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之魂》

《大國之魂》

《大國之魂》作者鄧賢,四川文藝出版社於2009年1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大國之魂》 《大國之魂》
處於歷史和政治的原因,就是這樣一隻英勇善戰的遠征軍,慢慢的淡出了歷史的舞台,在人們的記憶中淡忘。這也是當時一代軍人的悲哀,回國無門,台灣當局的遺棄。而那些逝去的先者,生前不能回到祖國,死後唯一的要求就是墳墓要面向祖國方向。作者通過本書向所有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並為反法西斯而戰的人們,活著或死去的,有名或無名的,士兵或將軍,獻上一方小小的墓誌。
向所有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並為反法西斯而戰的人們獻上一方小小的墓碑

內容簡介

作者以如椽之筆,大瀑飛瀉的氣勢,描述了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中國遠征軍入緬抗日、浴血奮戰,由失敗直至勝利的整個歷程;揭示了中美英日等國圍繞滇緬戰役展開的錯綜複雜的政治外交鬥爭,成功地刻畫了史迪威,蔣介石,宋美齡,孫立人,杜聿明等眾多人物,披露了美國曾計畫暗殺蔣介石等諸多歷史內幕;對日本軍妓的描寫,更令人觸目驚心。作品史料豐富,氣勢宏大,筆力遒勁,情節引人。

作者簡介

鄧賢,1953年生於四川,1971年到雲南邊疆當知青7年。1982開始文學創作,現已出版作品五百餘萬字,多次獲國家及地方政府文學獎,並有作品被翻譯成日文、英文在國外出版。現在四川某學院任教。

目錄

引 子 歷史的堅果
第一部 緬甸之戰
第一章 緬甸風雲
第二章 仰光陷落
第三章 金戈鐵馬
第四章 會戰曼德勒
第二部 兵敗野人山
第五章 大崩潰
第六章 上帝的聲音
第七章 孤旅
第三部 無字碑
第八章 “駝峰”航線
第九章 迷霧人生
第十章 走出蘭姆伽
第四部 太陽浴血
第十一章 觀望與反攻
第十二章 松山大血戰
第十三章 隨軍慰安婦
第十四章 焦土抗戰
第五部 魂歸何處
第十五章 攻克密支那
第十六章 功過千秋
第十七章 國殤之魂
尾聲 天祭
後記 歷史不會忘記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緬甸風雲

公元一九四一年,世界戰局進入一個決定性階段。
六月,德軍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此後三個月,德軍長驅直入。具有戰略意義的莫斯科保衛戰拉開帷幕。
十月,日本近衛內閣集體總辭職。東條軍人內閣上台。
十一月,日本天皇在東京兩次發布戰爭命令。日本戰爭機器全部開動。
十二月七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同一天,日本飛機全面襲擊西方盟國在南太平洋上的所有軍事基地。僅僅一周,盟軍損失一千架作戰飛機和一百二十艘艦船,喪失戰爭主動權。
倫敦。首相官邸。
“爵士,這難道能算作壞訊息嗎?”大胖子邱吉爾從扶手椅上彈起來,激動地朝外交大臣艾登爵士嚷道,“嗨!日本人幹了件什麼蠢事——你想想看,往美國牛仔屁股上捅一刀,這會有什麼結果?!不管怎么說,我們不會單獨作戰了。”
八日,英國對日宣戰。
莫斯科。克里姆林宮。
當蘇軍作戰部長華西列夫斯基中將匆匆把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訊息向最高統帥報告時,早已被戰爭搞得疲憊不堪的史達林正在掩蔽部地下室昏昏欲睡。由於德軍“閃電戰”進展神速,蘇聯政府已經發布命令,隨時準備放棄首都撤退到外高加索或者更遙遠的西伯利亞去。
“什麼?!你再給我念一遍!”史達林忽然兩眼放光,好像睡醒的獅子一樣亢奮起來,“好極了,真是好極了!聽聽,這群黃臉猴子幹得真不賴。”
他滿意地搓著手,急速地走來走去,然後命令:“發電報給遠東軍區司令員,要他馬上到莫斯科來見我。”
半個月後,蘇聯最高統帥部秘密從遠東軍區抽調三分之二的兵力,包括三十個步兵師,九百輛坦克和全部作戰飛機投入莫斯科前線。遠東方面只留下部分邊防軍與日本關東軍對峙。
十二月十七日,英國首相特使、外交大臣艾登飛抵莫斯科,敦促蘇聯立即對日宣戰。這一要求遭到史達林憤怒拒絕。
此後,英美首腦多次敦促蘇聯對日宣戰,均遭拒絕。
《蘇日互不侵犯條約》一直被保持到一九四五年四月六日,日本即將戰敗時,才被蘇聯政府宣布單方面廢除。蘇聯是第二次大戰期間唯一一個對日本採取中立立場和保持外交關係的同盟國國家。
對英美盟國來說,太平洋戰爭初期無疑意味著一段充滿災難、恥辱和不堪回首的日子。盟軍到處慘遭敗績,狼狽不堪;日本人頻頻得手,取得一連串震驚西方世界的奇蹟般的勝利。
戰爭頭一周,日軍占領泰國全境,迫使鑾披汶政府簽訂城下之盟。
十二月十日,日軍同時在菲律賓和哥打巴魯登入。
十二日,日軍強渡柔佛海峽,進攻馬來半島和新加坡。
二十五日,香港淪陷,港督馬克·揚爵士宣布投降。
此後一個月,馬尼拉、吉隆坡和新加坡相繼失陷。七萬美菲守軍放下武器,八萬新加坡英軍向三萬日本人侵者掛出白旗。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將軍倉皇出逃澳大利亞。日軍乘勝南下,攻占爪哇、南蘇門答臘和巴厘巴板。
縱觀一九四一年及其後的亞洲戰場,我們有充足的理由將這場戰爭區分為兩個互相關聯的局部:一個是亞洲東部幅員寬廣的中國大陸(中國戰場),另一個是南太平洋沿岸疆域遼闊的東南亞諸國(太平洋戰場)。日軍在太平洋戰爭初期動用總兵力不到二十個師團,約五十餘萬人;而在中國大陸,日軍常年保持的兵力高達五十至七十個師團,總數超過百萬人。由於中國戰場曠日持久地牽制了日本陸軍的半數以上兵力,並且無休無止地消耗日本國內的戰爭資源,因此歷屆日本內閣都把中國抗日政府的存在視為心腹大患,千方百計試圖予以摧垮。
僅“珍珠港事件”爆發的一九四一年,侵華日軍就先後發動豫南戰役、贛鄂會戰、中條山大戰和第二次長沙會戰,累計出動兵力達七十萬人。國民黨各戰區進行頑強抵抗,英勇反擊,雖有較大傷亡和失地,但是基本上擋住了敵人的正面攻勢。
與此同時,敵人還出動近十萬日偽軍對共產黨八路軍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蕩。根據地軍民團結奮戰,是年底粉碎敵人掃蕩。
十二月,日本首相東條英機在東京電台多次發表對華談話,敦促重慶政府“停火”,“媾和”。均遭嚴詞拒絕。
月底,日軍為了配合太平洋作戰,發動更大規模的第三次長沙會戰。大戰歷時一月,以日軍敗退告終。
就國內形勢而論,日軍雖然侵占大半箇中國,但是中國抗日軍民萬眾一心,同仇敵愾,加上美英蘇等西方盟國源源不斷的經濟和物資援助,日軍雖然在軍事上占有較大優勢,卻始終無法達到速戰速決和一舉摧垮重慶政府的戰略目的。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形勢急轉直下,英美盟軍在東南亞的節節敗退不僅助長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而且把中國政府的大後方統統暴露給日本人。
一九四一年六月,日軍占領法屬印度支那(越南),滇越鐵路被切斷。
同月,隨著蘇德戰爭爆發,蘇聯象徵性的援華運輸遂告中止。
十二月,香港陷落。香港通往內地的物資補給線被切斷。
是月,侵泰日軍前出泰緬邊境,對緬甸虎視眈眈……
由於日軍連續切斷滇越鐵路和香港補給線,西方援華物資便只能抵達仰光,然後經過唯一一條滇緬公路輾轉運到昆明。由於路途漫長諸多困難,因此到次年一月,援華物資運輸總量便從上月的三萬五千噸劇減到不足六千噸。
一月中旬,日軍攻入長沙,第九戰區炮兵第一旅占據嶽麓山陣地,壓制敵人炮火。戰鬥最激烈的時候,炮彈告罄。第九戰區長官部電告重慶,軍令部回答:炮彈尚在仰光待運。
同月,從漢陽遷至重慶的兵工廠因缺少鋼材和原料,被迫停工。國民黨政府僅有的十餘架運輸機亦因油料缺乏而停飛。
作戰物資匱乏的危機同樣影響到敵後戰場。延安總部曾電告重慶,沂蒙山根據地遭到敵人“鐵壁合圍”,急需軍火、糧食及被服支援。重慶方面答:因外援受阻,正面戰場亦無法保障供給,今後各抗日根據地須設法就地籌措物資。
文史資料載:“七七”事變以來,中國抗戰後方所需各種戰略和民用物資:汽油、煤油、柴油、橡膠、汽車配件的百分之百,藥品、鋼材、棉紗、白糖、紙張的百分之九十,都須依賴從西方進口。香港淪陷的當月,各地市場物價指數分別上漲了數倍乃至數十倍。黑市猖獗,人心惶惶。重慶物資最緊張的時候,一兩黃金只能換到一公斤白糖。如果日軍進一步切斷滇緬公路,斷絕中國同外部世界的一切聯繫,中國國內的各種戰略物資儲存最多只夠維持三個月。難怪當時重慶的外交部長宋子文也不得不驚呼:
……倘若日寇進犯緬甸,斷我賴以生存之滇緬路,我後方軍民則無異困守孤城,坐以待斃……
——《中國國民黨大事記》
美國白宮。
羅斯福讀完一份來自重慶的官方備忘錄,對兒子埃利奧特·羅斯福說:“你替我記下來,孩子。我早就說過,要打敗日本人,唯一的辦法是抓住中國人不放。”總統滔滔不絕地發揮自己的思路:“……如果中國因孤立而屈服,你知道這將意味著發生什麼?這意味著日本人不僅可以從中國騰出一百萬到一百五十萬軍隊,而且還會再武裝起五百萬到八百萬中國人來。這些黃種人的大軍會像蝗蟲,不,像獅子一樣撲向白種人的澳洲,撲向印度和俄國,占領埃及,然後和德國人在中東會師。那時候美國人還能指望幹些什麼呢?噢,上帝才知道。”
這段著名的談話被載入美國權威性歷史著作《二次大戰白宮實錄》一書中。
兩天后,美國總統的親筆信件被送到英國首相手中。邱吉爾後來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
……在亞洲一片黑暗的那段日子裡,他(指羅斯福)卻要我為中國人看守緬甸,我不知道還有什麼建議比美國人的胡思亂想更令人沮喪……對英國人來說,放棄一百個緬甸也不會比丟掉一個印度更重要……
十二月,侵泰日軍第十五軍先頭部隊入侵緬甸南部維多利亞角,直接威脅仰光和滇緬公路,而英國人在緬甸的全部兵力總共只有兩個英緬師。鑒於緬甸局勢岌岌可危,鑒於英國殖民者頑固堅持退守印度的利己主義立場,同月下旬,中國蔣委員長在重慶主持召開中、英、美軍事聯席會議。會後,委員長接見中外記者並發表談話。
有記者提問:“委員長能否談談戰爭前景?”
委員長答:“日寇乃一區區島國,只要英美諸國認清大局,將戰略中心轉移到亞洲戰場,我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最多只需一年時間便可打敗日本。”
記者:“據我所知,目前形勢對中國不利。萬一緬甸不守,請問中國政府有能力應付四面受敵的困難局面嗎?”
委員長:“各位先生,我願意藉此機會向大家透露一個訊息。鑒於亞洲局勢日趨嚴重,我國民政府已經作出決定:不日將出兵緬甸,與日寇決戰。”
記者:“請問委員長先生,中國出兵有必勝的把握嗎?”
委員長:“日寇雖然氣焰囂張,然終究只能逞凶一時。我國軍乃堂堂正義之師,與日寇不共戴天,此次人緬作戰系國家存亡之舉,必然奮勇殺敵,置之死地而後生。”
記者:“請問中國出兵還有其他背景嗎?”
委員長答:“日軍若吞併緬國,必然大舉入侵印度,進軍中東。緬甸不保,印度亦危在旦夕,因此我國軍入緬,其目的不僅保障滇緬交通線,更為保障盟軍統一戰線之大事業。”
第二天,委員長談話被突出地刊登在《中央日報》及國內各大報的頭版位置上。
緬甸之戰立刻成為影響中國和亞洲局勢發展的新熱點。
2
我承認我在緬甸曾經有過一段短暫而非法的生活經歷。
那年我因家庭問題和入團受挫,心灰意冷,懷著一種深刻的孤獨,於是在一個霧氣蒙蒙的早晨毅然跨過界河,到異國土地上去尋找幻想中的人生真諦。
我在緬北的崇山峻岭中到處流浪。我到過八莫、密支那,也隨同做生意的馬幫翻越過險惡無比的野人山。我學會克欽話,學會嚼檳榔,打“籠裾”和喝烈酒。我在克欽山寨替人打短工,收割罌粟;也在炎熱的伊洛瓦底江畔拉過纖,讓亞熱帶的烈日在皮膚和心靈上烙下一道道深刻的印記。我開始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壓迫和剝削,什麼是階級和階級鬥爭。我一度試圖尋找傳說中的共產黨游擊隊,把滿腔熱血貢獻給世界革命,但是我始終未能找到游擊隊的影子。當我沿著崎嶇漫長的滇緬公路和中印公路踽踽獨行,無意中競拾取到許多屬於中國和中國歷史的殘存足跡,後來我又驚異於緬甸居民的激情和健忘,他們對於歷史事件的記憶如同風化的岩石一樣支離破碎。
再後來,當我終於對這種浮萍般漂泊不定的流浪生涯感到厭倦和失望時,一隊凶神惡煞的緬甸警察和海關人員突然闖進密支那西郊的大車店,把我和許多同我一樣沒有“崩碼丁”的邊民抓起來關了一星期,然後押解出境。
這便是我頭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不光彩的出國旅行。
罌粟,當地話叫“必殼”,意思是會唱歌的花。克欽山家家戶戶種罌粟,他們把收穫的大煙賣給山外來的客商,然後換回糧食、布匹、鹽巴、火藥和其他日用品。秋天一到,克欽山如同落下一片片五彩雲霓,紅色、白色和紫色的罌粟花競相開放,爭奇鬥豔,引來無數蜜蜂嚶嚶嗡嗡地歌唱。花期一過,人們就準備好刀具和煙盆,在山坡上搭起草棚,等待收穫季節的到來。
收割罌粟果實是件相當細緻的活路,需要靈巧、耐心和一絲不苟。煙花凋謝後,每棵花蕊上就結出一個脹鼓鼓的果實,翠綠,皮薄,這就是煙果包。當煙果包長到野鴿蛋大小,就用刀片將它劃破,裡面便會滲出許多乳白的漿汁來。這些漿汁一兩天顏色即轉黃,後來又變成深褐色,這時候用竹片將煙漿小心地刮在盆子裡,置於陰涼處晾乾,綑紮,。分成小包。於是一個困擾人類百年的噩夢——鴉片煙就這樣被源源不斷製造出來了。
我的第一個緬甸僱主是巴朗寨的頭人阿機。阿機是個大菸鬼,睜著一雙半睡半醒的小眼睛;把我打量許久,然後才嘰嘰咕咕地說:“你可以留在寨子裡,但是你得把煙地的活兒幹完才能走。不然我就把你交給官府。”
我替阿機白白幹了一個月,得到的報酬是頭人許諾如果我將來走投無路還可以來替他幹活兒。這就是緬甸生活給我上的第一課。
我認識的頭一個緬甸朋友是趕馬幫的老寸。老寸祖籍雲南騰衝,能說流利的漢話。他有十多匹馱馬,常年奔波在克欽山寨和密支那以北人煙稀少的崇山峻岭中。我由於一次偶然機會認識了老寸,從此便成為這支馬幫隊伍里一名最年輕的趕馬人。
老寸有四十多歲年紀,見多識廣,且重義氣,樂於助人。他雖然是馬幫老闆,同時也是夥計,因此對別的夥計從不刁難和剋扣工錢。一次往拖角運貨,途遇壞人,十多馱貨物被搶劫一空。我以為老寸定會頓足捶胸,誰知他悶了許久,才怏怏不樂地說:沒傷人真是萬幸,不然我怎么向家屬交代呢?
還有一次往孟拱運砂糖和豬油,我不幸患了瘧疾,老寸二話不說,騰出一匹馬來讓我騎,自己跟夥計一道趕馬走路。事後我得知他就地處理了一馱貨時,深受感動,他卻豪爽地說:誰害病還不一樣?在家有父母,出門靠朋友嘛。如果你不嫌棄,以後就叫我大哥好了。
我誠心誠意地叫了一聲“寸大哥”。
我至今保存著一張暗綠色的緬甸鈔票。
這是一張半刊紙幣,它是我頭次獲得的勞動報酬。當我從老寸手中
接過幾張陌生的紙幣時,頗感新鮮,拿在手裡久久把玩。緬幣與人民幣很大不同之處在於票面中央印著一個陌生的軍人頭像。軍人目光炯炯,不戴軍帽,光腦袋,讓人越看越覺得像個不穿袈裟的緬甸和尚。
老寸正在吹大煙。他頭也不抬地告訴我,那個軍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德欽昂山將軍。
我說我知道緬甸有個吳奈溫將軍,這個昂山是誰?現在當什麼官?老寸不理睬,等過足菸癮,才連珠炮般教訓我:你連昂山都不知道,將來怎么能混過移民局的檢查?昂山是緬甸開天闢地的大英雄,他打敗日本人,又領導緬甸獨立,後來才被英國人殺害了。
我不服,反問說我們學歷史課學過甘地,怎么就沒有學過昂山?
老寸生氣了,覺得我不可救藥。
“你懂個狗屁!甘地算什麼東西!——昂山身經百戰,連日本人英國人都怕得要命,甘地怎么能同他相提並論?!”
後來我終於明白過來,昂山將軍不僅在寸大哥而且在所有緬甸人心目中都享有崇高的威望。他早已成為一個偶像,一尊神。對緬甸人來說,德欽昂山是民族的象徵,是一面飄揚在緬甸上空的精神旗幟[2]。
……

紀實文學書籍(一)

紀實文學是一種迅速反映客觀真實的現實生活的新興文學樣式。亦稱“報告小說”,是報告文學化的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報告文學。它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可以有一定的虛構性,是值得大家關注和研究的一種類型。
《在德黑蘭讀<洛麗塔>》
《三日長過百年》
《絕地重生》
《禍起東京》
《生而自由》
《上有老》
《親歷聯合國高層》
《最草根生活》
《紅牆深處》
《反走私前沿地帶》
《貪官流浪記》
《走近周恩來》
《糧民》
《亂世浮生》
《問題富豪》
《大江北去》
《出沒風波里》
《千古一夢》
《大國之魂》
《女監檔案》
《民國教授往事》
《我愛女排》
《死囚》
《親歷航天》
《中國二十年重案追蹤·走私案》
《我經歷的北平地下黨》
《烈火中的青春》
《單身群落》
《千古大運河》
《納西人的最後殉情》
《我心有歌》
《沈浩日記》
《犯罪一線》
《隨訪連戰的日子》
《袁庚傳·改革現場》
《紀事2007》
《北大百年:1898-2008》
《如煙如火話周揚》
《開國大閱兵》
《莎拉的禮物》
《開國大土改》
《狙擊佳士得》
《我在北京當記者》
《我的北川故事》
《拉貝日記》[傳記文學]
《命根》
《新安江大移民》
《西藏一年》
《我要活著》
《中國,漫長的一年》
《抗美援朝戰地日記》
《西藏和平解放親歷往事》
《光輝歲月》
《士者長歌》
《中國式寂寞》
《誰更了解中國》
《中國,少了一味藥》
《抗戰飛行日記》
《映像美利堅》
《跟著美軍上戰場》
《安源實錄》
《京城十案》
《尋找失落的西域文明》
《最後的羅布人》
《雪冷血熱》
《高官的良心》
《慾壑難填》
《藍衣社》
《尋找巴金的黛莉》
《大地有多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