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悲劇的典範作品,是一本不可不讀的經典好書。古希臘索福克勒斯的戲劇代表作之一。約公元前430~前426年首演。這部劇被亞里士多德推為戲劇藝術中的典範。俄狄浦斯竭力逃避神諭所示的命運,而這逃避本身恰恰在實踐著神諭。《俄狄浦斯王》不僅在藝術上給後世留下了典範,而且經由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闡發,更引申出了一個新名詞———俄狄浦斯情結。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取材於希臘神話傳說中關於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故事,展示了富有典型意義的希臘悲劇衝突——人跟命運的衝突。劇作家無法擺脫當時濃重的命運觀念,使俄狄浦斯逃脫不了體現命運的太陽神“神示”的羅網。但他對命運抱有強烈的不滿情緒,認為俄狄浦斯並不是有意殺父娶母,本人非但沒有罪,反而是一個為民除害的英雄、受人愛戴的君王。俄狄浦斯智慧超群,熱愛邦國,大公無私。在命運面前,他不是俯首帖耳或苦苦哀求,而是奮起抗爭,設法逃離“神示”的預言。繼而,他猜破女妖的謎語,為民除了害。最後,為了解救人民的瘟疫災難,他不顧一切地追查殺害前王的兇手,一旦真相大白,又勇於承擔責任,主動請求將他放逐。對於這樣一個為人民、為國家做了無數好事的英雄所遭受的厄運,劇作家深感憤慨,發出了對神的正義性的懷疑,控訴命運的不公和殘酷,讚揚主人公在跟命運鬥爭中所表現出來的堅強意志和英雄行為。因此,儘管結局是悲慘的,但這種明知“神示”不可違而違之的精神,正是對個人自主精神的肯定,是雅典奴隸主民主派先進思想意識的反映

作者簡介

《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
索福克勒斯,古希臘三大悲劇家之一。出身於兵器製造廠廠主家庭。生活於雅典極盛時期,是雅典民主派領袖伯里克利的朋友,曾任雅典稅務委員會主席,被選為雅典十將軍之一。但他在藝術上的成就遠遠勝過政治上的業績。他從事戲劇創作60多年,寫了120多部劇本。獲獎24次。但是流傳完整的劇本只有7部悲劇。其中最著名的是《俄狄浦斯王》。

他既相信神和命運的無上威力,又要求人們具有獨立自主的精神,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是雅典民主政治繁榮時期思想意識的特徵。和另一位戲劇家埃斯庫羅斯不同,他認為命運不再是具體的,而是一種抽象的概念。他以自己的理想來塑造人物形象,即使在命運的掌握之中,也不喪失其獨立自主的堅強性格

羅馬人馬蒂烏斯征服了雅典後,索福克勒斯就如同他戲劇中的英雄一樣坦然面對自己的命運,作為被俘者,他和妻子保持了自己的尊嚴,坦然赴死。

對大多數人來說,他們所知道的索福克勒斯,是和一個謎語聯繫在一起的。這個著名的謎語就是斯芬克斯之謎。一頭人面獅身的怪物斯芬克斯,向過往行人提出謎語:“什麼東西早晨用四條腿走路,中午用兩條腿走路,晚上卻用三條腿走路。”謎底是人。因為人在幼年是四肢爬行,青年則兩腿行走,老年就要拄著拐杖。索福克勒斯的作品,其中心就和謎底一樣,最重要的是人。

目錄

奧狄浦斯王
附:安提戈涅

內容精要

《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王》
瘟疫肆虐下的忒拜城郊,走投無路的人們把求生的希望寄托在國王俄狄浦斯身上,聚集到王宮前向他乞援。俄狄浦斯娶了先王拉伊俄斯的寡妻伊俄卡斯忒,成了忒拜人心目中天災和人禍的救星。俄狄浦斯為了挽救瀕於毀滅的忒拜城,派出妻舅克瑞翁親王到阿波羅神廟求神示,究竟怎樣的言行才能拯救黎民。

克瑞翁風塵僕僕飛趕回來,帶回了阿波羅的神示:把藏在城裡的污垢清除出去,嚴懲殺害先王的兇手,瘟疫方會消除。克瑞翁還提議請來了忒拜城的先知。俄狄浦斯懷疑先王的被害與克瑞翁有關,而先知可能與克瑞翁共謀。先知卻預言俄狄浦斯就是他要尋找的殺人兇手。於是兩人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王后伊俄卡斯忒聞聲而出,她責怪兩人不合時宜的私人糾紛,遣走了兄弟,又以親身經歷為例來勸慰丈夫。原來,當年先王曾經得一個神示,說他命中注定將死在他與她親生的兒子手中,可現在先王是在三岔路口被一夥強盜所殺,他們的兒子早在出生的第三天就被釘住腳跟丟棄了,可見先知的話不可相信。俄狄浦斯聞言大驚失色。他詳細詢問了先王的相貌、被殺的地點和出行的人數,渾身顫慄,悸懼不安。他請求王后務必找到那惟一活著回來的侍從。王后不明白俄狄浦斯何以如此,於是俄狄浦斯披露了自己離家出走的一段經歷

俄狄浦斯是科任托斯國王的兒子,在一次宴會上,由於一個醉酒的人罵他是冒名的兒子,他便瞞著父母到阿波羅神廟去祈神示。神沒有回答他的問題,卻預言他將有殺父娶母的可怕而悲慘的命運。為了避禍,他流落飄零,浪跡天涯,旅途中曾來到眾人所說的國王遇害的地方,殺過路人。現在惟一要證實的是殺王者的人數,如果是一夥強盜,他就是清白的。王后伊俄卡斯忒並沒有派人召喚那侍從,而是親自去祭求阿波羅指點迷津

科任托斯城的報信人來到忒拜,給伊俄卡斯忒帶來了科任托斯國王死亡的訊息。王后高興極了。她欣喜地叫出俄狄浦斯,告訴他所害怕的事永遠不會應驗的好訊息。報信人為安慰俄狄浦斯,說出了他並非科任托斯國王親生,而是自己從一個牧人手中得到並轉送給科任托斯國王的孩子。這孩子當時兩隻腳跟被鐵釘釘在一起。

伊俄卡斯忒徒然面容慘白,她已經一切都明白了,絕望地衝出宮去。她發了瘋,穿過門廊,雙手抓著頭髮,直向她的臥房奔去。她悲嘆自己的不幸:給丈夫生丈夫,給兒子生兒女。牧人被帶來與報信人對質。在俄狄浦斯把他反綁起來的情況下,被迫說出實情:俄狄浦斯就是拉伊俄斯和伊俄卡斯忒為逃避命運,讓他拋到山裡的那個孩子。

一切都應驗了。俄狄浦斯瘋狂叫著衝進臥房,找他和他兒女共有的母親,發現伊俄卡斯忒已經懸樑自盡。他從她的屍體上摘下兩支金別針,亂刺自己的雙眼致瞎。他托克瑞翁照看兒女,並按自己的詛咒,請求克瑞翁將他驅遂出忒拜。後來據雅典的傳統說法,認為俄狄浦斯晚年居留和死亡之地是在雅典郊區的科羅諾斯。

專家點評

《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王》
從公元前6世紀起在雅典興起的酒神節是這裡最隆重的祭祀狂歡活動。每年春暖花開時節,從整個雅典城邦湧來的人們在雅典城進行為時幾天的慶典。同其他祭神儀式不同的是,在祭酒和讚美自然時,人們可以盡情取樂,忘乎所以。節日的最高潮是精彩的歌唱和誦讀酒神讚歌的競賽,這就給希臘悲劇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最初的悲劇表演形式是同歌隊緊緊聯繫在一起的,一個演員講述劇情,他身後的合唱隊不時穿插伴唱;後來發展到三個演員同時登台演出,這時的劇情愈為複雜,對演員演技的要求也相應提高。登台的演員全部為男性,他們頭戴各式人物的面具,女角也由男演員反串。悲劇的劇本都是用詩歌體寫成的,有的用一個故事寫成一齣悲劇,有的則用許多故事構成三部劇,它們之間的聯繫是不可分割的,這就是三聯劇或俗稱的三部曲。

希臘悲劇的題材大都從神話傳說或荷馬史詩中來,“宿命”是始終貫穿劇本的最重要線索,用神化的英雄人物與曲折多難的命運的衝突、爭鬥來反映當時社會日益複雜的階級矛盾和社會衝突。完整的希臘悲劇形式於公元前5世紀初形成,它的全盛時代也是古希臘奴隸主民主政治鞏固和發展最為繁榮的時代

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得斯是古希臘最傑出的三位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他取消了三聯劇的形式,將演員從兩人發展為三人。他是三位悲劇大家中最多產的一位,索福克勒斯的創作標誌著希臘悲劇進入了成熟的階段,是雅典民主制盛極而衰時期社會生活的反映。在藝術上,索福克勒斯的悲劇結構比較複雜,布局非常巧妙,被文學史家們譽為“戲劇藝術的荷馬”。古希臘悲劇在索福克勒斯手裡已經達到了成熟的境界。情節集中,結構完整,人物性格鮮明,語言樸質精練,富有表現力。合唱隊減少抒情成分而參加戲劇動作,發揮演員的作用。

《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王》
索福克勒斯處理的主題是偉大人物的悲劇命運,他一方面哀嘆人類的命運多舛,一方面又感嘆人類的可怕力量,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時常充滿著特殊情感的張力。劇作取材於神話和傳說,多描寫理想化的英雄人物與命運的衝突,但終究不能掙脫命運的擺布而走向毀滅的悲劇結局,索福克勒斯的命運觀,有它必然形成的客觀基礎。劇作家生逢盛世,曾與著名民主派領袖伯利克里友善。然而物極必反,盛極一時的雅典城邦,橫徵暴斂,濫行霸權,直至發動伯羅奔尼撒戰爭;內部揮霍奢侈,分崩離析,終於迅速沒落。索福克勒斯站在民主派領袖的個人立場上,無法理解忠誠的服務、善良的動機、無私的作為、一帆風順的坦途,究竟為什麼全部走向了反面?他迷惑、悲憤而無從解脫,只好歸之於“命運”安排。他覺得包括自己在內的民主派志士仁人,與俄狄浦斯王太相像了。這是劇作家創作《俄狄浦斯王》的動機之一。俄狄浦斯王的命運悲劇,影射著雅典奴隸主民主派英雄的歷史悲劇。《俄狄浦斯王》一劇中,俄狄浦斯正視現實,剛毅勇敢,體貼民眾,敢於承擔責任,是一個堂堂正正的英雄,也是一個理想的民主派領袖的形象。這樣的英雄和領袖,下場竟如此悲慘,貼切地表現了英雄意志逃不脫命運桎梏的痛苦惶惑。這裡,索福克勒斯對命運的合理性提出了懷疑,還表達了個人反抗命運的思想。在俄狄浦斯王身上,寄託著劇作家對民主派領袖的崇高評價和深厚同情。劇本熱烈歌頌了俄狄浦斯的堅強意志和對國家的責任感,並對當時流行的命運觀提出了懷疑

古希臘悲劇在人類文明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俄狄浦斯王》更是其中的不朽名篇。該劇戲劇衝突尖銳緊張,情節發展合情合理,具有強烈的戲劇效果,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評價說:《俄狄浦斯王》是希臘悲劇的典範,它最完美、技巧最高超,很少有其他悲劇能同它相比。

弗洛伊德認為它是各種心理症的基本點,由於嬰兒時代和童年早期的環境狀況,每個孩子都渴望從與自己異性的父親或母親身上滿足性慾,而怨恨與他同性的父親或母親。原始的社會和文明的社會都有反對亂倫的嚴厲禁忌,每個人都知道這個禁忌;因此這些渴望在暗中被感覺到,卻一生永遠地埋藏在潛意識深處。俄狄浦斯癥結以偽裝的形式表現在我們的生活里。它不僅影響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也表現在我們的藝術、流行歌曲、文學、幽默、褻瀆神聖和其他許多方面上。俄狄浦斯癥結像其他精神分析理論的元素一樣,暗示著一般人有極為原始的感覺存在身上。

人物簡介

《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Oedipus或Œdipus,有時拼為Oidipous)是希臘神話中忒拜(Thebe)的國王,是國王拉伊奧斯(Laius)和王后約卡斯塔(Jocasta)的兒子,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並娶了自己的母親。殺父取母的故事拉伊奧斯年輕時曾經劫走國王佩洛普斯(Pelops)的兒子克律西波斯(Chrysippus),因此遭到詛咒,他的兒子俄狄浦斯出生時,神諭表示他會被兒子所殺死,為了逃避命運,拉伊奧斯刺穿了新生兒的腳踝(oidipous在希臘文的意思即為“腫脹的腳”),並將他丟棄在野外等死。然而奉命執行的牧人心生憐憫,偷偷將嬰兒轉送給科林斯(Corinth)的國王波呂波斯(Polybus),由他們當作親生兒子般地扶養長大。俄狄浦斯長大後,因為德爾菲(Delphi)神殿的神諭說,他會弒父娶母,不知道科林斯國王與王后並非自己親生父母的俄狄浦斯,為避免神諭成真,便離開科林斯並發誓永不再回來。俄狄浦斯流浪到忒拜附近時,在一個岔路上與一群陌生人發生衝突,失手殺了人,其中正包括了他的親生父親。當時的忒拜被獅身人面獸斯芬克斯(Sphinx)所困,因為他會抓住每個路過的人,如果對方無法解答他出的謎題,便將對方撕裂吞食。忒拜為了脫困,便宣布誰能解開謎題,從斯芬克斯口中拯救城邦的話,便可獲得王位並娶國王的遺孀約卡斯塔為妻。後來正是由俄狄浦斯解開了斯芬克斯的謎題,解救了忒拜。他也繼承了王位,並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娶了自己的親生母親為妻,生了兩女:分別是安提戈涅(Antigone)及伊斯墨涅(Ismene);兩個兒子:埃忒奧克洛斯(Eteoclus)及波呂涅克斯(Polyneices)。後來,受俄狄浦斯統治的國家不斷有災禍與瘟疫,國王因此向神只請示,想要知道為何會降下災禍。最後在先知提瑞西阿斯(Tiresias)的揭示下,俄狄浦斯才知道他是拉伊奧斯的兒子,終究應驗了他之前殺父娶母的不幸命運。震驚不已的約卡斯塔羞愧地上吊自殺,而同樣悲憤不已的俄狄浦斯,則刺瞎了自己的雙眼

藝術特色

《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有很高的藝術成就,特別是在情節的整一、結構的嚴密、布局的巧妙等方面,堪稱希臘悲劇的典範。故事集中寫俄狄浦斯追查殺害前王兇手這一中心事件。究竟誰是兇手?形成戲劇的“懸念”。接著通過一環扣一環的“發現”、“突破”,使矛盾一個個地揭開,一步步把戲劇衝突推向驚心動魄的結局,緊湊生動,懸念迭起,扣人心弦。索福克勒斯不寫神而寫理想化的人,而且把人放在尖銳的矛盾衝突中加以刻畫,使之動作性強,性格鮮明。他把演員從兩個增加到三個,這樣可以根據劇情的需要扮演各種人物,表現人物的多方面性格。他又以對白代替合唱成為戲劇的主要成分,使悲劇成熟為真正的戲劇藝術。由於索福克勒斯對希臘悲劇的卓越貢獻,贏得“戲劇界的荷馬”的美稱。
作者一方面表現人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一方面也表現人類心智的局限和命運的強悍有力。俄狄浦斯的遭遇是悲慘的,但他的自我結構上首創倒敘式的範例,劇情從故事將近結尾處展開,在向高潮推進的同時向前回溯,布局謹嚴,結構緊湊,情節起伏跌宕,發現、突轉、懸念等技巧運用得恰到好處。

妙語佳句

如果一個人能背叛他的摯友,就等於拋棄了他自己的生命

一個正直的人要經歷事件的考驗也能看出來,一個卑鄙的小人只要一天就會露出原形。糟蹋自我最令人痛心。

一切難堪的事,只要向著正確的方向進行,都會成為好事。

一個人最大的事業就是盡他所能,盡他所有幫助別人。

知道真情就有力量

願命運依然看見我一切的言行保持神聖的清白。

偶然控制著我們,未來的事又看不清楚,我們為什麼懼怕呢?最好儘可能隨隨便便地生活。

如果有方法可以閉塞耳中的聽覺,我一定把這可憐的身體封起來,使我不聞不見;當心神不為憂愁所擾亂時是多么舒暢啊!

我的命運要到哪裡,就讓它到哪裡吧。

別想占有一切;你所占有的東西沒有一生跟著你。

當我們等著瞧那最末的日子的時候,不要說一個凡人是幸福的,在他還沒有跨過生命的界限,還沒有得到痛苦的解脫之前。

賞析

對於整個西方文明來說,俄狄浦斯始終是一個不解之謎。不過,不管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的中心主題是什麼,對於truth(真相真實真理)的探尋無疑是這一悲劇事件的基本推動力:俄狄浦斯對自己身世的追尋和人對自己命運的探尋。因此,海德格爾說:這齣戲劇的展開就是“在外表(歪曲和遮蔽)和敞開(真實和存在)之間的一場鬥爭。”在《俄狄浦斯王》中,這種探尋的過程和結果都歸結為一個中心的意象——盲目的俄狄浦斯。
在悲劇的一開始,盲目的意象便通過人的無知與神的全知之間的對照展示出來。瘟疫把底比斯人籠罩在黑暗和混亂之中,甚至連城邦的拯救者,“在所有人眼中最偉大的”俄狄浦斯王也無法看出災難的緣起。這種置身於黑暗和混亂之中的恐慌,威脅著城邦的安全乃至整個社會的文明。其實,如恩里克指出的:“全部文明就是一場對抗混亂的鬥爭。……在任何情況下,混亂總是指向相同的危險:一個失去了路標,失去了約束的世界……”
對於底比斯人來說,面對這種失去了路標和約束的世界,“惟一的解救”便是去求助阿波羅——太陽、光明、知識、理性和秩序之神。於是,克瑞翁前往阿波羅神廟求得了神諭。神指明了瘟疫的起因,卻拒絕指出謀殺者的名字。這時,合唱隊(在此劇中是由底比斯最有智慧的老人們組成的)指出了“第二條最好的”途徑:去詢問盲人預言者泰瑞希阿斯。因為,“泰瑞希阿斯所見常常就是阿波羅所見。”
泰瑞希阿斯指出了災難的緣起,俄狄浦斯卻無法相信。他對泰瑞希阿斯說:“你的頭腦、耳朵和眼睛都是瞎的。”被激怒了的泰瑞希阿斯答道:“你有眼睛,你卻看不到自己罪在何處,看不到自己生活在哪裡,也看不到自己和誰生活在一起。”在這裡,對俄狄浦斯的譴責直指他的亂倫及其後果,即對家庭秩序的破壞,但同時也強烈暗示出俄狄浦斯已經不再具有作為政治領導者的資格,即他無法在一個有序的歷史/譜系基礎上把城邦凝聚在一起。因此,泰瑞希阿斯對俄狄浦斯的命運作出了一個可怕的預言:“富成乞丐,明目變盲人。”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一個最為強烈的對比:一個有眼睛的國王的盲目無知和一個失明的預言家的洞悉一切。
泰瑞希阿斯是一個預言者,因而他同神更為接近。對於凡人而言,他們更相信自己的眼睛。因此,合唱隊中的安提斯特羅菲堅持道:“一個人可能在智慧上超出他人,但在見到那些言詞得到證實之前,我還是不相信那些詆毀國王的人。”這暗示出了俄狄浦斯命運的另一方面——一個受害者和替罪羊。不幸的是,隨著劇情的發展,泰瑞希阿斯所說的話變得越來越清晰可見。甚至俄狄浦斯自己也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他說:“我有一種要命的恐懼,那個老預言家是有眼睛的。”當俄狄浦斯開始懷疑自己的眼睛時,他已經看到了自己的命運。當他弄瞎了自己的眼睛時,他便獲得了一種內在的視覺。
對於俄狄浦斯自己弄瞎眼睛這一事件,人們已經談論了太多太多。但以往的解釋似乎大都過多地強調其衝動的、自虐的、自我懲罰的方面,而忽視了這一行為的深思熟慮的、心理滿足的、自我肯定的因素——超越自我的勝利。的確,對於以往內在盲目的征服是可怕的和代價慘痛的,但俄狄浦斯還是選擇了它,而正是這一選擇使俄狄浦斯成為一個偉大的人。如多德所言:“俄狄浦斯是偉大的,但那不是因為一個偉大的塵世地位——他的塵世地位是一個將如夢一樣轉瞬即逝的幻覺,而是因為他的內在力量:不惜任何個人代價去追求真實的力量,一旦發現後去接受和承受它的力量。‘這個恐怖是我的,’他喊道,‘除我之外無人能有足夠的力量來承受它’。”
這樣,俄狄浦斯還是勝過了泰瑞希阿斯。在這裡,實際上有一個未言明的對比。雖然都是盲人,但俄狄浦斯是為了拒絕去看見和知道他不想看見和知道的東西而把自己弄瞎的,而泰瑞希阿斯卻是因為看見了和知道了他不應該看見和知道的事情而被變成瞎子的。 這部分地說明了何以泰瑞希阿斯的失明不是一個悲劇事件,而俄狄浦斯的失明卻是一個悲劇事件。
更重要的是,在劇中是阿波羅以其神諭解開了俄狄浦斯的罪惡之謎。這暗示了他肯定早就預見到了,甚至可能正是他安排了這一切。後來,俄狄浦斯自己明確意識到了這一點。他譴責眾神道:“我並不知道我以前做的一切,他們[眾神]知道。那些給我設定陷阱的人,他們知道!”不過,俄狄浦斯之罪並不在於他無意識地做出了殺父娶母的事情,而在於他沒有為自己無意識犯下的罪行負起責任來。這就是何以整個西方思想史一直企圖證明俄狄浦斯無論如何是有責任的。因此,一旦他決定以有意識的行為為自己無意識的罪過負起責任,其自我戕害的行為便被視為一種帶有男子氣概的英雄舉動,那恢復了他對城邦/政治和家族/倫理責任的認識和承擔
我們知道,對於黑格爾來說,俄狄浦斯是哲學認識的原型代表,是歷史上第一位“哲學家”。的確,在神話中,他是自我反思的第一個例證,是阿波羅神廟牆上的箴言“認識你自己”的第一次實現。這也就是為什麼荷爾德林認為,對於俄狄浦斯王來說一隻眼睛也許都太多了,而尼采則對俄狄浦斯那“無畏的眼睛”大加讚頌。因為,純粹的哲學觀照是不需要環視四周的,對於自我存在的意識也不需要塵世的榮耀加以證實。於是,在女兒安提戈涅的陪伴下,失明、落魄和年邁的俄狄浦斯於自我流放的歲月中歷經苦難,卻仍舊保持著一種精神的高貴和思想的洞徹。
弗洛伊德也是對的。從一開始俄狄浦斯就是一個懷有欲望恐懼的人,他的神聖地位從始至終就同他的情慾和家庭生活聯繫在一起。在這個意義上,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結”的偉大之處在於:它並沒有使我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俄狄浦斯,但它的確使俄狄浦斯變成了一個同我們每一個人都一樣的人,具有人性的全部卑微和脆弱
不過,從政治的、意識形態的、乃至性的角度來看,俄狄浦斯又不能等同於一個普通的因而也就是普遍的人。就像俄狄浦斯與斯芬克斯的神話已經清楚表明的,他在回答斯芬克斯之謎時所說的那個“人”字(Man)指的是一個西方的、文明的、男性的人。正如米切爾·格林伯格指出的:“同俄狄浦斯與那個作為混血的、禍害的和渾濁的他者的斯芬克斯的相遇聯在一起的,是斯芬克斯的被打敗和自城邦的被驅逐。這個他者以其異質性所代表的不僅是那種以她們青春的繁盛誘惑男人的危險的女性特質,而且在更為普遍的意義上代表著全部東方的、女性的野蠻文化。以其致命的回答,俄狄浦斯確立了古典的,即男性儀式的統治。”
因此,以最後的自我肯定,俄狄浦斯挽救的不僅是城邦,而且是古典的男性儀式的統治,這使其成為西方最偉大的悲劇英雄

西方古典時期的文化藝術及人物

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

三大悲劇作家由幻想到現實的偉大轉變古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希臘,距今約有四千餘年的歷史,智慧的古希臘人創造了永世不衰的希臘文明。在這片文明的星空中,一顆璀璨的恆星至今仍閃耀著耀眼的光輝,這便是古希臘的戲劇

作者

作品時間風格
埃斯庫里斯《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公元前525--公元前456莊嚴、雄渾、抒情氣氛濃重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公元前496--公元前406質樸、簡潔、結構完美
歐里庇得斯《美狄亞》公元前485--公元前406華美而自然、以寫實和心理描寫見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