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像美利堅》

《映像美利堅》

《映像美利堅》,作者王晉俊。由書海出版社,山西出版集團 於2010年11月出版。就是對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客觀認識,對他們與我們之間存在的差異的解讀。這裡選登的是其中一章。此書由書海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簡介

《映像美利堅》映像美利堅

《映像美利堅》地標本來就是一種艱難的浮現。在古老而蜿蜒的大地上,探險者與旅行家用他們的步履蹣跚創造出了近乎輝煌的事跡。他們的行為通過出乎意料、超出視域之外的書寫而成為定居者幻想遠方的教材。地標的概念首先就是在這些教材之中,由旅行家與他們的讀者共同搭建起來的:從古典世界的七大奇蹟到江南水鄉,直至美洲印第安人的圖騰、禁忌與蠻俗,莫不如此。

而在旅遊文化席捲全球的今天,這些地標都變成了旅遊點。充滿著熱帶雨林濃鬱氣息的古老遊記被束之高閣,現在是簡明地圖手冊大行其道的時代。它以一種極為明確的實用態度告訴人們:前方目的地不過是由地理、氣候、歷史、名勝、特產以及有關衣食住行等等一系列符號的組合體。當然這樣的手冊往往乏善可陳,令人索然無昧。在此基礎上,一些更悠閒、更豐富、同時更具人文情懷的地圖文化手冊便橫空出世。由圖片、新聞、舊史和趣聞軼事精煉而成的這本《映像美利堅》,非常典型地代表了簡明地圖的進化版。

寫作特點

本書首章以“走進美國”,終章以“走出美國”來安排,這種結構表達了對美國的態度:作者試圖要通過一本書,將自己的經驗與美國這個“他者”,這個龐大地標的邂逅闡釋殆盡。這本書被指深度審視也罷,忠實記錄也罷,都旨在為美國正名。在這個國家被中國極端民族主義者嚴重妖魔化的今天,“他者”敘事也許會有助於人們重新審視超級帝國的內部風景,擺脫可笑無知的尷尬狀態。前一次旅行完成了對紅色帝國的理想主義構築;後一次旅行,則將一個黑色帝國變成數字、文字簡介和大量的需要拼綴的圖像。

創作幕後

作家王晉軍在美國生活體驗可謂深入到了“毛細血管”,大約住過100多個美國各個階層、各色人物的家庭,獨特的視角用“第三隻眼睛”看美國,進行個性的觀察、拍攝、審視、記錄,在寫出和拍出美國的世事萬象和世態炎涼的同時,表達了對美國的複雜感受和深刻思考。

目錄

走進美國
波托馬克河畔的名城
一言難盡說紐約
敲晌自由之鐘的城市
舊金山的魅力
聖徒之城
帝國賭城
從內華達的色情說起
在自由女神像下
五角大樓的悲哀
世貿中心祭
去矽谷看看
面對尼亞加拉
徜徉好萊塢
迪斯尼傳奇
落基山裡的印第安人
查爾斯河畔的頭號學府
漫步斯坦福
教會大學“楊百翰”
“放羊式”的自由教育
人才收割機“在行動
山姆大叔紀事
遭遇美國大兵
將官司進行到底
此時此刻的陷阱
懷舊風從這裡刮過
在美國感受美國標記
美國人的幽默
凝美利堅義工
生不起病的富國
傳媒的童話
在消費的戰場上
槍的王國
兩次戰爭的祭品
不再沉默的同性戀
羅蘭崗的房子
客居摩門家庭
浪跡街頭的中國畫家
“鄉間藝術”新崛起
魅力雕塑
黑手黨不是傳說
美利堅傷痕
走出美國

紀實文學書籍(一)

紀實文學是一種迅速反映客觀真實的現實生活的新興文學樣式。亦稱“報告小說”,是報告文學化的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報告文學。它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可以有一定的虛構性,是值得大家關注和研究的一種類型。
《在德黑蘭讀<洛麗塔>》
《三日長過百年》
《絕地重生》
《禍起東京》
《生而自由》
《上有老》
《親歷聯合國高層》
《最草根生活》
《紅牆深處》
《反走私前沿地帶》
《貪官流浪記》
《走近周恩來》
《糧民》
《亂世浮生》
《問題富豪》
《大江北去》
《出沒風波里》
《千古一夢》
《大國之魂》
《女監檔案》
《民國教授往事》
《我愛女排》
《死囚》
《親歷航天》
《中國二十年重案追蹤·走私案》
《我經歷的北平地下黨》
《烈火中的青春》
《單身群落》
《千古大運河》
《納西人的最後殉情》
《我心有歌》
《沈浩日記》
《犯罪一線》
《隨訪連戰的日子》
《袁庚傳·改革現場》
《紀事2007》
《北大百年:1898-2008》
《如煙如火話周揚》
《開國大閱兵》
《莎拉的禮物》
《開國大土改》
《狙擊佳士得》
《我在北京當記者》
《我的北川故事》
《拉貝日記》[傳記文學]
《命根》
《新安江大移民》
《西藏一年》
《我要活著》
《中國,漫長的一年》
《抗美援朝戰地日記》
《西藏和平解放親歷往事》
《光輝歲月》
《士者長歌》
《中國式寂寞》
《誰更了解中國》
《中國,少了一味藥》
《抗戰飛行日記》
《映像美利堅》
《跟著美軍上戰場》
《安源實錄》
《京城十案》
《尋找失落的西域文明》
《最後的羅布人》
《雪冷血熱》
《高官的良心》
《慾壑難填》
《藍衣社》
《尋找巴金的黛莉》
《大地有多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