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門雜記》

《津門雜記》

《津門雜記》刻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初分上中下3冊。1986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丁緜孫、王黎雅點校的《天津風土叢書·津門雜記》。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津門雜記》津門雜記

《津門雜記》分上中下三卷,為讀者提供了天津由一主要以產鹽為業的商埠,逐漸向工業城市轉變的可貴資料。其中下卷“衣兜菸捲”記載:“紫竹林通商埠頭,粵人處此者頗多。原廣東通商最早,得洋氣在先,類多效泰西所為。嘗以紙捲菸葉,銜於口吸食之。又如衣襟下每作布兜,裝置零物,取其便也。近則津人習染,衣襟無不作兜,凡成衣店估衣鋪所制新衣,亦莫不然。更有洋人之侍童馬夫輩,率多短衫窄袴,頭戴小草帽,口銜菸捲,時辰表練,特掛胸前,顧影自憐,唯恐不肖。”此段文字說明,在中國最早吸食紙菸的是廣東人,捲菸初到津門,最早接受捲菸的是受僱于洋人的馬夫等。

作者介紹

《津門雜記》《津門雜記》

張燾,字赤山,祖籍浙江錢塘(今杭州),出生在北京,幼年隨父寓居天津。他博學多才,工書善畫,通醫術,懂外文。寓居天津三十年間,他記錄了自己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一些事件,又在稗官野史中悉心蒐集了很多有關天津古蹟、奇事的記載和詩篇,積久成帙,編成《津門雜記》。此外,張燾還把《伊索寓言》中的70篇故事翻譯、編成了《海國妙喻》,這是中國比較早的《伊索寓言》譯本。

清代筆記小說名錄

清代是筆記小說蔚為大觀的時代,許多文學大家鍾情於筆記小說,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如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袁枚的《子不語》、張潮的《虞初新志》、沈起鳳的《諧鐸》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作。
《聞見異辭》
《康輶紀行》
《鋤經書舍零墨》
《觚勝》
《雨窗消意錄》
《溪上遺聞集錄》
《貓苑》
《昔柳摭談》
《三借廬筆談》
《大雲山方雜記》
《黃山領要錄》
《虎口餘生記》
《黃孝子尋親紀程》
《壺天錄》
《兩般秋雨庵隨筆》
《咫聞錄》
《冷廬雜識》
《南漘楛語》
《清嘉錄》
《初月樓聞見錄》
《嘯亭雜錄》
《粵行紀事》
《記縊鬼》
《津門雜記》
《西清筆記》
《此中人語》
《南皋筆記》
《薈蕞編》
《春在堂隨筆》
《誌異續編》
《蜀難敘略》
《瀛濡雜誌》
《瓮牖余談》
《蘿庵游賞小志》
《金壺七墨》
《庸庵筆記》
《重論文齊筆錄》
《郎濳紀聞》
《燕下鄉脞錄》
《明齊小識》
《北東園筆錄》
《熙朝新語》
《宋艷》
《七頌堂識小錄》
《謏聞續筆》
《酒令叢抄》
《海外紀事》
《澳門記略》
《宋瑣語》
《勝飲篇》
《千百年眼》
《榆巢雜識》
《梅花草堂集》
《浪跡叢談》
《瞑庵雜識》
《茶香室叢抄》
《影談》
《道聽途說》
《印雪軒隨筆》
《客窗閒話》
《三異筆談》
《璅雜記》
《秋燈叢話》
《亦復如是》
《埋憂集》
《澆愁集》
《聽雨軒筆記》
《女聊齋志異》
《淞南夢影錄》
《笑笑錄》
《淞濱瑣話》
《石渠隨筆》
《里乘》
《右台仙館筆記》
《耳食錄》
《小豆棚》
《螢窗異草》
《履園叢話》
《諧鐸》
《耳郵》
《子不語》[清代筆記小說]
《蜀碧》
《夜譚隨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