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也妮·葛朗台》

《歐也妮·葛朗台》

《歐也妮•葛朗台》是巴爾扎克“最完美的繪寫之一”。小說最大的成就是塑造了一個吝嗇鬼典型。巴爾扎克把資產階級嗜錢如命的本質披露得淋漓盡致。葛朗台的形象是對資產階級金錢拜物教的生動寫照。巴爾扎克寫出了法國大革命以後資產階級暴發戶的發家過程,揭示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資產階級聚斂財富的特點。葛朗台是一個通過政權更迭大發橫財的暴發戶,是大革命後得勢的資產階級的代表,又是復辟王朝時期遊刃有餘的大財主。他積聚財富的歷史充滿了血腥味。這個吝嗇鬼具有時代特徵:他懂得商品流通和投機買賣的訣竅,尤其是懂得公債投機和資金周轉的重要性,精通如何利用債務關係和商業信用提供的機會。

基本信息

《歐也妮·葛朗台》《歐也妮·葛朗台》
《歐也妮•葛朗台》(1833)是巴爾扎克最得意的長篇小說之一。作者創作的時代,貴族階級日趨衰落,“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係全都破壞了”(馬克思恩格斯語),代之而起的是飛揚跋扈的資產階級暴發戶和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金錢勢力。小說正是通達對葛朗台及其侄兒查理充滿血腥罪惡的發家史的描寫,反映了這一時代特徵。整部小說形象地再現了19世紀初期法國社會中人和人之間的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創作背景

法國巴黎羅丹博物館的庭院內,默默地站立著一個巨人,這就是巴爾扎克塑像,著名雕塑家羅丹留下的傳神傑作,常常令人想起這位法蘭西民族最光輝的巨匠坎坷的命運,勤奮的一生,剛強的意志,深邃的思想和犀利的筆鋒。
巴爾扎克(1799~1850)經歷了法國近代史上一個動盪的時期(拿破崙帝國,波旁王朝,七月王朝)。無論是家庭或是社會,都沒有給予他特別優厚的恩惠。不論在哪裡,父母和教師都沒有對巴爾扎克抱什麼希望,更不要說發現他什麼天才。這也難怪,他在一次只有35名學生參加的會考中,竟名列第32。這種成績的學生,會有什麼出息呢。巴爾扎克大學畢業後便進了律師事務所,如他父母所希望的,這是“鐵飯碗”。但年輕的巴爾扎克不再甘於平庸了。他不顧家庭反對,辭去職位專心寫作。在一處貧民窟的閣樓上,巴爾扎克開始作家生涯。迫於貧窮和飢餓,他為通俗小報寫過一些光怪陸離的東西,開辦過印刷廠。這些活動不但沒有贏利,反而使巴爾扎克負債累累。這巨額債務像惡夢一樣纏繞著巴爾扎克,直至1850年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但他並未消沉,在他書房中布置了一座拿破崙的小像,並寫下了激勵自己一生的座右銘:“我要用筆完成他用劍所未能完成的事業。”巴爾扎克在生活中跌跌撞撞地前行,但也就在這碰撞中認識了生活,而且比別人認識得更深刻。他留下的巨著《人間喜劇》,包括91部作品,就是十九世紀法國生活的一部百科全書。其中著名的篇章有:《舒昂黨人》、《高利貸者》、《高老頭》、《古物陳列室》、《紐泌根銀行》、《幻滅》、《農民》??,在短短20年內,他每年要寫4~5部小說。每天伏案至少18個小時,他的《賽查·皮羅多》是25小時內寫成。《鄉村醫生》用了72小時,而長達幾十萬字的名著《高老頭》竟是三天內一氣呵成。為保證寫作時清醒,巴爾扎克嗜濃咖啡如命,他曾說過:“我將死於3萬杯咖啡。”果然,慢性咖啡中毒成為他死因之一。
《歐也妮·葛朗台》是他最優秀的小說之一。據說是他與後來成為他妻子的俄國貴婦韓斯卡夫人熱戀中的產物。初稿曾寄往遙遠的俄羅斯,中途未曾遺失真是萬幸。巴爾扎克稱此篇為“最出色的畫稿之一”。這部小說充分體現了他豐富的藝術實踐和創作的特色。
《歐也妮·葛朗台》以歐也妮的故事貫穿全書,但是突出的成就是塑造了既貪婪又吝嗇的老葛朗台的形象,這是此書最大成就。巴爾扎克用漫畫式的誇張,真實的細節描寫,個性化的語言,塑造了愛財如命,毫無親情的吝嗇的葛朗台。在金錢導演下,葛朗台時而憂,時而喜;時而如虎,時而如羊;他的一言一行,一嗔一怒,都離不開他的最高任務:占有金子,保住金子。通過歐也妮的悲劇形象則控訴了拜金主義對社會的毒害。從藝術上看,作品在塑造人物、描寫環境、敘述故事等方面取得了驚人的成就。精細入微的環境描寫,反映了時代風貌,生動再現了社會各個層面的生活,可以說是整個法蘭西歷史的一個真實斷面。另外,作品結構緊湊,步步深入,一氣呵成,各線索之間互相聯繫,顯得跌宕有致。行文如滾滾洪流,直瀉而下,筆勢酣暢,具有濃烈的抒情意味。這部小說以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傑作震撼著每一位讀者,在法蘭西文學史具有獨特魅力。
《歐也妮·葛朗台》對於巴爾扎克本人來講,是他小說創作的一次飛躍。葛朗台的形象作為世界文學人物長廊中四大吝嗇鬼之一而流傳後世。這部書對於讀者來說也是巴爾扎克小說中最具可讀性的一部著作,它以諷刺的巧妙運用而吸引著人們。巴爾扎克其他批判現實主義作品雖博大精深,卻很難讓人一氣讀下,原因在於他敘述的冗長,技巧的呆板,唯此部除外。總之,巴爾扎克仍以其《人間喜劇》成為當時法國社會出色的書記員。巴爾扎克不僅屬於他的時代,也不僅屬於法蘭西民族,巴爾扎克是全人類的驕傲。

作品簡介

《歐也妮.葛朗台》講述的是老葛朗台的獨生女兒天真美麗的歐也妮愛上了破產落魄的表弟夏爾。為了資助夏爾,她將父親的金幣全部贈給了他,這一舉動激怒了老葛朗台,父女倆兒發生了激烈的衝突。一向膽小而賢淑的母親因此一病不起,而歐也妮這個痴情的姑娘最終等到的卻是發了小財歸來的負心漢。

作者簡介

《歐也妮·葛朗台》巴爾扎克
巴爾扎克是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是一位具有濃厚浪漫情調的偉大作家,一邊因奢華的生活而負債累累,一邊以崇高深刻的思想創作出博大精深的文學巨著。他的生活趣事層出不窮,而作品更被譽為“法國社會的一面鏡子”。在他逝世時,文學大師雨果曾站在法國巴黎的濛濛細雨中,面對成千上萬哀悼者慷慨激昂地評價道:“在最偉大的人物中間,巴爾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優秀的人物中間,巴爾扎克是佼佼者。”

作品人物介紹

葛朗台是小說著力刻畫的人物。他貪婪、狡黠、吝嗇,金錢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獨自觀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臨終前也不忘吩咐女兒看住金子。他做起生意來是個行家裡手,常裝口吃耳聾,誘使對方上當受騙而自己穩操勝券。他家財萬貫,但開銷節省,每頓飯的食物,每天點的蠟燭,他都親自定量分發。為了錢他六親不認,剋扣妻子的費用;要女兒吃清水麵包;弟弟破產他無動於衷;侄兒求他,他置之不理。作者筆下的這一形象刻畫得極為生動,成為世界文學史上四大吝嗇鬼形象之一。

老葛朗台與傳統的守財奴的形象不大一樣,它不僅熱衷於守財,更善於發財,他精於算計,能審時度勢,平時不動聲色,看準時機一定會果斷出擊。索漠城裡,誰都嘗到過他的厲害,但他們反倒更敬佩他了,把他看成索漠城的光榮,這是因為金錢在當時社會具有無邊的魅力。老葛朗台死後,雖然歐也妮.葛朗台有了一大筆遺產和收入,可是她和以前一樣,過著儉樸的生活。她也是精打細算地,積攢了許多年的家產,有人說她和她的父親一樣吝嗇。可是,她把錢用到了慈善機構和教育上。她和她的爸爸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作品評價

《歐也妮·葛朗台》《歐也妮·葛朗台》
小說把心理分析、風俗描繪、細節刻畫、哲學議論融為一體,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它無論在思想或藝術方面都標誌著作家的一次飛躍。

本作品出版於1833年,反映的是19世紀初的法國外省生活,主要描寫資產階級發家史和當時的人情關係。

葛朗台的形象是作品最大的成就。這個人物最明顯特徵是嗜錢如命和極端的吝嗇。然而,讀者千萬別以為他只是個老式地主和吝嗇鬼,作者塑造的是一個法國大革命後起家的資產階級暴發戶形象。他比舊式地主精明、也更兇狠,聚財方式更充斥著血腥味。他靠投機革命發了財,當過行政委員、市長,任職時期,利用職務,大撈油水,僅十幾年就成為索漠城首富,他懂得商品流通和投機買賣,利用債務和商業信用大把賺錢。他兼有大土地所有者和金融資產者的特徵,他的得勢反映了復辟王朝時期土地、金融資產階級主宰一切的社會現實。

作品還圍繞著歐也妮的婚事,對金錢腐蝕人心,,侵害人際關係作了深刻揭示。克羅旭和格拉桑家為娶歐也妮展開針鋒相對鬥爭,葛朗台心裡明白,他們為他的財產來,他便利用他們“釣魚”,最後歐也妮答應了蓬風先生的求婚,他激動得哆嗦著連連表示願做她的“奴隸”,這場赤裸裸的金錢交易,已無情地揭去了美麗而神秘的愛情面紗。

小說情節曲折生動,布局嚴謹,語言個性化都十分突出。全書在不長的篇幅里安排了葛朗台家、侄兒查理、歐也妮與求婚者三條線索,但作者並沒有平鋪直敘,而是開始就把三者扭在一起描寫,至家庭糾紛後立即推向高潮,又突然收尾,在多線索中顯得條理清晰,主次分明,令人叫絕,至於葛朗台老頭富於個性的語言,更令歷來理論家百談不厭。

《歐也妮.葛朗台》是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巴爾扎克創作的《人間喜劇》中的一部傑出作品。故事是在家庭內部日常生活中展開的,沒有聳人聽聞的事件,沒有絲毫傳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說,這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而其慘烈的程式卻不亞於古典悲劇。

巴爾扎克的這部代表作,描寫了資產階級暴發戶發家的罪惡手段,作品深刻揭露了資產階級的貪婪本性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塑造出葛朗台這樣一個舉世聞名的吝嗇鬼形象。據說,這部小說是巴爾扎克與後來成為他妻子的俄國貴婦韓斯卡夫人熱戀時的產物。巴爾扎克本人非常珍愛這部小說,稱它為“最出色的畫稿之一”。一百多年來,這部作品以其自身獨特的文學美學價值對世界文學的發展和人類進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馬克思、恩格斯因此讚譽巴爾扎克是“超群的小說家”。

巴爾扎克所有的書僅僅組成一部書:一部生動的、閃光的、深刻的書,在這部書里,我們看到我們的整個現代文明在來去、走動,帶著我也說不清楚的、和現實摻雜在一起的驚惶與恐怖之感;一部了不起的書,詩人題作喜劇,而他本可以題作歷史的……

作品梗概

《歐也妮·葛朗台》《歐也妮·葛朗台》
葛朗台是法國索漠城一個最有錢、最有威望的商人。這座城市盛產葡萄酒,因此,酒桶的市價很不壞。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時,葛朗台已經是個富裕的箍桶匠了。他認得字,能寫會算,四十歲時娶了木板商的女兒為妻室;買下了區里最好的葡萄園;他向革命軍承包葡萄酒,很撈了些錢。

拿破崙執政時期,他當上區長,還得到拿破崙頒發的榮譽團十字章。一八○六年,他又從丈母、外婆、外公處得到三筆遺產,成為州里“納稅最高”的人物。在收成好的年景,可以出產七、八百桶的葡萄酒,他還有十三處分種田,一百二十七阿爾邦草原。他由原來只有二千法郎的商人變為擁有一千七百萬法郎的大富翁。

葛朗台精明狡猾,他搞投機買賣,預計得“象天文學家一樣準確”;論起他的發財本領,“葛朗台先生是只老虎,是條巨蟒:他會躺在那裡,蹲在那裡,把俘虜打量半天再撲上去,張開血盆大口的錢袋,倒進大堆的金銀,然後安安寧寧的去睡覺,好象一條蛇吃飽了東西,不動聲色,冷靜非凡,什麼事情都按部就班的。”在做交易時,他討價還價,裝口吃,把對方弄得暈頭轉向而陷入他的圈套,結果他讓別人吃虧了,自己討得了便宜。

由於吝嗇和愛財,葛朗台在家庭生活中是個錙銖必較的人物。他指揮一切、命令一切,親自安排一天的一伙食。連多用一塊糖,多點一根蠟燭也不許可。他的妻子象奴隸般的順從。為了省錢,全家的衣服都由妻子、女兒縫製。她們整天做著女紅,女兒已二十三歲了,葛朗台根本還沒想到過要給她對親。家裡雜務由女僕拿儂包辦,她“象一條忠心的狗一樣保護主人的財產”。她身軀高大,象個擲彈兵,雄赳赳的臉上生滿了疣。

經常出入葛朗台家門的客人有兩家六個人:公證人克羅旭一家(公證人、神甫克羅旭夫婦和他們的侄子特•篷風)和銀行家台•格拉桑一家(格拉桑夫婦和他們的兒子阿道夫)。這兩家人上葛朗台家來,目的是為了葛朗台的獨生女兒歐也妮。這一切,老奸巨猾的葛朗台都看在眼裡。他知道他們為了金錢和賠嫁,才爭奪他的女兒。於是他將計就計,利用女兒作為釣餌來“釣魚”,以便從兩邊撈到好處。

葛朗台在巴黎的同胞兄弟因無錢償還債務,破產了。他準備自殺。臨死前,他打發兒子查理來投奔伯父。查理二十二歲,比歐也妮小一歲。他是個俊俏的後生和花花公子。他帶了“巴黎最漂亮的獵裝,最漂亮的獵槍,最漂亮的刀子,最漂亮的刀鞘。他也帶了全套最新奇的背心”來到伯父家。

歐也妮自出生以來,沒有離開過索漠城一步,她整天只知道縫襪子,替父親補衣裳,在滿壁油膩的屋子裡過生活。家裡也難得來生客。初次見到這樣一位標緻的堂兄弟,弄得她神魂顛倒。她認為查理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妙人兒”。他那光亮而鬈曲有致的頭髮散出一陣陣的香氣。她儘量聞著、嗅著,覺得飄飄然。他那漂亮的精美的手套,她恨不得去摸它一下。她也羨慕查理的小手、皮色、面貌的嬌嫩與清秀。查理的來到,使公證人和銀行家都憂心忡忡起來。他們擔心歐也妮會被堂兄弟查理奪去。

歐也妮高大健壯。她沒有一般人喜歡的那種漂亮。但她的美是一望而知的,只有藝術家才會傾倒。她的“前額帶點兒男相,可是很清秀,象斐狄阿斯希臘大雕刻家)的邱比特雕像。貞潔的生活使她灰色的眼睛光芒四射”。恬靜、紅潤的臉上放著光彩,象一朵盛開的花。她對堂弟表現出異常的關心。她瞞著父親儘量招待堂弟吃喝得好些。並把自己的私蓄掏出來待客。葛朗台卻不願意多花錢。他要女僕拿儂用烏鴉做湯招待侄子。拿儂說烏鴉是吃死人的。葛朗台說:“我們便不吃死人了嗎?什麼叫遺產?”

《歐也妮·葛朗台》《歐也妮·葛朗台》
葛朗台從弟弟來信中,得悉弟弟破產了,把兒子托給他監護。然而,葛朗台不願承擔什麼義務,更不願把查理這個包袱背在身上。他打算立刻把查理打發到印度去。可是,當天夜裡,他又轉了個念頭,表示要挽回亡弟的名譽。只是這事要做得自己不花一個子兒,又博得了“有義氣的哥哥”的好名聲。

於是,葛朗台有生以來舉行了第三次請客。客人自然又是公證人和銀行家兩家。因為有求於人,葛朗台又裝口吃。他結結巴巴地說:他要清理弟弟在巴黎的債務,不被宣告破產,但必須把債權證件抓在手裡。公證人克羅旭表示願意到巴黎去辦這件事,但來往旅費要葛朗台出。銀行家則表示不要葛朗台付旅費,他可以到巴黎去照辦。葛朗台自然是贊同銀行家的主張,並且感到滿心喜悅。在銀行家上巴黎後的第三天,葛朗台讓查理簽了一份放棄父親遺產繼承權的聲明書,然後要他填寫一份申請出國的護照,把他打發到印度去。

歐也妮偷看了查理寫給朋友的信件,更加引起她對破產堂弟的同情。她把自己全部積蓄六千法郎送給堂弟作盤纏。查理回贈給他一個母親留給他的鑲金首飾盒。他們私訂了終身。歐也妮表示一定要等他回來,查理也表示了同樣的決心。然後,他便啟程到印度去了。

葛朗台每逢新年,都有把玩女兒積蓄的習慣。一八二○年新年到了,他見女兒的積蓄不翼而飛,便嚴加追問。歐也妮只好承認她把錢送給了堂弟。於是葛朗台大發雷霆。他把女兒鎖在房裡,只給她麵包冷水。無論誰來講情,他都置之不理,“他頑強、嚴酷、冰冷,象一座石頭。”為此,妻子被嚇病了。

公證人克羅旭以利害關係勸葛朗台和女兒講和。他說,如果葛朗台的妻子一旦死了,歐也妮可以以女兒的身份繼承母親的遺產,而他們夫婦的財產是從未分過的。葛朗台害怕了,才把女兒放出來。

有一天,歐也妮母女正在欣賞查理贈送的首飾盒,恰好被葛朗台撞見了。他看到首飾盒上的金子,眼睛裡發出亮光,把身子一縱,向首飾盒撲去,“好似一頭老虎撲上一個睡著的嬰兒”。他把首飾盒抓在手裡,準備用刀子把金子挖下來。歐也妮急了,她聲稱如果父親敢碰盒上的金子,她便用這把刀子自殺。父女爭執起來。直到葛朗台的妻子暈過去,他才住手。此後,葛朗台的妻子的病便一直沒有好過。一八二二年十月。這位可憐而懦弱的太太死了。葛朗台通過公證人讓女兒簽署了一份放棄母親遺產繼承權的證件,把全部家產總攬在手裡。

一八二七年,葛朗台已經八十二歲了。他患了瘋癱症,不得不讓女兒了解財產管理的秘密。他不能走動,但坐在轉椅里親自指揮女兒把一袋袋的錢秘密堆好。當女兒將儲金室的房門鑰匙交還他時,他把它藏在背心口袋裡,不時用手撫摸著。臨死前,他要女兒把黃金擺在桌面上,他一直用眼睛盯著,好象一個才知道觀看的孩子一般。他說:“這樣好叫我心裡暖和!”神甫來給他做臨終法事,把一個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邊親吻,葛朗台見到金子,便作出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它抓到手。這一下努力,便送了他的命。最後他喚歐也妮前來,對她說:“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賬!”他死了。

歐也妮已三十歲了,還未嘗過人生的樂趣。葛朗台死後,她變得富有了,但她仍是孤單一人。對她來說財富並不是一種安慰,她需要的是溫暖和愛情。七年來,她一直盼望著查理歸來。她把他留給她的首飾盒,當作隨身的寶物。可是,他去後連個音訊也沒有。

查理在印度發了財。他從事人口販賣、放高利貸、偷稅走私,什麼都乾。只要能發財,他心狠手辣,貪婪到了極點。真不愧為葛朗台的子孫!他和各種膚色的女子鬼混,早把堂姊忘得一乾二淨了。一八二七年,他帶著百萬家財,搭船返回法國。在船上,他認識了一個貴族特•奧勃里翁侯爵。侯爵有一位奇醜而嫁不出去的女兒(長得象只蜻蜓)。查理為了高攀,竟和侯爵小姐訂了終身。他寫信給歐也妮,並寄還六千法郎的贈款,外帶二千法郎的利息。

歐也妮被查理無情的行為嚇呆了,精神上受到極大的刺激。最後,她答應嫁給公證人的兒子,初級裁判所所長特•篷風,但只做形式上的夫妻。因篷風只為了錢才追求她,她可以把錢給他,而情感上則讓她自由。幾年後,特•篷風當了法院院長。可是當他當選為索漠城議員的第八天,他死了。歐也妮三十三歲守了寡,她用一百五十萬法郎償清了叔父的債務,讓堂弟過著幸福、名譽的生活。她自己則幽居獨處,過著虔誠慈愛的生活,並“挾著一連串的善行義舉向天國前進”。

作品思想

《歐也妮·葛朗台》《歐也妮·葛朗台》封面
《歐也妮•葛朗台》的故事是在家庭內部日常生活中展開的,沒有聳人聽聞的事件,沒有絲毫傳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說,這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

說到理財,葛朗台先生兼有老虎和巨蟒的本領。他會蹲在那裡,長時間窺伺著獵物,然後撲上去,張開錢袋的大口,吞進大堆的金幣,然後安安靜靜地躺下,像吃飽的一樣,冷酷而不動聲色,徐徐消化吃到肚裡的東西。

和所有貪婪者的暴發戶一樣,葛朗台老頭不進教堂,不信上帝,他的上帝就是金錢,除了錢他沒有別的信仰。他唯一的嗜好、唯一的刺激就是賺錢。他的財產是他動腦筋一筆一筆賺來的,財富便是他的才幹、價值、創造力的體現。只要他活著,就非跟人勾心鬥角,把別人的錢“合法地”賺過來不可,這便是他全部生活內容,全部樂趣之所在。在他心目中,“錢和人一樣是活的,會動的,它會來,會去,會流汗,會生產”。他一輩子琢磨的就是這“錢怎么生怎么死的秘密”。

巴爾扎克不說葛朗台不講道德,相反,它描寫這類拜金主義信徒自有其獨特的道德觀。葛朗台從不欠人家什麼,當然也不讓別人欠他什麼;他從來不到別人家去,不搞吃請;他絕對不動別人的東西,意思是絕對尊重財產私有權。然後他毫無顧忌地無償占有旁人的勞動,毫無顧忌地把私人的白楊種在河邊公家的土地上,他認為人生來是撈錢的,讓錢從自己的指縫漏出去是不可饒恕的錯誤。

精彩對白

《歐也妮·葛朗台》《歐也妮·葛朗台》
他依舊駐足在索莫城的古色古香街,將犀利的目光撒向熙熙攘攘的人群。目光像千把冰刀,足以刺痛千千萬萬人的心,讓人不寒而粟。他鼻子上的肉瘤不僅微微抖動,他很自信地認為他們辛勤忙碌的成果早已被兌換成小金幣裝入他的小金庫。

葛朗台轉身消失在古色古香街的盡頭。

“叮噹,叮噹——”門鈴被拉響了。拿儂放下手中的活忙去開門。

“老爺,您回來啦!”

“回來啦,回來啦!”葛朗台有些雀躍,想必是又有財神送財了,因為只有錢財才能讓他兩眼放光。

葛朗台大步走向簡陋的大廳〈了解葛朗台的人知道這間房子“陋而不陋”〉。

瘦骨嶙峋的葛朗台太太穿著葛朗台“買”來的“新”衣服,站在大廳。她垂下頭,有些恐懼,她若有所思,欲言又止。

“我想陪女兒去巴黎旅遊,在我死之前,完成她的一個願望,也是我的最後一個願望。希望老爺能同意。”葛朗台太太鼓起勇氣說道。女人是脆弱的,可媽媽是堅強的。

“旅遊,嗬嗬!旅遊?去巴黎旅遊!”,他悠悠地冷笑道並諷刺地說道,“那是愚昧的文人的癖好,作為一個商人是不允許錢被花在旅遊上的。”他暗想:那不是抹殺我的脖子嘛!

“老爺,你知道我已命不久矣,我只希望能完成女兒的一個願望。求求你答應我吧!”葛朗台太太蒼白而顯得無力。

“不行,不行!”葛朗台態度堅決。

“我真後悔當初怎么會嫁給你!”

“你喜歡過我嗎?你是喜歡我的錢吧?我不怪你,誰都喜歡錢的,錢可是個好東西啊!”他調侃地說道,並不時地玩弄著口袋裡的金幣,金幣發出悅耳的聲響。

“我——,我——,你你——”葛朗台太太氣的說不出話來,一手按著椅子,一手按在胸口。

“你別裝了。啊!啊!你還學會了啞巴啊!不愧是夫妻,可這招我用爛了。”葛朗台蔑視地、自豪地說道。因為他曾經從猶太人那裡學回了結巴,成為他商業生涯中成功的一大秘訣。

“媽——,”歐也妮悲痛的喊道,她看到母親將白色的手帕染成鮮紅。她送走表弟夏爾,舊的淚痕尚未消失,又添新痕。

“爸,快送媽媽去醫院啊!”歐也妮懇求道。葛朗台露出不屑的表情,站在一旁無動於衷。
拿儂聽到小姐的哭聲,飛快地跑到大廳,她驚呆了。於是,二人一起懇求葛朗台把太太送到醫院。最後,葛朗台妥協了。他吩咐架車的拿儂向西邊的醫院奔去,因為他知道那兒有一家便宜的醫院。

三天后的傍晚,葛朗台太太帶著悲傷去世了。臨死前,她告訴歐也妮:“幸福只應天上有,將來你會知道的......”

花絮

世界文學名著第十七位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