;既適合於兒童閱讀,也適合於成年人鑑賞。他創造的藝術形象,如:沒有穿衣服的皇帝、堅定的錫兵、拇指姑娘、醜小鴨、紅鞋等,已成為歐洲語言中的典故。

作品風格

在語言風格上,安徒生是一個有高度創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運用丹麥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和民間故事的結構形式。語言生動、自然、流暢、優美,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

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紹到中國,《新青年》1919年1月號就刊載過周作人譯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譯文。1942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蘭張近芬合譯的《旅伴》。此後,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和開明書店陸續出版了安徒生童話的譯本、安徒生傳及其作品的評論。譯者有鄭振鐸、茅盾、趙景深、顧均正等。不過解放前的譯本都是從英語、日語或其他國家文字轉譯過來的。解放後,葉君健對安徒生原著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直接從丹麥文把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全部譯成中文。人民文學出版社於1955、1958、1978年多次出版了葉君健譯的《安徒生童話選集》。

安徒生是丹麥19世紀著名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始人。他生於歐登塞城一個貧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書,當過學徒工。受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他自幼酷愛文學。11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為追求藝術,他14歲時隻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經過8年奮鬥,終於在詩劇《阿爾芙索爾》的劇作中嶄露才華。因此,被皇家藝術劇院送進斯拉格爾塞文法學校和赫爾辛歐學校免費就讀。歷時5年。1828年,升入哥爾哈根大學。畢業後始終無工作,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1838年獲得作家獎金——國家每年撥給他200元非公職津貼。

安徒生終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於朋友——商人麥爾喬家中。

安徒生文學生涯始於1822年。早期主要撰寫詩歌和劇本。進入大學後,創作日趨成熟。曾發表遊記和歌舞喜劇,出版詩集和詩劇。1833年出版長篇小說《即興詩人》,為他贏得國際聲譽,是他成人文學的代表作。

“為了爭取未來的一代”,安徒生決定給孩子寫童話,出版了《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此後數年,每年聖誕節都出版一本這樣的童話集。其後又不斷發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漸擱筆。近40年間,總計寫了童話168篇。

安徒生童話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即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前者為主導風格,多體現在歌頌性的童話中,後者多體現在諷刺性的童話中。

安徒生的創作可分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童話多充滿綺麗的幻想、樂觀的精神,體現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特點。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達的花兒》、《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野天鵝》、《醜小鴨》等。中期童話,幻想成分減弱,現實成分相對增強。在鞭撻醜惡、歌頌善良中,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憂鬱情緒。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親的故事》、《演木偶戲的人》等。晚期童話比中期更加面對現實,著力描寫底層民眾的悲苦命運,揭露社會生活的陰冷、黑暗和人間的不平。作品基調低沉。代表作有《柳樹下的夢》、《她是一個廢物》、《單身漢的睡帽》、《幸運的貝兒》等。

作者年表

1805年4月2日出生於丹麥費恩島奧登塞小鎮。

1816年11歲時父親過世。

1819年14歲時獨自離家到哥本哈根,尋求創作機會。

1822年8月發表作品《嘗試集》,含詩劇及故事共三篇。此集子因其出身寒微而無出版機會,但已引起文化界某些人士的注意。10月,進入中等教會學校補習文化,共讀六年,對其教育方式感到痛苦不已;不過這六年中大量閱讀名家作品,也練習創作詩篇、歌劇。1827年,離開學校回到哥本哈根。發表詩歌,受到上流社會評論家稱讚,鼓起安徒生對寫作的信心。

1829年,寫出長篇幻想遊記《阿馬格島漫遊記》出版,第一版銷售一空。出版商立刻以優厚條件買下第二版,安徒生因此從飢餓的壓迫中解脫。喜劇《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愛情》在皇家歌劇院上演。同年也出版第一本詩集。

1830年,初戀失敗。開始旅行;第二本詩集出版。

1831-1834年,戀愛再度失敗,遭逢母喪,不久出版長篇自傳體小說《即興詩人》。

1835年30歲時開始寫童話,出版第一本童話集,僅61頁的小冊子,內含《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達的花兒》共四篇。作品並未獲得一致好評,甚至有人認為他沒有寫童話的天份,建議他放棄,但安徒生說:“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

1844年,寫出自傳性作品《醜小鴨》。

1846年,寫出《賣火柴的小女孩》。

1970年出版晚期最長一篇作品《幸運的貝兒》,共七萬餘字,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感受為基礎寫成的,但不完全是自傳。

1867年,被故鄉奧登塞選為榮譽市民。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時,因肝癌逝世於朋友的鄉間別墅。喪禮備極哀榮,享年70歲。

安徒生童話選

安徒生童話是每個孩子童年的夢想,安徒生童話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即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前者為主導風格,多體現在歌頌性的童話中,後者多體現在諷刺性的童話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