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夜白圖》

《照夜白圖》

《照夜白圖》為唐代畫家韓乾的作品,現藏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照夜白”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騎,圖中“照夜白”系一木椿上,昂首嘶嗚,四蹄騰驤,似欲掙脫韁索。本圖用筆簡練,線條織細有勁,馬身微加渲染,雄駿神態已表現出來。

基本信息

【名稱】照夜白圖

照夜白圖照夜白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唐代

【作者】韓乾

【文物原屬】民間收藏

【文物現狀】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畫作內容

紙本,設色,縱30.8厘米,橫33.5厘米

照夜白圖(唐 韓乾作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照夜白圖(唐 韓乾作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圖中所畫的照夜白,是唐玄宗所喜愛的御馬,它被系在一木樁上,鬃毛飛起,鼻孔張大,眼睛轉視,昂首嘶鳴;四啼騰驤,似欲掙脫羈絆。不僅畫出馬的膘肥肌健的外形,更著力表現其傑騖不馴的雄駿神采。用筆簡練,線條纖細而道勁,渲染不多而體積感、質感頗強。圖左上題“韓乾照夜白”六字,系南唐後主李煜題字。左邊上方有“彥遠”二字,似為唐代著名美術史家張彥遠的題名;左下有宋米芾題名,並蓋有“天生真賞”朱文印。是流傳有緒的名跡。

畫名解釋

照夜白,為唐玄宗御馬,屬於“胡種馬”。所謂“胡種馬”,又叫做“汗血馬”或“天馬”,原產於西域大宛國。大宛,古西域國名,在今中亞費爾乾納盆地。張騫通西域以後,大宛與西漢王朝往來頻繁。唐玄宗李隆基時,大宛與大唐關係更加密切。天寶三年,唐改大宛為寧遠,並將義和公主遠嫁寧遠國王為妻。寧遠國王向玄宗獻“胡種馬”兩匹。玄宗親自將這兩匹馬命名為“玉花驄”和“照夜白”。

作者簡介

韓乾,陝西藍田人,生活在唐玄宗時代。少時家境清寒,常為酒家送酒。大詩人王維發現他的才能,資助他學畫,“初師曹霸,後自獨擅”,遂成為畫馬名家,玄宗時供奉內廷,玄宗曾令他師事陳閎畫馬,他說;“臣自有師,陛下內廄之馬,皆臣之師也。”(《唐朝名畫緣》)可見他的成就是從現實生活的觀察,寫生所取得的。

畫跡有《姚崇像》、《安祿山像》、《玄宗試馬圖》、《寧王調馬打球圖》、《龍朔功臣圖》,均錄於《歷代名畫記》,《內廄御馬圖》、《圉人調馬圖》、《文皇龍馬圖》等52件,輯於《宣和畫譜》。傳世作品有《牧馬圖》,錄於《故宮名畫三百種》。

關於韓乾的馬,杜甫在《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一詩中,批評韓乾把馬畫得太肥,稱其畫肉不畫骨,實際上,當時韓乾是照實際情況畫的,是寫真。因為是皇帝的寶馬,有專人餵養,除皇帝外,其他任何人都不得使用,所以養得膘厚肉肥,更主要的是畫作反映了當時時代的審美觀念。杜甫在另一篇作品《畫馬贊》中,稱韓乾畫馬“毫端有神”,這還是很公道的。

流失過程

20世紀30年代,這幅國寶級傳世之作流出故宮,藏在溥心畲家中。英國收藏家戴維德知道後,便托人向溥陳說,請求轉讓,最後,以一萬銀元的價格轉讓給了戴維德。後來,此畫又從英國人手中轉到了日本人手中,後又轉到美國人手中,最後,收藏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盤點流失在國外的稀世珍寶

圓明園罹難150周年之際,流失在外的上百萬件珍稀文物再次牽動人心。然而,中國文物流失海外的數量究竟有多少?這恐怕是一個誰也無法準確回答的問題。但可以確定的是,那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數字,大得足以讓國人心驚肉跳,大得足以讓世人瞠目結舌。而那些散落在海外的稀世珍寶,究竟在哪裡,能不能回家,更是讓國人糾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