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的套鞋》

在《幸運的套鞋》中,安徒生利用幻想世界來做現實的人生試驗,指明一勞永逸的“幸運套鞋”並不能給我們帶來真正的幸福。

基本信息

簡介

《幸運的套鞋》幸運的套鞋
這是1838年5月安徒生出版的名為《三篇富有詩意的故事》中的一篇。故事雖不富有詩意,卻充滿了苦惱和麻煩。所謂“富有詩意”,實際上是一個“諷刺語”,諷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頭腦里所閃念過的許多幻想——人就是這樣一種奇特的動物:他表面上的舉止言行看起來非常有理智,有邏輯,但他頭腦中有時所閃念過的思想,卻是非常荒唐。而《幸運的套鞋》就讓他體驗一下這些閃念。體驗以後只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我們應該認真對待的就是生活現實。“他(司法官)不禁衷心地稱讚幸福的現實——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我們這個時代雖然缺點不少,比起他剛才進入的那個時代,究竟好得多。”這個故事中的情節都是來自安徒生本人和他的一些相識的人的生活表面的和頭腦中的體現。這也可以說是一篇具有哲理的、當代一些高尚神奇的作家所謂的“現代派”的作品。從這一點講,這篇作品也具有極為深刻的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安徒生(1805年-1875年)的《沒有畫的畫冊》是由33則故事(33個夜晚)組成。安徒生最初並沒商把它看作是“給孩子講的童話”一直到晚年手定自己童話全集的時候,本書才被收入童話一類。事實上,這應當是一本寫給成年人的“人生童話”。本書初版時,就在德國獲得空前的成功,被最廣泛地流傳,甚至超過了安徒生的所有童話作品第一篇對它的評論說:“裡面的許多圖畫提供了故事和小說的素材,是啊,一位想像力豐富的人完全可以用這裡的素材創作出長篇小說來。”英國對本書也評價極高,說它是:“《伊利亞特》的縮本!”對於這本在安徒生一生的創作中占有特殊地位的小書,長期以來,在中國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此次推出此書的單行本,一方面是為了彌補這一遺憾.另一方面是將此書獻給所有記得人生的美和愛的讀者們。

讀後感

《幸運的套鞋》《幸運的套鞋》

安徒生童話與民間童話有一個很明顯的不同:安徒生並不避諱悲慘的結局。他的確寫了很多結局一片光明的童話,可他一旦想要“悲慘”一下,就會熄滅所有的燈,連一絲光亮都不留下。
一般來說,民間童話里的主人公無論經歷過怎樣的坎坷,終究都會有一個不錯的結局,“童話”也因此幾乎成為幸福和快樂的代名詞。受民間童話浸染較深的作家會把這種精神帶入自己的作品,比如托爾金的《魔戒》,以及最近剛剛火了一把的《納尼亞傳奇》。在這些作品中,主人公都經歷了遊歷與磨難,最後正義戰勝邪惡,大家“從此幸福地生活下去”。《納尼亞傳奇》似乎更能傳達“童話的價值是幫助人完成精神的成長”這一思想,讓兄妹四人的成長在另一個世界完成,並用一個魔衣櫥作為主人公通向那個世界的途徑。在別人(已經完成了成長曆程的人)看來,他們根本就不曾離開——他們在魔衣櫥中度過的時間和現實世界的時間沒有交叉,從衣櫥中走出來,時間仍停留在進入衣櫥的那一刻。其實這正是成長的真實狀況:兒童(以及正在經歷成長的大人)的身體並沒有離開現實的世界,思想和情感卻可能正在地覆天翻。所有這些經歷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外人(即使是至親至近的人)無法洞悉。我想,把這種經歷叫做“幻境中的成長”,應該不謬。
其實每個人都曾走進過一個“魔衣櫥”,我們開闔自如地從“衣櫥”中出來進去,反反覆覆,直到真正成熟。每一次經由“衣櫥”進入“幻境”,我們都會有不同於上次的經歷,遭遇各種難解的問題。而每個人的“衣櫥”最終也都會消失——當成長完成,“衣櫥”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不同的,只是每人保留“衣櫥”的時間的長短。短如《野獸國》、《千與千尋》,長如《魔戒》、《納尼亞傳奇》。可無論是千尋還是弗拉多,最終都能憑藉在幻境中獲取的經驗“幸福(平靜也是一種幸福)地生活著”,而在安徒生的童話《幸運的套鞋》中,那個神學學生在經歷了遊歷與幻滅之後,卻連求死都不可得。
《幸運的套鞋》開篇那種調侃的筆調錶現出作者的老辣。安徒生豈是一個不諳世事的人,他洞悉了人世的荒誕和人們的無聊,然後不緊不慢,輕描淡寫地幽幽道出。這種對世事的洞明在這篇童話中不時閃現。有人說安徒生晚年的童話有很多悲慘的因素,其實這篇寫於1838年(安徒生33歲)的童話已表現出他對“幸福”的質疑。
這篇童話寫了5個人的經歷:司法官、守夜人、實習醫生、錄事、神學學生。他們得到“幸運女神的女僕”的眷顧,有機會穿上一雙可以實現任何願望的套鞋,然而他們卻都在實現願望之後感到了幻滅。
童話的第一節“開端”有個耐人尋味的細節:放衣帽的前房中坐著兩位仙女:幸運女神的女僕與憂慮女神本人,她們要行使自己在人間的職責。憂慮女神事必躬親,而幸運女神卻沒有親自降臨。作者似乎是在提醒人們:這並不是一個真正幸運的故事。真正的幸運就如同幸運女神那樣,從不輕易降臨人間,她只是讓她的女僕向人間撒出一些幸福的碎屑,當這些微不足道的碎屑隨風飄散,人們能感受到瞬間的幸福,而塵埃落定之後,籠罩人間的只有憂慮。“開端”中,憂慮女神一語成讖:所有穿上了“幸運的套鞋”的人,都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

司法官的故事:回到自己認為完美的時代,是不是幸福?

安徒生用司法官自己的遭遇回答了這個問題。司法官嚮往“完美的中世紀”,然而當他真正到了那個時代,卻只感到骯髒和不適。幻想總是把沒有得到的東西打扮成最美好的樣子,而當它真的來臨,人們的第一反應卻是拒絕接受(即使是好事,也會不相信),然後是尋找各種自我欺騙的證據。也許,每個人骨子裡都是葉公,只願沉溺在自己認為的“真實”中,毫無意義地想要逃避現實。
司法官在“中世紀”遇到了一些人並和他們交談——只有與人接觸,才有可能弄清真實的狀況,幻想只會讓事情越來越撲朔迷離——兩個時代的人各自用自己的方式來說話,談話竟然還進行得不壞。是的,誤解隨時可以發生,在真相揭露之前,它甚至還會挺美麗。人們用自己的標準去看待別人,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別人,這都為誤解添磚加瓦,最終壘成一道難以逾越的高牆。
司法官不是這個故事中最悲慘的人,他經歷了“中世紀的幻滅”後回到現實,並開始體會現時代的幸福。作者此時還沒有放棄對幸福的追尋——畢竟,這才是對幸福的第一問。

守夜人的故事:變成自己想要成為的人,是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第一問的答案是否定的,作者繼續探詢,讓一個守夜人變成了他所羨慕的紳士,藉此發出了第二問。
別人的生活總比自己的要好。人們互相羨慕,知多知少卻不知足。鄭淵潔曾經有段時間寫了一些充滿詩意的作品,《三十六萬五千天》、《黑母雞白母雞》、《遙遠的地方有一個夢》、《梧桐樹下》、《奔騰驗鈔機》等等,我以為是他童話創作的最高成就。在這些童話中,他不止一次地表達出人們的這種心理:幸福在別處,身邊無風景。守夜人藉助幸運的套鞋體會到了紳士的不幸,發現了自己所認為的幸福其實並不值得追求。
當一個人放棄了追尋已久的願望的時候,他就開始回歸現實,並能在現實中發現美好的一面。然而看清事實並不那么簡單——它往往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經歷幾次反覆。守夜人就“又進入了一次魔衣櫥”,靈魂飛上了月球去尋找幸福。這一次的結果是,他差點丟掉了自己的軀體。
遊歷結束,“他坦白地說這是他一生中最可怕的一夜。”
在“守夜人的故事”中,安徒生妙語迭出
安徒生對“做詩”的定義:“人們在一生中誰都有過富有詩意的一瞬間。如果一個人把這一瞬間的思想寫下來,那么他就可說是在做詩了。”
對愛情詩集的戲謔:“當一個人在戀愛的時候,他會寫詩的。不過頭腦清醒的人不至於把這種詩印出來罷了。”
對失戀的調侃:“他的戀愛是個三角——可以說是一個打碎了的幸福的四角的一半。”

實習醫生的故事

1、當心中正在縈繞的願望變為現實,會感到幸福嗎?
安徒生給實習醫生安排了三次“幸運的經歷”。在第一次經歷中,實習醫生可以實現任何說出口來的願望。
“說出口來的願望”頗耐人尋味。人們有時會被一些想法所湮沒,但卻不願再前進一步,把它清楚地說出來。這些想法堆積在心裡其實是無濟於事的——即使是在童話時代,也只有你許過願,它才可能實現。人們也會被一些境遇所困擾,可意識到自己的困境並不夠,能夠忍耐困境也還遠遠不夠——只有你真正希望自己走出困境,明白地告訴自己了,才可能擺脫它。
那么然後呢?擺脫了困境,是不是就得到了幸福?實習醫生的答案是否定的——他感到糟糕透頂。
2、洞察別人的內心是一件幸福的事嗎?
實習醫生的第二個“幸運”是能夠洞察任何人的內心。短短的幾次遊歷,不到一頁文字,已頗有小王子在各個星球間遊歷的味道。安徒生這個偉大的作家,能在作品的細小之處傳達出極其豐富的情感。他把自己對愛情的態度穿插在對不同人內心的描述之間,閱讀時,一不小心就會有采貝遺珠之憾。比如這一段:“他覺得這顆心像一座神聖的大教堂;神龕里有一個純潔的白鴿子在飛翔。他自然地想跪下來,但是卻不得不走開,到另一顆心裡去。他仍然能聽到教堂琴樓里的琴聲,同時他覺得自己已經變成一個更好、更新的人。”我不認為這僅僅是安徒生對宗教的禮讚。
你的經歷是一架織布機,你讀到的東西是一根根線。你只能在自己的織機上,用自己的手法,編織出自己的經緯。好的作品總是能源源不斷地給人們這些線,隨他們自己編織出形態各異的圖案。
3、讓身體舒服一點,能帶來幸福嗎?
實習醫生在遊歷了人們的內心之後,“頗感到有些兒混亂”。他想“洗一次俄國澡”來疏緩一下,但只得到了別人的嘲笑。“當他回到房間裡去以後,他在頸項上貼了一塊膏藥,在背上也貼了一塊膏藥,想把他的瘋狂吸收掉。”
自救的方式如此荒誕而無用——這可不是在童話中才有的事。

錄事的故事

1、藝術能否救贖人生?
在這個故事裡,安徒生連藝術的功用都否定了!
錄事本來是個平庸的、現實的人,他不小心犯了個常人都可能有的錯誤(穿錯了),卻因此得到了一個體驗別樣人生的機會。
無欲無求則無悲無喜。忙忙碌碌的日子雖然黯淡,卻也能夠應付。可是他穿上了套鞋,又恰好遇到了一個詩人,就產生了擺脫瑣碎的日常生活的願望。於是“幸運的套鞋”給了他敏感的心和充盈的感情——這就象是萵苣姑娘的長髮,能把一個人拉入象牙之塔。
用詩人的方式描述世界,是安徒生最擅長的。這段故事中有許多讓人嘆服的深刻與靈動的幻想。
2、長出翅膀,就擁有了自由與幸福?
詩人“想要飛翔”的願望又使錄事變成了一隻鳥。然而鳥的世界也好不到哪兒去,只是人類世界的另一種形式。它糊裡糊塗地失去自由,莫名其妙地回到森林,最後又誤打誤撞地變回錄事。
他的夢似是醒了:“我怎么睡得這么糊塗?我做的這場夢也真夠混亂。這全部經過真是荒唐透頂!”
即使給你一雙翅膀,也不能自由地飛翔——這大概才是最悲涼的事情。

神學學生的故事

1、旅行能帶來幸福嗎?
旅行是現實人生的遊歷,可它卻無法超越生活煩瑣。如果世界就是這個樣子的話,那么旅行只能讓你看到更多的苦難與悲涼。神學學生想要品味平凡人生中的幸福,借了雙套鞋想出去散散步——沒想到,他借到的是一雙能實現願望的套鞋,於是開始了在世界各國的遊歷。他沒有在旅程中得到任何愉悅,所有關於“別處”的幻境一一打破。
2、宗教是個幸福的歸宿?
當這個神學學生對世界失望之後,他“希望身軀能躺著不動,讓心靈去遨遊”。他把最後救贖的希望留給了宗教:“無論我到什麼地方去,我總覺得缺乏一件什麼東西,使我的心情不快——我所希望的是一件比此刻還要好的什麼東西。是的,某種更美好的東西——最好的東西。”
這“最好的東西”是什麼呢?看看安徒生的回答:“他的願望達到了:他的身軀在休息,他的精神在遨遊。索龍曾說過:任何人在還沒有進棺材之前,不能算是快樂的。這句話現在又重新得到了證實。”這簡直是對死神的禮讚了。故事講到這兒,似乎還留了一絲光明:至少在死的時候,這個學生是幸福的。然而此時,幸運女神的使者和憂慮女神出現了。她們熄滅了這最後一道亮光:憂慮女神把套鞋從學生腳上拉下來——她認為學生沒有完成命中注定要完成的任務,因此還沒有獲得死的資格。然後,她把套鞋拿走了——她早已認定,“幸運的套鞋”是她的財產。
對於不再留戀人間的人來說,死也許是不錯的歸宿。而現實則是:想要離開人世的人,卻往往必須堅持著留下來。這么看來,憂慮女神把“幸運的套鞋”據為己有是天經地義的:“幸運的套鞋”只給人帶來了悲慘。人們實現了心中最強烈的願望,卻沒有感到快樂和幸福,反而發現一切都是那么令人絕望。那些美妙的場景原來都只能存在於幻想中,它們無比嬌弱,在現實中無法存活。幸福虛無縹緲,它們零零碎碎斷斷續續地在人頭頂上掠過,轉瞬即逝,充其量只是人生中的一點碎屑。

安徒生童話選

安徒生童話是每個孩子童年的夢想,安徒生童話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即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前者為主導風格,多體現在歌頌性的童話中,後者多體現在諷刺性的童話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