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中國]

《爸爸》[中國]
《爸爸》[中國]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爸爸》改編自王朔90年代早期的一部小說《我是你爸爸》。講述了喪妻的男人馬林生與他一手拉扯大的兒子之間日趨緊張的關係。這個在機關里混日子的小職員在對待兒子的時候,時而濫施暴力、時而搖尾乞憐,有時又滿腔熱情地和兒子稱兄道弟。但最終父子之間仍然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鴻溝。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本片改編自王朔90年代早期的一部小說《我是你爸爸》。講述了喪妻的男人馬林生與他一手拉扯大的兒子之間日趨緊張的關係。這個在機關里混日子的小職員在對待兒子的時候,時而濫施暴力、時而搖尾乞憐,有時又滿腔熱情地和兒子稱兄道弟。但最終父子之間仍然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鴻溝

導演簡介

馮小剛馮小剛與王朔

《爸爸》是中國著名"痞子文學"作家王朔的電影處女作,也是他迄今為止唯一的一部電影作品。這部影片據說對當代中國的社會關係進行了一些隱晦的譏諷,因此從來就沒有在國內公映。富有戲劇性的是 2000年的瑞士洛加諾電影節將本片評選為當年的最佳影片,票友導演王朔也許並不因此有太多的興奮感:本片的公映為此又遙遙無期了。

影片評論

馮小剛馮小剛

大家知道所謂《爸爸》其實就是根據王朔的著名小說《我是你爸爸》,改編而成的電影。王朔是當代文學中的一個略帶傷痕文學和反思文學色彩,另加北京鄉土氣息的一個天才作家。他的作品,能夠深刻剖析所處年代,人們內心的黑與白,社會上的種種怪而不怪的現象。小說寫得好,電影自然也是相當的有水準

故事,從一個預演的葬禮開始,馮小剛以積極嚴肅而滑稽的表情念悼詞,為出現淚痕,還要點點兒眼藥水。這是一小人物,一個普通的人物,但卻是活生生生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人。在一個四合院裡,鄰里關係的微小衝突,馬車略帶頑皮,也頗有思想。看似無聊、頑皮的馬車,正如多年思想教育的生硬和乏味的寫照。馬車氣老師,馬車和社會上閒散人員的衝突,都在揭示社會上的浮躁和無奈情緒。

這是一部無法用語言形容的電影,這裡的故事真的是微小不過的事情。包括外表強悍,內心膽怯的馬車爸爸。他為給兒子出氣,於憤怒中拿起蜂窩煤,準備和小混混斗上一番。當見到混混後,他卻退縮了。馬林生看似強大,其實就像被摔碎在地上的蜂窩煤一樣,內心膽怯,怕招惹是非。正是這微不足道的小事,讓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這就是一個常人,不是英雄的常人。因為,膽怯是人本能的反應。

馬車爸爸帶著馬車,也的確很艱難。而這也正是小人物的生活。在工作上,略有作為的馬車爸爸,在生活中可謂一塌糊塗。馬車經常給他闖禍,因為馬車畢竟是個孩子。馬車還給爸爸當了一個媒人,成就了馬車爸爸的又一段姻緣。馬車也在成長,馬車更像一個英雄。

重溫這部電影,讓人感受到平凡的人生中,不平凡的生活。

電影的另一大特色,自然是經典台詞

馬林生訓兒子馬車:“你出來!你出來!你給我出來!甭坐那兒跟垂簾聽政似的。”

馬林生打開了兒子馬車的抽屜,拿起馬車小時候玩過的玩具電話,對著聽筒說了三段話:

1. 公安局嗎?請你們立即逮捕馬車同志!

2. 撒拉熱窩的公民們,德軍通告:兩人以上不許交頭接耳!

3. 給我接行政處……工會主席馬林生的四居室什麼時候分下來,難道這事也要馬主席親自過問?!……速辦!

馬林生與兒子馬車談心:

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還愛護。有了問題,有了矛盾,也能像處理國與國之間的事務一樣,坐下來,推心置腹地談一談,  擺事實,講道理,互諒互讓,大國小國,一視同仁,即不以武力相威脅,又不糾纏歷史老帳。和平、友誼發展。從今往後你也甭管我叫爸了。

馬林生和齊懷遠約會:

……

馬林生:來來來,你站起來,走兩步看看。

齊懷遠:說說吧,對我什麼印象?第一眼形象怎么樣,還過得去吧?像我這樣的,走到大街上,不影響市容吧?

齊懷遠:“你是不是有什麼慢性病啊?”

馬林生:“沒有啊……!”

1990年後禁片不完全目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