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衣社》

《藍衣社》

《藍衣社中國法西斯運動始末》是2010年語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藍衣社(中國法西斯運動始末) 》講述了,一群黃埔學生,在山河破碎、內憂外患的大時代,甘冒殺身之禍,創建了聲勢浩大的秘密組織藍衣社,短短几年時間,就一躍而為民國三大派系之首。胡宗南、桂永清、鄭介民、戴笠……都從這裡開始了自己的發跡。但它最終卻演變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的法西斯化運動,因為它的創始者們堅信:只有法西斯,才能救中國。然而,群體命運的分化、權益分配的失衡、最高領袖的玩弄,以及人在歷史面前的無力,最終使藍衣社在創立七年之後不宣而散,解散後的藍衣社分化而為三青團和軍統局。本書翔實記錄了30年代如火如荼的藍衣社運動的興衰歷程,從嶄新角度講述了“滿洲事變”(九一八事變)、民國反腐敗運動、第五次圍剿、“新生活運動”、汪精衛遇刺案、戴笠崛起和西安事變等重大史實,堪稱中國非虛構文學的代表作品之一。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封面封面
一群黃埔學生,在山河破碎、內憂外患的大時代,甘冒殺身之禍,創建了聲勢浩大的秘密組織藍衣社,短短几年時間,就一躍而為民國三大派系之首。胡宗南、桂永清、鄭介民、戴笠……都從這裡開始了自己的發跡。但它最終卻演變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的法西斯化運動,因為它的創始者們堅信:只有法西斯,才能救中國。然而,群體命運的分化、權益分配的失衡、最高領袖的玩弄,以及人在歷史面前的無力,最終使藍衣社在創立七年之後不宣而散,解散後的藍衣社分化而為三青團和軍統局。本書翔實記錄了30年代如火如荼的藍衣社運動的興衰歷程,從嶄新角度講述了“滿洲事變”(九·一八事變)、民國反腐敗運動、第五次圍剿、“新生活運動”、汪精衛遇刺案、戴笠崛起和西安事變等重大史實,堪稱中國非虛構文學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者簡介

丁三,本名林曉寒,1976年4月2日生,福建人。因排行第三,又因母親姓丁,所以有此筆名。少年時曾因家貧輟學,是過流民和小商人,愛酒愛熱鬧。因愛讀書而愛歷史,因愛歷史而愛文學,《藍衣社碎片》為長篇處女作,他希望以不懈的努力,恢復紀實報告類文學的誠實聲譽。

書籍目錄

藍衣社由蔣介石、戴笠組織藍衣社由蔣介石、戴笠操控
第一章“復興社”的碎片
第二章一夕會
第三章“你們起來呀!”
第四章黃埔眾生
第五章雪落無聲
第六章八寶街之春
第七章武漢清流
第八章元旦公告
第九章復興狂潮
第十章“第二期革命”
第十一章別動隊
第十二章“新生活運動”
第十三章朝天宮
第十四章武鬥
第十五章南昌大火
第十六章華北風潮
第十七章迴光返照
第十八章1936年
第十九章西線驚變
第二十章安魂曲

文摘

黃埔軍校學員黃埔軍校學員
黃埔最著名的才子之一康澤在襄陽前線被俘。由於他作惡太大,人民中國把他送進了戰犯營。在戰犯營的日子,他斷續地寫出了幾十萬字的《康澤自述》。其中“參加復興社始末”一章,是至今發現的最重要的力行社、復興社史料之一。而另有一些文字,則描述了一個破產、赤貧的農民家庭:“你忘記了是窮人的孩子了么?我不應忘記。我的父親東張西羅借得五元錢交給我,在上學以後,他貧病交加就一病不起了。我的母親帶著我們苦扒苦撐,白天做活夜間紡棉。在正、二、三月,兩黃不接時,拿青菜乾蘿蔔葉當飯,沒油沒鹽,我的小兄弟吃了清口水一攤一攤的吐。還有,有些債主那種兇狠的面目,與弟弟妹妹圍繞在母親的紡車周圍,望著人家過年的光景
“我的父親在我進中學第一年的下半年,就得病去世了,家裡只有一個母親,一個小的妹妹和弟弟,一年只有幾斗穀子的收入,全靠我母親自己種幾塊土地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我之所以能在中學免於輟學,是我學校的先生看到我父親去世後的困難情形,答應代我籌集學食費我奮力學習,每個學期都考第一。我的中學是這樣讀完的”如此辛酸、樸拙的文字,寫的其實是四川鄉下大多數人家的日子。毫無疑問,康澤是那種聰明過人、令人憐惜的孩子。中學畢業後,因無力到自費學校求學,他由先生和同學資助,赴廣州應考黃埔軍校,是為黃埔三期學生。
此後幾年,康澤留學俄國,與鄧小平蔣經國成為同學;他出任第二師政訓處長,效仿“曾胡治兵語錄”進行官兵政治教育,名列全軍模範;他負責徐州戰區的災民救濟工作,被稱為調查得“仔細周到”、辦理得“迅速確實”、效果上“惠而不費”在滕傑、賀衷寒等人發起力行社時,他年僅28歲,卻已是南京政權公認的“能吏”、“幹吏”和“廉吏”了。這一年,在滿洲事變後,他奉命調回南京。

書評

在洋洋三十多萬字的文字中,作者幾乎沒有一個字沒有出處。它是最誠實的文字。而在誠實、對紛繁史料的嫻熟駕馭之外,更難得的是它令人嘆為觀止的文采。在完成初稿時,作者丁三年僅29歲。從一個角度說,年輕意味著幼稚、閱歷淺、不成熟,似乎與厚重的歷史無法相提並論。然而,丁三憑其從小對文學和歷史的熱愛,多年的自學苦讀,成就了這部長篇充足的底氣和激越酣暢的文筆,出人意料地體現了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人所蘊積的歷史厚重感和文字運做能力。年輕作者沸騰澎湃的激情和純潔完美的筆觸,正如他描寫藍衣社初期情形的“熱烈而清新”,使人在沿著沉重的歷史軌跡行進時,感受到一股高昂清新的青春活力所在。正是這種敢為天下先的年輕的熱情,使一段敏感的中華民國歷史以非虛構文學作品的形式成功再現。

紀實文學書籍(一)

紀實文學是一種迅速反映客觀真實的現實生活的新興文學樣式。亦稱“報告小說”,是報告文學化的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報告文學。它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可以有一定的虛構性,是值得大家關注和研究的一種類型。
《在德黑蘭讀<洛麗塔>》
《三日長過百年》
《絕地重生》
《禍起東京》
《生而自由》
《上有老》
《親歷聯合國高層》
《最草根生活》
《紅牆深處》
《反走私前沿地帶》
《貪官流浪記》
《走近周恩來》
《糧民》
《亂世浮生》
《問題富豪》
《大江北去》
《出沒風波里》
《千古一夢》
《大國之魂》
《女監檔案》
《民國教授往事》
《我愛女排》
《死囚》
《親歷航天》
《中國二十年重案追蹤·走私案》
《我經歷的北平地下黨》
《烈火中的青春》
《單身群落》
《千古大運河》
《納西人的最後殉情》
《我心有歌》
《沈浩日記》
《犯罪一線》
《隨訪連戰的日子》
《袁庚傳·改革現場》
《紀事2007》
《北大百年:1898-2008》
《如煙如火話周揚》
《開國大閱兵》
《莎拉的禮物》
《開國大土改》
《狙擊佳士得》
《我在北京當記者》
《我的北川故事》
《拉貝日記》[傳記文學]
《命根》
《新安江大移民》
《西藏一年》
《我要活著》
《中國,漫長的一年》
《抗美援朝戰地日記》
《西藏和平解放親歷往事》
《光輝歲月》
《士者長歌》
《中國式寂寞》
《誰更了解中國》
《中國,少了一味藥》
《抗戰飛行日記》
《映像美利堅》
《跟著美軍上戰場》
《安源實錄》
《京城十案》
《尋找失落的西域文明》
《最後的羅布人》
《雪冷血熱》
《高官的良心》
《慾壑難填》
《藍衣社》
《尋找巴金的黛莉》
《大地有多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